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宝宝罗圈腿就得“蜡烛包”?莫当轻率糊涂妈

何为“蜡烛包”?

所谓的“蜡烛包”,其实就是传统中一种最常见的婴儿包裹的方法,主要做法是,把刚刚生下来的宝宝的两腿伸直,两臂紧贴身体的两侧,然后用被单把宝宝紧紧的包裹起来,然后在外面用一根绳子扎紧。老人们认为这样的包裹宝宝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宝宝保暖,睡得安稳不会容易受到惊吓,而且还可以有效预防宝宝罗圈腿的形成。

其实,并不是的,“蜡烛包”对于宝宝是有所危害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蜡烛包”对宝宝的危害

首先,宝宝一出生就用“蜡烛包”的方式将他们的手脚捆绑起来限制了他们四肢活动,从而就会使得宝宝正常的运动功能不能正常的发育,并且宝宝的肌肉和神经感受器得不到应有的刺激,从而影响到脑和全身的发育。

其次,“蜡烛包”还会限制宝宝的胸廓运动,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呼吸以及肺部和胸部的发育。尤其是在宝宝哭泣的时候胸廓和肺不能相应的扩张,肺活量不能提高,时间一长了就会影响到肺功能。

接着,相信大部分人都会知道,刚出生宝宝关节和韧带都是比较松弛的,如果把宝宝裹得太紧的话,那么就会容易造成股骨头的错位,不利于臼窝的发育,从而使得髋关节半脱位或者是完全的脱位。

最后,“蜡烛包”的方式包裹宝宝,会束缚了他们的身体,尤其是手和脚,使得宝宝在寒冷的季节里面因为活动量减少,产热减少,从而容易导致硬肿症等寒冷损伤的发生。而且,蜡烛包不方便经常打开,这样很容易滋生细菌,容易引起尿布疹,皮肤感染等问题。

而且,如果一部小心裹得太紧的话,那么就会导致宝宝喘不过气来,发生窒息的可能。可见“蜡烛包”的坏处是非常多的呀。

因此,小编建议妈妈们最好是不要使用“蜡烛包”的方式来包裹宝宝。现在市面上很多新式的睡袋已经完全摒弃了旧式拉组包对宝宝的一些损害。宝宝罗圈腿与宝宝的营养状况等因素是息息相关的,并不是蜡烛吧绑腿就可以预防的。

所以爸爸妈妈的育儿观还是要与时俱进的,要摒弃原有陈旧错误和预防观念,放开宝宝的手脚,让每一个新生宝宝都能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这才是爸爸妈妈们需要做的。(99健康网(www.99.com.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防罗圈腿就得蜡烛包吗蜡烛包对宝宝的危害

导读:听老一辈的人将,孩子刚出生时,如果把孩子包成一个蜡烛状可以预防宝宝以后长成罗圈腿。那么老人的这种说法可取吗?妈妈们切勿相信这样的传言,因为这样做的话只对宝宝有百害而无一利,切不可听信那些传言。

何为“蜡烛包”?

所谓的“蜡烛包”,其实就是传统中一种最常见的婴儿包裹的方法,主要做法是,把刚刚生下来的宝宝的两腿伸直,两臂紧贴身体的两侧,然后用被单把宝宝紧紧的包裹起来,然后在外面用一根绳子扎紧。老人们认为这样的包裹宝宝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宝宝保暖,睡得安稳不会容易受到惊吓,而且还可以有效预防宝宝罗圈腿的形成。

其实,并不是的,“蜡烛包”对于宝宝是有所危害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蜡烛包”对宝宝的危害

首先,宝宝一出生就用“蜡烛包”的方式将他们的手脚捆绑起来限制了他们四肢活动,从而就会使得宝宝正常的运动功能不能正常的发育,并且宝宝的肌肉和神经感受器得不到应有的刺激,从而影响到脑和全身的发育。

其次,“蜡烛包”还会限制宝宝的胸廓运动,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呼吸以及肺部和胸部的发育。尤其是在宝宝哭泣的时候胸廓和肺不能相应的扩张,肺活量不能提高,时间一长了就会影响到肺功能。

接着,相信大部分人都会知道,刚出生宝宝关节和韧带都是比较松弛的,如果把宝宝裹得太紧的话,那么就会容易造成股骨头的错位,不利于臼窝的发育,从而使得髋关节半脱位或者是完全的脱位。

最后,“蜡烛包”的方式包裹宝宝,会束缚了他们的身体,尤其是手和脚,使得宝宝在寒冷的季节里面因为活动量减少,产热减少,从而容易导致硬肿症等寒冷损伤的发生。而且,蜡烛包不方便经常打开,这样很容易滋生细菌,容易引起尿布疹,皮肤感染等问题。

而且,如果一部小心裹得太紧的话,那么就会导致宝宝喘不过气来,发生窒息的可能。可见“蜡烛包”的坏处是非常多的呀。

因此,小编建议妈妈们最好是不要使用“蜡烛包”的方式来包裹宝宝。现在市面上很多新式的睡袋已经完全摒弃了旧式拉组包对宝宝的一些损害。宝宝罗圈腿与宝宝的营养状况等因素是息息相关的,并不是蜡烛吧绑腿就可以预防的。

所以爸爸妈妈的育儿观还是要与时俱进的,要摒弃原有陈旧错误和预防观念,放开宝宝的手脚,让每一个新生宝宝都能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这才是爸爸妈妈们需要做的。

预防宝宝变成罗圈腿的方法

    两条笔直的小腿可不是生下来就有的,你知道吗?宝宝小时候,腿形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它们要经过“弯弯曲曲”的变化,像钟摆似的摇摆不定,最后才走向笔直。

    那么,在这期间,宝宝的小腿会发生哪些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什么情况是正常的,什么情况需要干预、治疗?什么时候小腿才会慢慢变直?让我们跟随孩子的节奏,陪着他一起走过这段从“曲折”到“笔直”的过程。

    出生后,腿形的“钟摆”变化

    O形腿(膝内翻)

    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胎儿一天天长大,子宫的空间自然变得越来越狭小。为适应宫内发育的需要,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是四肢蜷缩蹲在子宫内的,双下肢采取类似于盘腿的姿势:两膝关节屈曲,双脚交叉,双髋关节外展。

    这种姿势虽然最大限度地缩小了下肢在子宫内的占位空间,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双下肢为适应这种姿势,尽可能地双脚向内弯曲,由此带动小腿从膝关节起向内弯曲,膝关节会轻微变形。胎儿的骨质富于软骨,在外力作用下也使小腿发生变形。

    十月怀胎是造成腿部生理畸形的原因之一,所以,一朝分娩时,欣喜的父母会有些遗憾地看到,自己的宝宝有着两条不太直的腿:膝关节还不能完全伸直,而且两个膝盖不能完全并拢,小腿向内翻着,一副天生“罗圈腿”的可怜样。

    出现腿部生理畸形的宝宝中,O 形腿占了绝大多数,因为这是胎儿宫内下肢姿势在出生后的延续。

    O 形腿具体表现为双膝关节伸直,双足内踝并拢, 但膝关节不能靠拢,两腿呈现“O”形,而膝关节的间距大小可以代表膝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不过在医学上,医生不是简单地以膝关节的间距作为判断标准,而是将大腿和小腿轴线的夹角( 锐角) 大小作为判断畸形程度的尺度。

    X 形腿(膝外翻)

    等到孩子两三岁时,相反的问题又出现了:他虽然不再是个“小罗圈腿”了,却又变成了X 形腿。

    与O 形腿相反,X 形腿表现为当膝关节伸直并靠拢时,双足内踝不能靠拢。此时,双足内踝间距的大小反应出膝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同样,在医学上,医生也将大腿和小腿轴线的夹角( 锐角) 作为判断畸形严重程度的尺度,而不是单纯以双足内踝间距为判断尺度。

    O 形腿、X 形腿,正常与异常的判断

    那么,怎么来判断孩子的O 形腿或X 形腿是在正常范围内,可以顺其自然地变直,还是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需要人为干预?

    在确定孩子下肢各个关节( 髋、膝、踝) 活动正常的前提下, 让孩子平躺在床上,下肢伸直靠拢,仔细观察。如果孩子表现为O 形腿, 则观察双膝关节间的距离;如果孩子表现为X 形腿,则观察双踝间的距离。这个间距是随着孩子的不同年龄而改变的,应该越小越好, 没有绝对的标准。而真正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大腿与小腿的夹角。所以, 如果你认为孩子膝盖或脚踝的间距很大,应该带他去看医生。

上一篇

1/2

下一页

本文Hash:37ba00e27b21a3165aaed40fddca12b6a933d3fc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