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冬季穿衣法则:两个部位不能捂!

【妈妈网特稿】爸妈们总是喜欢在冬天将宝宝包得像“粽子”一样,觉得这样宝宝才能够暖和,但是这样觉限制了宝宝的活动能力。其实关于冬天的穿衣问题,很多爸妈都有自己的一套,不过无论任何方法,一定要遵循以下5个原则,不能国恩地给宝宝包裹过多的衣服。

现在的天气逐渐慢慢变冷了,有很多爸爸妈妈都担心自家的宝宝会着凉感冒发烧。都喜欢把自家的宝宝扎得想一个粽子似的,给宝宝裹得里三层外三层。

不能捂头部

可爸爸妈妈不知道的是,宝宝的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导致自身体温调节不稳定,从而对外界适应能力较差。这些都是需要爸爸妈妈学会把握好穿衣的尺度。但是如何掌握好这个尺度呢?很多爸爸妈妈都有这个问题的烦恼,现在让我们学习一下冬天给宝宝穿衣服,让爸爸妈妈知道一下哪两个部位是最不能捂的。

原则一:不能捂头部

在寒冬里,不少爸爸妈妈会给宝宝带上厚厚的帽子,认为只是把宝宝扎成粽子似的还不够,头暴露在空气外就很容易着凉。其实,这样做是很错误的。

宝宝有一定的体表散发热量,其中1/3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甚至昏迷。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宝宝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宝宝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气血循环顺畅。

原则二:不能捂胸口

很多时候,爸爸妈妈都乐意将宝宝裹得粽子一样,让宝宝都显得很臃肿才会乐意。他们都认为这样子宝宝才够暖和,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考虑过穿得太多的后果。

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胸部,影响正常呼吸与心脏功能。同时,还容易造成内热。肺就像两片叶子,它正常伸展开,才能发挥吐故纳新的功能。因此,衣服的心胸部位不要过于厚重,否则会有压迫感。

不能捂胸口

原则三:保持宝宝背暖

天气渐凉,小华妈就给小华穿上很多很多的衣服,担心小华会着凉感冒。殊不知,小华正因为穿得太多,过热背部出汗多又没有及时擦去,最后感冒了。

其实,爸爸妈妈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宝宝会着凉。要注意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这样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适当温暖”就是不可过暖,否则背部出汗多,汗水变凉后容易因背部湿凉而患病。

原则四:保持宝宝肚暖

笔笔在冬天的时候常常会肚子疼,笔笔妈为此揪心不已,于是去带笔笔去看肠胃科的专家。却没有发现有什么大问题,后来儿科医生建议,要注意给宝宝肚子保暖,笔笔妈就给宝宝带上肚兜,肚子疼的情况就渐渐减少了。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宝宝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宝宝就会肚子疼,从而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吸收。因此,天冷时给宝宝24小时戴上肚兜,是保持温暖的好方法。

保持宝宝肚暖

原则五:保持宝宝足暖

很多时候,我们在外面都会看到妈妈们帮宝宝穿上小鞋子,如果宝宝太小不能穿鞋子的,就会穿上厚厚的袜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样做可以帮助宝宝抵挡寒冷,在寒冬里不容易受寒,从而减少感冒的机率。

脚部是阴阳经络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宝宝的双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减低感冒的机率。

三捂两不捂死守宝宝冬日穿衣原则

我们知道,宝宝们的生理机能发育还不够完善,对自身体温的调控还不到位,家长们根据孩子的需求来正确添件衣物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实,只需要兼顾五个原则——三捂两不捂,就能够轻松搞定宝宝的冬日穿衣问题啦。

一:后背不能冻

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脊柱就分布在背部,且背部是人体最易受风受凉的部位。一旦受寒,将会导致咳嗽、哮喘、脊椎炎等疾病。因此,冬季背部的保暖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凡事都有度。有的家长过分强调背部保暖,导致宝宝大量出汗,如不及时更换宝宝汗湿的衣物或用汗巾将背部汗水擦去,将更易使宝宝着凉。因此家长们要注意:适当的保暖即可,否则是得其反。

二:肚皮不能冻

可能有些家长会发现,宝宝经常肚子疼,带去医院检查又未发现肠胃有明显的疾病或病变,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宝宝腹部受凉。腹部主要的脏器是脾脏和胃,做好腹部保暖就是在保护宝宝的脾胃。如果保暖工作不到位,冷空气直接刺激肚皮,宝宝的消化系统就会受到影响。

家长们可以尝试给宝宝加一件马甲或者肚兜,不需要太厚,重点是纯棉透气,舒适度强。这样对预防宝宝肠胃不适、腹泻呕吐很有作用。

三:脚丫不能冻

人体的双脚是阴阳经络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宝宝的双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减低感冒的机率。

冬季家长们带宝宝出门时,切记要给宝宝的双脚做好保暖工作,可以穿防风棉鞋和保暖性好的袜子。

四:胸口不能捂

胸腔里藏着宝宝的心脏和肺,心脏的跳动和肺叶的收缩满足着宝宝全身对能量的需要。如果胸口捂得太紧,会对宝宝的心肺造成束缚,形成压迫感,长此下去对宝宝的健康不利。胸口部位穿暖即可,无需特别添加衣物。

五:头部不能捂

人类是通过体表散发体热的,通过体表和外界的热量交换实现体温恒定。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热量是通过头部散发的,头部过热可能会出现头晕心烦甚至是昏迷现象。家长们不用担心宝宝头部受凉,这个部位承担的神圣职责便是热量散发。

出门时不需要像包粽子一样包裹宝宝的头部,一顶薄帽子即可。进门立即脱掉,不要让宝宝形成依赖。

初冬季节宝宝穿衣法则:室内室外大不同

【妈妈网特稿】天气越来越冷了,冬天已经悄悄来临了,爸妈都怕孩子着凉,都会将孩子包“粽子”,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这样真的能保证宝宝不受疾病的伤害吗?冬季如何穿着才能让宝宝真正暖和呢?

初冬应该怎么给宝宝穿衣服呢?穿什么样的衣服合适,穿羽绒太厚太热,棉衣又太薄?手套、帽子要戴吗?袜子穿多厚,这些问题实在纠结。

棉服要轻薄

室外着装——棉袄轻薄帽子少不了

关键一:给宝宝穿上贴身内衣裤

有的妈妈认为只要外面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不注意宝宝的内衣。其实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体内温度的丢失,使宝宝不容易受凉生病。而不穿贴身内衣的宝宝则体表热量丢失得多,身体摸上去总是冰冰凉凉的,很容易感冒。

关键二:毛线衣裤要安全

冬天宝宝外出,一定要穿保暖功能好的毛线衣裤。宝宝肌肤柔软,小小的刺激也可引起皮肤过敏,在选购时毛线质地是最要紧考虑的因素。现今市场上有专为宝宝生产的毛线,非常细小,并且很柔软,保暖性又好,十分适合宝宝穿用,爸爸妈妈还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要选择容易掉毛的毛线,以防吸入到宝宝气管和肺内。

关键三:棉服要轻薄

许多爸爸妈妈认为只有厚厚的羽绒服才是最保暖的,其实不然,小棉服中膨松的棉花可以吸收很多空气形成保护层,不易让冷空气入侵,有着很好的保暖作用。厚羽绒服没有更多的吸收容纳暖空气的空间,挡风还可以,御寒保暖就比小棉服差多了。

关键四:干爽透气的小袜子

宝宝一旦脚冷,身体也很容易发冷。冬天为宝宝保暖,让宝宝的脚部感觉温暖非常关键。但很多家长还错误地认为宝宝的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其实如果袜子厚但不吸汗的话,很容易潮湿,大量的水分会挤掉袜子纤维中的空气,由于少了空气这种极好的隔热体,袜子潮湿时就会使宝宝的脚底发凉,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因此要给宝宝选择纯棉质地、且透气性好的袜子。

关键五:柔软合脚的鞋子

如果鞋子太大,宝宝走起路来不跟脚,脚上的热量就容易很快散失;反之鞋子太小,和袜子挤压结实,影响了鞋内静止空气的储存量也不能很好保暖。最好的选择是,鞋子的大小要以宝宝鞋子稍稍宽松一些为宜,质地也以透气又吸汗的全棉为最好。宝宝穿起来大小合适,舒适柔软,鞋子里能够储留合适的空气,从而使宝宝的小脚更加的温暖。在天寒地冻的北方,为宝宝选择鞋时,还要注意鞋底的防滑、防冻。

保持体温的帽子

关键六:保持体温的帽子

宝宝25%热量是由头部散发的,冬天出门一定要给宝宝戴帽子。帽子的厚度要随气温情况而增减。最好给宝宝戴舒适透气的软布做成的帽子,不要给宝宝选用有毛边的帽子,否则很容易会刺激宝宝皮肤。

关键七:判断情况再加衣

许多爸爸妈妈就怕宝宝冻着,所以一出门就给宝宝穿得很多,宝宝一旦活动便会出汗,衣服被汗液湿透,反而由此着凉,并且也降低了身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而使抗病能力下降。如果宝宝是外出运动,可酌情减些衣服,但如果外界环境特别寒冷,导致宝宝身体产热能力不足的时候,还是应该注意多穿衣。判断宝宝穿得多少是否合适,可经常摸摸他的小手和小脚,只要不冰凉就说明他们的身体是暖和的,衣服穿得还算合适。

关键八:不要护口鼻

爸爸妈妈都习惯给宝宝戴上口罩或者用围巾护住口鼻,以为这样宝宝的小脸就不会冻着了。其 ,经常这样做会降低宝宝上呼吸道对冷空气的适应性,使宝宝缺乏对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的抵抗能力。而且,因围巾多是纤维制品,如果用它来护口,会使纤维吸入宝宝体内,可能诱发过敏体质的宝宝发生哮喘症,有时候还会因围巾厚,堵住宝宝的口鼻而影响到宝宝正常的肺部换气。

体贴舒适最关键

室内着装——体贴透气的舒适关键

关键一:勿捂着宝宝

冬天到了,爸爸妈妈总是唯恐宝宝着凉,在室内也给宝宝穿很多衣服,甚至有的爸爸妈妈在宝宝睡觉时还用热水袋等取暖器具。其实,在室内过分保暖对宝宝不利,甚至会引起“宝宝闷热综合征”。当宝宝周围的环境温度超过34℃时,会引起高热,继而大量出汗,造成脱水、酸中毒,甚至脑缺氧。应根据室内温度及宝宝的具体耐寒情况来给宝宝增减衣服。

关键二:暖气房少穿一件衣

在室内温度稍低的环境下,宝宝衣服的穿法是:上装为“保暖内衣+薄毛衣或棉线衣+厚毛衣”;下装为“保暖内裤+薄毛裤或厚实些的棉线裤+厚毛裤”。在有暖气的房间里,则要适度减衣。爸爸妈妈在给宝宝着装时只需把握一点,那就是宝宝的衣服只需比成人的减少一件。

本文Hash:de46599cfb741c626d2fa44637e0897fb63c8942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