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别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为父母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简单的说,心理健康应从娃娃抓起。

心理学专家指出:一个人的个性是从幼儿到青少年阶段逐步发展定型的,假如忽视了孩子在成长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任由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或是关乎心理健康的问题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对他(她)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据调查,我国近三成人心理健康都存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其中,32%的青少年有心理健康问题。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较成人更为严重。……以上令人震惊的事例和统计数字清晰地告诉广大家长,应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

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诸如精神障碍、性格缺陷等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医疗界的特别关注。据统计,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原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少儿时期的一些经历有关。

因此,有心理学专家呼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从小就加以关注。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为他一生的人格健康奠定基础的。所以,与身体健康相比,孩子的心理健康成为一个新课题,引起了众人的关注。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孩子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并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相貌心理。对于那些相貌特别丑或特别美的孩子,家长有时会当着孩子的面发表些议论。在被他人提示中,这些相貌异常的孩子会对自己的相貌产生与众不同的自卑或自傲心理。这种过早的自我关注,是不利于孩子健康发育的。

◆别在心理上固化孩子的某些毛病。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如爱眨眼睛、说话结巴等,立即批评纠正,这常常会起到一种“心理固化”的作用。

◆有时对孩子的特长、优势也需要适当地淡化。许多家长对孩子从小表现出来的天资、天分往往给于过分的肯定、赞扬和宣传,如对孩子的“超常”数学演算能力、背诵能力、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技艺等,不光是在家自我欣赏,还多在朋友、外人来家时,让孩子做专门的炫耀性表演,导致孩子过早地专业化。从而影响了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孩子的幼儿时期,要让他们广泛地涉及生活与事物的方方面面,从中汲取知识营养,为将来的“专一”打下坚实、宽厚的基础。

◆别让孩子发现自己是父母的“心头肉”。如今的独生子女的家长大多对孩子有“过分关怀”的倾向。久而久之,孩子便有了那种“我在父母心目中地位绝对不一般”的异常心理。这种心理常导致他们任性、不负责任、不愿吃苦付出的心理。

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医院推出的心理健康询诊活动,媒体也在不断的呼吁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学也陆续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而做为家长,更要多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心理氛围,引导孩子以健康的心理,面对生活、学习的困难和社会压力,顺利渡过青春期,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的现代人。

为人父母者请牢记:心理健康应 幼抓起!

父母应重视孩子心理健康

       

         出于母爱之心,人们对独生子女尤为珍爱,这是人之常情.但不少人往往把母爱和溺爱混淆起来,以孩子为核心,娇生惯养,要啥给啥,说啥是啥,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子。这从眼前看,孩子随心所欲,欢欢乐乐,父母快慰,心情舒畅。但从长远观点看,并不利于孩子成长,尤其有害于孩子但心理健康。因为这样娇惯的孩子,大都任性,自我中心、自私、无礼,缺乏独立性,怯懦等。这样一些不良的性格特点一旦稳定下来,就会变成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将来一旦失去家庭的保护,父母的仗恃,就会变得胆小、畏缩,人际关系紧张,势必在心理上遭受更多的冲突与创伤。另外,娇生惯养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性,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顽强精神,这对他们长大成才也是有影响的。

        搞好幼儿心理卫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孩子多多感受和睦家庭的温暖。这个问题对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和性格都有重要意义。在一个和睦家庭里,人们敬老爱幼,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种和谐而又温暖的气氛,是有利于幼儿心理卫生的。有人甚至认为,这对形成他终生的道德情操都有意义。相反,有的家庭今天吵嘴,明天打架,有的还拉着孩子盲目参战;还有的夫妻不和,把孩子夹在中间,拉来推去,弄得孩子无所适从,恐惧不安。有人研究证明,这样的孩子易患口吃、夜尿症和胃病等。尤其是破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据一项少年犯罪的调查来看,少年犯罪出现率最高的是四岁丧母或丧父的人。另对135名少年罪犯调查,其中有40%的人出身于破裂家庭。在破裂家庭中,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更坏,因为丧父母的孩子常受人同情,而离婚者的子女易受人歧视,更有害于心理卫生。

更多推荐:

儿童孤独症的识别和诊断

儿童孤独症无法治愈需终身干预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孤独症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

父母的话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专家认为,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时的语言对孩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失误的、不恰当的语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些语言主要是指:一是对幼儿讲专横话。有的父母不懂得教育规律和幼儿心理特点,只知严厉斥责。父母专横斥责,幼儿还不知错在哪里,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形成胆小、畏惧、压抑、内向、反抗、倔强等性格。二是对幼儿讲模糊话。即父母对儿童讲是非不分的话。如带孩子见到熟人亲友时,他们常会逗孩子夸赞几句“这孩子多聪明,就是有点瘦,你们多给他营养营养嘛。”回答说“我们这孩子真挑食,这不吃那不吃,真拿他没办法”。这句话本身实际上是对孩子挑食现象的肯定、赞许和暗示,起的是强化作用。三是对幼儿讲糊涂话。如有的家长在与别人说话时,指着自己的孩子介绍说:“这是我家的小皇帝。”日久天长会使孩子逐渐形成任性、粗野、不讲道理、懒惰、好吃讲穿等不良习性。四是对幼儿讲反话。幼儿年幼无知,听不懂父母的反话,因此必须正面讲道理。

本文Hash:a577878e0c5b3b86bcd8fec4e13611c342c9fc3e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