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磨蹭小孩家长该如何应对

孩子磨磨蹭蹭没有主见,对于家长们是头疼、烦恼的事!做什么事都犹豫不决,是一个失败的至关重点!想孩子成功便要彻底改掉这个不良的习惯。乐乐是个乖巧的小女孩,做事认真,很少因为马虎出现错误。老师经常夸奖她,同学们也都羡慕她,只有妈妈知道乐乐是一个很没有主见的孩子,总是犹豫不决,和她一起做事情总是要浪费很多时间。周末,妈妈带乐乐去吃肯德基,走到门口时发现一边是肯德基一边是麦当劳,乐乐就开始犹豫了,去哪里成了大问题。妈妈知道乐乐的毛病,毫不犹豫地说:“去麦当劳!”乐乐却说:“我没有想好,等会儿。”妈妈着急,等了半天还是没有答案。妈妈拉起乐乐就走进了麦当劳。这样的事情天天上演。今天做作业,是先做数学还是先做语文,乐乐思量了几分钟。爸爸急了,吼道:“先写语文!”乐乐看见爸爸不高兴了,才打开语文作业本开始写起来。孩子为什么这样犹犹豫豫的人,其实内心一直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不应该全盘否定。很多比较对于孩子来说是两难的选择,就像他们既不想失去品尝肯德基的奥尔良烤翅的机会,也不想吃不到麦当劳的汉堡一样。妈妈不做任何解释,一定要让孩子自己选择,他们就真的会犹犹豫豫,不会给妈妈一个满意的答复。合理、正确地引导,对孩子更好地处理事务大有裨益。孩子之所以称之为孩子,就是因为他们需要妈妈帮助判断。应该告诉孩子如何衡量眼前的问题,不要在判断选择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孩子显得没有主见、磨磨蹭蹭,是妈妈的指导不力造成的。请妈妈注意:让孩子做出选择首先要提供思路思考问题要以对事物基本属性的认知为基础,然后通过对比、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孩子在想问题的时候,如果没有对事物的准确理解,不知道事物的性质以及它与自己的关系,就没有办法思考,也就不知道如何决定。妈妈完全可以给孩子做决定,甚至可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方式来决定,不让孩子陷入无聊的犹豫、彷徨中。更何况妈妈允许孩子选择的,往往是大致相当的,或者是都不重要的事情,因为妈妈在重大问题上是不会让孩子来做决定的。揭晓解决孩子没主见的方法对理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不宜给予过多的选择权“宝贝,我们旅游是去海南,还是去青岛?”“孩子,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妈妈经常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是对的,但要根据情况而定。当孩子还不能够理智地进行选择时,妈妈给孩子过多的选择机会就是错误的。孩子都希望两全其美,或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满足。妈妈给孩子选择权时,不考虑孩子的判断力,就会导致孩子滥用权利。指令过多会造成孩子选择混乱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使用多重指令,比如妈妈说这件事好,应该做;爸爸说这件事不好,不应该做,搞得孩子不知道听谁的好,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犹豫不决的个性,为了做出选择而磨蹭。强硬地让孩子承担责任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妈妈有时候会说:“我告诉你,你选好了!如果选不好,后果自己负责,不高兴了活该,可别找我,我可不管……”孩子听妈妈这样一说,本来就没有主意,怕自己后悔,又怕妈妈不管,更怕妈妈不高兴,自然在妈妈的压力面前犹豫不决、磨磨蹭蹭了。强化训练:“吵架”训练找到机会就和孩子抬杠,经常发问:“我如果不这样呢,你怎么办?”“别人不这样想,你怎么办?”“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做……”或者问其他问题,引得孩子不得不搜肠刮肚地找出理由解释。孩子 在“吵架”或者争论的时候,由于必须马上回答,一句接着一句像连珠炮,没有犹豫的时间,精力会特别集中,而且思维也会越来越敏捷。通过“吵架”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敏性和灵活性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从生存的角度来说,应当教会孩子“文明的吵架”――辩论。(兼职编辑:廖键桁)

家长应该如何面对胆小怕羞的孩子

如何面对胆小怕羞的孩子,是困扰许多家长的常见问题,也是家长们急于得到答案的问题。严格地说,胆小害羞是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自然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外界接触次数的增多,胆小害羞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少。

但是也有些孩子四五岁或者小学几年级了还是很胆小、很怕羞,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重视、要想办法纠正了。

要纠正孩子的胆小怕羞,首先要找出造成他们胆小怕羞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一般说来,造成孩子胆小怕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婴幼儿期与外界接触比较少

我们见到的一些胆小怕羞的孩子,多数是婴幼儿期由爷爷奶奶带,不常见生人、不常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孩子。我们还见到,一般在学校校园里长大的孩子都比较胆大、放得开。所以,多带孩子和外人接触,让孩子多见世面,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是纠正这类孩子胆小怕羞的最好方法。

2.家长不正确的教育

如前所述,胆小怕羞是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自然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外界接触次数的增多,胆小怕羞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但是,有的家长不懂得这一点,把孩子的胆小怕羞当作一个大的缺点来对待,急于纠正,但又方法不当。常常人前人后地提醒孩子,有的还强迫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现自己,当孩子不肯表现的时候,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又当着别人的面说孩子胆小怕羞。这样不但不能纠正孩子的胆小怕羞,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内心体验,使孩子变得更加的胆小怕羞。

案例一:4岁的菲菲是个胆小怕羞的孩子。一天她随妈妈出门,遇见了妈妈的一位朋友。妈妈与朋友攀谈起来,菲菲胆怯地躲在妈妈身后,低头吸着大拇指。妈妈说:“菲菲,这是丁阿姨,问阿姨好。”菲菲只是抬头看了阿姨一眼,就又低下头,继续吸她的手指。妈妈好言相哄,让菲菲走过来,但菲菲只是摇头。妈妈感到尴尬,可又不好在朋友面前发作,只好向她的朋友道歉说:“菲菲是个胆怯的孩子,我想她是不好意思。”(摘自《父母世界》)

妈妈这么一说,无疑强化了菲菲的胆小怕羞。

也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安静、听话,动辄对孩子进行恐吓。有的拿警察来吓唬孩子,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就让警察把你抓走!”有的甚至讲些妖魔鬼怪、装神弄鬼的故事吓唬孩子,并且威胁孩子说:“不听话老妖精会来抓你!”这样时间长了,也会造成孩子胆小,而且还会怕光、怕黑、怕独处、怕生人、怕热闹、怕小动物等现象。

对于这些情况,家长应该吸取教训,改掉在人前说孩子短处和吓唬孩子的坏习惯。对已经造成心灵伤害的,要设法将一些正面的信息告诉孩子,消除负面影响。给孩子讲明事物的本来面目,使孩子对事物有多方面的了解,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还可以给孩子讲些英雄人物的故事,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一切,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而且,在生活中让孩子避开一些有攻击性的动物和狂风、雷电等可怕的东西,以及不让孩子夜间独自行走等。对于一些难以回避的事物,在最初接触时,要有大人在场,要逐步进行,由远及近、由表面到深入。

一般来说,通过上述措施,孩子会越来越胆大。有些家长逼着孩子与可怕的事物去接触,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胆量是不可取的,这样只能使孩子更加胆小。

3.孩子自卑心理的影响

有些孩子往往对自己信心不足,对自己在学习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做出偏低的评价,做事谨小慎微,由认知上的偏差 展为自卑的人格,表现在外部就是胆小、害羞、孤独、沉默寡言。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尽量发现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假装无意、实则有意地表扬孩子(注意,如果直截了当地表扬,孩子会以为你是有意培训,反而有所戒备,甚至会加重他的胆小怕羞),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消除自卑心理。当孩子的自卑心理消除后,自然会克服胆小怕羞的毛病,变得大胆、开朗起来。

4.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过于严厉

有些家长或教师对孩子过分严厉,久而久之,使孩子畏惧于家长和教师,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惟恐有差错,这种心理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得不自然、胆小怕羞。

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给我讲过这样的事情:

案例一:有一个12岁女孩,平时上课比较认真,完成作业情况也好,可是考试成绩却不如平时。她的父母对女儿的学习很重视,要求较高,每次考试,都给孩子定出成绩标准,达不到标准,就惩罚。孩子本来就敏感,对父母的态度非常在意,不愿让父母伤心。结果一到考试她就怕考不好,紧张得脸色发白,满头冒汗,出现了考试焦虑症。还有一个12岁男孩,本来就胆小,因一次考试不及格,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他,还要他请家长,结果导致其见了老师和爸爸就像老鼠遇到猫一样紧张,最后整日不愿上学,只愿独自在家,不得不进行心理治疗。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就要改掉对孩子严厉、苛求的毛病,营造愉悦、和谐的家庭气氛,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而且家长要和老师积极沟通,恳请老师配合,多鼓励、少批评,要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帮助孩子克服自卑,鼓励孩子勇敢地表现自己、张扬个性。这样就能使孩子克服胆小害羞的习惯,变得大方开朗、热情阳光。

案例二:北大才女步非烟自己回忆说,她小时候是个非常胆小而又害羞的女孩,在班上一直是最内向、最少说话的一个。

在她三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老师错把她当成了学习委员,让她把作业本收起来并抱到老师办公室去。一向胆小怕羞的她得到老师的“钦点”感到很意外、也很激动。于是她很仔细地将作业本整理好,并抱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语文老师见到她先是一愣,随后又很快朝她微笑,还说她作业本整理得很整齐。得到老师的表扬后,她很开心。随后,语文老师又找机会让她做事、发言并表扬鼓励她,这使她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语文老师的欣赏鼓励下,她越来越大方、越来越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越来越敢于表现自己,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尤其是语文成绩特别突出。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而且活跃在学校文学社,最终成了一名读者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

看着面对镜头充满自信、口若悬河的她,若不是她自己讲述,谁能相信她曾是一名胆小害羞的小姑娘。为此,步非烟本人也特有感慨,特感激她的小学语文老师。她觉得就是小学语文老师的鼓励与欣赏,使她这样一个胆小害羞的小姑娘变得自信大方起来,并影响了她的学业和人生……

通过步非烟的故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待胆小怕羞的孩子,正面的鼓励和肯定是最有效的纠正办法。多鼓励孩子,不责骂孩子,尤其是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也要宽容对待,这样孩子的胆子就会逐渐大起来,就不再害羞。

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被欺负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该教育孩子还手呢,还是教育孩子不做打人的好孩子呢。

教导孩子如何面对被欺负

孩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家长很忧心

当灰太狼还是当喜羊羊这是个问题

“忍让”派:以暴制暴都受伤害

老师:引导孩子把握好度

新浪微博@可儿YY:昨晚在楼下散步,小家伙被一个比她矮大半个头的小女孩又打又推又捏的居然没还手也没生气。我很心疼,带开问她:“被人欺负怎么不还手保护自己?”孩子说:“妈妈,我不做打人的坏孩子”……是我平时的教育太文弱了吗?……为什么有些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如此霸道,也无动于衷?

记者微访(李芳):博主女儿今年5岁,平时她一直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孩子也很乖巧懂事,从不和小朋友争抢东西。这次散步,女儿和小伙伴发生矛盾,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让她很担忧。

孩子在幼儿园,难免和小朋友发生小矛盾小冲突,“若再遭到‘暴力欺负’,到底教她当‘狼’主动攻击,还是当‘羊’默默忍受?”

博主的询问引发网友的争论。网友意见基本形成两派:

“还手”派:性格懦弱会被欺负

网友“聪聪妈”陆女士家住洪山,她也有类似遭遇:儿子6岁,活泼好动,有一次接连3天,孩子脸上被抓出好几道印子,原来有个小朋友找他要玩具,他没给就被打了一顿。她很气愤,教育儿子“不要主动打人,但如被打一定要还手”。她认为,男孩就要霸道点,不然太懦弱,自我保护都不会,长大后在社会上肯定要被欺负。

“忍让”派:以暴制暴都受伤害

新浪网友“庭前花落”则表示,小孩子打架在所难免,千万不能以暴制暴,不然打来打去都受伤害。小孩还手不知轻重,打坏了别人,还得家长收拾摊子。而且,从小对孩子植入以暴制暴的观念,对其身心健康和成长都不利。

小编总结:问题不是打与不打之间,而是教育孩子,当面对危险的时候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如何去解决。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第一、自己为什么被打?第二、该如何面对危险,第三、如何表达自己并且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本文Hash:ad7f52b930a53609c8aa2bfd69831730c7498021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