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涛:一堂抗生素公开课

孩子生病了,需不需要用抗生素?什么时间用?该注意什么……《时尚育儿》特邀请崔玉涛医生,将我们纠结的抗生素问题逐一解答。采写|申艳编辑|申艳、王峰(实习)美编|王德华

医生在临床中经常会遇到两类家长,一些人非常依赖抗生素,甚至在带孩子到医院之前就会提前服用抗生素,来“控制病情”。而另外也有一些人一听要给孩子吃抗生素就害怕、抵触,该用的时候也不用,或者稍用两天赶紧停药。

抗生素不是万能灵药,可也不是洪水猛兽。为了避免用药出现偏差,充分了解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和基本概念是父母必要的功课。

先来做一个判断――

孩子患上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的症状,病情并不严重。

A选择抗生素3天好转。B坚持对症,7天好转。

如果让你选,你会选择哪一个?

选A的父母是积极用药派。他们希望早用药早消炎,让孩子早日康复不受罪,这无可厚非。但是,孩子一生病就用抗生素,这个趋势却是对孩子健康的沉重打击。我们知道,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有生“小病”的机会,来促进免疫系统成熟。

所谓的“小病”,是指病况不严重的自然感染,例如流涕、轻微咳嗽等感冒表现。生小病时,孩子会感到不适,疾病好转慢一些,但却能激活免疫能力,孩子体内会产生相应的对抗细菌或病毒的抗体,能够预防以后感染的发生。

反之,若每次都积极使用抗生素,就会剥夺感染对免疫系统刺激的机会,免疫系统不能很好地成熟,也就不会很好地抵御感染。这也就是越积极给孩子治病,孩子越容易生病的原因。

抗生素只针对细菌和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细菌的病菌有效,而不针对病毒感染,临床上主要用于严重细菌感染。一般来说,轻度的细菌感染人体可以抵抗,中到重度可能不能抵抗,或者会引起更严重的感染,我们就用抗生素帮一把。

●普通感冒80%~90%是病毒所致,抗生素爱莫能助。只有当孩子的症状持续加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并发中耳炎、扁桃体炎、鼻窦炎等明确的细菌感染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最忌讳的是,一旦呼吸道发现感染,就选择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免疫增强剂,这样非常不利于免疫系统成熟,反而会带来损伤。

●发烧发热只是症状,不是病因。如果是因为病毒感染所致,是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的,更不需要静脉输注抗生素。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认为静脉输液是退热的有效方法。如果孩子因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反而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菌群失调,容易出现继发细菌感染的可能。

崔玉涛:小儿秋季腹泻别滥用抗生素

小儿专家崔玉涛医生提醒,秋天到了,天气逐渐变凉,小儿腹泻是宝宝很常见的秋季疾病之一。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侵入人体,侵犯肠粘膜造成急性渗出,出现“蛋花汤”样大便,这意味着大量水分和电介质丢失,非常容易造成婴幼儿脱水。轮状病毒在体内存活5-7天,属于自愈性疾病。

对于小儿秋季腹泻,预防和治疗脱水最为关键,若不幸被轮状病毒感染,应给孩子补充糖盐水。最好配比的糖盐水就是药房能买到的“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喂服,既可预防脱水,又可治疗轻度脱水。家庭治疗中,孩子4小时内没有排尿,应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使用抗生素,否则病程会延长病期。

专家提醒,不要滥用抗生素

有的父母一见宝宝出现腹泻,就马上给服用抗生素。其实,腹泻除了可以是由细菌引起的外,还可以由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引起。实际上小儿腹泻有一半以上都是病毒引起的,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例如秋季腹泻就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这类腹泻服用抗生素后不仅没有效果,还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更为严重的腹泻。有些抗生素甚至会对宝宝造成伤害。因此,腹泻时要去医院请医生诊治,不可自行乱用抗生素。

宝宝服用抗生素后腹泻怎么办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非肠道寄生菌的大量增生繁殖而造成的腹泻,接病情程度不同,包括单纯性腹泻、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6岁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的发病率最高。病人腹泻的出现一般在用抗生素后5~7天后,腹泻一般每天多于4次,有的病人可多达十几次。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

专家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强免疫功能。发生抗生素性腹泻的根本原因在于使用抗生素,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病人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后应及时就医,停用或调整抗生素。为保护机体的正常菌群尤其是厌氧菌,可给予口服生物制剂。

儿科专家崔玉涛说,宝宝服用抗生素后如果出现腹泻可引发肠道菌群失调和乳糖不耐受。对肠道菌群失调可服用活菌制剂;对乳糖不耐受可加乳糖酶或换成无乳糖配方。需要至少两周才可调整正常。抗生素不是万能药,只针对较严重的细菌感染。小儿秋季腹泻千万别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现象需大家共同抵制。(99健康网(www.99.com.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宝宝维生素AD公开课——开讲啦!

从宝宝出生开始,妈妈们就要开始着手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了。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维生素AD制剂大致分为食品级天然鱼肝油和药品类维生素AD滴剂两类,有些妈妈会选择食品类的鱼肝油,认为比较安全、有效,有些妈妈则会选择药品类维生素AD滴剂,认为药品的质量更加可信。到底怎样选择为宝宝补充才是最为安全有效的?北大妇产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姜毅教授给出了专业讲解。

维生素AD很重要,新生儿出生后14天左右应开始补充新生儿出生后,医生一般会建议14天左右开始为宝宝补充维生素AD。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使钙质更容易、更快速地被吸收进入血液并到达骨骼和牙齿,以增加强度。因此,维生素D在宝宝的骨骼代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D将来可能会得佝偻病。

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可维持呼吸道、消化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还能直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大量临床研究证明,维生素A有助于增强巨噬细胞、T细胞活性,并促进抗体的生成,从而增强婴幼儿机体抵抗力。此外,维生素A对于宝宝的视力发育也很重要。所以,宝宝出生14天左右开始补充维生素AD,对宝宝今后的成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天然鱼肝油并不适合宝宝体质鱼肝油是从鱼类的肝脏里面提取的维生素AD,比例为10:1左右,并不适合宝宝的身体吸收,而且存在一定的海洋环境污染风险,生产工艺和审批程序缺乏监管。而药企生产的维生素AD滴剂是按照婴幼儿营养需求和《中国药典》的标准进行生产,对维生素AD比例进行了科学调整,为3:1的科学比例,更利于宝宝吸收,也更符合宝宝的安全营养需求。

市面上常见的维生素AD制品非常多,家长在选择的时候非常困惑,比较信赖食品而抵触药品。其实家长没必要担心,维生素AD滴剂是按照科学的比例配制而成,由于它属于药品,因而比起食品在检验程序和制作工艺方面更为严格,我国对药品的监管非常严格、规范。另外,其比例也更适合宝宝吸收,能够达到理想的预防疾病的效果。对于维生素AD,既不能吃多也不能吃少,按照医生推荐的剂量是维生素A为1200-2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为400-800国际单位。

独立包装的胶囊剂型优于瓶装滴剂现在市面上的维生素AD制品大致有瓶装滴剂和单剂量胶囊滴剂两类,瓶装的维生素AD制品反复开启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同时维生素AD也更容易分解而造成剂量不足影响预防效果。而单剂量胶囊的维生素AD滴剂相对来说更卫生,可以避免让宝宝遭到细菌感染,诱发其他疾病。同时,每日一粒,剂量更容易掌握,既安全卫生,又保证疗效。建议大家在选择的时候最好选择独立包装的,每天一粒给宝宝进行服用。

海外代购有风险,家长应慎重选择而在购买的品牌方面,很多家长比较相信国外的品牌,认为更加安全有效。但是姜毅教授告诉家长,一方面代购的产品是否有质量保障是很难说的;另一方面,国内外宝宝的需求有所不同,由于生活、饮食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国外的维生素AD制剂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宝宝,一般国外推荐的剂量比国内要低,并不适合我国的严重缺乏的现状。所以建议家长选择国产品牌,其配方含量往往按照我国婴幼儿的营养需求进行生产,在产品质量上也有相应的保障,妈妈们可以放心地给宝宝进行补充。

本文Hash:084658d630b0de6e7e34101f805562b0856356fa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