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辅食初期是关键

辅食准备期,大约是在两三个月左右,不过,有时人们也并不把它归在辅食的阶段中。

辅食准备期是指辅食初期的前一阶段。这时的宝宝,适应了奶类,每天需要大量的奶汁供应他的生长发育。不过,他对各种食物的味道也还是来者不拒的,所以,给宝宝一些米汤水、水果汁、蔬菜汁,可以让宝宝尝尝更多的味道,为辅食初期接受糊状食物做准备。

宝宝表现出准备进食辅食的状态,如流口水、吃奶后还匝巴嘴、奶量超过1000mL/天,或是看见大人吃饭很兴奋,想抓大人的餐具,这时就要及时添加辅食。

每个阶段的食物形态是大为不同的。在辅食初期,食物大多是以稀糊状为主的,像纯米糊,或是加了点其他蔬菜、水果细茸末的米糊,又或是纯蔬菜糊、水果糊。蛋黄和土豆、香蕉一起,是能为宝宝提供能量的辅食。

这个阶段也被称为整吞整咽期,因为宝宝吃东西还是以奶类为主,吮吸奶汁的方式还是他进食的主要方式。吮吸时不需要磨碎进入嘴中的食物,即奶汁,宝宝只要大口吞下奶水就可以完成进食过程。所以,在很多时候,这个阶段的宝宝在吃辅食时,也是采用吞咽的方式来摄入递送进他小嘴的食物。

在辅食初期,食物大多是以稀糊状为主的,这个阶段也被称为整吞整咽期,爸妈喂食时一定要细心+耐心,才能成功。

当然,这就需要食物做得软、稀、细、少量才行。否则,宝宝不会接受,他会用舌头推出辅食来明确表示拒绝,或是给噎着了;即使接受了,他的肠胃也常常会因为不能马上适应辅食的性状,而发生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状况。

在辅食初期,爸妈要记得不强求宝宝进食,每天吃一餐就够了,量也只需要三四十克。除了清早和晚上,爸妈可以随意安排吃辅食的时间。奶量不需要削减,还是按他进食辅食前的量来给。如果宝宝奶量不够,他就会吃下较多的辅食,但这对他的身体负担不利。如果宝宝吃了辅食后还表现饿,那就给宝宝加点奶。

虽然不强求宝宝进食,但爸妈也不能随意放弃喂食,耐心+细心=成功。因为即使宝宝表现出很想吃辅食的意愿,但是他吃的技巧却是没有的,这就需要爸妈给予训练和培养。他很可能就把爸妈好不容易喂到嘴边的辅食给挡在了外面,也很有可能把吃到嘴里的辅食又给吐了出来。因为他只知道吞咽,不知道动用舌头、牙床来获取食物,所以比奶汁类流质要粗些的辅食进入他的小嘴时,常因为吞咽慢了一步,而又倒流出来。

因此这阶段我们常常会见到“大花脸”的出现,爸妈经常要把流出宝宝嘴角的辅食再刮回来,重新送入宝宝的嘴里。

这常常使刚开始喂食的爸妈感到沮丧,他们觉得是宝宝不喜欢吃这种辅食,于是他们马上就会去调换另一种,由此而来的结果是,宝宝吃了好多种辅食,却没有喜欢上吃辅食。其实一种辅食爸妈应该至少喂食五六次以上,才能确定宝宝是否不喜欢,然后才能考虑另一种辅食。

在辅食期,蛋黄、麦类、牛奶是最容易引起宝宝过敏的三类食物,除了蛋黄,其他两类都可以缓些给宝宝的,蛋黄的话,则需要从少量的1/4个,慢慢过渡到1/2个,再到3/4个、一整个,如果一开始觉得蛋黄太粗太硬了的话,可以放些奶,调稀了喂给宝宝吃。要是觉得宝宝吃蛋黄是过敏、得湿疹的原因,那可以停喂一段时间仔细认真地观察,不能先入为主形成偏见,认为宝宝一定是因为吃蛋黄才过敏的,毕竟蛋黄的营养价值非常高。

这时宝宝不能吃的有:

麦类、肉、虾、蛋白、蜂蜜等

这时宝宝能吃的有:

米糊 、瓜泥、豆泥、豆腐泥、菜叶泥、水果泥等,蛋黄为1/4个

辅食添加的初期是关键

宝宝的辅食添加计划是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大约从4或6个月起,一直到1岁、1岁半左右,分为辅食初期、辅食中期、辅食后期、辅食结束期(也称完了期、末期)。这之前还有一个阶段——辅食准备期,大约是在两三个月左右,不过,有时人们也并不把它归在辅食的阶段中。

辅食准备期

辅食准备期是指辅食初期的前一阶段。这时的宝宝,适应了奶类,每天需要大量的奶汁供应他的生长发育。不过,他对各种食物的味道也还是来者不拒的,所以,给宝宝一些米汤水、水果汁、蔬菜汁,可以让宝宝尝尝更多的味道,为辅食初期接受糊状食物做准备。

宝宝表现出准备进食辅食的状态,如流口水、吃奶后还匝巴嘴、奶量超过1000mL/天,或是看见大人吃饭很兴奋,想抓大人的餐具,这时就要及时添加辅食。

每个阶段的食物形态是大为不同的。在辅食初期,食物大多是以稀糊状为主的,像纯米糊,或是加了点其他蔬菜、水果细茸末的米糊,又或是纯蔬菜糊、水果糊。蛋黄和土豆、香蕉一起,是能为宝宝提供能量的辅食。

这个阶段也被称为整吞整咽期,因为宝宝吃东西还是以奶类为主,吮吸奶汁的方式还是他进食的主要方式。吮吸时不需要磨碎进入嘴中的食物,即奶汁,宝宝只要大口吞下奶水就可以完成进食过程。所以,在很多时候,这个阶段的宝宝在吃辅食时,也是采用吞咽的方式来摄入递送进他小嘴的食物。

在辅食初期,食物大多是以稀糊状为主的,这个阶段也被称为整吞整咽期,爸妈喂食时一定要细心+耐心,才能成功。

当然,这就需要食物做得软、稀、细、少量才行。否则,宝宝不会接受,他会用舌头推出辅食来明确表示拒绝,或是给噎着了;即使接受了,他的肠胃也常常会因为不能马上适应辅食的性状,而发生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状况。

在辅食初期,爸妈要记得不强求宝宝进食,每天吃一餐就够了,量也只需要三四十克。除了清早和晚上,爸妈可以随意安排吃辅食的时间。奶量不需要削减,还是按他进食辅食前的量来给。如果宝宝奶量不够,他就会吃下较多的辅食,但这对他的身体负担不利。如果宝宝吃了辅食后还表现饿,那就给宝宝加点奶。

虽然不强求宝宝进食,但爸妈也不能随意放弃喂食,耐心+细心=成功。因为即使宝宝表现出很想吃辅食的意愿,但是他吃的技巧却是没有的,这就需要爸妈给予训练和培养。他很可能就把爸妈好不容易喂到嘴边的辅食给挡在了外面,也很有可能把吃到嘴里的辅食又给吐了出来。因为他只知道吞咽,不知道动用舌头、牙床来获取食物,所以比奶汁类流质要粗些的辅食进入他的小嘴时,常因为吞咽慢了一步,而又倒流出来。

因此这阶段我们常常会见到“大花脸”的出现,爸妈经常要把流出宝宝嘴角的辅食再刮回来,重新送入宝宝的嘴里。

这常常使刚开始喂食的爸妈感到沮丧,他们觉得是宝宝不喜欢吃这种辅食,于是他们马上就会去调换另一种,由此而来的结果是,宝宝吃了好多种辅食,却没有喜欢上吃辅食。其实一种辅食爸妈应该至少喂食五六次以上,才能确定宝宝是否不喜欢,然后才能考虑另一种辅食。

在辅食期,蛋黄、麦类、牛奶是最容易引起宝宝过敏的三类食物,除了蛋黄,其他两类都可以缓些给宝宝的,蛋黄的话,则需要从少量的1/4个,慢慢过渡到1/2个,再到3/4个、一整个,如果一开始觉得蛋黄太粗太硬了的话,可以放些奶,调稀了喂给宝宝吃。要是觉得宝宝吃蛋黄是过敏、得湿疹的原因,那可以停喂 段时间仔细认真地观察,不能先入为主形成偏见,认为宝宝一定是因为吃蛋黄才过敏的,毕竟蛋黄的营养价值非常高。

小贴士

这时宝宝能吃的有:米糊、瓜泥、豆泥、豆腐泥、菜叶泥、水果泥等,蛋黄为1/4个

这时宝宝不能吃的有:麦类、肉、虾、蛋白、蜂蜜等

这时宝宝应谨慎小心吃的有:鱼

文/计才芳来自:聪明宝宝》

培养饮食习惯婴幼儿期是关键

———著名儿童保健专家许积德访谈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许积德教授是沪上有名的儿童保健专家,4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心理、智力等的研究。近日,应记者之约,许教授谈起了令很多父母头痛的孩子的饮食问题。

“在我们儿童保健门诊,经常有爷爷奶奶、父母亲带着孩子来就诊,要么是诉说孩子只喜欢吃肉食海鲜之类,看到蔬菜就摇头;要么是吃饭不专心,每次吃饭都要表演‘老鹰抓小鸡’,孩子在前面跑,父母追在后面喂;还有的是孩子一到用餐时间,就垂头丧气,不想吃。为此,不少家长束手无策,十分焦虑和困惑。”许教授谈到了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

许教授说,幼儿甚至学龄期的孩子,吃饭要家长喂,不愿自己动手,或者存在挑食、偏食、厌食的现象,很多家长的做法不是大声训斥,就是埋怨孩子。实际上,除了少数是病理原因外,多数与孩子早期饮食及教育不当有关,家长应该负很大责任。婴幼儿时期是建立和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教养不当,不良习惯一旦形成,以后要改非常困难,许教授建议初为父母者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让孩子自己吃6个月以后,婴儿就会用手抓东西吃,这是饮食习惯培养的开始,这时可以让他抱着奶瓶吃奶,一岁多开始学习拿勺吃饭,开始时家长可以协助,慢慢地孩子能自己吃,就不用喂了。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而喂饭,一直喂到2—4岁甚至进了小学还在喂,等到家长认为孩子大了可以自己吃而不喂了,孩子又会有想法,孩子认为喂是“爱护”的表现,突然不喂说明不关心他了,从而对父母产生不满情绪,严重的可以拒食2|3天。父母这时往往会作出让步,恢复喂饭,孩子看清了父母的弱点,把吃饭作为和大人交换条件的筹码,导致这种习惯难以改掉。所以,应该在两岁之前尽量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

偏食挑食宜善诱随着记忆力的发展、味觉进一步发育、饥饿感的减退,一岁左右的孩子对食物有了喜恶,会挑剔,易出现偏食和挑食。对于偏食挑食的孩子,要让他明白吃某些食物的好处和不吃的坏处。同时,家长可提供多种食物,允许孩子在营养价值相似的情况下选择,例如不喜欢吃鸡蛋,可用其它蛋代替;不喜欢吃猪肉可提供别的肉类。对孩子不喜欢吃的食品,不要强迫,可采取一些措施让他慢慢接受。如一些孩子不愿吃蔬菜,家长可以变换蔬菜的品种、烹饪方法和菜肴搭配。因为好奇心往往可以使孩子愿意尝尝“新”的食物。其次,家长要言传身教。父母津津有味地享用蔬菜,会引起孩子的兴趣。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多吃些,喜欢用味鲜的食物替代一般的食物,一直上升到“顶级”的海鲜。实际上,这种盲目的“升级”是不可取的。因为到一定程度,孩子也会对海鲜拒食,到最后没有什么食物可以挑选了。所以,家长不能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从营养和科学的角度考虑。

给孩子吃的自由有些家长看着孩子吃饭漫不经心,常常抱怨,喋喋不休地劝孩子多吃,把鱼、肉、虾、蛋不停地夹给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产

生逆返心理。事实上,孩子1周岁后,对食物的兴趣开始减弱,对周围的多种事物感到新鲜,吃饭时不专心,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孩子的食欲并不象有的家长所想象每餐都是恒定的,而是每天都有所波动。如果家长认为一天一定要吃多少,吃不完就强迫喂,其结果必然导致或者加重厌食。孩子厌食有多种原因,有的是由疾病引起的,有的与小孩心理因素有关,家长可以找医生来诊断, 目给孩子“塞食”是无益的。

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包括就餐定时、定位、基本定量等方面。1岁以后,一日几餐的进餐时间要相对固定,年幼的小孩由于胃容量小,一次不可能摄入更多的食物,在两餐之间可吃些点心补充营养和热能。孩子要坐在固定的位置吃饭,尤其对食量少而不专心进餐的孩子更应从小培养这个习惯,使他意识坐到这个位置上就是要进餐了。每餐给孩子的饭、菜量要相对规定,食欲好时再增加一些,食欲差时减去一些。吃多少由孩子自己决定。有的家长每顿给孩子的饭、菜“宁多勿少”,增加了孩子就餐的压力。

营造良好的餐桌氛围宽松、安静的进餐环境,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助于增进食欲。就餐时家长不要恐吓孩子,也不要过分的鼓励,家长不宜在饭桌上谈论菜肴和食物的好坏,因为父母对食物的好恶,会不知不觉影响到孩子,造成挑食、偏食。就餐时不要边吃边看电视,家长也不要利用就餐的机会对孩子批评、教育。只有感到没有压力时,孩子才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吃饭的问题上。

孩子良好的习惯其实是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中逐渐形成的,但愿年轻的父母能从许教授的话中得到启迪。(陈艳阳陈彦)

本文Hash:bfce35cdd84de6973ad5d8966d8f4321f13ad274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