发现宝宝有听力障碍怎么办

如果初筛怀疑孩子存在听力障碍,还需要安排第二次检查。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一定会永久性耳聋,因为有很多原因可能会导致听力正常的宝宝在做听力筛查的时候没通过,比如外耳道有积液、孩子扭动、探头放置不合适、测试环境嘈杂或检查人员缺乏经验等。

但如果第二次检查仍有问题,家长应该尽早带孩子到有相关经验的专业耳科医生(听力学家)处进行检查。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听力缺失,应由耳鼻喉科医生对孩子做进一步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耳部的解剖结构判断孩子是否适合配戴助听器或者骨传导助听器等装置。

具体的治疗方案取决于孩子听力缺失的类型:

1、传导型:由于堵塞导致声音无法传入内耳,如被液体、耳垢或是异物堵塞等。

2、感音神经型:耳蜗受损。

3、混合型:既有传导型问题也有感音神经型损伤。

4、听神经病:是一个相对新的名词,是指外耳、中耳、耳蜗相对完整,而听神经向脑内传导的通路出现损伤。

育儿专家温馨提醒: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案,家长都要比对待听力正常的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那将会是人生一段崭新的旅程。

如何尽早发现宝宝有听力障碍

耳聋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由于婴幼儿及儿童时期是听觉及言语发育的最佳时期,此期间发生的耳聋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将对患儿以后的言语治疗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听力障碍→语言障碍

根据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所有出生的宝宝都应该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因为有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题了。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孩子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幼儿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

如何尽早发现宝宝有听力障碍

孩子出生后如果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的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语言发育。轻者会导致辨音不清,重者会出现听觉言语障碍,甚至会导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才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损失。

小儿做筛查家长如何配合

在筛查前,家长要认真听筛查人员讲解听力筛查的意义和方法,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最佳的测试结果是在宝宝自然睡眠状态时获得。如宝宝烦躁、哭闹会影响测试结果。要给宝宝换好干净尿布,避免孩子因不舒适而哭闹。要给宝宝选择薄厚适度的包被,薄则易受凉,太厚则会影响操作。

在筛查中要保持安静,避免交谈,关闭一切通信设备。测试时家长可将手轻轻扶按在宝宝肩部,使其有安全感。做完一侧耳后,不要用力翻动、惊醒宝宝,以便医生测试对侧耳。

筛查后要认真听取医生解释,未通过筛查者,要按医生指示去做。有听力损失的高危儿,每6个月要接受一次听力监测,直至3周岁。

宝宝听力损失有哪些迹象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迹象,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

1、听觉反应迟钝睡觉时异常安静,很少被大声吵醒;叫名字不回头的次数较多;对大声有反应,对小声不理会;对拍手关门声有反应,对铃声不敏感;听声音时习惯将头转向一侧。

2、言语发育迟缓10个月仍不会发“ba”、“ma”等声音;1岁半时仍不会说1到2个有意义的词;2岁左右只会说1到2个词,如爸、奶;某些音发不准,如3、4、7、10等;只会重复别人的话,不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

3、日常行为及交流异常平时性格暴躁,不听指挥;或较为孤独,不愿交流;别人和他说话,他不看别人;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答非所问;反问较多,常把电视音量放大;唱歌或做操时,常合不上节拍。

小编总结: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障碍程度与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宝宝听力障碍须及早发现

今天是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植入人工耳蜗可以重建听力,切实改善重度听力障碍儿童康复状况的认识,普及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知识,推动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爱耳日”活动主题确定为“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乖巧”的孩子应引起家长的关注

38岁的林女士喜得贵子,与爱人沉浸在初为父母的喜悦中。6个月大的儿子一向很乖,每天吃得饱,睡得香。虽然早产了两个月,却胖乎乎的,一天,林女士不小心将玻璃杯掉到地上,“啪”地一声震醒了正在熟睡的婆婆,她们以为这一声会把宝宝吓哭,可谁知正在小床上躺着玩的宝宝,对这一声令人不安的响动全然不知。林女士赶快叫来爱人,两人在宝宝身后大声呼唤,又是拍手又是摇铃,可宝宝的反应总让他们失望。焦急的父母立刻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发现宝宝患了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虽然患病原因还不清楚,但医生建议先戴助听器。

引起听力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

谈到这个问题,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喉科研究中心的刘阳副主任医师介绍说:我国每年新增聋儿近3万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4亿人,其中30%以上有听力障碍,需要提供服务和帮助;青少年听力健康保护和成年人职业性耳聋的预防和康复,也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以下是引发听力障碍的几方面原因:

遗传因素:遗传性耳聋占所有耳聋病人的50%,并且其中绝大部分为难以治疗的感觉神经性聋,如不能早期发现,往往会严重影响聋儿康复训练的效果。

药物:庆大霉素是造成中毒性耳聋的主要药品,对耳的前庭和耳蜗有损害,儿童使用庆大霉素会造成不可逆性的听力下降。另外链霉素、卡那霉素、利尿剂、奎宁和氯喹、避孕药、重金属制剂等都是耳毒性药物,应当慎重用以上药物。

噪声:持久的过强的噪声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对听觉器官产生损害,噪声对内耳黏膜和毛细胞有很大的损伤,导致神经性耳聋。

感染与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感冒等疾病可使神经节细胞变性萎缩或发炎溶解;也可能侵犯听神经干,使其发炎或被周围炎症遗留的瘢痕牵拉压迫,有时也可使听神经核的细胞水肿,甚至溶解而导致耳聋。

外伤:外伤使鼓膜穿孔可造成传导性耳聋;颅脑外伤、内耳受损、突然爆震或气压突然变化可引起神经性耳聋。

精神及情绪: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及情绪激动可使听力短期内下降造成突发性聋。

人工耳蜗是目前人体中最成功的人造器官

刘阳介绍说:人工耳蜗又称电子耳蜗,是一种特殊的声-电转换装置。是目前人体中最成功的人造器官,是迄今为止治疗各种极严重耳聋的唯一有效方法,电子耳蜗好比一个换能器,是模拟人体耳蜗功能的声-电换能装置,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入患者耳蜗,刺激耳蜗残存的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所有的人工耳蜗都包括两部分:一是通过手术装入耳内的接收器;另一部分是患者随身携带的耳外部分,包括语音处理器、麦克风、导线及传送器。

5岁前是人工耳蜗植入的最佳时间

刘阳副主任医师强调指出:人工耳蜗植入,最佳年龄应为12个月至5岁,在聋儿5岁前进行是最佳时间,因为孩子听力发育最活跃是在12个月到5岁左右,这时候是接受语言发育最高峰,过了这个阶段接受语言的能力就明显下降了。若术前患者能戴3至6个月的助听器,并进行听力康复训练 将对术后言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耳蜗植入

刘阳建议,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全身健康状况良好,能接受全麻手术,患者本身具有强烈改善听力的愿望,双耳深度感音神经性耳聋(80分贝以上),戴助听器的听觉康复训练3个月无效,可考虑植入手术;先天性和后天性耳聋的患儿,年龄1至5岁,手术后能配合康复训练,耐心受训,有时间保证的。

并不是所有耳聋的患者都能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有两种禁忌:一是绝对禁忌,包括耳内严重畸形、无耳蜗畸形;严重智力障碍者、无法配合语言训练者;严重精神疾病者;中耳乳突有炎症尚未清除者。二是相对禁忌:身体状况较差者;不可控制的癫痫;康复训练条件不足者。

及早发现孩子聋不聋

年轻的妈妈们应注意观察婴幼儿的听觉发育状况。一旦发现婴儿时常抓耳、易激惹和睡眠易醒,对周围声音没反应,不能将头准确转向生源时,就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早治疗或采取相关的措施。一般来说,只有传导性耳聋有可能通过药物、手术治疗恢复部分或全部听力,而其他几种类型的耳聋则需要戴助听器,重度或极重度聋儿和戴助听器无效者,需植入人工耳蜗,才能得到听力与语言的康复。

孩子耳聋发现得越早越好。发现得早,才能早期戴助听器,早期进行听力语言训练,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聋儿康复的“三早”原则。对于新生儿听力早期检查,可用耳声发射仪,这种仪器可在48至72小时内客观地检测儿童的听力,一般来说,有下面五种情况之一者,就属于听力、语言残疾高危儿:

1、出生的时候体重低于3公斤;

2、颈部有畸形;

3、家族中有遗传性耳聋病人或父母是近亲结婚;

4、生儿母亲患过性病、梅毒或在妊娠早期患过风疹、单纯疱疹、用过耳毒性药物;

5、生时不顺利,难产窒息。

防治耳聋要从孕期抓起

防治耳聋要从孕期抓起,刘阳副主任医师建议准妈妈们在围产期应注意减少听力损伤,这其中包括:计划妊娠,避免母亲慢性疾病或感染对早期胚胎的影响;扩大产前诊断范围,不局限于染色体疾病诊断;有家族耳聋史夫妇的胎儿应作耳聋基因产前诊断;减少围产期对胎儿、新生儿听力的不良影响因素,如宫内及出生后感染、缺氧、早产、噪声、高胆红素血症等。特别需提醒注意的是,母亲在孕期或孩子在出生后应禁用耳毒性药物。

本文Hash:29ad292ca94d199b28f9c81198c584684d5ace1c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