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不再撒谎一些常用的纠正方法

导读:有些父母常对宝宝的话表示怀疑,长此以往,这些宝宝便宁愿撒谎,这种现象在心理反抗期尤为突出。

儿童说谎的具体表现有:

【歪曲事实】

说他已做了某件事,而实际上他还没有完成,甚至根本就没做。

【夸大事实】

在与小伙伴谈话时,夸张地描述某件事。

【捏造事实】

编造一些他从未经历过的事情。

【虚实混杂】

宝宝叙述的故事中有些是事实,有些是编造出来的,这种情况常常会弄得大人是非难辨。

【推脱责任】

把自己做的错事推给别人。宝宝在对诚实的理解以及道德规范的认识方面有先有后,并会逐渐完善,所以有时难免出现说谎现象。学龄前儿童很难区分幻想和现实,难免自欺欺人,夸大现实或异想天开;当说谎成为一种恶习时,父母一定要及时找出原因,进行矫正。

常见的原因有:

【自卫】

为了逃避某种不愉快的结局,如父母的斥责或惩罚等。

【拒绝接受现实】

想用说谎来安抚自己的痛苦回忆和感受。

【模仿】

撒谎可以是从大人身上学来的恶习。

【自夸】

为了满足虚荣心,自吹自擂以获取他人的注意或赞赏。

【对现实的检验】

出于对世界的好奇,试图探究事实与幻想的区别而说谎。

【伙伴意识】

有时为保护同伴而说谎。

【敌意】

出于对某人的敌对情绪而用说谎来诋毁他人。

【谋利】

为获取一些好处而采取说谎的办法。

【将错就错】

由于别人的误解,有些宝宝被称为小骗子,久而久之自己也接受了这种说法。

【不受信任或误解的后果】

有些父母常对宝宝的话表示怀疑,长此以往,这些宝宝便宁愿撒谎,这种现象在心理反抗期尤为突出。

发现宝宝说谎的苗头及时纠正是非常重要的,其方法有:

【增强自我认识】

当宝宝否认说谎时,要帮助他复述事件的整个过程,并使他认清自己所起的作用。让宝宝叙述当时情形,能够帮助他重新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父母要在宝宝表现正确和讲述真实情况时表示赞同和肯定。

【灌输正确的道德观】

父母不能忽视宝宝撒谎的严重性,特别是最初宝宝在一些小事上偶尔说谎时父母切忌一笑了之。要言传身教地教育宝宝,使他认识任何形式的不诚实都是不道德的,于己于人都是有害的,告诫宝宝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是诚实。

【正确运用奖惩手段】

帮助宝宝认清说谎不会成功,即使蒙骗过关也不过是暂时的。而诚实会减轻对他过失的惩罚,撒谎则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此外,还要注意亲子关系的民主化,让宝宝信任父母,依靠父母,不必害怕讲出真实情况时会受罚。这样就会防止或改掉宝宝说谎的坏毛病。

能让宝宝不再挑食的方法有哪些?

  1、言传身教,通过家长自身行为影响宝宝饮食习惯

  针对宝宝挑食这一毛病,年轻的父母平时可以经常在宝宝面前吃一些他比较挑惕的食物和菜肴,在吃的过程中还要故意作出特别喜欢吃的动作,让宝宝潜意识里认识到这些食物是爸爸妈妈喜欢吃的东西,一定很可口,这样逐步引导宝宝来尝试接受食物。

  2、添量喂养,让宝宝在日常饮食中逐步接受正规饮食

  家长们发现,其实宝宝对某些他不喜欢的食物并非是天然排斥的,宝宝挑食是可以通过饮食习惯的调整来纠正的。年轻的父母可以在不告之的情况下,采用少量添加、逐步添加喂养的形式,在宝宝的日常食物中少量添加他挑惕的食物,以此让宝宝顺其自然接受这些食品。

  3、家园共建,让宝宝在受鼓励的情况下改变挑食习惯

  有专家指出,挑食这一现象需要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和加倍重视,家园共建有助于帮助宝宝纠正挑食不良习惯。专家认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沟通,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当面表扬宝宝饮食方面的进步。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

老师可以在家长来接宝宝时告诉家长,宝宝今天进步多了,吃了二只虾,家长此时也要适时加以鼓励。如此一来,宝宝在受到双重鼓励的情况下,会慢慢接受这些食物。

  (编辑:苗皓)

准妈妈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 哪些方法是正确的

  一、吮手指

  吮手指是一种常见的不良习惯,在孩子3个月前,吮指是一种正常现象,以后也会因好奇、饥饿而将手放到口中,但如果孩子在半岁以后仍然不时地将手放入口中,或孩子在1岁后学得他人吮手的动作,都可能使吮手形成习惯。

  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只要一遇到问题,或者在无事之时,就可能下意识地将手放入口中,长期吸吮手指会发生变形,并出现下颌发育不良,牙列不齐的现象,从而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制止孩子吮手的方法是随时将孩子放入口中的小手拿出来,告诉孩子这样不好,让孩子慢慢改正。如果孩子存在着孤独、恐惧、不安时,要及时给予关注,不让孩子靠吃手自慰。

  二、咬指甲

  咬指甲往往发生在孩子精神紧张之际,似乎对孩子有一定的安定情绪的作用,时间久了便会养成习惯。所以,要改掉咬指甲的习惯,先要消除引起孩子精神紧张的因素,对孩子举止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咬指甲就应温和地制止,或者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慢慢改正。

  三、抠鼻孔

  习惯性地抠鼻孔是不文明的,不少孩子抠鼻孔是看大人抠而学习来的,所以,父母先要养成好的习惯。在每次给孩子洗脸时,都要注意清洁孩子的小鼻孔,将鼻涕擤尽,将鼻痂取出。如果孩子由于感冒等原因鼻涕增多,要及时擤干净。擤鼻子要注意不能同时堵住两个鼻孔,应先堵一侧鼻孔,擤出后,再堵另一侧鼻孔。平时要为孩子准备条洁净的小手绢,也可以在孩子口袋中放一些手巾纸,让孩子学着自己擦鼻子。

  四、眨眼

  孩子起初眨眼往往同眼部不适有关,例如炎症、倒睫等的刺激,使孩子觉得眨一眨眼舒服些,以后逐渐形成习惯。眨眼又有不同的形式,有的孩子是用力挤一下眼,有的孩子是快速眨数下,纠正的方法是先检查一下孩子的眼睛有无异常,如存在眼疾,要及时给予治疗。与此同时,告诉孩子眨眼睛不好,当孩子因紧张等因素而眨眼时可分散其注意力。

  五、咬衣被

  许多孩子养成不良习惯都含有一定的自慰因素,有时是父母过忙,对孩子照顾不周,有时是父母过于强调让孩子自立。这样那些依恋心强的孩子就会为寻慰藉而养成某种固定动作,如咬衣角、被角、摸衣服的缝边,摸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等。纠正这些主要是满足孩子应有的心理需求,告诉孩子不要这么做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六、恋物

  有些孩子具有恋物行为,他们对某一种物品的依恋感过于强烈,离开它后,孩子就会哭闹、不安甚至失眠和拒食。开始时候,恋物的行为常常是发生在入睡前,这些孩子也许存在着“皮肤饥饿”,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爱抚,但这种需求却得不到满足。也可能是孩子感到不安、紧张而又得不到及时的抚慰,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孩子可能从抚摸这一物品中获得快意和慰藉,渐渐地便形成一种固定的习惯。

  纠正的方法是当孩子紧张不安时要及时加以抚慰,纠正孩子胆怯、孤独、拘谨的性格,在孩子入睡前或孩子急切地需要该物慰藉时,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渐渐减少对该物的依恋,使恋物习惯慢慢被纠正。

  久久健康网母婴频道专家提示:孩子的不良习惯,与父母照看的方法有关,有些父母忙起来便把孩子放在“安全”处,给一个橡胶奶嘴让孩子吮,有的母亲在哄孩子入睡时,让孩子吸吮乳头或用手在身上摩挲,从而使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已经养成习惯的孩子在条件改变时,往往会哭闹。因此,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

  (编辑:苗皓)

本文Hash:45e12aa46a72d07400d0c3a6af34a1934bcd0b54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