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园和孩子,都喘口气

许多专家早已反复强调:超前教育不可取。但是许多父母仍不以为然,反而纷纷要求幼儿园在中班、大班开设数学班、英语班,还有些父母甚至要求幼儿园开始小学一年级课程。可见,时下的新新父母已经不满足孩子只会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会2位数的加减法,而是希望孩子能通过幼儿园学会电脑操作,会三位以上的珠心算,会写尽量多的汉字等。若不,这些都会成为父母向幼儿园兴师问罪的理由。

电脑班早设置

其实,父母要求孩子能超前学习的意识,早已有迹可寻。5年前,广州黄金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在广州市7所省一级幼儿园中开设电脑专门课程,教学材料分别是其研发的教学课件,以及从软件市场收集的各类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软件——不仅满足于鼠标点击,而且是运用键盘、软件等。姑且勿论这些班开设的目的,但确实迎合了部分父母的口味,这些班才有生存的空间。

高深课程成新标准

不少幼儿园园长对父母的超前教育意识感到无奈:让孩子在幼儿园学写字只是小儿科,更多是学英文、多位数换算等。广州市某省一级幼儿园的园长认为,这已经成为行内园长们为难的事情,因为父母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把这些课程划分到衡量该幼儿园硬件标准上。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民办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为了招徕生源、多赚钱,不得不开设一些程度达小学水准的课程。

不设班是为孩子好

近日,天河区名雅苑幼儿园的电脑启蒙学习中“仅仅教用鼠标”,而遭到部分父母的诘问。该园的何园长则表示:我们是不会改变电脑课程内容的。因为孩子们利用电脑色彩艳丽、形象有趣生动、解说言简意赅、音乐悦耳动听的特点,学习指法和鼠标的运用就足够了。过多学习,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

专家视点

广州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谢国生:“超前”并没好处

超前学习对一般孩子而言,并没有好处。从心理角度上说,学龄前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还低,小小年纪就过早背上学习负担,是不公平的。儿童在幼儿园的年龄是3至5岁,这正是他们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的阶段。若将过多的时间分配到这些超前学习中,自然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要减少,结果是可以设想的。我们不是经常听到那些早年埋头苦读书的人往往EQ不高、情绪压抑吗?因此,我认为还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发展吧。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用电脑学而不是学电脑

电脑、外语、应试教育等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父母让孩子早学东西无可厚非,但应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如电脑教学在儿童的教育中只应充当工具,孩子是“用电脑学,而不是学电脑”。儿童的信息化教育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开展,不要盲目跟风。

孩子在三四岁时没有接触电脑并不可怕,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如果真的要接触电脑,父母或者多位小朋友可以同时操作一台“电脑”。这样不仅增加了亲子时间,多位小朋友一起操作,还能避免由于电脑“单人单机”的特性损害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父母反响

黄先生:我认为超前教育可行

我看那些哈佛女孩,网络神童等,都是父母老早就让孩子接触英文,学习程度较深的中文后的结果。既然有那么多成功的例子在前,那从某种情况来说,超前教育方法是可行的。只要掌握好方法,我相信我的孩子也一定能收到成效。

因此,孩子自小就学电脑等。尽管孩子对于经常星期六星期日都要“加班”, 尔也会对我表示为难,但是得到的收获却让我这个做父母的很欣慰,我相信孩子对于自己有如此成绩也感到自豪———美术作品经常得奖,数学成绩得到提高,电脑方面更是成了我的“师傅”了。

名人家教

蒋雯丽:不强加太多东西

蒋雯丽所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深受观众喜爱。她也想孩子能早点学到知识,让她脸上有光。

她原来刻意安排孩子学一些东西,买很多有关早期教育的书,还带他去听一些课程,请一些教育专家来给他辅导。后来她不这么做了,她觉得父母不能强加给孩子太多的东西,一个孩子在6岁以前不应有太多负担。现在,她有空就多带他到公园玩,与大自然保持亲密接触。

丁俊晖:放弃读书是正确的

去年4月,年仅18岁的“台球神童”丁俊晖夺得中国斯诺克(即英式台球)公开赛冠军。

由于成绩比较差,丁俊晖初中就辍学转向专心打球。“我只是认为当时放弃读书的选择是对的。以我的事业来说,不可能双方面发展,读书对我来说确实没有太大的用处。”丁父也声称:“既然孩子在台球方面有潜力,我不会像其他父母那样一味让孩子读书。”

后记

4岁的孩子要学会2位数加减乘除,5岁的孩子要懂得如何操作键盘……超前教育的起跑线在前移,从小学教育挪到学龄前教育来了。

智能的总量是相对守恒的,一种智力类型能量的升高必然伴随着相对应的另一种智力类型能量的降低。而这种降低往往体现在心理调节能力上。

处于超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往往有超人一等的优越感,舆论的作用也使孩子必然产生虚荣心,从此,求知不再是为了满足源于兴趣的自然渴求,而是为了超越别人、赢得荣誉。这些“聪明绝顶儿”一旦完成了辉煌的学业而在工作中无醒目的建树,实际境遇的强烈反差必然使昔日的优越感变成失落感引发出各种不良心理反应,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些由于超前教育而被一度视为“有天分的孩子”,到更高的学府时,由于失去优越感,竞争激烈而选择结束生命的例子不难见到。这些可怜的孩子苦无宣泄压力之处,最终选择了走向死亡之路!他们向世人敲响了警钟——难道父母还想上演这样的悲剧吗?

周末请让你的孩子喘口气儿

童年,这个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里最为宝贵又最为短暂的梦幻时光,总是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的童年就象那首校园民歌童年》里面唱的那样,既美满又幸福,既让人无限向往又仿佛触手可及……

可是,在当今这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在我们大人的圈子里,可谓是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现在的孩子,其实要承受的压力真的一点都不比大人小。在学校,一天下来要连续上几节不同科目的课,回到家里,还有堆积成山的作业,一到周末,又有各自的补习班、兴趣班。有的家长,好象生怕孩子落后了似的,一口气帮孩子报了几个不同的兴趣班,学完钢琴,要赶着去学画画,学完画画,还要赶着去学跳舞,根本不给孩子喘息的机会。现在的大人真的有点自私,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在我看来,说到底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孩子会的东西越多,受到越多人的称赞,父母就越开心,越觉得脸上有光,就会更加变本加厉的要孩子学这学那,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口气就把所有的知识学完,却完全没有理会孩子的感受,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孩子到底喜不喜欢上这个兴趣班?孩子到底需不需要上补习班?或是孩子适不适合学这门才艺?只是一鼓脑的要孩子学这学那,甚至有的孩子不喜欢学了,还强迫孩子去学。你们有没有见过孩子边哭边拉小提琴的。像这样强迫式的教学,效果又如何呢?真正学会的又有多少呢?相信为人父母的心里都很清楚。兴趣班嘛,顾名思义,就是得孩子自己想学了、喜欢学了才行。我记得我的童年是经常跟小伙伴一起玩,跳绳、打球、捉迷藏,还会学着自制一些小玩具。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生活真的是无忧无虑,充满了乐趣。可是,现在的小孩,等他们长大成人了之后,他们对于童年的记忆又是什么呢?家里有的是父母买来的,数也数不清的现成玩具?永远做不完的作业?还是不得不去的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我决不会强迫我的孩子去做她不喜欢做的事,学她不喜欢学的东西。特别是在周末,经过了一周紧张的学习,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放松一下大脑呢?大人们一周只工作五天,周末就可以休息,凭什么要求本来就应该无忧无虑地玩耍的小孩要一周七天不停的学习呢?有不少的孩子参加的学习班不少,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大概跟我们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有关吧。每天,强迫孩子吸收大量的知识,却不给他们时间消化,因为今天学习完了,明天,还有新的知识在等着他们呢,哪里有时间去慢慢的消化呀!这就叫“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个人觉得,周末,应该给孩子适当的时间休息,不在把日程排得满满的,全家人好好地放松一下,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而对于孩子参加兴趣班的问题,最好先通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逐渐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哪方面的天份,再试着从这方面着手培养起孩子的兴趣,尽量引导孩子从这个方面去学习、深化。如果孩子确实没这个兴趣了,也不要一味去追求,因为你的孩子也有可能还有更好的天赋没有被你们所发掘也有可能啊。望子成龙是天下每个父母所期望的,这种想法本身并没有错,也完全可以理解。但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在没有分清楚状况之下就一味地给小孩子灌输各式各样的所谓的“知识”。我们在教育好小孩子的同时也要小心提防“适得其反”!

【编后语】:成人世界里竞争的集体焦虑,无可避免地映射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让他们早早地没有了童年,没有了笑脸。何止是孩 子,我们做父母的也太需要上来透口气了。文中指责大人们太自私,显然有失肤浅。这不是我们的自私,这是我们的无奈。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残酷竞争的初级阶段。人类社会,竞争可以激烈,但不能残酷,否则便是丛林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的生存状态无非两种类型:要么是猎人,要么是猎物。有哪个做家长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沦为别人的猎物?于是便打小就拼命用各种知识“武装”孩子的头脑。教育的目的早已不是提高孩子的素质,而是避免孩子成为别的孩子将来的猎物。给孩子们减“压”,除了在微观方面要从孩子们的心理教育着手,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磨练,增强抗“压”力外,我们更有必要从宏观角度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反思——一如果一个社会使得它的所有成员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觉得鸭梨山大,都认为一旦掉队便万劫不复,那么我们需要的是继续默默承受这样的生活,还是努力做出积极改变?

周末请让你的孩子喘口气儿

童年,这个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里最为宝贵又最为短暂的梦幻时光,总是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的童年就象那首校园民歌童年》里面唱的那样,既美满又幸福,既让人无限向往又仿佛触手可及……

可是,在当今这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在我们大人的圈子里,可谓是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现在的孩子,其实要承受的压力真的一点都不比大人小。在学校,一天下来要连续上几节不同科目的课,回到家里,还有堆积成山的作业,一到周末,又有各自的补习班、兴趣班。有的家长,好象生怕孩子落后了似的,一口气帮孩子报了几个不同的兴趣班,学完钢琴,要赶着去学画画,学完画画,还要赶着去学跳舞,根本不给孩子喘息的机会。现在的大人真的有点自私,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在我看来,说到底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孩子会的东西越多,受到越多人的称赞,父母就越开心,越觉得脸上有光,就会更加变本加厉的要孩子学这学那,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口气就把所有的知识学完,却完全没有理会孩子的感受,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孩子到底喜不喜欢上这个兴趣班?孩子到底需不需要上补习班?或是孩子适不适合学这门才艺?只是一鼓脑的要孩子学这学那,甚至有的孩子不喜欢学了,还强迫孩子去学。你们有没有见过孩子边哭边拉小提琴的。像这样强迫式的教学,效果又如何呢?真正学会的又有多少呢?相信为人父母的心里都很清楚。兴趣班嘛,顾名思义,就是得孩子自己想学了、喜欢学了才行。我记得我的童年是经常跟小伙伴一起玩,跳绳、打球、捉迷藏,还会学着自制一些小玩具。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生活真的是无忧无虑,充满了乐趣。可是,现在的小孩,等他们长大成人了之后,他们对于童年的记忆又是什么呢?家里有的是父母买来的,数也数不清的现成玩具?永远做不完的作业?还是不得不去的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我决不会强迫我的孩子去做她不喜欢做的事,学她不喜欢学的东西。特别是在周末,经过了一周紧张的学习,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放松一下大脑呢?大人们一周只工作五天,周末就可以休息,凭什么要求本来就应该无忧无虑地玩耍的小孩要一周七天不停的学习呢?有不少的孩子参加的学习班不少,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大概跟我们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有关吧。每天,强迫孩子吸收大量的知识,却不给他们时间消化,因为今天学习完了,明天,还有新的知识在等着他们呢,哪里有时间去慢慢的消化呀!这就叫“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个人觉得,周末,应该给孩子适当的时间休息,不在把日程排得满满的,全家人好好地放松一下,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而对于孩子参加兴趣班的问题,最好先通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逐渐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哪方面的天份,再试着从这方面着手培养起孩子的兴趣,尽量引导孩子从这个方面去学习、深化。如果孩子确实没这个兴趣了,也不要一味去追求,因为你的孩子也有可能还有更好的天赋没有被你们所发掘也有可能啊。望子成龙是天下每个父母所期望的,这种想法本身并没有错,也完全可以理解。但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在没有分清楚状况之下就一味地给小孩子灌输各式各样的所谓的“知识”。我们在教育好小孩子的同时也要小心提防“适得其反”!

【编后语】:成人世界里竞争的集体焦虑,无可避免地映射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让他们早早地没有了童年,没有了笑脸。何止是孩 子,我们做父母的也太需要上来透口气了。文中指责大人们太自私,显然有失肤浅。这不是我们的自私,这是我们的无奈。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残酷竞争的初级阶段。人类社会,竞争可以激烈,但不能残酷,否则便是丛林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的生存状态无非两种类型:要么是猎人,要么是猎物。有哪个做家长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沦为别人的猎物?于是便打小就拼命用各种知识“武装”孩子的头脑。教育的目的早已不是提高孩子的素质,而是避免孩子成为别的孩子将来的猎物。给孩子们减“压”,除了在微观方面要从孩子们的心理教育着手,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磨练,增强抗“压”力外,我们更有必要从宏观角度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反思——一如果一个社会使得它的所有成员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觉得鸭梨山大,都认为一旦掉队便万劫不复,那么我们需要的是继续默默承受这样的生活,还是努力做出积极改变?

本文Hash:578b667012285f049d3385efc3fc1822d9e65252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