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很任性?

导语

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任性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由于儿童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从而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

宝宝任性的原因

其实宝贝任性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1.表达自己的思想

从一岁或者一岁半开始,您的孩子开始对您说“不”。他不是被溺爱了,也不是家教不好,他只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为了表达他自己的心愿,他开始和您作对。从三岁开始,由于活动能力比之前大有进步,于是孩子在活动中追求自主,力图表达自己的意志,进入了所谓的“第一反抗期”,常常不肯按家长的意图办事。

2.以“自我”为中心

这时他慢慢发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他逐渐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心愿都能立刻被满足……甚至有可能被断然拒绝,而且他梦寐以求的东西竟然和其他人的不一样!但是,孩子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不善于从其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一旦不被满足就会尖叫、大哭。

3.不懂得管理情绪

年幼的孩子没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情绪。对于他来说,表达沮丧、生气,甚至害怕、焦虑的唯一方式就是“任性、固执”。

4.言语表达能力还不成熟

一岁半至两岁半的孩子尤其任性,之后随着年龄增长,当他们明白“现实”,并且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时,任性就会慢慢消失。

5.家庭教育不当

第一,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只要能让宝宝不哭不闹,明明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迁就答应。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发现,只要自己坚持,只要自己大哭大闹,家长总会让步,于是就养成了任性的性格特征。因此,从宝宝第一次任性开始,家长就要摆明态度,坚持疼爱但不溺爱的教育方式,遇事和孩子耐心讲明道理,让孩子懂得办事的合理途径,不以自我为中心,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

第二,家长平时经常对孩子说“不行”,当孩子任性时,面对您的劝阻,孩子很有可能对你说“我就不”。所以,日常生活中,少对孩子说“不”。比如,当孩子想去看动画片时,与其决绝地说“不行”,不如用“可以,不过……”的方式回答他,比如:可以,不过要先把饭吃完;或者可以,不过要收拾干净地面上的玩具……

提示

在21世纪的中国家庭,大多数孩子生活在“4+1”的家庭模式中,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一旦孩子提出要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立刻就满足。于是,现在的儿童想做什么事情非做不可,不会考虑时间和地点,也不管是否合理、正确。

总而言之,任性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但也是因为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过度呵护,或者缺乏沟通,使得孩子的“任性”愈演愈烈。

专业的育儿站,帮助你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亲子话题。,陪伴无处不在。

孩子为什么会任性

日常生活中,家里的独苗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面对这些独苗孩子,家长不舍得说他们半句,只能退让,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任性的坏毛病。孩子的任性就一天一天的在蔓延。

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因此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尽而仍不罢休。为此,家长只得退让,或者听之任之;而有的人却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带得太娇惯。这都是错误的。

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再做出处置决断。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此外,家长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比如,4岁的杰克偶见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便开始作难母亲,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于是,杰克哭闹了一整夜。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闹。可母亲从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杰克为啥非得立即要那玩具,更多的是去责怪他“要别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其实孩子仅觉得那玩具有个闪亮的灯好玩,那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

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他就与母亲作对,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如果,母亲重视到这种心理,采取表扬杰克为弄清那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和非常聪明,再摆出今晚不可复得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可能孩子的情绪会好得多。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

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

家长对此,一不可包办代替,二不可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最后,父母要想解决孩子任性的坏毛病,就得要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找到孩子任性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小孩子究竟是为什么那么任性呢?

他觉得自己很重要

两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想通过尝试来认识自己有多重要!通过乱扔东西,他知道妈妈会生气;通过大吵大闹,他能察觉到爸爸妈妈很紧张。孩子非常在乎自己在爸爸妈妈心目中的位置,他会想尽各种办法,让你关注他。如果他哭闹、打滚等方式最有效,他就会反复运用。

怎么办?

不要总是等到孩子任性发作,才想到要怎样对付他、重视他,而应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多关注他、称赞他,平时要舍得花时间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如果你实在太忙的话,可以在孩子提出要求前,先对他提要求,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会更少犯拧。

另外,你可以有意识地去了解孩子的一些心理特点。比如,孩子从两岁左右自我意识萌发之后,开始进入了“第一反抗期”,凡事喜欢说“不”,表现出让人头疼的任性。等他们适应这种心理变化之后,会有一段平稳的时期。但到了4岁左右,孩子又会进入一个不平衡的阶段,情绪不稳、脾气暴躁……种种任性行为再次出现。当你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点之后,面对孩子在“反抗期”表现出来的任性,就不会过于紧张了。当然,也不能过于迁就和放任。如果过度迁就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就会过度膨胀,表现出极端的任性。

他在寻找你的底线

每次,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你开始时反对,于是他就以哭闹相要挟。在他哭闹的时候,你心软了,觉得不必为这点小事让他不开心,最终你又让步了。于是,他知道了,只要自己哭闹,你就会妥协。

怎么办?

你的屡屡“让步”会让孩子变得更加任性。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你要态度鲜明地给予拒绝,坚持自己的原则,让他知道你说话是算数的。当孩子因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时,你不要去理睬他,也不要在他面前表露出心疼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暂时离开他。当孩子发现无人理睬时,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

他在看样学样

他可能看到过别的孩子因哭闹而得到一个糖果或漂亮的玩具,或者争抢玩具时,谁哭得凶,大人就把玩具给谁。于是他开始模仿,如果能奏效,他就继续使用这种方法,慢慢成了习惯。

怎么办?

看到别的小朋友发脾气,要告诉他那样做不好,爸爸妈妈不喜欢。培养他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习惯,引导他与别人沟通。另外,大人在孩子面前不要乱发脾气,让孩子体会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本文Hash:f3342d1d264b13a197ba320dfcc3d197af75bf45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