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可以打吗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

我小时候邻居的家里有一把木制尺子,那是专门用来打孩子手的。只要我听到隔壁传来##的哭声,我就知道##被打手了,那种凄惨的哭声也一直留在了记忆中。我庆幸身为知识分子的爸妈不用这个家伙对待我,一想起他们尽是浓浓的深情。而今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那么多年过去了,家长打孩子手的现象是多了还是少了?近日接触到的两个例子,使我有意要写出此文。

饭馆里,我的邻桌一家三口在吃饭,小女孩大概2岁多,坐在小孩餐桌椅上,她的妈妈给她碗里加饭和菜。小孩刚开始还吃,后来可能吃饱了,就玩上了饭。她把碗里的饭一样一样地往地上扔,她妈妈说了几遍不要扔,这个小女孩相反更使劲地扔,她看妈妈捡还咯咯地笑。

她妈妈有点生气了,跟孩子喊了起来,她让孩子伸出扔饭的手,然后打了下去,小女孩扯开嗓子嚎啕大哭。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到了这桌,那位爸爸有点尴尬,他数落起了妈妈:“在公众场合哪有你这样教育孩子的!”妈妈也不服气:“我让她停她就不停,她哪只手犯错了我就应该打哪只手,给她一个教训,看她下次还敢。”“要管回家管去,别在这现眼。”爸爸说完抱起孩子又搂又亲:“宝宝乖,宝宝不哭,咱一会找地儿玩去。”妈妈在一旁说:“你总拦着我教育孩子,以后就不好管了。”爸爸说:“你懂什么,她那么小,以后长大就好了。”我无意听到这些,但他们就在旁边,那么大的说话声音直直地往耳朵里钻,我感叹:从父一辈母一辈那里沿袭下来的打孩子手的方法,还是大有市场啊。

被打手的孩子会从中学到什么呢?

第一,犯错是个很糟糕的事情,会被说,会被打。从父母的态度上,犯错不是一个学习如何正确去做的机会,犯错很有可能是一个受到羞辱的机会。事实上,错误是孩子获得经验获得技能的大好时机,父母要感谢这些错误的出现,因为锻炼的机会来了,但父母的态度和做法,使孩子对犯错的认知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上述的例子,爸爸又把妈妈否定了一番,孩子又得到了另一个误解——我可以犯错,因为我会得到补偿——爸爸会带我去玩,那我下次还要继续犯错!

第二,孩子会复制你的方式。你打我,那我就打你,孩子学会的是以暴制暴。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例子:孩子在撒泼的时候会动手打你的手,孩子跟其他小孩儿闹不愉快时,会攻击其他小孩儿。那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举动?跟家长学来的!

我接触过的另一个案例是这样,爸爸教训男孩的方式就是打手,哪只手惹的事就打哪只手。这个男孩潜移默化学到了这个行为,现在十多岁了,在跟妈妈的一次争论中,动手打了妈妈。那个爸爸为了给妈妈树立威信,同时给孩子一个教训,以更大的劲儿痛打了孩子的手。现在这对父母跟孩子沟通很困难,因为孩子关上了这扇门,恶果已经显现,他们要花很多心思和时间调整自己,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关于上面那个小女孩的事情,建议父母这样做——

第一,给孩子盛饭后,问孩子能否吃得了,若多则拨出,不够再加。不要武断地强塞给孩子那么多的饭,如果孩子吃饱了,就不要再往碗里加了,再加不仅对身体不好,也是浪费,更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家里有老人的要注意这一点)。

第二,孩子往地上扔饭,家长和善而坚定地告诉孩子:饭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扔的,再扔,饭就被拿走了

第三,对于已经扔在地上的饭,家长不要代劳去收拾,让孩子从餐座椅上下来,去捡去打扫,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用这种承担自然后果的方式,代替打手,代替惩罚。

孩子不听话,该打吗?

一位家长给我提问说“我的儿子五岁了,现在是人嫌狗不待见,每天各种挑战极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我看了很多育儿书,知道打孩子不对,可孩子不打不行啊。

老师您说这孩子该不该打呀?”

打孩子一直是家长关注的话题,听听孩子是怎么样想的:

没觉得我做的不对呀,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刷牙,我就想玩自己想玩的、干自己想干的,看到小朋友欺负人我就想要当英雄、当个探险家、当个运动员,为什么因为这些事情就挨打呢?妈妈爸爸打我,我特别害怕,其实我也不知道哪里做的不对,但我害怕他们,那就不做了呗。以后别的小朋友要是不听我、不跟我好,我也打他们,这样他们就会害怕我,就会听我的,就会跟我玩。

听完孩子的心声,不知道家长有什么感受。打人是自己无力才会使用的一种肢体语言两口子吵架,越矫情的越有理,越天南地北的忽悠,另一个就越抓狂,越抓狂就越插不上话,到最后,插不上话人就会用肢体暴力进行反抗,摔门走了的是拿门当出气筒;摔盘子摔碗,还有上手挠的...到底是有没有办法面对问题,是考验家长育儿的重要标准,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你可能才会本能地使出最无能的办法,也就是打孩子。

对于家长这种行为我本人其实是挺理解,现在的孩子精力旺盛,也特别能挑战家长的极限,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根本经受不起任何挑战。磕了碰了还是小事儿,想说现在淘气,招猫递狗,长大以后会不会成个小流氓、混蛋呀?!

这种恐惧让家长产生焦虑,去控制孩子的行为。但是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差劲,否则父母不会气得打他,进而影响了孩子的自我评价。

其次,孩子被打后因为害怕被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不知道是自己做的事情有不对,不该做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仅仅因为害怕、恐惧而进行自我规范,孩子会在其他方面把他压抑的负面情绪用其他方式表达出来。用恐惧让人臣服就应了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你今天用什么方式让他臣服,以后孩子就可能用同样的方式让别人臣服,那么,所以家长教他的到底是好还是教坏呢,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喽。

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首先要有这样的想法:第一、不淘气的孩子肯定是有问题的孩子。不淘气说明他对这个世界没有好奇心,没有探索的欲望和挑战的勇气。所以,不淘气不一定是好事儿。

那么,淘气的孩子可能家长要更多费些心思。比如带他多做些体能型的活动游戏,让他的精力充分释放;选择动手类的游戏像乐高玩具,拼图游戏,让孩子有很安静的训练的过程。在游戏当中被训练,孩子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第三点、增加和孩子共同游戏的时间,一起参与的游戏可以让孩子的配合度、参与度、兴趣度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也会远离危险,平时多抽时间陪伴孩子,而不是大撒把不管,到意识到有问题的时候抓过来一顿胖揍,只能让孩子自我评价低,情绪压抑,更有可能学习家长的暴力。

本文Hash:81557c41a91b2adc00ce19aca5a3a24a520d7ade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