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纵容”宝宝越“叛逆”

“好好父母”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往往事与愿违。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

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一、如何和孩子订立私下协议:

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妈妈可事先跟孩子订立私下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余地。

2.告诉孩子做人必须守信用。妈妈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谁反悔了,谁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必须清楚地答应他同意这个协议。123下一页

父母的“纵容”使宝宝越“叛逆”

“好好父母”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往往事与愿违。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父母越“纵容”会使宝宝越“叛逆”

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

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一、如何和孩子订立私下协议:

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妈妈可事先跟孩子订立私下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余地。

2、告诉孩子做人必须守信用。妈妈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谁反悔了,谁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必须清楚地答应他同意这个协议。

二、拒绝孩子违反协议的三条对策:

孩子坚持要违反协议时,你必须告诉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

1、眼睛看着孩子,表情严肃、平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无可乘之机。

2、拒绝孩子时,说话要简洁:“不行,我们已经说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须……”如果孩子继续坚持他的无理要求,你要更简洁地拒绝他:“不行。”如果孩子更加执拗,哭闹、喊叫,弄得你很难堪,你可以不说任何话,直接抱起孩子回家。如果遇到入园的时候,你正赶着上班,这时可以二话不说,直接送孩子到班里,跟老师说明情况,然后离开幼儿园。如果孩子坚持不吃饭,或吃零食,你必须坚持不给他零食,同时让他不吃饭。

3、拒绝孩子的当时,不要跟孩子争辩太多,事后等孩子和你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讲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意见。

妈妈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为了孩子更高兴;为了孩子不饿着;……这些饱含“母爱”的理由,会让孩子更任性,让妈妈付出母亲的自尊和权利,而且付出换来的只是孩子暂时的快乐和妈妈暂时的轻松。殊不知一味的妥协,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

除了协议的方法外,对于一些临时状况,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不予理睬。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耐心劝导。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适当地“惩罚”。当孩子乱发脾气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家长,家长也要刻意对他保持“冷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很让家长“不高兴”,然后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任性或乱发脾气。

父母的妥协与放任,也往往让孩子做事半途而废。比如孩子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他玩一会。本来妈妈不许的,但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最后父母也懒得去管。孩子也许就从此干脆不练琴了。

小编总结: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于是,他想怎样便怎样,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让他有恃无恐。恶性循环下去,你就等着有一天他真正无视你的存在,不把你当一回事吧。趾高气扬惯了的他,处身社会的时候,如此自私和无理,又怎么去与人合作?很多的宝宝之所以会越来越叛逆,全都是因为父母对他们太过纵容,所以父母们以后要多注意。

宝宝与父母分床睡越早越好

我的女儿9个月了,她和我们睡一张大床就很安稳,但睡她自己的小床就会在睡前和半夜哭闹。宝宝刚出生时是独自睡的,但我们担心她独自睡小床吃奶不方便、大小便不方便、盖被子不方便会受凉……为了方便照顾她,所以没过多久就让她和我们睡一张床。宝宝5个月的时候,我们想:宝宝长期跟我们睡一张床也不好,就又把她和我们分开,让她独自睡小床。这次分开她就哭闹了,时而好些,时而严重些。有时我们看她哭得厉害就抱她起来,哄一哄、摇一摇,如果这样还不行就只好让她睡大床了。只要把她往大床上一放,她立刻就不哭了,还能一觉睡到大天亮。

这个年龄的宝宝要不要跟父母分开睡?这么小就单独睡会不会太早了?我们也想和她分开睡,可我们把她往小床上一放,甚至我们朝小床那边走,她就拼命哭,我们担心她这样会哭出病来。我要是坚持让她睡小床,她会不会哭一夜都不睡啊?

又是秋风送爽的季节了,寒冷的冬季也将随之而来,父母难免要担心娇嫩的宝宝会不会在漫漫长夜里受凉。这位父亲的苦恼完全具有代表性,是可以理解的。

一、宝宝刚出生时分床睡没有哭,而5个月大的时候分床睡她就哭了,这说明她成长了,她能够区别自己是睡在不同的地方了。

二、宝宝是在获得了足够安全感的前提下才能进入美梦的。与父母同床而眠的宝宝,他们获得安全感的途径主要是依靠父母的体温、气息、皮肤的接触等等,即他们获得安全感的途径都要依赖父母的存在以及和父母近距离的接触。如果他们没有和父母同床,单独在小床上就不会入睡。而在小床独睡的宝宝获得安全感的途径则是依靠他们自己的感觉:听见父母温柔好听的声音,看见父母亲切慈祥的面容,感受父母的爱抚。他们明白父母虽然没有和自己睡在同一张床上,但父母仍然是爱自己的,在自己需要的时候,父母就会及时出现。宝宝有了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够在小床上单独入睡,所以父母需要及早与宝宝分床而眠,这样也为宝宝各种感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刺激和广阔的空间。

三、宝宝获得安全感的途径和方式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的。父母需要多多提供给宝宝这样的机会和空间,帮助他们营造充满爱意和安全感的氛围。父母为了照顾宝宝而与宝宝同床而眠,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限制了宝宝从其他途径来获得安全感,同时养成了宝宝从小依赖父母的习惯。宝宝越大,依赖性就越强,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就越强烈,分床也就越困难。父母与宝宝为了分床还是不分床,往往会进行一场持久的拉锯战,这最终会影响宝宝的身心健康。

四、父母与宝宝同床而眠既影响了宝宝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深度,又妨碍了宝宝的私人空间,宝宝容易在半夜苏醒。

五、父母与宝宝同床而眠还妨碍了父母自己的私人空间,等于是夫妻把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宝宝面前,这样显然对宝宝的成长不利。坚持让宝宝从小就单独睡,您就会远离这样的苦恼。

本文Hash:407f22531f34623639fa0b8684ad00a90e31fff3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