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物质贵养精神上贱养

最近,一篇小学生作文在网上流传,作文中提到:“自己就像是爸爸妈妈的‘宠物’,每天在房子、车子、教室3个大笼子里养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放生’。”如今不少家长都把孩子当成宠物来养,在物质上“贵养”孩子,尽量满足孩子物质上的所有要求;但是在精神上却“贱养”孩子,没有尊重孩子“人性”的一面。

对此,有关家庭教育专家表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以孩子为本”,重视孩子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物质上:溺爱、包办

宠物:主人给它喂好吃的、洗澡、打扮,它们不必学会独自求生,由主人包办一切。

“宠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如今很多家庭里,几个大人整天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对于“双独夫妻”的家庭来说,更是如此。比如,留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吃,给孩子买名牌衣服穿等。

还有的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每天早上父母提前起床,帮孩子把衣服穿好,将牙膏挤在牙刷上;平时孩子也不需要做家务活,所有的家务都由父母包下来。彭女士的女儿都读小学二年级了,还经常要彭女士喂饭。彭女士说:“我也知道孩子这么大了不应该再给她喂饭,但是她吃得实在太慢了,一顿饭能吃上一小时,到最后饭菜全都凉了。”

行动上:限制、命令

宠物:不能轻易撒野寻欢,没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行为受到限制和约束。

“宠物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没有行动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失去了个性和创造力。

凌女士对五岁的儿子非常保护,以“安全”为由限制孩子的行为:孩子想玩地上的泥巴,她说:“地上太脏了。”;孩子想爬树,她说:“太危险了,掉下来摔伤了怎么办?”;孩子吃完饭想自己端碗进厨房,她说:“不用了,万一打碎了会割破手流血的”……如今孩子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看看她的脸,得到她的首肯才动手去做。对此,凌女士的看法是:“现阶段,安全和健康应该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次要。”

从孩子出生,很多父母就开始按自己的想法去“规划”孩子的人生。从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到读什么兴趣班、学校,无论大事小事,孩子的一切都必须听从父母的指挥,父母才开心。如果孩子有任何反抗或者抵触,就认为孩子“不听话”、“叛逆”。

精神上:俯视、发泄

宠物:主人高兴时,搂着它睡觉,让它表演才能;主人烦躁时,骂它、踢它,它不会反抗也不会记恨。

“宠物孩子”:惧怕家长,容易焦虑。

初二女生小菲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每次家庭聚会的时候,父母总喜欢叫小菲表演一下唱歌,她一开始还挺乐意的,后来表演多了就不愿意了,每当此时,父母都觉得很没面子,不停地跟她说:“唱首歌吧,大方一点,不要扭扭捏捏的。”在父母的再三要求下,小菲唱了,虽然亲朋好友夸奖连连,宋先生脸上笑开了花,但是小菲却闷闷不乐。她向记者诉苦:“我觉得自己就像供大人娱乐的高级宠物。”

黄女士平时工作很忙,三岁的孩子交给老人带,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孩子都喜欢黏着她,要她讲故事、做游戏等。黄女士心情好的时候就跟孩子好好玩,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容易拿孩子来撒气,例如当孩子要求讲故事的时候,她会说:“我上班都累死了,你自己看吧,都这么大了还要妈妈讲,真没用!”当孩子哭闹的时候,黄女士也容易情绪失控,大声吼孩子:“上班都烦死了,回来还要被你烦,走开!”孩子听了往往哭得更厉害。

专家观点: 蹲下来聆听孩子心声

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黄玉华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宠物孩子”的现象挺普遍的,她曾经接触过一个家长,就喜欢说“孩子像小狗,不打不听话”。这位家长把孩子从小交给老人带,上小学才住在一起,结果孩子不听她的话,她就打。她以为这样很简单,结果后来出大问题了,孩子跟她拧着,不肯上学。还有一位男家长,视女儿为“高级宠物”,通常忙几个月都见不上一面,有时间了,就抱女儿玩一玩,女儿不肯让他抱的时候,他还生气说女儿不乖。黄玉华说:“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自己还没生孩子,她直接就说:‘先养个宠物狗,通过养宠物来学习一下怎么带孩子!’”

黄玉华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阐述了应赋予所有儿童的基本人权:生存的权利;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保护他们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权利;以及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

在孩子幼小的世界中,大人往往是高高在上的,这就从心理上造成了大人和孩子无形中的不平等。儿童专家建议,家长跟孩子交流时,应该蹲下来,直视孩子的眼睛,让孩子有一个和家长平等对视、平等交流的机会。

家长应尊重孩子“人性”的一面

“家长把孩子当成宠物来养,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漠视孩子的权利。一是父母侵害了孩子的生存权。主要表现是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热衷给孩子‘加码’;有些父母粗暴管教,家庭失和,成为孩子健康生存和发展的障碍;二是父母习惯‘以成人为本’,而不是‘以孩子为本’,忽视孩子的发展权;三是剥夺孩子的参与权。只有这三种失当行为得以纠正,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此外,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有很多家长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孩子懂,才导致把孩子养成了宠物。”黄玉华说。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家长只有时时反省,细心检点,认真学习,才能尊重孩子“人性”的一面。

贵族运动能培养孩子贵族气质?

前些天,多家中国大陆的电视台和报纸都报道了一条新闻,说是武汉市永清小路的一家私立幼儿园,为2到6岁的孩子们开设了名为“小骑士”的骑马课,初级班的每10个鞍时、也就是在马背上坐够45分钟,就要收费1200元人民币。

面对媒体的询问,幼儿园院长解释说开设这样的课程不是为了培养马术精英,或者高尔夫大师,而是希望通过孩子参与这些贵族运动,来培养一份独一无二的贵族气质。

现在中国的老百姓对那些收费惊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统称为贵族幼儿园和贵族学校。有些高收费的私立幼儿园更主动把自己定位为贵族幼儿园,并以此为卖点向社会推广。比如武汉这家幼儿园,不但孩子每个月的入园费高达2千到3千元人民币,而且开设的那些骑马、打高尔夫球等所谓的特色课程,更公然打出了“贵族”的旗帜,以收取高昂的费用,来显示它们的贵族性。不知道他们是否意识到这样的课程折射出来的是这些幼儿园主管人士的暴发户心理和自以为有钱就能够买到一切的愚昧,也暴露了某些幼儿园打着“贵族”旗号,诱惑家长,借此赚取钱财的用心。有人说这些课程是幼儿教育多元化的体现,而我认为这些课程是以赢利为目的,在有意误导社会与家长。

说起贵族来,中国过去是个封建社会,现在是个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贵族。贵族这个概念是从欧洲进口的,英文叫做“noble”。欧洲的贵族是皇帝封的,是世袭的,其爵位可以传给自己的后代,传很多代。但是“noble”这个词,它不仅仅意味着出身高贵,更意味着一个人的高尚、卓越、杰出、勇气、道德感和尊严,应该说这些特质代表的才是一种贵族的气质与精神。

网上有位网友对贵族气质的解读,我觉得讲得很好,他说,“贵族精神代表的是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着‘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

英国有一所著名的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伊顿公学,是个地地道道的贵族子弟学校。这个学校所推崇的10个关键词,也许能够进一步说明什么是“贵族精神”。这10个关键词是独立、个性、友爱、忠诚、尊严、勇敢、传统、绅士、幽默,还有使命感。

就这样无论怎么看,我都找不出在幼儿园以每分钟27元钱的价格、骑上45分钟的马,或者打几天高尔夫球,与培养贵族气质,或者说是贵族精神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如今在中国自以为有了钱就成了贵族的人很多,他们中的很多人崇尚的是高档住宅、豪车美女、奢侈消费品和一掷千金,他们缺乏的却是忠诚、优雅、纯洁、和同情心。换句话说,这些暴发户们,他们有的是物质,缺的是精神;他们追求的华丽、气派、显赫与奢侈,恰恰是离真正的贵族精神最远的一种肤浅。难怪有网友评论说“幼儿园的骑马课,骑的是虚荣。”

且不说在中国这样一个被自许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里是否需要或者应该有贵族存在,我们且假定与“贵族”这个名词相关联的那些做人的优良品质是建设一个和谐、富裕的中国的必须。即便如此,那些品质也不是靠在幼儿园骑马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有全方位的成长条件。

举例来说吧,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的天地,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让他(她)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再比如说吧,要把孩子培养成一 有尊严的人,孩子身边的人就要从他(她)很小的时候起,就尊重他(她)、鼓励他(她),为他(她)创造成功的机会,也为他(她)所付出的努力而欢呼。

还有,与友爱相关联的无私精神、与忠诚相辅相成的诚实可信、能助长幽默的乐观天性,等等,都是需要通过潜移默化、通过润物无声的日常生活,在不断的重复中形成的。最重要的是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的人在精神上不一定是贵族。优秀的人品不是靠骑马骑出来的,真正的贵族气质也不能靠金钱来堆积。

其实被伊顿公学所推崇的那些优秀品质,从古至今都在一些中国人身上体现着。也许他们不是贵族出身,也许他们一生从未骑过马,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无论是紧急时刻瞬间的勇敢献身,还是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助人为乐,又有谁能说他们不是精神上的贵族呢?

贵族运动能培养孩子贵族气质?

前些天,多家中国大陆的电视台和报纸都报道了一条新闻,说是武汉市永清小路的一家私立幼儿园,为2到6岁的孩子们开设了名为“小骑士”的骑马课,初级班的每10个鞍时、也就是在马背上坐够45分钟,就要收费1200元人民币。

面对媒体的询问,幼儿园院长解释说开设这样的课程不是为了培养马术精英,或者高尔夫大师,而是希望通过孩子参与这些贵族运动,来培养一份独一无二的贵族气质。

现在中国的老百姓对那些收费惊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统称为贵族幼儿园和贵族学校。有些高收费的私立幼儿园更主动把自己定位为贵族幼儿园,并以此为卖点向社会推广。比如武汉这家幼儿园,不但孩子每个月的入园费高达2千到3千元人民币,而且开设的那些骑马、打高尔夫球等所谓的特色课程,更公然打出了“贵族”的旗帜,以收取高昂的费用,来显示它们的贵族性。不知道他们是否意识到这样的课程折射出来的是这些幼儿园主管人士的暴发户心理和自以为有钱就能够买到一切的愚昧,也暴露了某些幼儿园打着“贵族”旗号,诱惑家长,借此赚取钱财的用心。有人说这些课程是幼儿教育多元化的体现,而我认为这些课程是以赢利为目的,在有意误导社会与家长。

说起贵族来,中国过去是个封建社会,现在是个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贵族。贵族这个概念是从欧洲进口的,英文叫做“noble”。欧洲的贵族是皇帝封的,是世袭的,其爵位可以传给自己的后代,传很多代。但是“noble”这个词,它不仅仅意味着出身高贵,更意味着一个人的高尚、卓越、杰出、勇气、道德感和尊严,应该说这些特质代表的才是一种贵族的气质与精神。

网上有位网友对贵族气质的解读,我觉得讲得很好,他说,“贵族精神代表的是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着‘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

英国有一所著名的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伊顿公学,是个地地道道的贵族子弟学校。这个学校所推崇的10个关键词,也许能够进一步说明什么是“贵族精神”。这10个关键词是独立、个性、友爱、忠诚、尊严、勇敢、传统、绅士、幽默,还有使命感。

就这样无论怎么看,我都找不出在幼儿园以每分钟27元钱的价格、骑上45分钟的马,或者打几天高尔夫球,与培养贵族气质,或者说是贵族精神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如今在中国自以为有了钱就成了贵族的人很多,他们中的很多人崇尚的是高档住宅、豪车美女、奢侈消费品和一掷千金,他们缺乏的却是忠诚、优雅、纯洁、和同情心。换句话说,这些暴发户们,他们有的是物质,缺的是精神;他们追求的华丽、气派、显赫与奢侈,恰恰是离真正的贵族精神最远的一种肤浅。难怪有网友评论说“幼儿园的骑马课,骑的是虚荣。”

且不说在中国这样一个被自许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里是否需要或者应该有贵族存在,我们且假定与“贵族”这个名词相关联的那些做人的优良品质是建设一个和谐、富裕的中国的必须。即便如此,那些品质也不是靠在幼儿园骑马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有全方位的成长条件。

举例来说吧,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的天地,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让他(她)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再比如说吧,要把孩子培养成一 有尊严的人,孩子身边的人就要从他(她)很小的时候起,就尊重他(她)、鼓励他(她),为他(她)创造成功的机会,也为他(她)所付出的努力而欢呼。

还有,与友爱相关联的无私精神、与忠诚相辅相成的诚实可信、能助长幽默的乐观天性,等等,都是需要通过潜移默化、通过润物无声的日常生活,在不断的重复中形成的。最重要的是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的人在精神上不一定是贵族。优秀的人品不是靠骑马骑出来的,真正的贵族气质也不能靠金钱来堆积。

其实被伊顿公学所推崇的那些优秀品质,从古至今都在一些中国人身上体现着。也许他们不是贵族出身,也许他们一生从未骑过马,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无论是紧急时刻瞬间的勇敢献身,还是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助人为乐,又有谁能说他们不是精神上的贵族呢?

本文Hash:308eb577033e687663197c52165d82027995b2a8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