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遵3个生活细节补充孩子所需营养

挑深色和橙色的新鲜蔬菜

天气寒冷时人体产热增加,需要补充含较高热量的食物,如动物食品和谷类食品,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盐等营养素的蔬菜的摄入。因为它们大多数不能由人体内合成或合成不足,又具有很重要的生理代谢功能,特别是促进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深绿色叶状蔬菜和橙黄色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2、胡萝卜素、钙、磷、铁等营养素,最好每天提供给孩子一些新鲜蔬菜。

晒中午户外的太阳

民间有这么一种说法,“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可见冬天的太阳好处多多。在日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3,促进身体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促进骨骼增长,预防佝偻病的发生;紫外线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在日光中的红外线照射下,皮肤血管扩张,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不过要注意的是,冬天晒太阳的时间和夏天的不一样。夏天要避开中午日照最强的那段时间,而冬天正好相反,要在每天上午10点以后、下午3点以前的这段时间里,让孩子在户外晒晒太阳。但是,在家里隔着玻璃晒太阳是起不到作用的,别看这一层薄薄的玻璃,效果可差远了。

光靠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还不够,3岁以下的孩子还要配合补充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尤其是在北方冬季和南方梅雨季节。根据《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除了孩子每天从饮食中获得的维生素D外,南方孩子每天补充200~400单位,北方孩子每天补充300~500单位。另外,新鲜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能满足婴儿大脑发育的需要;婴儿的皮肤、呼吸道黏膜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促进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以改善体温调节能力,增强机体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吃清淡易消化的“病号饭”

孩子生病时,食欲会下降,要过一周左右才能逐渐恢复食欲。如果孩子生病后体重下降或者没有增力口,可以给他在饮食上进行适当补充,以弥补患病期间的营养损失。但不用每顿都加量,可以给他额外多加一餐,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直到他体重恢复正常。母乳喂养的宝宝应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病了几天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抵抗力的正常发挥,病好后就迫不急待地给他补充高蛋白的食物,这样会使孩子因为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而导致蛋白质消化不良。孩子生病期间和疾病恢复期,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比较好。

儿童补充营养素 三类孩子最需补维生素

  一项新研究显示,1/3年龄在2~17岁的美国儿童服用复合维生素,或者其他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但是其实他们很多人或许并不需要补。

  在新一期《儿科和青春期医学期刊》上,研究者指出,其实,从补充这些维生素中获益最多的是那些健康状况不好或者饮食不健康的孩子。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院乌尔夫·沙克博士分析了年龄在2~17岁的10828名美国儿童的健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34%的孩子在补充营养素,像复合维生素、维生素C、铁、钙等其他矿物质。这种情况在健康的均衡饮食儿童,市区的或者较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最普遍。其实,大部分孩子从每天的饮食中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并不需要特别补充营养素。

  对于儿童补充营养素,国内情况与国外有些不同,要区别对待。在我国,对3岁以内的儿童、偏食的孩子或者青春期的孩子还是应该适量补充些维生素的。

  比如媒体报道有维生素D中毒的个案,很多家长就不给孩子吃鱼肝油,导致临床上现在佝偻病的孩子比以前多了。其实,我国与国外孩子的饮食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国外的孩子喝强化维生素D牛奶的比我们多,他们可能不缺乏维生素,而我国3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1岁以内的幼儿,从膳食中不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应该每天补充400~600 IU(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喝配方奶的孩子、夏天晒太阳多的孩子可以补充200 IU维生素D。

  偏食挑食的孩子,绿色蔬菜摄入的少,容易存在B和C族维生素缺乏的现象,也要及时补充B和C族维生素。青春期的孩子,生长发育加速,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生理需要量的复合维生素。

  当然对于正常生长发育、饮食均衡的孩子来说,也没有必要额外补充维生素或其他营养素。

  (编辑:珊珊)

培养孩子看图识字能力需从生活细节处入手

“为什么孩子都上大班了还不认字?”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总是这样苦恼。但奇怪的是,很多小学生家长却苦恼孩子看图作文时没话可说,对图中的细节视若无睹,缺少想象和推理。于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拼命琢磨哪个写作培训班或者讲故事班更好。对此,专家认为,这些培训班都不是“教育”,家长应该从小就在生活细节中打开孩子对于图画和文字的感觉通道,培养孩子的前读写能力。

孩子需要的是“感官开发”

儿童用他们的大脑思考,却用他们的“心灵”记忆,儿童热爱和珍视的人与物、喜欢做的事情、能够引发关注的东西,都是可以用来帮助儿童学习的工具。

1998年,著名儿童教育学家Pressley就在他的著作《用平衡教学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中指出,成功的语言教学应该是将基本读写技能,如看字、理解与全语言的读写环境相结合的一种平衡教学,这对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可见,图文并茂或者在情景中学习,才符合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更恰当、更规范地运用语言。

写字是非常高级的思维活动,汉字的部首、结构对手眼协调的精细程度有更进一步的要求,并且要遵循笔顺、记忆笔划,需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动作水平和思维发展基础。20世纪末,西方语言教学领域掀起了关于看字、读音教学与全语言教学的大论战,有学者指出,缺乏真实生活情境和具体语境的支持,会导致儿童识字写字的量增加,但阅读理解能力很差,并且令儿童感到枯燥乏味。所以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应该着眼于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丰富的口头表达、交流机会,应该贯穿儿童语言学习的始终。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以后不会写作文,其实能说会道的孩子作文不会差。能说会道意味着具有良好的词素运用、解释、选择、组合能力。科学家早就研究发现,儿童口语的词素意识与他们入学后的读写技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见,关键在于让孩子学会“怎么说”。对于小朋友来说,可以记录《成长周记》,对于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会写的字不多,需要成人帮助记录,所以《成长周记》实际上是孩子说、家长记,同时家长要不断引导孩子说出写作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坚持一年左右,不仅孩子能够完整表达一篇小小的记叙文,而且留下了亲子之间珍贵的回忆,到了小学以后,这个好习惯也能够继续保持下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纠正孩子的语法,如果语序不正确,可以借助手偶、毛绒玩具、物品等实物摆一摆位置,理清表达的顺序,按照某种句式举一反三,如“毛毛虫在草地上爬来爬去;小朋友在花园里走来走去;不倒翁在桌子上晃来晃去”。

倾听才是孩子获得的第一种语言技能

对儿童来说,语言的学习是从倾听开始的,倾听词语是幼儿获得的第一种语言技能。语言的学习可视为由接收和发送两个过程组成,发送语言的前提是积极有效地接收语言,而接收语言的途径是积极有效地倾听。儿童语言发育专家郝美玲的研究证明,词素识别能力不论对于学前儿童听读理解的发展还是上学后儿童阅读理解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孩子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语言。

倾听能力的阶段:

阶段1:对声音刺激作出反应。如,有声音吗?是什么声音?声音从哪儿发出来的?

阶段2:对声音进行加工,如,这些声音是以怎样的顺序出现的?我以前听过这样的声 吗?我在哪里听过?

阶段3:对声音进行加工整合。抓住倾听内容的重点,理解声音和词汇的含义等。

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让孩子明白,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要集中注意地听,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对方的口型、表情和姿势,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要保持安静,有礼貌地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不插话。同时还可以跟孩子做一些听说游戏,充分打开孩子的听觉通道:

・简单的绕口令可以让孩子分边z、c、s与zhi,chi,shi,如:“石狮子山上有四十四棵柿子树”;

・边念边做动作的律动、儿歌可以让幼儿反应更加机敏,如:“金锁、银锁,嘎啦啦一锁”;

・词语接龙也可以让孩子倾听地更加专注,因为游戏需要孩子记住前面说过的所有词。

【相关链接】

综合活动可以调动孩子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动觉。

第一种就是以儿童剧的方式进行扮演活动,家长和孩子分角色扮演读本故事中的人物,在装扮过程中理解角色特点、在记忆台词中学会大量词汇、在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读本中学到的语言。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其中有很多形容词,妈妈和宝宝在扮演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身体动作记忆“长”、“高”、“远”等词汇。

另一种是针对语素进行专门的游戏,汉语中常用汉字有5000多个,但只有1300多个音节,所以存在大量同音字,比如gao,可以有“高”“糕”“膏”等,可以结合实物让孩子感受、品尝、触摸,如“糕”的形旁是“米”,糕通常是可以吃的东西,孩子可以吃吃糕点,记住味道和形状;“高”是形容词,可以表示高度或高低,孩子可以在楼梯的不同位置感受;“膏”是一种粘状物,通常表示不能吃的东西,如牙膏,护发膏。可以将不同的实物让幼儿进行配对,进一步强化认知。

对于儿童来说,前读写能力不是靠训练获得的,而是靠多感官通道协作完成的认知过程,也就是说通过视觉、听觉、动觉实现倾听、观察、理解、经验迁移、内化等心理过程,这是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因此,一味追求识字量、写作技能是不可取的,应该尊重规律,并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获得一生受用的素质,即交流表达的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倾听、观察、分析等思维能力。通俗而言,就是运用各种感官灵活多样地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本文Hash:e631d4a5ddb09f07cc899b3684a3361ef2ffe411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