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误区打击宝宝的免疫力

【妈妈网特稿】因为母乳中含有不少抗体,所以宝宝6个月前免疫力还是很好,不过6个月后,之前母体的抗体会逐渐消失,宝宝这时就要开始靠自身的慢慢把免疫系统建立起来。妈妈们为了增强宝宝的免疫力,用尽办法,但是有多少是真理,有多少是歪理呢?

免疫力是帮助宝宝抗击疾病的防御机制,需要有一个稳定的防御机制才具备与疾病战斗的能力。然而,宝宝体内的这支精锐部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它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如何增强宝宝免疫力

一、滥用抗生素

什么才算滥用抗生素呢?不该使用抗生素时使用、选择抗生素种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不正确,都属于滥用抗生素。

1、滥用抗生素首先会杀灭体内的有益菌,这些有益菌的存在能抑制致病菌的繁殖,从而起到防病作用。如果有益菌被大量杀灭,身体的防御功能就会下降。

2、免疫力是人体在与疾病斗争中锻炼和提高的,滥用抗生素就等于剥夺了提高免疫力的机会;同时,致病菌却得到了锻炼,导致细菌耐药,最终陷入抗生素越用越多、越用越高级的恶性循环中。

二、过于干净

讲究卫生是必要的,但要过于干净,反而令宝宝接触微生物的机会少了,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宝宝反而容易生病。

1、家里的环境只需要干净,不必做到一尘不染,更不用样样物品消毒。

2、宝宝适当接触泥土、灰尘并不是坏事,妈妈只要保证宝宝玩过泥巴后好好洗手,不用小脏手抓东西吃就可以了。

3、抚摸身体健康的宠物、和宠物一起玩耍对宝宝来说都没问题,妈妈不用禁止,但要注意提醒宝宝不要亲吻宠物。

过于干净反而不利于成长

三、睡眠质量差

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也是保持正常免疫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宝宝发育好,离不开好的睡眠。科学研究证实,睡眠不好的宝宝更容易生病;生病后求助于睡眠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1、宝宝的睡眠时间需要有保证,虽然每个宝宝的睡眠时间长短会有不同,但大多数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新生宝宝每天大约睡16-20小时;1-3个月宝宝每天16小时左右;4-12个月宝宝14-15小时;1-3岁宝宝12-13小时。

2、睡眠质量很重要,给宝宝创造一个有助于睡眠的环境;尽量少打搅睡眠中的宝宝;患有影响睡眠的疾病要尽早治疗。

3、帮助宝宝养成规律睡眠的好习惯,即使在节假日里也应尽量保持这种习惯,不要让宝宝熬夜。

四、过度或过少运动

运动是强壮身体的有效途径之一。适当运动能提高宝宝体内免疫细胞的活力,让宝宝少生病。但是,运动过度却对身体有害,使具有杀伤病原体的白细胞的寿命缩短,造成免疫力下降。

1、宝宝的运动要根据年龄不同灵活安排。不会走路的小宝宝可以通过挥舞手臂、蹬腿、抬头、翻身、爬等方式锻炼身体。会走、会跑的大宝宝运动项目就更多了,妈妈可以按照宝宝的兴趣带着他在玩儿中锻炼。

2、应该每天安排一定的运动量,天气好时最好去户外运动。运动后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好,吃饭、睡觉都很正常,说明运动量合适;如果宝宝非常疲惫,没精神,食欲、睡眠不好,说明运动量过大。有时宝宝玩儿疯了会不知道累,而身体可能已经吃不消了,此时妈妈要提醒宝宝休息一会儿,喝点儿水、吃点儿东西。

适当运动能增强体质

五、营养不足

营养对免疫系统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的,宝宝免疫系统的形成需要营养物质做基础,营养不足势必导致免疫力低下,免疫功 降低。

1、母乳是6个月以下宝宝的最佳食品,其中含有各种宝宝需要的营养素和多种免疫细胞和抗体,帮助宝宝免受疾病的侵袭。因此,纯母乳喂养应该满6个月。此后虽然添加了辅食,但仍应坚持母乳喂养至少到宝宝1岁。

2、对于添加了辅食的宝宝,最重要的是均衡营养,食物要多样化,防止养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六、情绪紧张压力大

免疫力与人的情绪关系密切,紧张、焦虑、失落等消极情绪会导致宝宝的免疫力下降,而快乐、愉悦、放松的情绪可以让免疫力保持最佳状态。

1、宝宝感知家人情绪变化的能力可能超过父母的想象,家庭和睦、被爱包围的宝宝情绪会很稳定,健康状况往往很好;如果家人之间关系紧张,宝宝也会常常焦虑不安,容易生病。

2、在成长的过程中,让宝宝开心、快乐是最重要的,不要给他太多的压力。

提升宝宝免疫力的8大误区

国内划定,0~14岁的孩子看病应去儿科。但是,常看到家长带患有肾脏病的孩子到肾病科就诊,看不好再跑到小儿科,这就把病情耽误了。成人科医生和小儿科医生看孩子不一样,儿科医生会考虑到孩子的生长发育,而成人科医生往往把孩子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同样的一个病,两者的用药和剂量也不一样。

提升宝宝免疫力的8大误区

说清楚年龄

看病时一定要告诉医生孩子的年龄,如几岁几个月,如果孩子不足一个月,要告诉医生孩子生了几天,甚至几小时、几分钟,这对医生判断疾病很有意义。三岁到学龄期的孩子最好要准确到月,年龄用周岁,因为不同年龄得的病不一样。比如两岁以内的孩子呼吸道、肠道疾病多见,那么医生在问诊发烧的孩子就会兼顾问如何提高免疫力,成为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一听说有能提升免疫力的方法,就不计代价、不顾后果地给宝宝用,结果走入了很多误区。

误区1:只吃细粮,不吃粗粮

作为营养素的主要物质蛋白质倘若摄取不足,免疫机能就会下降。对于补充蛋白质,人们总觉得给宝宝吃得越精细越好。其实不然,粗粮可提供细粮所缺乏的营养成分,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目的。

温馨提示:宝宝1岁之后,吃固体食物是最合适的选择。

误区2:不允许宝宝生小病

天气一冷,妈妈怕宝宝着凉,就不让宝宝出门。这么一来,宝宝的呼吸道长期得不到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锻炼,更容易感染疾病。

不得病的宝宝永远没有免疫力。对于一些小病,妈妈只需要认真对待,密切观察,不必惊慌。很多研究证实,宝宝经常患一些小病,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对预防严重的疾病很有好处。

温馨提示

1.别轻易认为身体常生病的宝宝就是抵抗力差。很多常生病的宝宝会在4岁后患病次数逐渐减少,所以并不见得是抵抗力差。

2.想宝宝少生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日常户外运动和身体锻炼,逐渐提高宝宝的体质和免疫机能,增强自身抗击病毒细菌感染的能力。

误区3:过于干净

免疫系统能对传染病原形成免疫记忆,万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将其消灭。如果你家太干净,宝宝没有机会通过感染产生抗体,抵抗力反而会减弱,并可能导致过敏和自体免疫失调。

给宝宝创造的环境不是不让他接触细菌,而是要控制接触细菌的浓度。平时要保持的是空气清洁,而不是无菌。宝宝少量地、经常地接触细菌,对增强免疫力非常有利。

温馨提示:平时只要使用一般的肥皂和水就能达到清洁目的,不需要用消毒剂消毒,也不要每天都使用。

误区4:重视室内活动,忽略户外活动

如果担心天气变化、外面空气污浊、温度下降、易造成宝宝生病,所以就门窗紧闭,这样做是完全不对的。

从病菌、灰尘种类或总量来说,屋里一定比外面少,但从某一种细菌或病毒的浓度来说,屋里比外面多。病毒和细菌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致病,而密闭的环境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通风的房间细菌浓度明显降低。

每天带宝宝到户外接受一些自然光照,有利于免疫系统正常工作。尤其是新生儿,每天的日晒可以有效防止佝偻病和尿布疹的发生。

温馨提示:定时打开门窗换气,保证宝宝的房间空气流通。每天至少换气两次,时间选择在上午9~11点和下午3~5点空气污染低的时段,每次不少于45分钟。

误区5:提高免疫靠药物

除了接种疫苗外,其他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具有一定的抗御疾病能力,但其中所含的抗体,并不是针对某一种 定细菌或病毒的特异性抗病物质,因此不是万能的预防药。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丙种球蛋白。长期反复使用,会抑制自身合成丙种球蛋白的能力,降低抗病力,还有可能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甚或肝炎、艾滋病等。一般来说,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宝宝是不需要的,若出现了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可以酌情选用。

温馨提示:在为宝宝选择免疫调节制剂之前,最好到医院进行免疫功能测试,切忌盲目使用,否则不仅无助于增强宝宝的抗病力,反倒可能招灾惹祸。

误区6:动不动就用抗生素

感染不是很严重时尽量不要用抗生素,最好靠自身的抵抗力使免疫系统得到锻炼。这样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敌人”时,已经训练过的免疫细胞便会产生出有针对性的免疫力,从而保护身体安全。滥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性,也会引发其他疾病。

误区7:轻睡眠重玩耍

宝宝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玩耍成了生活的主导。为了宝宝不哭闹,为了减少自己看护的疲劳,大多数妈妈就依着宝宝想玩就玩,结果导致宝宝睡眠不足。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使身体迅速恢复,尤其在宝宝疲劳和疾病前后,休息和放松更不容忽视。

温馨提示:每天应保证新生儿睡16~20小时,6~12个月的婴儿每天睡14~15小时。

误区8:少喝水多污染

外出时妈妈图方便不给宝宝带水,也不注意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结果给宝宝带来伤害。

外出最好给宝宝背着水壶,随时可以喝水。多喝水能保持黏膜湿润,是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生活中也要注意周围及室内的污染情况,多带宝宝到空气清新的公园、绿地等地方做户外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小编总结:宝宝1岁之后,吃固体食物是最合适的选择。加强日常户外运动和身体锻炼,逐渐提高宝宝的体质和免疫机能,增强自身抗击病毒细菌感染的能力。带宝宝到户外接受一些自然光照,有利于免疫系统正常工作。保证宝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多喝水能保持黏膜湿润,是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以增强体质,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减低宝宝免疫力的5大喂养误区

喂养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大部分新手爸妈处于新手上路的初级水平,难免会进入喂养误区。如果不能及时从喂养误区走出来,很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误区一: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越多越好

虽然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婴幼儿十分重要,然而也不能给宝宝过量地摄入或滥用,否则会对宝宝身体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维生素A、D中毒、补钙过量等危害。

误区二:母乳看上去稀稀的,没有奶粉冲出来的牛奶那样浓,所以放弃母乳喂养,以牛奶替代母乳

母乳喂养对宝宝有很多好处,母乳中含有抵抗多种疾病的抗体,实践证明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少生病;母乳与牛奶相比,所含营养较全面、充分,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健康;母乳对于宝宝来说更容易消化吸收,且吸收率最高。对妈妈来说,母乳喂养更方便、更省钱,不用消毒,且温度适宜;母乳喂养的妈妈身体恢复较快,并不易患上乳腺疾病。

误区三: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

当母乳喂养4-6个月的时候,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婴幼儿在6个月后就开始添加辅食很重要。添加换乳期食品不仅可以补充宝宝营养,还能让宝宝学会吞咽、咀嚼,锻炼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如果宝宝甚至一岁还没有添加任何食品,非常不对。

误区四:用鲜奶代替配方奶粉喂养2岁以内的宝宝

对宝宝来说,除母乳外的其他乳汁,如牛乳、羊乳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牛乳蛋白质中的酪蛋白太高,不利于宝宝消化;牛乳中蛋白质、钙、钠、钾等的高含量与宝宝未成熟的肾脏能力不相适应。因此,2岁以内的宝宝最好选用配方奶粉,尽量不用鲜奶。

误区五:选用保健品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

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减弱或消失,尤其是在生后6个月到3岁这段时间。

有些家长认为为孩子选用保健品也是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的好办法,事实上,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保健品中还没有专门提高免疫力的,很多宣称以提高免疫力为主要功效的保健品,其实并没有临床和理论上的科学根据,选择保健品其实不如改善孩子的饮食结构。

本文Hash:527fd3ad1eb8b43792f8f96100a017d8000d59da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