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孩子从出生起,就受到家庭和父母的悉心呵护。同时,孩子的受挫能力又是否经得起考验呢?如何才能掀开孩子的保护膜,让孩子在受挫中成长呢?

孩子从出生起,就受到家庭和父母的悉心呵护。同时,孩子的受挫能力又是否经得起考验呢?如何才能掀开孩子的保护膜,让孩子在受挫中成长呢?

愈来愈多的幼教工作者发现:在幼儿园中,有相当多的孩子非常“自我中心”,凡事都要以“我”为优先,十分在意输赢或得失。比赛、甚至游戏都不能输,输了就耍赖、不愿玩,有些孩子更是经不起一点挫折,如果他认为这项活动或任务有些困难,自己可能会做不好,就干脆放弃不做,根本连尝试的意愿都没有。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在意输赢,这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专家认为,以幼儿气质而言,坚持度的高低决定他完成一件事情的成果。坚持度高的孩子做什么事,非得完成不可,否则绝不罢休,而且还常有点挑剔、求好的完美倾向。坚持度低的孩子,做事情很容易半途而废,或草草了事,令人觉得他不够用心或努力。

另一方面,环境造就人的个性,孩子会观察与模仿父母如何处理失败与挫折,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较多地强调或者暗示凡事都要赢,孩子当然也会以此为准则。如果家长在孩子表现出色时,就人前人后夸耀不已,或因孩子的平淡无奇,就在眉宇间显露出失望的神情,都会让孩子觉得“失败了,爸妈就不爱我了”。因此,孩子会更加力求表现,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以博得父母关爱的眼神。

12

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人的智力水平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人智力活动水平的高低,它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

1、独立性:思维能力强的人必定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即使他请教别人、查阅资料,也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的。

2、灵活性与敏捷性:对事物反映迅速而且灵活,不墨守成规,能较快地认识、解决问题。

3、逻辑性:思考问题严密而且科学,不穿凿附会,不支离破碎,得出的结论有充足的理由和证据,前因后果思路清晰。

4、全面性:看问题不片面,能从不同角度整体地看待事物。

5、创造性:对问题能提出创造性见解,别人没想到的他也能够想到。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是:

一、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幼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有些家长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这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应告诉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的方法,启发孩子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答案。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而且会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二、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特别是家长弄不懂的问题,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圆满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三、跟孩子一起收集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很多,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科普性读物。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整理,空闲时间翻阅这些资料,讨论感兴趣的问题。

四、搞家庭智力竞赛。利用节假日进行,家长和孩子轮流做主持人,设立小奖品或其他奖励措施。为了增强气氛,可以请亲友或其他小伙伴参加。五、引导孩子一起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需要分析、归纳、推理,需要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如何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随着孩子的成长,所接触的人与事物都越来越多。但是在之的交往过程中,有的孩子很积极主动,而有的孩子则表现为退缩、看到陌生人时甚至会哭泣,当出现如有人抢了他手中的玩具时,不知所措,只是哭泣。

场景一:一个中班4岁左右的孩子,尽管入园已经1年多了,但至今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每天母亲去接他的时候,总是看到他一个人玩;在亲子活动时,别的孩子都高兴给家长表演唱歌,只有这个孩子不会唱,老师对这孩子评价是很老实、听话。

分析:这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因为老实、安静,所以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与同伴、老师等的交往机会,也不受老师的关注。且还比较胆小,不敢当众表演。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首先应和老师协商,让老师多给一些关注;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积极与他人交往,提供榜样,也提供交往的机会;最后应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场景二:在家里,孩子不停地想着怎么玩,嘴里还叫嚷着“奶奶,过来一起玩,你来演小黑熊……”,可是只听见“奶奶不行了,累了,你自己玩哈……”。过了一会儿,孩子也觉得没意思,把东西丢在一边,不玩了。要求奶奶带他出去玩,可又听见:“不出去了,奶奶走不动了,我们在家写字好不好?”听到这里,孩子更没劲了,索性什么也不做了。久而久之,孩子什么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了,也只是安静地呆着。

分析:这反映了由老人抚养孩子的一个弊端,由于老人年岁已大,不能长时间的陪孩子游戏、带孩子活动。长此以往,孩子逐渐失去了对事物的兴趣。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们应及时注意孩子的变化,多抽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感受到你们的关爱;多带孩子出去,可以参加你的活动,扩大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场景三:“给我电动车!”A向B命令道,“不给!”B边说边牢牢地抱紧电动车。“不给也得给!”A说着便上前去抢,B哭了。B回到家里,“你真是个窝囊废!”妈妈向B说。“……”B不吭声。“人家抢了你的东西,你就应该再去抢回来。”妈妈更生气了,不禁吼起来。可是,无论妈妈怎么说,孩子都低着头,抽泣着,一声不响。

分析:案例中的A和B两个孩子都没有交往策略,A想玩B的电动车,除了命令、抢以外不会别的方式,而B呢?不会与A交涉、也不会求助。对于这两种孩子,应培养他们交往的技巧,父母以身作则用适当的方式与不同人交往,学会与他人商量;同时利用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对于A,让他体会B玩具被抢了以后的悲伤;而对于B,还要培养他的自信心,坚定自己的立场。

推荐阅读:

谁弄丢了孩子的听力

孩子挑食家长要会“障眼法”

孩子发烧的护理误区

父母五句箴言改变孩子一生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让孩子开朗乐观的八点建议

把对人生积极的态度传递给孩子

打骂教育vs亲子沟通

本文Hash:a78dc5d4ed23a713014f714aff5960a2ae4c92b9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