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弱视的最佳年龄

治疗小儿弱视的最佳年龄

马路杀手两成是弱视

年轻的爸爸妈妈会很在意自己孩子的眼睛是否近视,对弱视则不甚了解。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甘晓玲教授说:“有的省份弱视发病率达到10%~20%。”

怎么识别出孩子是不是弱视呢?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96年达成共识:凡眼部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小于等于0.8,就是弱视。

弱视的危害不仅仅是看东西模糊,更严重的是缺乏立体视觉。这就意味着孩子长大后将难以从事驾驶、操作精密仪器等精细工作。据调查,发生车祸的人当中,20%缺乏立体视觉。

斜视不矫正可能造成弱视

弱视多是由于婴幼儿期视力发育受阻引起的,学龄期儿童发生弱视的可能性很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王素萍主任医师提醒,高度近视、远视患者,如果长期不戴眼镜矫正,斜视没有早期手术,就会造成弱视。而弱视又反过来可能造成斜视。

刚出生的孩子视功能很弱,必须通过反复看东西,不断接受外界的光影刺激,视力才逐步发育成熟。如果孩子在两三岁之前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遇到阻碍,比如眼睛患先天性白内障受到遮挡等,就会影响视觉的发育,造成弱视。

成年后治弱视效果为零

王素萍说,如果及早矫治,弱视是可以治好的。3个月时弱视治愈率为86%,7岁时治愈率为71%,13岁时则下降为46%。如果进入成年,治疗弱视则基本无望。甘晓玲等专家认为,为了获得最好的疗效,弱视治疗最好不晚于4岁。与会眼科专家一致呼吁所有儿童在入学前应进行弱视筛查。

遮盖是治弱视的经典方法

在本次会议上,眼科专家多次提到弱视治疗之乱。

甘晓玲说,常规遮盖法是治疗弱视最经典的方法。直至现在,常规遮盖加上精细目力训练,依然是治疗弱视最有效的办法。“如果患儿不能接受遮盖,才考虑采用压抑疗法或视刺激疗法。”

甘晓玲特别提到,治疗“旁中心注视性弱视”(弱视的一种),有一种疗法叫后像疗法,又名增视疗法。治疗时以强光束照射黄斑以外的视网膜,这种方法已经基本被医院淘汰,但很多商家却用这个原理生产了大量“增视仪”,进行商业包装后上市销售。

相关链接

哪些孩子易患弱视

睡眠时间少的孩子在快速生长发育的婴幼儿期,如果睡眠时间少,会引起部分儿童发生弱视。

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克的孩子低体重儿童先天发育不足,后天遇到不良因素易导致眼轴发育过长。

早产儿早产2周以上的小儿,在儿童期常发生弱视。

父母亲均为弱视弱视的遗传程度随父母弱视度数的增加而增加。

用眼过度的儿童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眼与电视机的距离小于3米,长时间看书距离少于30厘米的孩子,多数会出现视力疲劳,其中一部分会发生弱视。

孩子治疗弱视的最佳年龄

马路杀手两成是弱视

年轻的爸爸妈妈会很在意自己孩子的眼睛是否近视,对弱视则不甚了解。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甘晓玲教授说:“有的省份弱视发病率达到10%~20%。”

怎么识别出孩子是不是弱视呢?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96年达成共识:凡眼部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小于等于0.8,就是弱视。

弱视的危害不仅仅是看东西模糊,更严重的是缺乏立体视觉。这就意味着孩子长大后将难以从事驾驶、操作精密仪器等精细工作。据调查,发生车祸的人当中,20%缺乏立体视觉。

斜视不矫正可能造成弱视

弱视多是由于婴幼儿期视力发育受阻引起的,学龄期儿童发生弱视的可能性很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王素萍主任医师提醒,高度近视、远视患者,如果长期不戴眼镜矫正,斜视没有早期手术,就会造成弱视。而弱视又反过来可能造成斜视。

刚出生的孩子视功能很弱,必须通过反复看东西,不断接受外界的光影刺激,视力才逐步发育成熟。如果孩子在两三岁之前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遇到阻碍,比如眼睛患先天性白内障受到遮挡等,就会影响视觉的发育,造成弱视。

成年后治弱视效果为零

王素萍说,如果及早矫治,弱视是可以治好的。3个月时弱视治愈率为86%,7岁时治愈率为71%,13岁时则下降为46%。如果进入成年,治疗弱视则基本无望。甘晓玲等专家认为,为了获得最好的疗效,弱视治疗最好不晚于4岁。与会眼科专家一致呼吁所有儿童在入学前应进行弱视筛查。

遮盖是治弱视的经典方法

在本次会议上,眼科专家多次提到弱视治疗之乱。

甘晓玲说,常规遮盖法是治疗弱视最经典的方法。直至现在,常规遮盖加上精细目力训练,依然是治疗弱视最有效的办法。“如果患儿不能接受遮盖,才考虑采用压抑疗法或视刺激疗法。”

甘晓玲特别提到,治疗“旁中心注视性弱视”(弱视的一种),有一种疗法叫后像疗法,又名增视疗法。治疗时以强光束照射黄斑以外的视网膜,这种方法已经基本被医院淘汰,但很多商家却用这个原理生产了大量“增视仪”,进行商业包装后上市销售。

相关链接

哪些孩子易患弱视

睡眠时间少的孩子在快速生长发育的婴幼儿期,如果睡眠时间少,会引起部分儿童发生弱视。

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克的孩子低体重儿童先天发育不足,后天遇到不良因素易导致眼轴发育过长。

早产儿早产2周以上的小儿,在儿童期常发生弱视。

父母亲均为弱视弱视的遗传程度随父母弱视度数的增加而增加。

用眼过度的儿童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眼与电视机的距离小于3米,长时间看书距离少于30厘米的孩子,多数会出现视力疲劳,其中一部分会发生弱视。

自闭症患儿的最佳治疗年龄

我国0-6岁儿童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36。9%,约为4。1万人。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会对人产生终生影响的疾病。最佳治疗时间一般在6岁前,最好是2岁到3岁。9月1日,2010年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国际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会议将在北京开幕,大会也将重点关注儿童孤独症。

你的孩子是否回避与人目光对视?是否重复旋转某一物品?是否只吃几种食物?作为家长,你是否注意孩子孤独的趋向?

近日,卫生部发布《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记者获悉,9月1日,2010年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国际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会议将在北京开幕,本次大会是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国际大会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据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郑毅介绍,大会也将重点关注儿童孤独症。

负责起草《指南》的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郑毅指出,儿童孤独症是会对人产生终生影响的疾病。儿童孤独症作为一种儿童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也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早发现早干预,儿童孤独症最佳治疗期在6岁前

早在2006年,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将儿童孤独症纳入精神残疾范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含多重)儿童占0-6岁儿童总数的1。10‰,约为11。1万人,其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36。9%,约为4。1万人。

根据卫生部最近公布的《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3岁前起病,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专家指出,儿童孤独症以男孩多见,其患病率与种族、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关于成病原因,儿童孤独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心理发育性障碍,是带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疾病。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的主要病因。另外,环境因素,特别是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接触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

一般情况,儿童孤独症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2/3的患儿出生后逐渐起病,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

郑毅教授提醒家长,儿童孤独症的最佳治疗时间一般在6岁之前,最好是在2岁到3岁的时候,早期的正确诊断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和预后效果,非常关键。

家长平时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表现

根据《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尽管儿童孤独症症状复杂,但主要表现为以下2个核心症状。

A。社会交往障碍:儿童孤独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以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具体表现如下:

1、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的呼唤及逗弄缺少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缺少社交性微笑,不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

2、幼儿期。患儿仍然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常不理,对主要抚养者常不产生依恋,对陌生人缺少应有的恐惧,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和玩耍的兴趣,交往方式和技巧也存在问题。患儿不会通过目光和声音引起他人对其所指事物的注意,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不会寻求安慰,不会对他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表示安慰和关心,常常不会玩想象 和角色扮演性游戏。

3、学龄期。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然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他人主动交往的兴趣和行为。他们常常自娱自乐,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理解也很难学会和遵循一般的社会规则。

4、成年期。患者仍然缺乏社会交往的兴趣和技能,对他人的兴趣、情感等缺乏适当的反应,难以理解幽默和隐喻等,较难建立友谊、恋爱和婚姻关系。

B。交流障碍:儿童孤独症患儿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通常是患儿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一、言语交流障碍。

1、言语发育迟缓或缺如。患儿说话常常较晚,会说话后言语进步也很慢,部分患儿终生无言语。2、言语理解能力受损。病情轻者也多无法理解幽默、成语、隐喻等。3、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存在即刻模仿言语、延迟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患儿可能用特殊、固定的言语形式与他人交流,并存在答非所问、语句缺乏联系、语法结构错误、人称代词分辨不清等表现。4、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异常。患儿语调常比较平淡,缺少抑扬顿挫,常存在语速和节律的问题。5、言语运用能力受损。患儿主动言语少,多不会用已经学到的言语表达愿望或描述事件,仅靠其感兴趣的刻板言语进行交流,反复诉说同一件事或纠缠于同一话题。

二、非言语交流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儿常拉着别人的手伸向他想要的物品,但是其他用于沟通和交流的表情、动作及姿势却很少。他们多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与人交往时表情常缺少变化。

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儿童孤独症患儿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具体表现如下:

1、兴趣范围狭窄。患儿兴趣较少,感兴趣的事物常与众不同。患儿通常对玩具、动画片等正常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不感兴趣,却迷恋于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物品、排列物品或听某段音乐、某种单调重复的声音等。

2、行为方式刻板重复。患儿常坚持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拒绝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的变化。患儿会反复用同一种方式玩玩具,反复画一幅画或写几个字,坚持走一条固定路线,坚持把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拒绝换其他衣服或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

3、对非生命物体的特殊依恋。患儿对人或动物通常缺乏兴趣,但对一些非生命物品可能产生强烈依恋,如瓶、盒、绳等都有可能让患儿爱不释手,随时携带。如果被拿走,则会烦躁哭闹、焦虑不安。

4、刻板重复的怪异行为。患儿常会出现刻板重复、怪异的动作,如重复蹦跳、拍手、将手放在眼前扑动和凝视、用脚尖走路等。还可能对物体的一些非主要、无功能特性(气味、质感)产生特殊兴趣和行为,如反复闻物品或摸光滑的表面等。

除以上核心症状外,儿童孤独症患儿还常存在自笑、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认知发展多不平衡,音乐、机械记忆(尤其文字记忆)、计算能力相对较好甚至超常。多数患儿在8岁前存在睡眠障碍,约75%的患儿伴有精神发育迟滞,64%的患儿存在注意障碍,36%~48%的患儿存在过度活动。

郑毅教授指出,《指南》明确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应当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教育干预、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由于目前尚缺乏针对儿童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药物,因此应以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本文Hash:f63632c8a7f876613bc781ec7f8054546b8bb048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