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应对爱“顶嘴”的孩子

生活中,听话的乖孩子最讨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喜欢,而“顶嘴”、“拗性”的孩子往往会遭到大人们的训斥,甚至被剥夺辩解说明的权利。

专家表示:父母的这种专制作风,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系列危害:

产生逆反心理

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理很正常,也是孩子鼓足了勇气才这样做的。如果父母武断地加以“狙击”,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对父母的这种“蛮横”做法,孩子虽不敢言,但心不服,以后孩子即便有更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了。孩子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定势,父母的批评他就根本无法接受,把训斥权当耳边风。

形成认识障碍

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而与父母争辩。而这时父母简单粗暴地不给孩子争辩的机会,不让其通过“辩”来分清是非。根本性的问题其实没有真正解决。由此,孩子的认识就会逐渐产生偏差。

扼杀新思想

一个想“顶嘴辩解”的孩子,往往能将是非善恶权衡在自己的评判标准上,显示了不惟命是从,求是明理的思想特质。许多孩子正是在有所听和有所不听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父母“不许顶嘴”的高压使孩子产生了唯唯诺诺的心理,这让他们以后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处理问题?

面对“顶嘴”的孩子,父母该怎样做:

宽容对待

这需要父母们应有足够的民主风范,切忌为了面子和尊严,而置孩子的“委屈”和“苦衷”于不顾,以势镇人,以“大”压小,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逆反和逃避心理的形成。

耐心倾听

要真诚地去倾听孩子辩解的理由,并且加以具体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而下结论。

营造辩论氛围

因势利导,充分让孩子申辩,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良好习惯,能使他们既明事理,又练口才。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分析

从鼓励的角度去教育孩子,使他们能正视存在的问题,鼓足信心去克服它。

最后,请父母们少些“权威教育”吧!善待孩子的“顶嘴”,把他们的思辨和不讲礼貌分别开来,让他们在争辩中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对与错,从而更坚定自己的正确想法。

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只有爱爸爸、爱妈妈、爱家人的孩子,才可能真正的拥有大爱。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爱集体、爱国家,爱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的人。但实际上,这种爱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开始做起。比如说买回好吃的东西,我会对孩子说:“给妈妈先吃一口。”做好饭,我会让孩子去请爷爷、奶奶先吃,有长辈在,孩子不能先上桌,动第一筷。上幼儿园以后,我会时不时地帮助他给老师选个小礼物。上小学的时候,我鼓励他多承担些班里的工作、义务。

爱的教育如果仅限于口头上,那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就可能满嘴是爱的口号,当水龙头的水流个不停的时候,他不会自觉地去关上;当空房间里灯开着时,他不会想到去关上开关。实际上,所有的大爱都是由生活中的点滴之爱汇集而成的。

家长应该如何把握对孩子的爱和自由

近年来,很多父母接触到“爱和自由”的育儿理念,并付诸实施。有些父母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困扰:给孩子自由,是不是意味着不“管”孩子?如果约束孩子,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给他足够的自由?孩子受到约束后,哭闹得厉害,我是不是伤害他了?

的确,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没有享受过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没有享受过真正的自由,没有和父母以及他人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疆界,所以当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爱和自由的度应该怎样把握。

简而言之,爱和自由不意味着对孩子有求必应、包办孩子的生活、听任孩子为所欲为。爱和自由不意味着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只要一哭闹,家长立刻乖乖“投降”,顺从孩子的一切要求。这不是自由,而是娇宠,这样“惯”出来的孩子散漫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真爱需要我们保护孩子,保护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孩子过上有规律、有规则的生活。

自由不是放纵,而是与责任相辅相成,有多大自由就要担负多大责任。大自然的安排是合理的,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他的“破坏力”成正比:孩子很小的时候,力量薄弱,不能对他的环境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恰是他到处爬到处摸的探索时期,我们在保护他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自由探索。孩子大一些,“破坏力”提高了,相应的规则也需要逐步引进,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儿童需要成年人树立规则,因为规则给儿童安全感。曾经有人做过以下两个测试,生动地说明儿童对规则的需求。

围栏的测试——孩子们需要规则:一个校园里有非常宽阔的草坪,草坪的外围是学校的院墙。但是,成人发现孩子不会到很远的墙壁旁边去玩,而是集中在离教学楼更近的地方。当成人将墙挪近一些的时候,孩子们才开始放心地到草坪上去玩。这个测试说明规则对儿童至关重要,他们需要生活中存在明确的疆界,知道自己可以自由活动的范围,而不是没有限制。疆界让孩子感觉安全,否则,他的世界就会变得茫然、混乱、难以控制。

纸墙的测试——规则要严格执行:一个房间里,几面墙都是纸糊的,当孩子在房间里玩耍时,发现那些墙一推就倒,孩子们立刻对这个房间失去了安全感,这就如同父母给孩子的规则不够稳固一样。当孩子遇到规则,他可能会反抗父母,去推那堵墙,如果那堵墙是坚实稳固的,孩子就获得了安全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受到规范和保护的,知道规则是恒定的,而不是变幻无常的。如果墙是纸糊的,一推就倒,孩子就不知道边界在哪里,就会慌张失措。所以规则要坚定而温和地执行,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这面墙就轰然倒地:父母不是妥协就是大发雷霆,以武力和要挟来逼迫孩子就范,孩子也就失去了安全感。

即便坚持原则,态度也很重要,墙倒了不仅指父母妥协这一种情况,父母发脾气、威胁孩子,好像坚持了原则,但在孩子看来,这墙仍然是纸糊的,父母没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承受孩子的“推”,一推就崩溃。因此父母这堵规则的“墙”,必须在坚定之上给孩子温暖的感觉,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孩子心灵的作用。

树立规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全家生活有规律,吃饭、睡觉、游戏都有固定的时间和节奏。注意这里不是说只让孩子生活规律,成年人可以随心所欲,开夜车、睡懒觉。全家生活有规律,孩子才能真正过上有规律的生活。规律的生活赋予儿童安全感,规律的生活是规则的基础,生理周期稳定,帮助孩子规范行为、理解规则。

其次, 要把孩子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不要看到孩子的某种行为不合己意就要求孩子立刻改正,否则就感到是自己做父母的失败;也不要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心如刀绞、内疚自责,想办法哄住孩子、讨好孩子。父母和孩子划清疆界,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同时父母也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恐惧,看看到底自己在担忧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遵守规则。孩子是在模仿中学习的,单纯要求孩子遵守规则是没有用的。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首先要做那样的人。

本文Hash:e0b2dd0aab9183fa74951c0914b9d64bc99b3777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