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克服初上学的心理障碍

专家表示:克服孩子初上学的心理障碍,要从家长做起

9月1日新学期开学,广州300多万孩子告别暑假重返校园,但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新生家长来说,这是“踌躇不安”的开始。“宝宝第一天上幼儿园,哭得厉害,嗓子都哑了。”一位刚刚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家长向记者表达她的忧虑。除了幼儿园新生,刚踏进小学门槛的一年级小学生也让老师、家长很头痛。对此,专家表示,孩子开学初“闹别扭”很正常,克服孩子上学心理障碍,要从家长做起。

专家指路

对幼儿园新生:鼓励孩子“你长大了”

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跨过他们人生的第一关呢?幼儿教师李老师表示,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通常会发生入园焦虑,成天哭闹、与小朋友发生纠纷都是正常表现。第一天家长可以适当陪同,让孩子有个过渡时期。之后,可以用“你长大了”等言语来鼓励他,让孩子单独留在幼儿园。同时,为了减少孩子的陌生感,家长最好提前带孩子去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在那里自由玩耍,这样开学后就不会感到局促。

李老师提醒,在入园前,家长也要帮孩子做好一些生活准备,比如培养一些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自己穿衣服、脱裤子、提裤子、自行大小便等。现在家庭普遍使用马桶,但幼儿园里大都采用蹲厕,要让孩子学会蹲下来也是很重要的。

此外,对于幼儿的恐学情绪,李老师建议家长不必担心,幼儿的排斥心理一方面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另一方面是暑假被父母呵护,突然回到有约束的幼儿园自然会滋生抵触情绪,只要开学和小朋友相处后就会消除这种心理。家长要做的是尽量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安抚工作,而不是孩子一哭闹就迁就。

对小学新生: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有的小朋友因性格问题,整天闷闷不乐、沉默不语,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协作性强的游戏,让孩子在与同学们玩游戏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和乐趣。”先烈东路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余老师分析孩子有“学校恐惧症”时,家长和老师要多沟通,并向孩子描述小朋友们在学校参加活动时的快乐情景,让孩子转变观念。

另外,有些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就会产生焦虑感。对此,余老师建议家长可以事先做一些准备:平时多带孩子走亲访友,让孩子独立完成简单的任务等。

“很多学校在‘幼小衔接’上花了心思,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教学,对新生授课时突出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使孩子在心理上不至于有太大波动。”余老师说,“还有,孩子在这个阶段,情绪容易激动,老师和家长应细心开导,陪伴孩子度过成长期。”

如何培养孩子的“勤奋感”,让孩子乐于学习呢?余老师表示,简言之,就是“让孩子获益”,这里的“获益”不是单指物质上的奖励,更重要的是家长鼓励的言语和眼神,还有在生活中让孩子明白“学有所用”。比如,家长带孩子逛街时,看到店名、广告牌等,让孩子说出他认识的字;买东西时,让孩子做简单的算术,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产生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小学新生

症状一:喜欢“捣蛋”坐不住

“我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都小学生了,还是那样喜欢耍小脾气,如果让老师讨厌了怎么办?”昨日,记者约见王女士的时候她正气喘吁吁地从学校赶来,原来她的宝贝儿子又在课室捣乱,让老师给投诉了。“真不明白他为什么老学不好规矩。&rdqu o;王女士很郁闷。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打针的心理恐惧?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打预防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打针越来越恐惧。那要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打针的心理恐惧呢?

有效的方法是:(1)事前跟他说要打针,有点痛(不过孩子对打针以前没什么印象,可能小时候神经不敏感吧),他反应平平,我想即使这样说,他也不明白要面对什么(这点我做错了)。(2)打针前转移注意力,我讲些别的事,可医生打的时候他一下哭出来,可能是他没心理准备,痛哭!我感觉是不是转移注意力不好呀?他专注地看着我,好像有种被骗的感觉。(3)他哭我就安抚再安抚,哭的时间挺长的。我这次做错了,真怕给他造成心理恐惧、阴影。

下个月又要打预防针了,真不知怎么应付,这次会不会留下心理恐惧呀?担心中。

我想下次打针前跟他详细说明过程(而不是我这次简单地解说),观看别人打针过程,共情。可如果即使这样,下次他还是强烈抗拒不打,我怎么办呢?愁。而且我怀疑即使孩子明白要面对什么,仍然还是恐惧的。我该怎么办?

答所有的孩子都会害怕打针和去医院,但是孩子得了病必须去看。其实孩子由于害怕而哭泣时,家长不要太心疼孩子哭,这样孩子的恐惧就会减轻一点。由于家长太害怕孩子哭,太心疼孩子,那种心疼的感觉就成为不舒服的感觉,这会使孩子理解为家长对医院的恐惧,于是更加重孩子的恐惧情绪。还有,在孩子去医院之前,不要反复地劝孩子和给孩子讲述去医院将要做的事情,也不要讲有关打针的感受,因为无论你讲的是什么样子的,孩子都会把你讲的内容进行夸张。例如家长说打针有一点点疼,孩子就会想象着是像蚊子咬的那样一点点疼,结果打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比蚊子咬的要疼得多,于是造成夸张疼的感受。如果你说打针非常疼,他就会把这个非常疼夸大到没有边际,于是还没有去医院就已经吓得魂飞魄散了,孩子可能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去感受疼痛,所以感觉就会特别强烈。这样在孩子两岁之前还不如告诉孩子得了病就要去医院,治病可能要吃药,也可能要打针,打完针病就好了。在打针之前,家长做的工作越多,孩子越会感觉到恐惧,所以分散孩子注意力是比较好的办法,到打针的时候,眼明手快,很快打完,略微安抚一会儿,就找其他事物将孩子拉出那种不愉快的情绪氛围。这样,孩子虽然下次还会害怕,但不会沉浸在害怕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温馨提醒

如果孩子到医院非常挣扎,就叫一个人去办手续,一个人领着孩子,到别处分散孩子注意力,快轮到孩子时,再进入诊室。成人的力量无论如何是比孩子大的,可以坐在问诊的凳子上,将孩子的两条腿夹在成人的腿中间,将孩子一只胳膊靠在身体上,一手抓住孩子的胳膊,另外一只手按住孩子的大腿根,尽快配合医生诊断,这样比在那里不停地说话,劝孩子要好得多,因为在听诊的过程中,孩子虽然哭得很厉害,但发现并不疼,就不会使孩子不断地想象恐惧的过程,所以要尽量缩短劝说过程。

以前医院都是给孩子打肌肉针,尽量不输液,现在大多数孩子去医院就是先验血,严重一点就是输液,这确实让孩子感到特别恐怖。没有什么好办法,真生病了,就要配合医生,快速完成治疗过程。

无论是家长还是医生,都尽量不要恐吓孩子。如果孩子本来就害怕打针,就更不能用打针来恐吓孩子。这样当时看上去孩子乖了一些,实际会造成长久对打针的恐惧。这种临时性的疼痛伤害只要没有家长持续的强化,不会给孩子带来长久固定的心理问题。所以家长不必因为孩子看病和治疗的痛苦 而过于担心。

本文Hash:0442a3e6c8aaaed7c25be365c38fb96aa0f46dca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