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不要一味的责怪孩子帮倒忙

导读:孩子既然有想要帮忙的欲望,那么家长们应该要给孩子一个机会,哪怕是知道帮忙的后果是什么,也不要一味的去责怪孩子。让孩子多动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每次小蒙妈周末打扫卫生的时候,小蒙就会跑过来仰起可爱的小脸蛋,兴致勃勃地恳求:“妈妈,让我来帮你吧!”妈妈正犹豫呢,她就会过来抢妈妈手里的工具,一副不给不行的样子。等给了她工具,她往往把妈妈已经打扫干净的地方弄脏,捎带脚还可能打碎一个花瓶或者弄翻了杯子。如果批评她吧,孩子是一番好心,如果不批评吧,她不知道还会制造多少麻烦,还得让自己辛苦地返工,劳动效率反而更低了。

3~6岁的孩子非常喜欢给大人“帮倒忙”,看到妈妈在劳动,他们总想过来“插一手”,他们跑来跑去,忙个不停,即便是大人拒绝他们的“好心”,他们也会坚持来“帮忙”。孩子的这些行为是他们独立意识觉醒的标志,他们已经自信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并且非常急于体现自己的价值。他们在这个阶段非常喜欢探索和尝试,渴望帮助别人并能得到大人的肯定,但是由于生活经验和实际能力的不足,常常会好心办坏事,帮忙洗碗结果打碎了碗;帮忙洗衣服结果弄湿了鞋子;帮忙扫地结果扫把碰疼了头……越帮越忙,妈妈要不断地在宝宝后面收拾残局,让妈妈又气又恼。

有的妈妈很清楚孩子“帮忙”后的结果,对于他们要“帮忙”的请求严令禁止:“你干不了!不许干!”,甚至训斥他们:“一边玩去!不够你捣乱的了!”妈妈如果态度强硬,他们才可能罢手,但是还会气鼓鼓地表现出一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慨模样。

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能力很有限,所以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也很受局限,但是他们却从这有限的行为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体会到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操纵感和控制感,由此得到成就感和自尊感的体验。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无疑是很重要的。

但是,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热情一味地打击,把他们拉到一边让他们“坐享其成”,剥夺他“帮倒忙”的权利,孩子的情绪和自信心都将受到很大的打击,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帮忙劳动的兴趣,养成袖手旁观的坏习惯。

孩子触网家长不要一味拒绝他们

“我对孩子上网是限制的,因为他的自制力和分辨能力还很弱,难免会受到不良影响。”在日前由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家庭网络文化环境研讨会上,在一家杂志社供职的王纪辛这样说。这是目前许多家长对待孩子上网的态度。但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加深的当下,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网络需求时选择阻隔是不是一种良策?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鲁杰认为:“有些家长谈网色变,对青少年上网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为了让孩子不受网络负面信息的熏染,干脆不让孩子上网。”她认为,如果把孩子与网络隔离,家庭反倒会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文化荒漠”,而不加筛选、不闻不问也会使孩子的成长充满危险。

对此,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将开展全国家庭教育“十一五”课题“净化家庭文化环境,建设绿色网络空间”研究,希望通过全国性普查获得家庭网络文化环境的真实数据和理论帮助。该课题以盒子世界儿童虚拟社区为网络实验基地,盒子世界投资方、淘宝前总裁孙彤宇认为:“小孩子对会响、会动的媒体有天然的兴趣。”

“网络世界并不像有的家长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它也有真情实感。”盒子世界总裁李炼介绍说,一个温州的留守儿童陈涛,在盒子社区里总是跟别人唱反调。管理员注意到了他,特意为他在虚拟咖啡馆开了个生日会,各地的小朋友们都“聚”在网上一起喊:“陈涛生日快乐!”陈涛被感动了,他在一个帖子里写道:“谢谢大家为我过生日,我对‘小盒子’们说声对不起……”

在网络娱乐中学习和成长也并非难事。比如,一个孩子要一次做完1000道数学题,或许是个天大的难题,但在盒子社区里,当“风沙怪”降临时,孩子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正确做完1000道数学题才能消灭它。但让他们感到震撼的是,当参与“战斗”的孩子超过25人时,每人仅需完成30多题就能齐心协力消灭它,枯燥的数学题就这样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家长不能一味拒绝孩子上网,但也不能放任孩子沉迷其中。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指出:“网络生活不管有多精彩,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在虚拟世界中聊得越多,生活中就聊得越少。”他认为,国家要尽快建立游戏标准,将网游分级,这样,家长对孩子上网才能更放心。同时,家长更要正确、有效地引导孩子通过互联网认识世界。

孩子上网的事情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可以学习很多知识,家长们要重视的。

家长请你不要一味宠溺自己的孩子

第二天,他调皮的本性开始显现,在老师组织游戏时抽空溜出了自己的位子,地上爬爬、同伴中打打。

第三天,他开始掉眼泪。送他来园的爷爷没有骄纵他的哭闹,掉头就走。

说实话,我十分敬佩这样的爷爷。

也许是因为带过的小班中看惯了很多爷爷奶奶因为放心不下哭闹的孩子而在窗外偷偷张望的情景吧,有些奶奶还会跟着孩子掉下心疼的眼泪。

这样隔代宠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我也十分能够体谅爷爷奶奶疼爱孩子的心情。

在家里度过了两天周末的乐乐在这个星期一又一次来到了幼儿园。

因为经历了周末的短暂生活,乐乐和很多孩子一样产生了强烈的“周一症状”,哭闹、发脾气,不肯进教室。

乐乐爷爷哄着叫他入园,却丝毫没有效果。

爷爷生气了,在乐乐屁股上打了一下,正好被我看到。

我却有些心疼,上前打个圆场,抱住乐乐进了教室。

这一天,乐乐很乖。上课认真、午睡入睡快,情绪也不错。

第二天、第三天,乐乐一样很乖,问他,小家伙说是答应了爷爷要听话,不然会被打屁屁。

下午在放学后碰到了乐乐爷爷,和他聊起了这件事,爷爷很腼腆的说:“沈老师,孩子是要好言相劝,但当孩子是在不听话时,严厉的教育也是应该的,我不懂什么,就是打几下小屁股,不过我很控制自己的轻重,打不坏!打不坏!”

乐乐爷爷说的话很朴实,却让我看到了一份不一样祖辈教育。

现在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在一味的宠爱孩子,那是不是这样的宠爱就能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呢?

不是主张家长打孩子,但是,一定要严爱结合,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请不要一味宠溺孩子。

本文Hash:82628cf04f29c0f95beecdfdb7fcc9f2ac443116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