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宝宝心理常见问题答疑

别看宝宝无忧无虑的样子,其实宝宝有比大人更复杂的心理状况,以下亲亲宝贝小编为你总结0-3岁宝宝心理常见问题的问答,让你更了解宝宝的心理!

别看宝宝无忧无虑的样子,其实宝宝有比大人更复杂的心理状况,以下亲亲宝贝小编为你总结0-3岁宝宝心理常见问题的问答,让你更了解宝宝的心理!

0〜1岁

Q孩子哭到底要不要抱?

从孩子出生没多久开始,家里的老人就教育我们:“孩子哭时,别去抱他,否则以后会一直要你们抱。”可是听到孩子的哭声,我实在受不了!老人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

A不抱,孩子确实以后不太需要抱,但是孩子将来的整个人格会比较冷漠—独立,但是冷漠。

这么小的孩子哭,就表示他有需求,不一定是饿了、尿了,而可能是你看不见的不舒服,或者只是想让你抱抱,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去抱他。这样,孩子整个人以后会比较温暖和有爱心,因为“我有需要时,别人会来照顾我,那么将来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我也懂得去照顾别人”。相反,当我哭,我有需要时没人来照顾我,他会得到一个信息:哭也没用,因为没人理你,没人管你。渐渐地,孩子会逼自己否定自己的需要,或者有需要时不敢表达,这样会造成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很低,因为你的需要、你的渴望都是没有意义的。这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尤其不好,而且孩子的心也会比较冷,“不管怎样,什么事情只能靠自己。”

Q会爬的小孩要注意什么?

儿子8个月,已经会爬了,所以开始做一些离开我们的独立探索,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注意点什么?

A今天的很多妈妈都知道爬对孩子身体发育的意义,但是未必知道,爬,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他第一次知道,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离开妈妈,自己去探索。当然这时候的离开还只是短暂的离开。

其实从4个月开始直到10个月,都是孩子学习在亲密和疏远之间拿捏度的关键阶段。这时候,通常孩子会自己玩一会儿,然后爬回妈妈身边,妈妈抱他一下或者妈妈注意他一下,等会儿他又出去。如果妈妈能够很放松地让孩子爬来爬去,孩子爬来时我们抱抱,他爬走时我们忙自己的,那么他将来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就不容易焦虑,而是呈现出更多兴趣。有的妈妈刚开始看到孩子爬着离开他,会没办法承受和孩子分离的焦虑,特别是本身没有安全感的妈妈。这样,妈妈就会变成过度照顾孩子,而有时候又使性子,故意拒绝孩子,作为对孩子离开她的一种惩罚。如果妈妈是这样,孩子将来会变得不敢自由地去探索。

Q认生严重!

10个月的女儿这两天突然开始认生,而且挺严重的。我们经常带她出去玩,超市、商场、酒店、朋友聚会……可前几天去一个朋友家时,一进门她就表现得很紧张,男主人抱她玩了一会儿,她就开始哭,从那以后认生开始严重。这正常吗?

A这么大的孩子认生是正常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带孩子去各种场合,确实有些帮助,因为可以让孩子比较习惯在陌生场合的感觉。

但是,无论去哪里,无论面对谁,我们都不逼孩子跟别人做很多互动,而是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如果是大胆的孩子,他很愿意互动那就随他。但如果孩子不愿意,我们就一直等,等到他觉得可以的时候。也不用说“没什么好怕的”这类鼓励的话。

这个阶段的孩子做决定的唯一依据只是他自己的感觉,“这个人安全吗?我可不可以跟这个人交往?”这对孩子很有用,因为他的感觉非常灵敏,对方一有恶意,至少有某种不友好,孩子马上 能收到信号,然后退缩。所以,我们一定要允许孩子跟随自己的感觉,否则如果孩子一直被教导“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当他真的遇到坏人时,他就会不知所措。而且,感觉接收到的信息,总是比头脑快,很多时候也比头脑准,要让孩子习惯相信自己的感觉。

123

0--3岁宝宝常见问题答疑

0-1岁

Q:我的宝宝4个月,想带他去做一些常规检查。应该做一些什么检查,请专家进行指导。

A:4个月的宝宝处在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似乎每一天都在变化着,非常可爱。为了让宝宝健康成长,家长想带宝宝去做一些常规检查,这是非常好的想法。定期给宝宝体检,可以随时观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那么,4个月的宝宝应该做一些什么检查呢?具体来说,主要应该检查一下宝宝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如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是否达到标准;检查一下宝宝的感知、运动、语言等行为能力及智力是否正常;同时请医生通过听诊等方式检查一下宝宝的心、肺等器官,并化验检查一下有没有贫血、佝偻病及其它方面的异常,贫血和佝偻病是这个年龄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

宝宝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家长应该随时观察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情况。有些检查,家长可随时在家里来做。比如,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测量方法家长基本上都会做,这里不再赘述;宝宝的感知、运动、语言等行为能力的发育家长也应该了解,这样才能判断宝宝的发育是否正常。4个月宝宝应该具备的行为能力是,俯卧时能比较稳地抬起头,还会用双肘支撑上身;头部可以随意转动,可以翻身;如果把宝宝抱着立起时,两腿已经能支撑身体;宝宝已经会注意自己手中的玩具,还常把玩具放入口中;看到喜欢的玩具时会急得全身乱动,企图抓扒;还会经常无意地扯动自己的衣服;听到声音时,会把头转向声源,特别是听到悦耳的声音会露出微笑,并时常笑出声;还会自发地重复简单的元音和辅音;看到食物会表现出喜悦。如果你的宝宝具备了这些行为能力,说明他的运动发育和智力基本是正常的。

Q:我的宝宝从3个月开始拉肚子,一直到现在都快7个月了。化验大便总是脂肪球多,吃了很多药也不见效。应该怎么办?

A:腹泻是小儿消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小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酶活力也偏低,所以不能适应食物的质量有较大的变化。乳食喂养稍有不当,就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的改变,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拉肚子。

一般说来,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应属于慢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因比较复杂,感染、过敏、饮食、药物等因素均可引起。对于小儿慢性腹泻,应该先查明原因。你的宝宝从3个月开始腹泻,腹泻时间比较长,且化验大便中一直脂肪球多。首先,应考虑可能是饮食结构或者喂养方式不合理,使食物无法消化吸收,从而导致消化不良;其次,应该考虑体质因素,比如对大豆或者牛奶等食物过敏,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另外,应该考虑是否在治疗腹泻过程中抗生素应用过多,导致肠内正常菌群失调。总之,查明腹泻原因才会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另外,你的宝宝腹泻的病程较长,应该用中药调理一下。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可采用推拿方法治疗,方法简便,没有副作用,效果不错,建议你试一试。

Q:我的宝宝7个月了,他最近正在出牙,每天表现得很烦躁,也不爱吃饭。应该怎样才能让宝宝舒服一些?

A:一般情况下,小儿在出生后4-10个月时乳牙开始萌出,2-2.5岁时乳牙出齐。出牙是一种生理现象,多数宝宝没有明显不适,但个别宝宝在出牙过程中可能出现烦躁、不爱吃饭等现象。不过,这些症状随着牙齿的逐渐萌出,很快就会减轻或者消失,对身体并无大碍,不必进行特殊治疗。家长 可以给宝宝多喝一些水和新鲜水果汁,带宝宝多做些户外活动,让他保持心情愉快。这样,宝宝很快就会好起来。

如果宝宝的症状表现得比较重,如除了烦躁、不爱吃饭以外,还有唾液增多、流口水、睡眠不安、大便干燥、舌苔厚等表现,可以适量吃一点清热去火的小中药,如小儿至宝丸、王氏保赤丸等,必要时可以请医生帮助调理一下。

Q:我的宝宝8个月,每天大便3-4次,最少也是2次。这样是否正常?是否饮食过量了?应该怎样判定?

A:一般情况下,8个月的宝宝每天大便次数应该是1-2次左右。如果大便次数过多,还是应该找一找原因。首先,要看看大便性状是否正常,最好到医院化验一下。如果便中有白细胞,说明肠道可能有炎症;如果大便稀或者便中有奶瓣,说明是消化吸收不良,应该尽早请医生治疗;如果大便次数虽多,但大便性状正常,宝宝没有其它的明显不适,可能和饮食过量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小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酶活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相对要差。如果喂养不当或乳食过量,食物就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就会导致大便次数增多。

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调整一下喂养方式,也可以请中医看一看。如果属于脾胃虚弱,最好用中药调整一下。另外,还可以给宝宝适量服用妈咪爱等助消化药或保和丸等中成药,这些药对消化吸收功能都有帮助。

Q:我的宝宝8个月,出生时体重3.5公斤,一直母乳喂养,现体重11.8公斤,正在添加辅食。近3个月来体重增加不明显。是否辅食添加得不恰当?应该怎样调整喂养?

A:你的宝宝出生时体重3.5公斤属正常范围,现在体重是11.8公斤,已经是一个很胖的宝宝了。正常情况下,7-12个月的婴儿体重计算公式为:6公斤+月龄×0.25公斤。宝宝近3个月体重增加不明显,可能与你对宝宝体重增长的期望值太高有关吧。宝宝体重增长的规律是,3个月内每月增长700-800克,4-6个月每月增长500-600克,7-12个月每月增长300-400克,2岁以后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每年大约增长2000克。你的宝宝体重增长,应该说是符合这个规律。当然,辅食添加得不够恰当也会影响体重的增长。

在这里提醒家长,给宝宝添加辅食应该有步骤地进行。一般情况下,婴儿应该从4个月起开始添加米汤,5-6个月添加米粉糊和粥类等淀粉类食物,以及果蔬类、鱼、蛋、瘦肉、动物肝脏等。添加辅食时,家长一定要注意掌握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使婴儿从心理到胃肠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添加蛋黄时可从1/4个开始,5-7天后无不良反应,再增加到1/3-1/2个,以后逐渐增加到1个。添加蔬菜时,也应该先从菜汤到菜泥,待乳牙萌出后再试加碎菜。家长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

Q:我的宝宝8个月,可还不会吞咽食物。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

A: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时吞咽功能就已经完善。8个月的宝宝,应该能主动抓取食物,吃一些稀饭、面条等了。如果宝宝8个月还不会吞咽食物,应该检查一下不会吞咽的原因。一般说来,影响吞咽食物的原因,首先考虑是先天性腭、咽畸形,如先天性腭裂、鸟头畸形等;其次,应该考虑是否是先天性食管疾病,如食管狭窄、短食管以及先天性食管扩张等;另外,就要考虑脑发育障碍及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小儿脑性瘫痪等。总之,家长应该及早带宝宝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原因,这样才能决定治疗方法。如果是先天性畸形所致,有些是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

Q:我的宝宝9个月,出生时做新生儿筛查,查出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一直进行治疗。现在宝宝的智力看来是正常的。现今国内外都是怎样治疗甲低的?怎样控制药量?

A: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能够在新生儿期筛查出来,早期确诊,及时进行治疗,应该说是很幸运的。因为,甲状腺素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它可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促进钙、磷在骨质中的合成代谢和骨、软骨的生长,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如果缺乏甲状腺素,将会严重地损害脑组织及骨骼发育。早期治疗可以避免神经发育和骨骼发育发生严重缺陷,使宝宝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都达到正常。

对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治疗,需要终生应用甲状腺素。这样,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常用的药物是L-甲状腺素钠口服,婴儿用量为每日8-14ug/kg,儿童用量为每日4ug/kg。如果药源有困难,也可口服甲状腺干粉片。这些药物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应用,每1-2周增加1次剂量,直至临床症状改善。血清T4和TSH正常时,剂量可作为维持治疗量使用。治疗过程中,每3-6个月要复查1次,观察血清T4和TSH的变化,随时调整剂量。对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宝宝,家长一定要格外细心观察照料,坚持按时服药。千万不要自作主张,随便增减药量或者停药。否则,将会给宝宝造成终生损害。

1-2岁

Q:我的宝宝16个月,在前几天体检中查出体内含铅量达到5.3,医生说已经远远超出正常值。对于体内铅含量高的宝宝应该怎样治疗?

A:近年来,宝宝体内铅高的现象,已经引起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引起宝宝体内铅高的原因主要和环境污染有关,尤其是汽车尾气和一些色彩鲜艳的塑胶或油漆玩具、色彩过浓的画册、室内装修等因素,对宝宝的影响更大。因为,宝宝的身材较矮,和汽车油箱的高度接近,汽车尾气容易被他们直接吸入体内。对于色彩鲜艳、浓重的玩具、画册等,如果宝宝一边用手玩或翻着画册,一边又用手拿着东西吃,铅就很可能会随之吃进去,久而久之造成体内铅的蓄积。

铅及其化合物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也会使肝肾组织受损。轻度铅中毒的宝宝,会出现神经损害症状,重者可能出现贫血、腹痛、多发性神经炎等表现。对体内铅浓度高的宝宝,一是要尽量脱离可能接触的铅环境,二是要尽快排铅。家长可以给宝宝多喝些牛奶等蛋白含量高的食品,使之与铅中和,从而减少体内铅的浓度。另外,还应该给宝宝服用一些有排铅作用的药物,如力得希等。对于铅中毒较重的宝宝,一定要及时请医生进行治疗。

Q:我的宝宝1岁8个月了,身体发育得挺好。宝宝还需要补充钙质吗?

A:钙和维生素D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补充的,一般在出生2周后就应该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促进骨中钙、磷代谢。如果维生素D缺乏,就会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异常,从而产生骨骼改变或畸形。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维生素D和钙剂的需求较高,如不及时补充,就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骨的钙化过程受阻,从而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婴幼儿除了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外,还要注意让宝宝经常到户外活动,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一般来讲,对维生素D和钙剂的补充,应该持续到宝宝2岁至2岁半。2岁半以后,随着宝宝户外活动的增加,饮食种类的多样化,就不必要再特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了。

Q:我的宝宝1岁9个月,身高体重一直未达标,1岁以前一直胃口不好。应该怎样调理宝宝的胃口?

A:宝宝胃口不好,的 是一个很让家长苦恼的问题。应该怎样调理宝宝的胃口呢?首先,应该寻找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小儿厌食的原因很多,如喂养不当、饮食习惯不良、消化吸收障碍以及锌缺乏等都会导致宝宝厌食。对厌食的宝宝,要先从喂养方法和饮食结构方面入手。不要经常给宝宝吃零食及吃热量太高的食品,如巧克力、汉堡、炸鸡等,同时尽量少吃甜食,少喝含糖多的饮料。喂养上注意让宝宝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多运动。如果宝宝厌食属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或者锌缺乏,要及早请医生治疗。对小儿厌食的治疗,中药和中医的推拿、捏积疗法都有很好的效果,建议家长不妨带宝宝去试一试。

2-3岁

Q:我的宝宝2岁,6个月时出过一次麻疹。前几天,一位朋友的宝宝出麻疹,我的宝宝与他接触了。宝宝会不会再患麻疹?

A: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在1-5岁的小儿中发病率最高。麻疹的传染性很强,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病毒存在于患儿的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呼吸道喷嚏、咳嗽、说话等飞沫传播。没有患过麻疹和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小儿,均为麻疹易感儿。易感儿接触患者后,其中90%以上均可能发病。但你的宝宝患过一次麻疹了,已经获得终身的免疫力。一般来讲,患过麻疹的人,很少再患第二次麻疹。

Q:我的宝宝2岁多,平时不怎么得病,可一得病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喉咙发炎。应该怎样预防?

A: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是由病毒或者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包括喉以上部位的呼吸道炎症,一般俗称“感冒”。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还没有发育完善,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如果护理不当,或者受气候改变和不良环境的因素影响,都可能导致上呼吸道反复感染。

对于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宝宝,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办法,以增强宝宝的体质。首先,要大胆地让宝宝做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果总是把宝宝关在家里,稍微着一点凉就容易生病。因为,宝宝就像一株幼苗,不能总放在温室里,要接受自然风光的沐浴。如果宝宝不能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那就无法很好地生存。其次,应该注意让宝宝的衣着薄厚适中,不要过厚、过暖。大多数宝宝的体内热量都很充足,加之他们天性好动,活动量一般都很大。如果穿得太多,稍一活动就会出汗,出汗的时候一着凉就容易发生感冒。另外,对于经常感冒的宝宝,还应该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饮食安排上,注意让他们多吃青菜和水果,多喝水。多喝水是小儿防病的好方法,不仅可以及时补充出汗所丧失的液体,还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还要训练宝宝养成一个很好的排便习惯。经常保持大便通畅,才能使体内的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你可按照这些方法试一试,我想会使你的宝宝的体质有所增强,从而使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几率明显减少。

2-3岁宝宝常见问题回答

Q:我嫂子的孩子已经2岁了,性格比较内向,说话不多,也不善于学习,如果家人给她买好东西时,她就会对人高兴地笑,如果有什么她喜欢的东西不买给她的话,她也不会主动要,但是这一天她都不高兴,不理人甚至不说话,为此全家人都很着急。请问孩子的这种毛病该如何改正?

山东文小莉

A:你提的问题涉及孩子的气质类型。目前最流行的气质分类法是将孩子分为随和型(有人译为易养型)、坏脾气型(有人译为难养型)和退缩型(有人译为缓慢型)。这三种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从你的叙述看,你嫂子的孩子可能属于退缩型。由于你的叙述过于简单,我们不能确定孩子到底属于哪种气质。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到专门的机构用婴儿气质量表测量一下孩子的气质类型。

看来家里其他人的气质类型与孩子都不一样,有些孩子生来就和父母的气质不一样,父母对这样的孩子很难理解,或觉得孩子故意和自己作对,其实,她只是和你不一样而已。建立起基本的生活常规需要一些互让和妥协,随着孩子长大,不断调整你自己和你的孩子,但是,如果你和孩子的个性差异太大或太相似,这些调整是很困难的。由于它是成功教育孩子策略的基础,我们必须不断调整。

Q:我的宝宝现在是2岁1个月,平时挺聪明可爱,就是有时不顺心时用手打妈妈、奶奶或爸爸,我们也用语言训斥她,可是不管用,对于2岁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是打还是讲道理?

唐山沈桂英

A:首先,不论对于几岁的孩子,打永远是一个最坏的选择。你在打孩子的时候就是在用行动告诉他: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强大的可以欺凌弱小的。经常遭到父亲打骂的男孩子到了青春期,个子超过爸爸,身体比爸爸强壮后,可能用拳头回敬爸爸,因为他从小就学会了以强凌弱的法则。在我国的家庭暴力中有相当的比例是儿子打父母。

2岁的宝宝正处于第一个逆反期,他们发出了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不!”对一切都说“不”是他们宣告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的方法,尽管他们并不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说不。孩子从出生不久就开始走上独立的道路,表现出对控制的需求,但2岁左右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明确地说出“不”。你感到儿子不听话让你头疼,但这独立的闪光是十分可贵的。你不想压制孩子对独立的追求,又要教育孩子适当的行为,这是一个挑战。你已经明确告诉孩子打人不对,他打你并不是不知道这样做不对,因此不必再告诉他打人不对的道理,因为唠叨有很多消极的作用(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多烦父母唠叨)。孩子正在学习行为的基本的规则(不许咬人,不许打人,不许抓人),当他破坏规则时,呵斥他或惩罚他只能产生眼泪、害怕和困惑。孩子打你是因为想要引起你的注意。他还没有能力清楚地表达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怎样。打是他掌握的获得你们注意的方法,而且每当他打人,爸爸、妈妈、奶奶立刻把全部注意指向他,这正是他的目的。鼓励他用语言表达他的需要,每当他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就奖励他,例如表扬、拥抱、亲吻,也可以有物质奖励;打人的时候(包括无理哭闹的时候)不要理他。他用打人的方式达不到目的,慢慢就学会不采用这种方式,而采用语言表达这个有效的方式。

语言表达需要掌握语言技巧,需要耐心,孩子往往没有这个耐心,急躁时还会采用打人这个容易的方式,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耐心。

Q:宝宝2岁多了,不爱好好吃饭怎么办?有抚摸妈妈乳房的坏毛病怎么改正?

辽宁滕健

A:宝宝不好好吃饭是幼儿的 父母提出的最多的问题,幸好,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快乐健康的孩子只要吃就足够了。

由于幼儿经常吃零食,比吃饭吃得多,因此很难计算他们实际吃了多少。他们吃得也很不规律,星期一吃起来像个小老虎,星期二像小猫,吃多少完全依赖于他们的心情、食欲和活动量。尽管他们某些天或某些顿饭吃得很少,但一个星期平均下来,他们吃的量是适当的。

孩子饮食的质量和数量一样重要。尽管她可能因吃了高热量食品而增加了体重,那也不一定说明她的营养足够了。让她自己选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你提供的食品是健康的。

妈妈的乳房是人舒服、快乐、安全的源泉。你注意到麦当劳的标志——那个大M了吧。麦当劳曾经想更换他们的标志,于是请了心理学家出主意。心理学家的意见是:不能换。这个黄色的大M形状像妈妈的乳房,给人以亲切感,令人向往。我们成人把摸妈妈乳房的冲动压抑到潜意识中,自己根本不觉察,只是不知何故喜欢那个大M。孩子不懂社会规范,不压抑他们的情感,他们无邪地追求舒服和安全。这不是什么坏毛病。如果你不想孩子当着人摸你的乳房使你难堪,你可以用别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

Q:宝宝快3岁了,可是现在连最简单的几个颜色都说不出。前面刚教完,再问她,她就说“不知道”,我连续教了一个星期都这样,宝宝是否智力有问题?

深圳王璐

A:大多数儿童要到三四岁的时候才能辨别颜色。即使这样,现在教孩子开始辨认颜色也不算太早。

开始教他基本的颜色——红、蓝、黄、绿。当你带着孩子散步的时候,指给他看红色的落日、蓝色的天空、黄色的花、绿色的草。告诉他,他穿的衬衫的颜色和手里拿着的蜡笔的颜色。当他能正确说出这些基本颜色(1年左右)后,再教他一些精细的色彩,如紫色、粉红色、灰色。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很快学会颜色,不用担心。区分熟悉的颜色比区分熟悉的物体复杂多了,他可能还没有发展到区分颜色的阶段,或者他对颜色还不感兴趣,也许他更注意的是汽车发出的声音而不是它的颜色。

当他称呼颜色的时候,也许根本就没有进行区分,就像他对所有年纪大的人都叫爷爷一样,他对所有的颜色都叫红的或黄的。因此,当他说“油菜是红的”时,不要批评他,而用积极的方式说:“对,那是油菜,油菜是绿的。”

如果你的孩子到了4岁还是混淆基本的颜色,你应该带他去进行色盲检查。这种缺陷在女孩中十分罕见,但有8%的男孩是色盲。色盲一般阻碍了区分较暗颜色的能力,一般是暗红色和暗绿色,极少数的人不能分辨暗黄色和暗蓝色。色盲一般不影响视敏度(视力)。

本文Hash:13711348d491b8ee6ade50a57f93d210512ed024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