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灵健康需要父爱与母爱的共同呵护

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角色往往盖过了父亲的角色,其实在家庭教育中,这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母爱是必需品,父爱一样不可或缺。

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都以母亲为主,很多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大部分都在歌颂母爱是如何的伟大,鲜少看到有赞颂父亲的,这正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一种危机,我们称之为“父爱缺失”。

父亲缺失后果严重

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但杨洪认为,即便在过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缺失的,历史上只留下“孟母三迁”或“岳母刺字”这样的故事,并未留下父亲教育的经典,现在也是如此,家长会往往成为“妈妈聚会”,很少看到父亲出席。

国内一项调查表明,八成家长认为教育子女最主要的是家庭的责任,但有六成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一成。

“大多数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则在外打拼干事业,认为教育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并非大男人所为,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拱手相让,由母亲全盘接收。”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若隐若现”、母亲付出很多,效果真的理想吗?杨洪认为,不见得,对子女教育的不均衡,会导致严重后果。“它破坏了正常的家庭结构和关系。有些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后,夫妻关系慢慢变淡,就是因为母亲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管孩子’成为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使夫妻关系逐渐趋于平淡,家中出现一个很厉害的‘第三者’,这种情形使得家庭的等腰三角形遭到破坏,对家庭结构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旦父亲放弃了教育的阵地,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杨洪认为,这是一种错位与颠倒,甚至出现“严母慈父”的格局,这同样是不恰当的,会使孩子的发展偏离正常的轨道、心灵扭曲。“单身母亲觉得孩子缺少父爱,容易对孩子过多地投入或者补偿,但这是一种过度的关注,如果母亲的注意力总是放在单亲家庭的不足之处,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应看到单亲家庭也会带给孩子一些好处,如孩子更容易树立责任感、更自立、更懂得关心别人,这是双亲家庭没有的条件。所以,任何事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发现它的优势,把危机变成一种‘成长的机遇’,而不是只看到‘缺陷和不足’。”

父亲为何不可缺少

为何母亲不可以取代父亲?杨洪从男性与女性的不同心理,进行分析:“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同的。男性总体上比女性粗心,他们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长的‘主干’,母亲的细心则提供了枝叶与养分,只有粗细结合,孩子这棵‘树苗’才会长得主干挺拔同时枝繁叶茂。”

再如,父亲胆大,有利于维护孩子的探求欲与好奇心;母亲相对胆小,所以显得安全。“这是一对矛盾,但都是需要的。过多的安全使我们不能冒险,也就缺少创造,所以母亲的过度补偿会让孩子出现问题。”另外,男性活动范围大、内容多,可让孩子接触更多的外部环境;女性活动范围小,更倾向于观察细节,会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体验更加深刻。

“有位女大学生快毕业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今后该与男人还是女人一起生活,她并非双性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的性别认同感 没有建立。”杨洪以这则病例说明,父母应树立孩子的性别模板,我们将来能否在社会中建立起身份认同,取决于我们是否建立起性别认同感,显然,父亲的缺失会让孩子的性别认同、继而是身份认同出现问题,也就难以适应社会。

家庭教育应“宜粗不宜细”,分清“主干与分支”,不可本末倒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父亲不要放权,母亲也不应争权。但在单亲或者分居的状况下,孩子会缺乏父亲的教育,这时该怎么办?杨洪认为,此时母亲千万不要去乱填补,宁缺毋滥,而且孩子对男性的学习,并非一定要来自父亲,这种状况下的孩子一样可以健康成长,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借鉴或者替代父亲的榜样,可让孩子多接触一些男性亲属,逐渐学习,社会更是一个广阔天地,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

孩子健全的心理需要父爱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存在,他们的教育更是需要双方共同来承担。在他们教育中,缺少了其中的一方都会对孩子的健康心理造成影响,因此,父母应当重视,特别是父爱。孩子上学后,家长很关心他的分数,这祥做好不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无疑是很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检查式询问的确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经常问这种问题,甚至每天必问,形成家长与子女之间交谈的固定模式,有的还因为得知孩子成绩不理想而横加指责、训斥。对孩子身心发育都会影响的。您不妨问问孩子这样的问题:问:“今天你最满意和得到最大快乐的是哪位老师讲的课?”孩子会说出教师、科目、上课内容。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等学者认为,在抚养孩子方面,人类与动物并无二样。所谓父亲抚育孩子的观点纯属是人类缔造出来的。若真如此,为什么许多没有父亲的人,或者与父亲在感情上疏离的人极其渴望父爱呢?如果你也有这种渴望,你就和许多家庭研究者一样,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关于父亲,父亲的抚育和父爱。关注父亲在亲子教育中的作用是近期研究中相当大的进步。几年以前,父亲的作用不但不受重视,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即使今天人们对研究父亲职责的兴趣已在逐渐升温,但比起研究母亲作用的如山的资料和理论书籍,这个领域的研究依然是凤毛麟角。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收集到的数据,我还是要充满自信地说:不论他们发挥了自己的职责与否,父亲在影响我们的人生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研究父爱缺失对孩子的影响的学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我成长的年代,离婚是非常罕见的,我童年的朋友没有一个来自单亲家庭。对我们而言,只有非常有钱的人和不负责任的人才离婚。人们几乎很少大声提到离婚这个词。从那以后情况就不同了。据推测,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在他们生活的某个阶段会经历父母离异。这其中,近一半的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生活在单亲家庭,而单亲家庭中绝大部分是单亲母亲在带孩子。宾西法尼亚大学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美国孩子是在没有父亲的家庭长大,加起来总数超过1500万。研究发现,这些孩子中有一大半从来没去过他父亲的新家,有40%的孩子平均一年都见不到父亲一次。被调查的人员来自不同的种族、社会阶层和不同的国家。在法国,大约有200万小孩生活在没有父亲的家庭,加拿大是120万。布什政府健康与人道服务组织的秘书路易斯?萨莉文博士曾提到:比起1965年的父母,今天的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以前要少40%,其中还不包括激增的离婚家庭。目前的离婚率是25年前的两倍多。按照萨莉文博士的说法,缺少父亲是我们这个时代家庭面临的最大挑战。随着时间的流逝,父爱的缺失对这一代人所造成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然而,在研究父爱缺失给家庭带来影响的同时,我们也逐步认识到了父亲在家中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从没有这样清楚的认识到,父亲的行为影响了我们的为人处事。行为科学家也逐步认识到:在孩子童年和青春期,父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另外,父亲和母亲是不同的,单亲无论多有责任心,还是不同于父母双亲。好的一面是,我们开始了解父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不好的一面是,在付出了诸如父亲在家庭中缺失、与孩子在情感上疏远以及给孩子带来伤害等沉重代价后,才意识到这一点。毫无疑问,一个家庭缺少父亲会有严重的后果。例如,大约一半的单亲母亲家庭生 活在贫困线以下。离婚后母亲的收入几乎下降了三分之一。一个直接后果是她们被迫经常搬家,使家庭陷入更大的压力和不稳定之中。缺乏邻里间的帮助和人际关系纽带被认为是单身母亲家庭主要的负面影响。另外,单身母亲必须设法填补父亲离开的空缺。她的角色变得混乱,她变得更加沮丧和疲劳,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更少了。没有人帮助她,支持她,甚至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她的育儿过程变成了满足当前需要和解决危机。这就是那些缺少父亲的家庭的现状,其中还不包括有些家庭——虽然有父亲,但在情感上和孩子非常疏远,就和没有父亲一样。或者更糟,有些父亲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有研究显示,大约10%的父亲会对孩子进行生理上、性方面的虐待。估计有五分之一的女孩在家中受到来自父亲的性侵害。有一份调查表明,一些在痛苦中挣扎的女孩谈到她们寻求安慰时,首选音乐;第二,女友;第三,电视;父亲却排在三十四位。从以上结果来看,这真的不足为奇。今天在陪谈辅导办公室里总是挤满了拼命要寻找父爱的人——往往这些人都深陷痛苦之中。事实上,我们对父爱这种与生俱来的强烈的渴望更加使我们确信:对于我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父亲的确是至关重要的。许多人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满足这种渴望,说明我们的生活有严重缺陷。问:“哪些地方吸引了你,给了你愉快?”孩子会兴致勃勃地给您介绍。问:“你对哪堂课有不同看法?”孩子无拘无束地谈出自己和教师的不同见解。以及班上其他同学的看法,并请家长发表意见。这时,如果有其他家庭成员在场,就会出现热烈而自然的讨论局面。最后,家长询问孩子今天的课还有哪些不够明白的地方。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家长跟他一起讨论。这种轻松愉快的交谈方式,虽然没有涉及分数得了多少,但对于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激发学习兴趣,透彻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以及良好性格的形成,无疑是有益的。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迪呢?

本文Hash:88ad9b88ff10d688434196e89a902ad48f45281d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