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医日记:新生儿脑瘫早期筛查

2010年1月5日晴

今天是阳历新年的第二个工作日,刚代表科室参加了我院的儿童脑瘫康复总结会。领导对于我院提出的“新生儿脑瘫早期筛查项目”非常重视,让脑瘫儿能够及时得到早期筛查,这个多年以来的梦想已经不再遥远,将在2010这一特殊的上海世博年中开始筹划并逐步实现。

孩子患有脑瘫,会使整个家庭陷入痛苦。因此,脑瘫的确诊更应该慎之又慎,应尽最大可能去避免延误诊断和扩大诊断。作为一名儿科康复医生,主要职责是正确诊断脑瘫儿童并为孩子制定系统的康复治疗计划。通过向家长询问孩子以前的病史、观察评价孩子的运动发育、体检孩子的神经系统、检查大脑影像片子,以及进行必要的转诊,进一步排除其他罕见疾病。当确诊出一些耳聪目明、反应灵敏的脑瘫儿时,家长都不愿相信:“我的孩子这么聪明,不傻不呆,只是动作差了些、怪了点,怎么会是脑瘫呢?”其实,脑瘫不等于低能(智力低下),只有一部分脑瘫儿童伴随智力低下或癫痫等症状,很大一部分脑瘫儿的智力是正常的。每个孩子被确诊后,家长通常以为只要吃药,脑瘫就可以治好,常常强烈要求我开出药物处方。然而,脑瘫是因孩子的脑部损害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必须要接受科学的康复治疗、运动训练,特别是接受核心的功能康复,配戴拇指矫形器等新兴的西方医学器械进行康复治疗。

2003年的一次学术报告(日本小西行郎教授)使我惊喜地发现了全身运动(GMs)评估这一欧洲技术。该技术对于脑瘫等神经发育障碍具有很高的超早期预测价值,使医生可以有95%的把握对孩子是否会发展为脑瘫作出早期预测。2004年我赴英国和奥地利接受了欧洲GMs课程培训,通过考核顺利获得了国内首张GMs资质证书。

事实证明,许多经过早期诊断的脑瘫儿康复效果远远比那些很晚才发现的孩子要好得多。大贝和小贝(化名)是一对早产2个月的双胞胎高危新生儿。我给他们摄录了全身运动,小贝评定为正常,而大贝的GMs评估为异常,预测脑瘫的可能性很大。自3月龄开始,妈妈就陪着大贝到康复科接受康复训练,使他的运动发育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在2岁时大贝获得了独立行走的能力,3岁时在智力上和小贝一样位于正常范围,并和小贝一起进入了普通幼儿园就读。我和大贝小贝的父母都为宝宝能够得到准确的早期预测以及早期康复而深感幸运,这对宝宝的一生至关重要。

家长是孩子的守护天使,早产低体重、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膜炎、惊厥、高胆红素血症、呼吸衰竭等疾病的新生儿均属于高危儿。建议这些家长重视高危因素,多了解孩子运动发育的基本知识,积极接受早期筛查并提供给医生更多可靠的资料;善于利用身边的医疗资源,按期参加脑发育保健门诊的定期检查,监测神经运动发育。家长在心理上要重视而不是避讳,按期全程随访。为了便于家长更好地配合筛查和随访,我科开设的“全身运动评估和高危儿管理网站www.gmschina.cn”不久将出炉。

新生儿脑瘫早期信号

脑瘫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6个月为第一阶段,患儿表现为肌肉无力、抬头困难、不会翻身、坐不住、手指及大腿等关节过度背屈。半年后至两岁为第二阶段,患儿不会爬、站立不稳或不能站立,肌张力不稳定,关节活动开始有阻力,有折刀感或肌张力低下,无自主运动等。最后阶段表现为各式各样的肌肉痉挛,姿势异常,并逐渐形成关节变形,为治疗训练增加难度。

对于小儿脑瘫除了早发现以外,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也是非常关键的。董主任介绍,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康复科收治病人的情况来看,6个月以内康复率为90。35%,10月组89。56%,12月组88。72%,18月组75。47%,由此可见,越早发现和治疗,康复效果则越好。

很多家长在孩子被确诊为脑瘫后心理上无法接受,担心周围异样的眼光,不愿带孩子就诊;还有一些年轻家长经验不足,一岁之后才发现孩子存在异常,匆忙就医,这样都延误了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专家指出:在婴儿早期尤其是出生后3个月内,脑组织尚处于迅速发育阶段,可塑性大,是治疗的最佳时期。

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治疗方法很多,例如:药物治疗、功能训练、手法按摩、姿势矫正、物理治疗、水疗、蜡疗、语言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缺陷补偿与矫治等,每个孩子根据个体差异、病情轻重由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另外,脑瘫患儿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家长在治疗过程中切不可心灰意冷,应和孩子一起树立信心,配合专业医生的治疗方案,争取早日让孩子回归正常。

脑瘫不等于弱智

很多人认为脑瘫患儿智力上也有缺陷,觉得这些孩子是“苕”,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脑瘫并不等于弱智,很大一部分脑瘫患儿仅仅是运动功能障碍,智力上并没有问题,有些甚至智商还会高于一般同龄儿童。少部分损伤较严重的患儿,合并有语言、视、听、智能障碍,这其中程度较轻的患儿通过早期发现,科学合理的训练治疗也是可以达到一般孩子的智力水平的。

识别早期信号

不少脑瘫的婴幼儿在“呱呱”坠地后,家长们并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明显的异常状况,特别是那些轻型的脑瘫儿童更容易被忽视,即使有的能引起家长与临床医师的注意,但也没有明确的诊断,甚至会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如佝偻病、缺锌、营养不良、软骨病等等,这样就使婴儿错过了早期诊断,贻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其实脑瘫儿童在早期所表现的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以及进食异常等,只要细心地观察,不难被发现。这些早期征兆可以帮助家长尽早识别:3周内婴儿易惊,啼哭不止或啼哭声微弱,睡眠困难、吃奶无力、拒乳或边吃边哭,吞咽困难,进食出现呛咳、听到噪声和体位改变时易出现拥抱样惊吓并伴有哭闹;4-6周的婴儿对外界刺激反应差,表情淡漠,自主运动少或呈不自主的“鬼脸”样;3个月还不会翻身、俯卧时不能抬头;4-6个月时仍竖头不稳,不能追视物体,仍表现为拇指内收、手握拳状,不会伸手抓握物品,不会翻身;6-8个月仍不会独自坐;8个月后仍无爬行意识与动作,家长若发现婴儿有以上表现,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

识别新生儿脑瘫早期信号

脑瘫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6个月为第一阶段,患儿表现为肌肉无力、抬头困难、不会翻身、坐不住、手指及大腿等关节过度背屈。半年后至两岁为第二阶段,患儿不会爬、站立不稳或不能站立,肌张力不稳定,关节活动开始有阻力,有折刀感或肌张力低下,无自主运动等。最后阶段表现为各式各样的肌肉痉挛,姿势异常,并逐渐形成关节变形,为治疗训练增加难度。

对于小儿脑瘫除了早发现以外,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也是非常关键的。董主任介绍,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康复科收治病人的情况来看,6个月以内康复率为90。35%,10月组89。56%,12月组88。72%,18月组75。47%,由此可见,越早发现和治疗,康复效果则越好。

很多家长在孩子被确诊为脑瘫后心理上无法接受,担心周围异样的眼光,不愿带孩子就诊;还有一些年轻家长经验不足,一岁之后才发现孩子存在异常,匆忙就医,这样都延误了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专家指出:在婴儿早期尤其是出生后3个月内,脑组织尚处于迅速发育阶段,可塑性大,是治疗的最佳时期。

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治疗方法很多,例如:药物治疗、功能训练、手法按摩、姿势矫正、物理治疗、水疗、蜡疗、语言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缺陷补偿与矫治等,每个孩子根据个体差异、病情轻重由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另外,脑瘫患儿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家长在治疗过程中切不可心灰意冷,应和孩子一起树立信心,配合专业医生的治疗方案,争取早日让孩子回归正常。

脑瘫不等于弱智

很多人认为脑瘫患儿智力上也有缺陷,觉得这些孩子是“苕”,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脑瘫并不等于弱智,很大一部分脑瘫患儿仅仅是运动功能障碍,智力上并没有问题,有些甚至智商还会高于一般同龄儿童。少部分损伤较严重的患儿,合并有语言、视、听、智能障碍,这其中程度较轻的患儿通过早期发现,科学合理的训练治疗也是可以达到一般孩子的智力水平的。

识别早期信号

不少脑瘫的婴幼儿在“呱呱”坠地后,家长们并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明显的异常状况,特别是那些轻型的脑瘫儿童更容易被忽视,即使有的能引起家长与临床医师的注意,但也没有明确的诊断,甚至会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如佝偻病、缺锌、营养不良、软骨病等等,这样就使婴儿错过了早期诊断,贻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其实脑瘫儿童在早期所表现的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以及进食异常等,只要细心地观察,不难被发现。这些早期征兆可以帮助家长尽早识别:3周内婴儿易惊,啼哭不止或啼哭声微弱,睡眠困难、吃奶无力、拒乳或边吃边哭,吞咽困难,进食出现呛咳、听到噪声和体位改变时易出现拥抱样惊吓并伴有哭闹;4-6周的婴儿对外界刺激反应差,表情淡漠,自主运动少或呈不自主的“鬼脸”样;3个月还不会翻身、俯卧时不能抬头;4-6个月时仍竖头不稳,不能追视物体,仍表现为拇指内收、手握拳状,不会伸手抓握物品,不会翻身;6-8个月仍不会独自坐;8个月后仍无爬行意识与动作,家长若发现婴儿有以上表现,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

本文Hash:b6dcfa254ac94dfd205ba437ab82e4e2e7e43196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