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式教育怎么养不是让其任性妄为而是有原则的教养

导读:《虎妈猫爸》的播出让大家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了争执,到底是做个虎妈,还是鹅妈呢?现在都提倡放养,放养式教育怎么养,不是让其任性妄为而是有原则的教养。

这几年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讲对孩子要放养,其理念是少干涉孩子的生活,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要去干什么。这种理念对培养孩子的自力、做决定等能力肯定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有时这种理念会遭到一些父母的误读。

曾经参加过一个亲子讲座,当时有一个大龄妈妈带着一对双胞胎也来听讲,这是一对两岁多的双胞胎男孩,正是探索世界的年龄。

亲子讲座的教室,有老师在前面讲,大家都在下面认真地听,可是这一对双胞胎,一会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一会儿又用力拽挂在墙上的中国画的卷轴,妈妈坐在那里听课就是不管,讲课的老师可能出于礼貌也没有说什么,但是后来当这两个小家伙用马克笔在幻灯屏幕上乱涂乱画时,讲课的老师打破了对这两个孩子的沉默,对孩子的妈妈说:“我不得不请您带着孩子出去了!”

后来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听到这个妈妈的一番介绍,才知道她还是奥克兰一个中文电台亲子栏目的主持人,每周固定时间有她的节目,她当时也和我们解释了上课的时候为何没有管孩子,她的理念是:孩子两岁多,正处在探索世界的时候,要多给他们机会去探索。

她的这个理念,乍一听是对的,两岁多的孩子正是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新鲜、看到什么东西都想摸一摸的年龄,如果看护人在孩子这个年龄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什么也不许孩子干,什么也不让孩子摸,孩子就会失去很多探索世界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但是,这种放养一定要有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1)

安全。这一点我们华人家长做的已经很安全了,不过我认为太过安全也未必是个好事。记得1999年,那时我还没有孩子,受朋友之约参观了一下新西兰的幼儿园,参观完了让我感到害怕,当时看到那些学龄前儿童(新西兰的孩子一到5岁生日就要上学了,所以幼儿园的孩子没有特殊情况,都应该在5岁以下),站在梯子上钉钉子、站在工作台旁锯木头、坐在桌子旁剪纸,而且孩子们用的都是真家伙,钉子就是普通的铁钉,榔头也是普通的狼头…,那时感到这些东西在中国国内的幼儿园都属于“管制”刀具啊!可孩子当时就是这么玩啊!现在回想一下,这不就是一种放养吗?现在轮到自己的孩子去幼儿园了,看到的场景与十几年前没有太多的变化,同时也没有听说哪个孩子被这些工具伤到,通过观察才发现,在孩子们玩这些“玩具”时,都有老师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们传授其中的规则、要领和注意事项。这些规则正是确保孩子们安全的同时从中得到了学习。

2)

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像我前面讲的那个双胞胎妈妈,她的那种放养就是在以侵犯他人利益为结果,孩子探索世界本无错,但是“探索”的同时扰乱了课堂秩序、打扰了别人听讲,妈妈看到了就应该及时制止。

3)

不造成大量的财物损失。我们总不能因着孩子想看一看物体掉到水里是什么样的,就将让孩子妈妈手上的钻石戒指往湖里扔吧?这一点不同的家庭可以根据其自身的情况来制定规则,保持一个平衡就可以了。

放养不是对孩子没有规则的放纵,对孩子的放纵,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是有规则的,被放纵惯了的孩子长大会成什么样,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

让孩子自己成长的教养方式是对的么?

还有种父母总是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一切独立。认为只要时间和机会恰当,孩子天生就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最终会成长为有创造性的成功人士,而家长只需将一切置身度外、毫不插手就行。

一些人认为,家长应该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永远都不要让孩子负责任,要努力做到让孩子永远幸福、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他们相信,保持这种关系比教会孩子自律或培养个性更重要。

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时,总是以自己年轻时的表现为例,暗示孩子们照着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哦,我也开快车、试着吸大麻、老是喝点酒,现在不也好好的吗,他们也是一样。”他们相信这是一条“真理”,却无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孩子,他们的同龄人很多人并不那样做,而且同样的行为,现在的风险要比过去的风险大得多。最后还有一种父母,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于是干脆试都不去试。这样做并非是教养孩子的方式之一,而是对家长抚养责任的放弃。正如我们常讲的那样:“如果孩子注定长大后要居家过日子,那么他们出生时就应更成熟。”

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固然需要自由和创造性,但是父母的及时正确引导也是不可忽视的。教会孩子学会自律,培养良好的个性这些都是父母的责任。

培养乖孩子不是家庭教育的目标的原因

倩倩是个乖巧的孩子,但是妈妈常常叹气:孩子很乖,可就是太乖了……

其实,倩倩原本不是这样的,两三岁时她非常好奇,也喜欢冒险。但每当她要淘气或者与大人辩驳时,妈妈就会骂她:“你想翻天?”爸爸甚至还打过她两巴掌。慢慢地,在父母的管束下,倩倩变得越来越乖巧。大人们是喜欢了,可是,孩子由此也添了毛病:遇事没有主见,独立性差,而且胆小怕事。

这样乖巧的孩子有一些常见的特点:有问题提不出来或不敢提出来,别人说东他往东,说西就向西,就算心里不满意,也会服从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对长辈,无论说的是对还是错,都不敢与之辩论,因为他们的心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自己必须做个乖巧的好孩子。这样的孩子,性格已经被扭曲,被父母教育出了一种“奴性”心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多数父母把这样的孩子当成了好孩子,把培养乖孩子的方法称之为成功的教子方案。

其实,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有一定的判断标准,比如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家长可以根据上述标准,判断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

本文Hash:c15a3e708f441190ac018993a3e062e3f565187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