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欺负中逐渐成长

很多家长都询问:孩子之间打打闹闹该怎么办?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其他的小孩欺负了又怎么办?想让孩子宽容、忍让些吧,又怕他受委屈;想让他勇敢些吧,又担心他不会把握分寸。有一个山东济南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五岁了,在幼儿园上大班,他性格内向,别人欺负他,他只知道哭,不知道还手,也不知道反抗。家长告诉他说:你可以告诉老师,可他也不这么做。这孩子该怎么教呢?

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实际上是很正常的。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都是说谁谁的孩子欺负我的孩子了,我的孩子被打了,但是没有另外一种声音,就是我的孩子打谁谁了。一个也没有!没有说我的孩子把别人打哭了,我该怎么办?

这里面有一个情感的差异性,就是别人打自己的孩子,记得很清楚,但是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他没有印象了。实际上,家长们反映的问题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

那像这个家长说的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他觉得他的孩子特别软弱,就只是哭,也不反抗,也不告诉老师。并不是他孩子软弱,实际上,孩子打别人的时候,他没记住,他的孩子被欺负了他才记得住。由于是选择性的记忆,他以为他的孩子软弱。

跟他说打闹是正常的,他们是跟你玩儿的。你可以说,他打你,你去打他呀!甚至我跟很多家长说,要是真对孩子下功夫的话,给你的孩子报一个跆拳道或者拳击班,让他具备一种打架的能力。然后谁要是欺负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可以一拳把他打倒,然后,再把他拉起来。这个时候所有的孩子都会知道你的孩子很有本事,而且你的孩子又很仁义——他不去恃强凌弱。那你的孩子就既有防御的能力,又有这种侠肝义胆,就完美了。

一般在家里的时候,爷爷奶奶他们不会欺负孩子,父母更不会,出去了才会有人欺负他,这会让孩子看清世界,而且开始让自己变得强大。所以,被人欺负并不是一件坏事。拿破仑小的时候,经常被人欺负。在这种所谓的强弱之间,一个人处理的得当的话,及早意识到,那么他就会有自我进步。所以,家长们不要害怕你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有这种打打闹闹。

有没有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就是有一种猛禽叫隼,叫猎隼,它飞得很高,专门扑杀鸟类,是天生的猎手。这种隼一般都是一窝三四只。等大隼飞走了以后,这三四只会出去玩,玩的时候它们就互相打闹。比如说:弟弟在下面飞,哥哥或姐姐在天上,离他150米,然后就会冲下来去抓它,就是垂直落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小弟弟抓住。母亲这个时候明白,如果没有打架行不行?——不行!它得学会在这个过程中捕食的能力。

实际上,我们的小孩在打闹中,就像小隼、小狮子一样,他们都是有分寸的,绝对不会做出过激的行为。有很多家长不是看到事物的本来意义、生存意义,他总是过多呵护,由于过多呵护,将来很多孩子会胆怯、会懦弱、会退缩,这样对孩子并没有利。

要让孩子在正常的打闹中、正常的欺负、被欺负当中逐渐地成长。

(兼职编辑:Wing)

让孩子在感悟中逐渐长大

人生需要感悟,感悟伴随人生。只有感悟灵敏的人才能有所创造,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尚无理性思考的幼儿,是不能用理论或道理教他领会什么的,但也不需要事事都手把手地去教,而应该让他在日常生活中去探索、体会,不断增强其感悟能力,学会学习。

在模仿中感悟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模仿中感悟得越深,学习得越好。

元元5岁时学会了滑轮滑,又要学游泳。我带他到游泳馆学游泳时,只教了他在水中如何闭气,把两手两脚伸直,身体就浮起来后,其他动作都是他自己模仿着学会的。他看人家怎么游,自己就怎么游。刚开始时,他只能游两三米,而且不会换气。我带他连续学了十几天,每天一个半小时,元元在水中会换气后,不仅学会了蛙泳和自由泳,还学会了仰泳,一次能游一、二十米远。可见,幼儿在模仿中感悟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在摸索中感悟

孩子遇事总爱摸索着去做,这是因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没有危害的事情,我就放手让元元在摸索中感悟。

记得有一次,元元自己摸索着吹气球,开始总是吹不好,后来他在摸索中找到了窍门:吹一口气,需要换气时,就把气球口部捏紧,当气球被吹得鼓起来,需要扎口时,就把气球口部拧紧,用嘴咬住,再用双手扎线。这对于当时年仅4岁的元元来说,实属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他就是在摸索中干成功了。

在交流中感悟

家长经常和孩子沟通思想,交流心得,这也是培养孩子感悟能力的好办法。

我家对面屋住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老人家上下楼很不方便,经常把垃圾袋子放在门前。为此,我常常为这位老人家扔垃圾。有一次,我带元元出去,正巧看见老人家门前放着一袋垃圾,我顺手把垃圾袋拿到楼下指定的垃圾点。元元问我:“爷爷,对面屋的老爷爷为什么不自己扔垃圾呢?”我告诉他:“因为这位老爷爷年纪太大了,下楼很费劲,所以就把垃圾袋暂时放在门前。我们经常下楼,就帮他一下。”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过了几天,我带元元出去,又看见老人家门前放着一袋垃圾,我正要去拿,元元跑过去,提了起来:“爷爷,你年纪也大了,我来拿。”我马上赞许他:“你做得对,我们大家都应该帮助老爷爷。”这就是我和元元交流心得时,他自己所领悟到的。

在合作中感悟

家长和孩子能否配合得默契,关键是在日常合作中能够共同悟到点什么,并非都要说得明明白白。

平时,我关心元元的一举一动,元元也注意我的一言一行。我经常和元元一起搭积木玩,如果约定搭座楼房,他一块,我一块,互相配合,很快就能搭起一座大楼。每当有小朋友来我家玩时,元元给小朋友开门,我就给小朋友准备拖鞋,有大人来我家串门,我去开门时,元元就主动给客人拿拖鞋,配合得相当默契。

在观察中感悟

孩子在感知大自然的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能感悟出更深的意境,激发出创作灵感。

我为了让元元学作一首蜜蜂采花蜜的小诗,曾多次带他去观察蜜蜂采集花蜜的情景。终于在五月晴暖无风的一天,元无观察到了这一过程。我采取由浅入深的引导法,让元元观察槐花争艳绽开的情景,他赁借平时积累的词汇,突然冒出一句:“朵朵花儿笑。”我马上接着问:“蜜蜂是不是在叫?”他说:“是,一群蜜蜂嗡嗡叫。”好极了,开篇两句诗就这样顺利地形成了:“朵朵花儿笑,一群蜜蜂嗡嗡叫。”接着,随着他的观察,他又说:“蜜蜂落在花上,钻进花窝里,吃饱花蜜飞跑了。”太妙了,我把落在花上这几个字删掉了,于是 和元元开始高声朗诵起这首小诗:朵朵花儿笑,一群蜜蜂嗡嗡叫,蜜蜂钻进花窝里,吃饱花蜜飞跑了。我们两个人,都沉浸在无比的快乐和幸福中了……

文/滕守义

让孩子在独立中成长

今天中国的年轻父母大多只有一个孩子。面对独一无二的“宝贝”,该如何让他健康地成长呢?最为重要的是,要按照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去培养他们,让孩子在独立中成长。一、婴儿并不娇嫩新生儿看上去是那么娇嫩,多少父母担心:“我真怕伤着孩子。”其实,婴儿是有很强生命力的,不小心将软软的头颈向后仰了,并不会伤着他;未闭合的卤门总叫人担惊受怕,但它被粗帆布一样的薄膜覆盖着;当他有近4公斤体重时就开始自行调节体温了;他们没吃饱会哭,尿布湿了会表达,困了就睡;甚至对大部分病菌也有良好的抵抗力;而且他们每时每日地成长着。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即便是在刚出生不久、极度需要照顾、依赖成人的条件下,婴儿仍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内在成长力是未来独立的基础。二、依恋和独立性依恋始于婴儿出生后最初几天的母子接触的联结。随着婴儿的微笑、模仿和社会同步行为(如对父母说话声的注意,看见熟人手舞足蹈等)三种基本反应的出现,婴儿逐步进入社会世界。之后越来越依赖父母或其他直接照管者。依恋是对亲情的需要和体验,是一种情绪反应。安全性的依恋能对婴儿的心理健康起促进作用,是日后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孩子依恋于成人是否影响其独立性的发展?据研究,一个幼时有安全性依恋的孩子,受到亲人适当关爱和照顾,长大后也会爱他人,人际关系较好。另外,依恋发展正常的孩子,并不需要成人时时伴随。只要在他有需要时,你能出现在他身旁,满足其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其他时间他是能独处,安静地醒着或观看的。因此,忙碌中的父母,要尽可能地去关爱孩子,这是你对幼儿的最佳教养方式。你可以在进厨房时,把坐在车内的孩子推在身边;你在读书写作时,抽空对他微笑,和他玩一会儿;也可以在睡前给他讲故事、朗诵诗歌……总之,父母和孩子各拥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在一起度过的时间内,孩子会更快乐,与父母更亲密。

对独生子女的教养要切忌过度照顾。一刻不离幼儿的父母,只会让幼儿形成过度依恋或回避型和反抗型的依恋。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情绪反应,对幼儿的独立性发展十分不利。

三、分离焦虑和独立性

孩子进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初期,往往会产生恐惧和不安的情绪

本文Hash:000878be2009fa5b817a1b0f95ab65eb3736eb62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