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衣”你会给孩子穿吗?

“百家衣”是婴儿服的一种,由一百个家庭收集到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如今,给孩子拣亲戚孩子穿过的衣服穿大有人在,期望孩子能健康成长;但也有父母以不卫生为由,不给孩子穿“百家衣”。“我都快糗死了!婆婆从老家来帮忙照顾孩子,来之前从老家亲戚那讨了几件小孩的二手衣来,说穿别人的旧衣服好,以后好养活。我知道这是旧习俗,也就没说什么,可她最近愈演愈烈,竟然跟小区里有小孩的邻居要旧衣服……这让我情何以堪啊!在邻居面前跌了面子不说,这别人穿过的二手衣,谁知道干不干净?再说我家就那么一个宝贝,钱不花在孩子身上花在谁身上?”市民王女士说。

究竟“百家衣”能不能穿?家长是赞成还是反对?专家又是怎么看的?

穿“百家衣”,你赞成吗?

七成家长乐意,二成家长担心

其实,像市民王女士这样,在“该不该给孩子穿二手衣”的问题上苦恼的妈妈可不少。对于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孩子更好养活的说法,家长们都是怎么看待的呢?

记者在南国健报亲子俱乐部QQ群里进行了调查,有八成左右的家长给自己的孩子穿过二手衣,七成左右的家长乐于给孩子穿二手衣,两成左右的家长担心二手衣不够健康卫生,一成左右的家长从未考虑过给孩子穿二手衣。

他们觉得穿“百家衣”好!

旧衣服比新衣服更安全放心

初为人母的乐乐妈认为,穿亲戚朋友来路明确的二手衣,比买新衣服更安全。“现在连奶粉都造假,更何况是衣服呢?新衣服多多少少都含有甲醛,就算有一些是在标准范围内的,我觉得也比旧衣服含的甲醛多。毕竟旧衣服是经过多次洗涤的,而且曾经穿着这些衣服的‘哥哥姐姐’现在都很健康,所以旧衣服比新衣服更安全。”

可以让孩子更注重内在美

“我们自己从小也是穿着哥哥姐姐的衣服这样过来的。小孩身体长得快,一件衣服买回来穿几个月就穿不了了,何必非要花钱买呢?其实亲戚朋友们给的二手衣很多都是八成新的,穿着并不显得旧。再说就算让别人知道是旧衣服,也没什么,我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的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我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穿得再漂亮,也比不上心灵的美。”家住南宁市长湖路的田女士说。她认为,把买新衣服的钱省下来,可以用在孩子更需要的地方。如她的女儿现在7岁了,非常喜欢钢琴,田女士打算给女儿买一架好钢琴,“我三年没给她买过新衣服,但是买钢琴的钱必须花!”

借此给孩子爱和感恩的教育

“我家诺诺的婴儿床还有很多衣服、玩具都是亲戚朋友二手的。等他长大了,我要告诉他曾经的这个过程。妈妈不是抠门,我们这是不浪费资源、低碳生活,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享受亲情、友情。我希望诺诺以后能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不求虚荣,不浪费,学会感恩。”市民诺诺妈妈说。

诺诺虽然今年只有3岁,但他的社交圈可不小。妈妈平时一有空就带他到亲戚朋友家串门,有时忙起来把他放到朋友家一放就是一天,诺诺不仅是穿着“百家衣”长大,而且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诺诺妈妈为此感到很自豪,因为诺诺极少生病,很少让人操心。

可避免孩子在溺爱中成长

“穿‘百家衣’,吃‘百家饭’,这是以前在相对落后的环境下形成的风俗。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这个做法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小孩养育中的心理行为发育来看,家长不能过于溺爱孩子。”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委员、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覃耀明说。

他解释说,这其中蕴含的意思有 其一,如今的很多家庭都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常常采取满足欲望为目的的养育方式,孩子一哭就妥协,这样养育之下的孩子自我会越来越膨胀,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承受挫折能力差、不懂感恩;其二,如今很多家长总想着孩子吃得好,吃得精,导致小孩缺乏粗纤维的摄入,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三,吃“百家饭”也就意味着能避免孩子形成“这不吃、那不吃”偏食的饮食习惯,增加孩子对各种口味食品的适应性,多样化地摄入各种营养。

有些也表达了担心!

旧衣服会不会藏有病菌?

“旧衣服是比新衣服更柔软,穿着也比较舒适,但是会不会藏有病菌?”家住东葛路的邱女士说,她不会把别人家孩子穿过的旧衣服给自己的孩子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的行为。“现在很多品牌的童装还是信得过的,质量很好,摸着也很柔软。如果不放心,买回来可以多洗和多晒几次嘛。”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张树英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给孩子穿二手衣,最好是选择那些健康孩子的干净卫生的二手衣。衣服拿回来后经过洗涤和太阳底下暴晒,一般不会藏有什么病菌,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

传统习俗穿“百家衣”

每当婴儿出生后,特别是数世单传、男孩稀少的人家,孩子的啼哭打破了家庭的沉寂,全家人为之惊喜万分。这时,孩子的奶奶、爷爷就要向左邻右舍报告喜讯,并向百家近亲好友求乞布块。特别是那些姓“刘”、“陈”、“程”的人家,老人们绝对不会轻易放过。因为“刘”、“陈”、“程”谐音“留”、“沉”、“成”,在老人们看来,这些谐音都是吉利之语,对于保佑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布块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讲究,但以蓝色的为最好。因“蓝”谐音“拦”,只要有蓝色的布块,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

民间保佑婴儿成长的风俗,除穿百家衣之外,还有给孩子吃百家饭的习惯。凡是对孩子比较溺爱的人家,农历正月初一那天,爷爷抱着未满周岁的孙子,佯装乞丐模样,手执破碗,沿街乞讨。乞饭的人家以100家为宜。将讨来的馍、菜、米汇在一起,煮成稀饭,让孩子吃下。据说,这样孩子就可受到百家的庇护,免除灾难。

你真的会给孩子“讲”孩子吗

  当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可以给他展开阅读教育,就是说故事。跟孩子说故事也就是引导孩子喜欢阅读的开启点。

  如何跟孩子说故事?

  在跟孩子说故事时,父母秉持的原则:

  1、就是单纯的“说故事”,而不是想用说故事来“教训”孩子懂礼貌、要孝顺、用功学习……孩子聪明得很,几次下来,孩子就会开始排斥父母“说教型”的故事了。

  2、建议采取“交互式”的说故事方式,也就是说在跟孩子说故事时,要鼓励孩子插嘴提出自己的看法,让故事成为亲子沟通的媒介。

  可以让孩子听故事带来取代父母讲故事吗?

  不赞成这种以“录音带”来取代父母给孩子念故事,即便是张口就念的”念故事,也比让孩子听”故事带”来得好,因为跟孩子一起念一本书,是一个父母陪伴、引导、协助、倾听孩子心里声音的大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了。

  可以在跟孩子讲故事时的声音录下来,做“自家的”故事录音带,这种录音带比市面上卖的录音带更具价值。

  讲故事的时候让孩子认字,好不好?

  不需刻意去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可以在讲故事时用手一个个点你念的字,看久了,孩子自然就认得了。

  如何将教育性的东西教给孩子呢?

  不要忽视孩子的“智慧”,可以引导孩子去观察、思想书中的意思,不要先去“预设”出一些结论来灌输到孩子的脑袋里,孩子想出来的结论和观察,常会吓爸妈一大跳呢。

  孩子听不懂怎么办?

  父母不要贪快,要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速度陪着他一起慢慢的读、慢慢去理解,让阅读成为一颗“悦”读的种子,这颗种子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开出花朵,但不知何时会在他生命中产生重大的影响。

  孩子为什么他只喜欢一本书?

  孩子只喜欢一本书,一定有他的原因:

  因为第一次读这书时的父母说得特别精采?喜欢里面的绘图或故事?对书里的汽车或恐龙等特别感兴趣?

  可以从他喜欢的书来作为观察他的长项,并引导他去寻找跟这本书有关的书籍,如同样的作者,同样讲述汽车、恐龙的书籍…等,自然扩展他阅读的书籍。

  如何替孩子选择书籍?一定要以孩子喜欢为主吗?

  不全尽然,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两本他喜欢的,父母选择一、两本,然后去彼此讨论“你选的书好在那里”。

  选择无字的图画书好呢?还是有字的图画书好呢?

  年龄较小的孩子,建议以图画为主、字少少;升上小三后,图画与字各半;小五后字可增加为全书的三分之二。

  图画书有中英文对照的,这样的图画书好不好?

  不好,字会太小、影响视力和“悦”读的效果。

你会爱孩子吗?请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你给予你孩子的爱,真的是真爱吗?你有没有跟孩子说过“你再……样,我就不喜欢你”,其实这是父母亲在无意识地控制孩子,想从孩子身上找到价值感,假如你真爱孩子,就不要对小孩要求过多,让他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你的附属品。

假如你真爱孩子,就不要对小孩要求过多

你爱孩子吗?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全天下的父母,相信没有一位会给出否定的回答。不过,事实往往是父母的爱变质了,却不自知。你给出的爱,在孩子那里获得的感受是什么呢?孩子得到的是“真爱”吗?让我们做一次自检。

有条件的爱:你再……样,就不喜欢你了。

我们大多数的父母表面上渴望孩子成长成熟,但内心深处仍旧害怕他有一天会不再温顺听话,但孩子向父母对抗叫板的那一天或迟或早总会到来。所以孩子小的时候,你也许会说“你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随着长大,慢慢又开始用这样的话代替:“你这次要是考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你再跟他来往,我就打折你的腿”这种喜欢和爱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你必须听我的,按我的要求去做,照我的规划去成长,否则我就不爱你。这是父母无意识地在利用孩子实现权力欲、控制欲、自我中心,从孩子身上寻求价值感,他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仅仅是自己的附属品,一个最无辜的牺牲品。

自以为是的爱:哎呀,你什么都不懂,还是让我来吧。

儿童发展心理的专家认为,孩子自我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形成完整的自尊、自信、自立的心理能力,这比孩子的其他能力要重要十倍百倍。自尊像是孩子的灵魂之杯,只有它完整时才能盛满爱、智慧与良知。父母无意中挫败孩子的自尊等于是给这个杯子戳了一个洞,不管孩子今后一生中多么努力与辛苦,他的灵魂之杯仍会是空空如也。

给孩子真爱无条件的爱

包办一切的爱: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放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们用尽一切手段力量全方位地保护着我们的孩子。学步时摔倒了、磕着桌子了?痛苦内疚久久不能平息,恨不得自己代替孩子受这份“苦”;被小朋友欺负了?立刻冲去找对方父母理论,为孩子鸣不平。宁肯自己受苦受累,出头出力,也不能“亏待”了孩子。很多人把这种感情视为是富有牺牲精神的值得称赞的“爱”,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毒害。孩子不可能永远在你的庇护下成长,当他在过往经验中积累了足够的力量,羽翼丰满之时,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翱翔。

毫无原则的爱:好!你说什么都行!

不给孩子树立必要的规则和纪录,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日日泡在蜜罐里被呵护着、被宠爱着、嚣张跋扈着……日后社会会用公认的一套标准体系来惩罚他,而让他付出惨痛代价的始作俑者,是你……

在极端中徘徊的爱:孩子时常游走在“冰与火两重天”

好的时候把孩子捧上天,甚至无法呼吸,坏的时候让你以为她是白雪公主的后妈。这不是一个成熟的,能控制好自己情绪和心态的成年人,孩子日日看大人阴晴变化喜怒无常的脸,甚至自己做的同一件事在大人截然不同的两种心境中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反馈,他会留下焦虑、矛盾、无所适从、分裂等一系列心灵创伤。

让孩子学一些才艺或其他本领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将期望转嫁给孩子的爱:让你学琴、学画画……我都是为你好。

让孩子学一些才艺或其他本领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增加他的生活品质和乐趣,这本身无可 非,但需要提防的,是你在做这些决定,和日后的坚持道路上,是否潜意识里在把自己成长中的未竟事业和期望投射给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会感受到你殷切甚至急迫的期望,高标准严要求,这会加重他们成长中的心理负荷,不容易体验到成长中的自我满足,因而也少有由心生出的发展动力。

不甘付出,要求回报的爱:为了你,我辞掉工作,全职在家,你怎么还这么不争气!

生育子女是父母自由的选择,养育他们自然也是父母应尽的责任,不论你为了孩子做出过哪些所谓牺牲和让步,都是源于你自由的选择,把事后种种不如意怪罪到孩子头上未免太不讲道理。在亲子关系和教育中,认为有付出就应有所得,是在把对孩子的爱和养育当作一种投资,你在期待着高利率的回报,这种是交易,不是真正的爱。

本文Hash:a8398f0038d5e36362a2668d3520a60df3e56054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