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上学多是因为情绪障碍

开学了,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拒绝上学,甚至一提“上学”就生病,非常苦恼。2月24日,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少年精神科博士刘豫鑫在医院健康讲堂上告诉家长,这其实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

元宵节后,中小学校都陆续开学了。许多家长发现,在家表现很好的孩子们,提不得上学的事。有的孩子一到学校附近就想逃走,坚决不进校门;有的孩子在上学时会说自己头痛、头晕、肚子痛等,若家长强迫他去学校,就会大哭大闹。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少年精神科博士刘豫鑫认为,出现上述情况的儿童可能患上了学校恐惧症,多见于学龄儿童,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情绪障碍是仅次于行为障碍的第二大儿童精神障碍,以焦虑、恐惧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还有单纯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离别性焦虑障碍和强迫症等。

1.单纯恐惧症。患儿会对猫、狗、黑暗、高处、血、暴风雨等出现烦躁、紧张、恐怖和不安等异常情绪,并伴有心慌、气促、大汗等躯体反应,并会主动回避这些东西,严重时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

2.社交恐惧症。患儿往往不敢当众发言、吃东西,比同龄的孩子更加害羞,并且严重影响与人的交往。

3.离别性焦虑障碍。患儿表现为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焦虑反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4.强迫症。患儿往往不由自主地反复怀疑做过的题是否正确、反复洗手、反复回想经历过的事件和说过的话;还有的强迫症患儿会重复做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仪式动作。

不良生活环境和负性压力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主要成因。例如,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过多、期望过高、过分追求完美,以及紧张的亲子关系、过分溺爱等,都会使孩子没有自己的独立成长空间,诱发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通常有以下3种对策:1.药物干预:合理使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对症治疗。2.社会心理干预:学校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开设心理卫生课程,适当改革考试制度;父母积极调整心态,对孩子信任与理解,放弃不切实际的期望,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培养积极的心态等。3.心理治疗:单纯恐惧症的患儿可以采取系统脱敏法治疗;社交恐惧症的患儿可参加社交技能训练小组,接受团体治疗。

孩子脾气大多是情绪障碍

近日,本报接到不少家长电话反映,说孩子才三四岁,但是脾气很大,而且容易发怒、暴躁,或者长时间不和周围人说话。心理学专家称,这些孩子的表现都是儿童情绪障碍的典型症状。今年8月,由省心理咨询师协会联合省级几家医院进行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目前4-6岁城乡儿童心理问题患病率达15%,其原因主要是家长期望过大、压力大和过度溺爱造成的,需要进行心理疏导。记者对两个典型案例进行了调查走访,同时请有关专家进行相应的分析。

【案例1】换了幼儿园变成小霸王

今年3岁的男孩军军,半年前因父母工作调动换了一家幼儿园。为了帮助军军尽快适应新环境,老师开始对他很关心,但是随着新的小朋友的陆续入园,老师的关注度逐渐减少。一个月前,老师发现,军军动不动就打小朋友,还抢夺别人的玩具。这个身体瘦弱、个子不高的好孩子,怎么突然变成了小霸王?老师向家长反映后,军军的父母也多次劝说教育,但收效甚微。一周前,军军的父母带他到心理研究中心进行咨询。专家发现他是因为换了新环境,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夸奖,才表现出了这样反常的举动。

建议:在给孩子改变环境前,最好先对一些预期可以考虑到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如跟孩子说,“假如你到了新幼儿园会怎么做?老师不够关心你,你要及时告诉妈妈,妈妈会和老师说。”

【案例2】担心被忽视不去幼儿园

5岁半的乐乐是个人见人爱的可爱女孩,两岁前一直由妈妈照顾。妈妈开始上班后,和乐乐在一起的时间少了很多。常常是乐乐早上还没睡醒,妈妈已经出门了,晚上乐乐上床睡觉了,妈妈才回家。

乐乐3岁时开始上幼儿园,平时在家活泼好动的她到了幼儿园却很少说话,甚至逐渐发展到不想去幼儿园。“我平时很少骂她,但是当她做错事偶尔批评她时,她竟哭闹得满地打滚,有几次还差点晕过去。”乐乐妈妈说,孩子的反常举动让她十分担心,可是到医院一检查,却没有任何问题。后来,经过向山医大二院精神卫生科大夫咨询,才知道乐乐的表现是儿童情绪障碍的症状。

建议:3岁开始到入学前正是孩子对家长产生依恋关系的最重要时期,这段时间家长的关注度少了,会影响孩子的很多情绪和行为。乐乐不想去幼儿园的原因就是想和妈妈多在一起。家长可以和孩子通过“过家家”游戏模拟当时场景,进而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逐步诱导孩子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问题。另外,要特别注意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并做出明确的承诺和实际行动,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主要因素。

【专家说法】

山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高青:幼儿期的孩子最需要家庭的关爱,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表现,尤其在孩子有一些不寻常表现时,要及时调整思路,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给予夸奖、鼓励,并且尽量增长孩子不同层面的知识和见闻,扩大孩子的认识范围,让孩子在不同环境下能够顺利适应,健康成长。另外,建议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普及课程,给孩子灌输良性的价值观等。

山西社科院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雨林:儿童期情绪障碍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普遍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但许多家长存在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教育观念,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了父母过多的期望,很容易造成学习压力过重,严重的就会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饮食障碍、情绪障碍 遗尿、多动和抽动(如挤眼等)。

家长首先要正确看待儿童情绪障碍,这种障碍与儿童情绪多变、心理素质不稳定、情感易带有冲动性和易变性有关。

儿童情绪障碍是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表现,发病时症状有头痛、头晕、胸闷、憋气、气短等,但体检及各种化验检查指标均正常,并且上述症状的出现可呈反复性和暗示性。

孩子脾气大多是情绪障碍

近日,本报接到不少家长电话反映,说孩子才三四岁,但是脾气很大,而且容易发怒、暴躁,或者长时间不和周围人说话。心理学专家称,这些孩子的表现都是儿童情绪障碍的典型症状。今年8月,由省心理咨询师协会联合省级几家医院进行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目前4-6岁城乡儿童心理问题患病率达15%,其原因主要是家长期望过大、压力大和过度溺爱造成的,需要进行心理疏导。记者对两个典型案例进行了调查走访,同时请有关专家进行相应的分析。

【案例1】换了幼儿园变成小霸王

今年3岁的男孩军军,半年前因父母工作调动换了一家幼儿园。为了帮助军军尽快适应新环境,老师开始对他很关心,但是随着新的小朋友的陆续入园,老师的关注度逐渐减少。一个月前,老师发现,军军动不动就打小朋友,还抢夺别人的玩具。这个身体瘦弱、个子不高的好孩子,怎么突然变成了小霸王?老师向家长反映后,军军的父母也多次劝说教育,但收效甚微。一周前,军军的父母带他到心理研究中心进行咨询。专家发现他是因为换了新环境,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夸奖,才表现出了这样反常的举动。

建议:在给孩子改变环境前,最好先对一些预期可以考虑到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如跟孩子说,“假如你到了新幼儿园会怎么做?老师不够关心你,你要及时告诉妈妈,妈妈会和老师说。”

【案例2】担心被忽视不去幼儿园

5岁半的乐乐是个人见人爱的可爱女孩,两岁前一直由妈妈照顾。妈妈开始上班后,和乐乐在一起的时间少了很多。常常是乐乐早上还没睡醒,妈妈已经出门了,晚上乐乐上床睡觉了,妈妈才回家。

乐乐3岁时开始上幼儿园,平时在家活泼好动的她到了幼儿园却很少说话,甚至逐渐发展到不想去幼儿园。“我平时很少骂她,但是当她做错事偶尔批评她时,她竟哭闹得满地打滚,有几次还差点晕过去。”乐乐妈妈说,孩子的反常举动让她十分担心,可是到医院一检查,却没有任何问题。后来,经过向山医大二院精神卫生科大夫咨询,才知道乐乐的表现是儿童情绪障碍的症状。

建议:3岁开始到入学前正是孩子对家长产生依恋关系的最重要时期,这段时间家长的关注度少了,会影响孩子的很多情绪和行为。乐乐不想去幼儿园的原因就是想和妈妈多在一起。家长可以和孩子通过“过家家”游戏模拟当时场景,进而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逐步诱导孩子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问题。另外,要特别注意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并做出明确的承诺和实际行动,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主要因素。

【专家说法】

山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高青:幼儿期的孩子最需要家庭的关爱,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表现,尤其在孩子有一些不寻常表现时,要及时调整思路,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给予夸奖、鼓励,并且尽量增长孩子不同层面的知识和见闻,扩大孩子的认识范围,让孩子在不同环境下能够顺利适应,健康成长。另外,建议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普及课程,给孩子灌输良性的价值观等。

山西社科院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雨林:儿童期情绪障碍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普遍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但许多家长存在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教育观念,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了父母过多的期望,很容易造成学习压力过重,严重的就会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饮食障碍、情绪障碍 遗尿、多动和抽动(如挤眼等)。

家长首先要正确看待儿童情绪障碍,这种障碍与儿童情绪多变、心理素质不稳定、情感易带有冲动性和易变性有关。

儿童情绪障碍是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表现,发病时症状有头痛、头晕、胸闷、憋气、气短等,但体检及各种化验检查指标均正常,并且上述症状的出现可呈反复性和暗示性。

本文Hash:3dc3bd7a19510fb720eb1c388f7eaa2ef6aeaa53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