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可以借用旁人教育效果更好

导读:有的父母在孩子正在做父母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时,想马上让孩子停下来,厉声喝阻。提高声调,在声音及情绪上都是一种暴力,让孩子产生畏惧,伤害自尊。孩子如果缺乏自尊,学习更加困难,行为混乱,不会快乐.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借用旁人效果会更好

有些父母因为自己的孩子太吵,所以不好意思带到别人家去。

事实上,把孩子带到亲戚和朋友家时,对孩子的不礼貌行为,母亲不必担心。

不知道父母们有没有注意到,有时候,旁人一句话比父母的一百句话还有效。比如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自己直接责骂,倒不如利用他人也是一种方法。你可以试探性地问那一家的主人:“在你家,允许这样胡闹的事吗?”当然,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会直截了当地说“不允许”;但是要知道,孩子不会喜欢当时对方的态度。然后告诉他:“在这个房子里,是不可以吵吵闹闹的!”借着那个家庭的规则教养孩子,可以轻易地教孩子要懂礼貌。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对其他人,比对自己的亲人,能更强烈地感受到“社会”性。即使同样是由母亲的口传达,但一旦发现是他人的意思,孩子也会规规矩矩地听话。带孩子到别人家时,可以说是教导孩子礼仪和改正他的坏毛病的绝佳机会。

当然,教养孩子的主体是父母不是他人,如果过多地依赖他人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不是明智之举。但是,当孩子百叫不听的时候,及时地通过摆脱亲子间的过分熟悉,利用他人的介入来教育孩子,有时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计策。不过,伴随这种方法的借用,其直接条件是在他人面前暴露孩子的缺点,其后果是使孩子觉得丢尽面子。做父母的,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讲究语言艺术

现在,不少父母都说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但是很少有父母会这样反过来想一想,自己对孩子说的话“中听”吗?是不是自己说的话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使孩子难以接受父母的好意呢?其实,这样的情况的确并不少见。

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往往是大相径庭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还较弱的儿童来说,更要讲究教育方式,特别是说话的艺术。

孩子难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也难免做出让大人不满意的事情,这时应该怎样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让他纠正自己的行为呢?在美国的小学里,教育父母这样对孩子说话,比如:孩子的画没有画好,父母不能说:“你怎么画得这么难看?怎么这么笨。”而要说:“试试看,你能不能画得更好些。”而当孩子做错了事时,最好不要生硬地对孩子说:“你做得不对,你怎么又做错了?”而是应该委婉地告诉孩子:“你再想一想,这样做对吗?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呢?”

“永远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是教育专家的忠告。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始终能够用正面的、积极的思考方法对待孩子,那么孩子长大后也会以正面和积极的方式对待他人,思考人生。相反,如果孩子从小接触的就是恶意的、否定的言词,他将来也会以负面的、消极的方式来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切勿厉声喝阻

有的父母在孩子正在做父母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时,想马上让孩子停下来,厉声喝阻。提高声调,在声音及情绪上都是一种暴力,让孩子产生畏惧,伤害自尊。孩子如果缺乏自尊,学习更加困难,行为混乱,不会快乐。如果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好,表现肯定不佳。

厉声喝阻也会使 孩子相对提高声音,以回应你的讯息。父母以吓阻的方式,命令孩子安静,孩子从父母行为中得到的讯息和言语形成强烈对比。显然,父母觉得大声说话比低声有效。但是这样的教导和原意相去甚远。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情绪。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难免有时候会产生急躁的心理,尤其是当有时正好时间比较紧,而孩子做事情又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的时候,更是如此。比如说父母两个人都是上班族,早上起来要送孩子上幼儿园,家里面又有很多的事情等着做,心里肯定很急,恨不得孩子快点吃完早餐以保证准时上班。

可是当我们很急的时候,“急”这种心理对解决问题往往是于事无补的,它有时候甚至反而会促使我们不自觉地向别人大吼大叫,到头来事情并没有办好,情绪却闹得乱糟糟的。所以做父母的需要掌握好这个度,心里很急,但要学会如何处理自己很急的心情,如何控制住它。

如果大人们不能够觉察到自己的这种急躁情绪,或者掌握不住自己的情绪,父母就有必要在宝宝面前向他解释清楚这些情绪,以取得他的理解和合作。

其实,我们每个人能够容忍消极情绪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就像一个水杯,假如已经装得很满了,我们只要再加一滴水,它都会溢出来,因此我们必须经常去化解自己的情绪。

不用动怒也可以教育好孩子

  1、爱

  孩子的异常行为通常是在寻求父母的爱。一旦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会敞开心灵,教育就会变得十分轻松。

  为人父母几乎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是否让孩子感受到了呢?是否用语言、用态度表现出来了呢?如果觉得在育儿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就证明没有很好地将自己的爱传递给孩子。

  2、严厉

  对孩子赏识和宽容,并不意味着一下都批评不得。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随自己的心情有时批评有时不批评,只要孩子一违反了原则就要批评。

  当然批评也要有诀窍。陈明兴的建议是1分钟内;就事论事地批评;批评孩子做的“行为”。批评之后不要还是愤怒的样子。孩子反省后要给予安抚,激励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

  3、信赖

  育儿要接受孩子所有的现状,家长不要以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孩子,要经常告诉孩子,你在爸爸妈妈身边,爸爸妈妈就感到很幸福了,会与不会都没有关系。

  “怎么说你都不懂,你真是很没用!”这样的语言是很伤孩子心的,当感到被轻视的时候,孩子心灵就会封闭起来,什么也不想做,大人也一样。相反,如果感到被信赖被认同时,会做得比原来更好。

教育孩子,用“可以”代替“不可以”

小树刚满两岁,什么都说「不要」,让爸妈非常的头痛。只要跟小树说:「不可以xxx」,小树还会故意去做那件事,妈妈常常被小树气得冒火。我问小树妈妈,猜猜看小树每天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小树妈妈说了几个答案,我说:「应该是『不可以』」。

大树其实很想发给所有的家长一个计数器,数数看一整天下来,孩子到底听了多少次的不可以,数字可能会让家长大吃一惊。

常常听到「不可以」的孩子,情绪可能也不太好。想想看,如果有个人很爱管你,常常对你说「不可以」,你心情还会好吗?大概看到那个人就会想逃吧!

照顾者跟孩子说「不可以」,多半是怕孩子有危险,或是担心孩子做一些不好的事,或是不期望孩子做某些事。但是听到了不可以之后呢?为什么孩子还是继续做我们禁止的事?通常是因为,孩子只知道不可以,却不知道可以怎么做才是适当的,我们以为孩子应该知道。我们却忘了,孩子有很多事都还在学习,孩子常常不知道,如果不能这样做,可是又好想做的时候,可以怎么办?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看到水坑,可能觉得好奇、好玩就去踩,如果跟孩子说:「不可以踩水」,孩子通常会去踩。而且照顾者说的愈大声,愈高亢,孩子就踩得愈是兴高采烈!为什么呢?因为大脑比较容易听得到「动词」,听到「踩」,于是就去踩。读者可以试试看玩这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不要想像一头紫色的牛,你的脑海会出现什么?

另一方面,孩子也容易受到照顾者情绪的影响,所以当照顾者愈有情绪,孩子的反应也就愈大!

那该怎么办呢?

「用可以代替不可以」

例如可以跟孩子说:「绕过去」、「跨过去」、「我们走这边」......,

用邀请的语气,说一些适当的动作指令。

当然,有些孩子好奇心比较强,还是会去踩,但是成功率会比较高一点,读者可以试试看。

愈是平心静气,成功率就会愈高喔!

随文的表格供读者参考运用喔!

本文Hash:8cdb4925a1af1e24b0ad44b7033ba84251e7a27e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