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琴

对很多琴童来说,学琴是很痛苦的事。每天的练习枯燥无比,还常常伴随着声声斥责——原本温柔可亲的爸爸妈妈,怎么到了钢琴前就变得凶神恶煞?

爸爸妈妈也无奈:你看,孔祥东、郎朗??哪个获得成就的钢琴家不是从小被“打”出来的?不严格要求怎么行!

琴童家长怎样做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学好琴呢?且听儿童音乐教育专家的建议。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习音乐也同样如此。

对琴童来说,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鼓励!再鼓励!

有进步,要大声说:“好!”

不断地激励孩子的学习欲望,是琴童父母的首要任务,所以你首先要学会大声说:“好!”。在评判孩子的练习情况时,即使再微小的进步都值得你大加赞美。

弹错了,不要当场训斥

孩子弹错了,当然不能视而不见,但希望妈妈们要先保持沉默,不要立刻训斥。若是孩子刚弹错一点,就被大人打断,他的注意力会从乐曲上转移到父母的斥责上。因为生怕再弹错,他变得小心翼翼、心惊胆战,结果就更容易弹错。何况,在这样的心境下弹琴,根本谈不上对音乐的感受。

请在一支曲目弹完后,心平气和地慢慢讲给孩子听。

鼓励不是奉承,是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

一句温暖的鼓励,就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和激情,激励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一句负面的评判可能会击垮孩子的信心。所以,你要设法让自己的语言更为“艺术”,既能说明事实,又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鼓励孩子的小方法还有:弹得好时奖励小奖章、小贴画;在家中设一个练琴排行榜,把孩子近期练得较好的曲子列出来,并录音珍藏;让孩子给自己评分等等。

想方设法维持兴趣

孩子学琴,如果每时每刻都能保持很强烈的兴趣和愿望,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多数乐器的学习过程中,都包含有相当分量机械性的、单纯技术性的内容。这种练习,即使成年人也需要一定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因此我们对孩子们是不能过于苛求的。然而,完全抛开了这种练习,学习乐器差不多就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爸爸妈妈进行正确的引导。

1、每天练习时间严格固定,不要轻易变动。这样,可以借助规律的作用,使孩子逐渐养成习惯:练琴,是每天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这虽然不等同于兴趣,却可能“习惯成自然”,保持练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明确目标有时会带来兴趣。给孩子具体的而不是泛泛的、一两个而不是过多的要求,只要孩子达到一两个要求,就要鼓励、表扬,让孩子觉得学琴并不是高不可攀或费力不讨好的事。

3、所选的教材应有两类:必弹的和选弹的。必弹的应少而精,但不能取消;选弹部分可以鼓励孩子自主选择。

4、让孩子观摩年龄相仿孩子的钢琴课。听到比自己好的,会激发起孩子“争强好胜”的上进心来;听到差的,孩子会产生自信心,这也可能转化为练琴的兴趣。

5、适当讲讲道理。比如,告诉孩子,演员们为了在台上跳出美妙的舞蹈,平时一个简单枯燥的踢腿动作每天要做上几百次,这和练琴是一样的。

6、暂停一下。如果孩子对练琴感到“深恶痛绝”,不妨索性将琴课暂停一段时间。经验告诉我们,暂停一阵后,孩子的学琴效果会更好。

每天听、每天练

让孩子在鼓励之中不断地重复练习,才能达到艺术上、技术上的精益求精。

学习新曲目前做好预习

先让孩子仔细聆听要学习的乐曲,然后试着弹一弹 。这样,孩子去老师那里上课时,对新曲目不感陌生,掌握起来较快。

跟着示范曲做练习

回家练习时,将世界音乐大师唱片中的或上课时录下来的老师弹的示范曲反复播放,让孩子和着示范曲的旋律练习,直到完全合拍为止。这样家长检查起来也可以有所依据。

练习时应有重点

孩子们弹错的部分总是在一个乐曲的某几个地方,比如有升降号的地方、倒指的地方、音较稠密的地方等等,学习新曲的同时要不间断地练习这些基本功。比如,弹奏钢琴曲克列门第的《小奏鸣曲Op.36No.1》,应先练好C大调音阶及乐曲的重点与难点部分。每天练习的时候,都要先练这些相关练习,再开始弹奏整个曲目。这种先练习基本功、重点与难点的办法,可以扫清练琴中的许多障碍,提高弹奏的完整性,还能培养孩子的耐力与韧性。

好习惯是无价之宝

有了好习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学钢琴应特别注意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习惯的好坏对练琴效率有直接影响。在孩子初学钢琴阶段,就要不失时机地从细小环节做起,注意培养孩子主动、专注、严谨、独立的练琴习惯。

比如:弹琴前放好乐谱,在琴凳的1/2处坐好,摆好手型,指法要严格按照规则等;从一开始需要大人陪伴练习,慢慢地就能自己安心练琴。这些好的练琴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会把练琴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学钢琴是一种美育。爸爸妈妈决不能用不美的方式达到美育的目的。

家长如何帮孩子练琴

家有琴童,父母有时会感觉压力大。但孩子每天面对的是枯燥的练习,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父母怎样才能帮孩子把琴练好呢?我们听听专家建议。

琴童家长怎样做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学好琴呢?且听儿童音乐教育专家的建议。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习音乐也同样如此。

对琴童来说,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鼓励!再鼓励!

有进步,要大声说:“好!”

不断地激励孩子的学习欲望,是琴童父母的首要任务,所以你首先要学会大声说:“好!”。在评判孩子的练习情况时,即使再微小的进步都值得你大加赞美。

弹错了,不要当场训斥

孩子弹错了,当然不能视而不见,但希望妈妈们要先保持沉默,不要立刻训斥。若是孩子刚弹错一点,就被大人打断,他的注意力会从乐曲上转移到父母的斥责上。因为生怕再弹错,他变得小心翼翼、心惊胆战,结果就更容易弹错。何况,在这样的心境下弹琴,根本谈不上对音乐的感受。

请在一支曲目弹完后,心平气和地慢慢讲给孩子听。

鼓励不是奉承,是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

一句温暖的鼓励,就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和激情,激励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一句负面的评判可能会击垮孩子的信心。所以,你要设法让自己的语言更为“艺术”,既能说明事实,又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鼓励孩子的小方法还有:弹得好时奖励小奖章、小贴画;在家中设一个练琴排行榜,把孩子近期练得较好的曲子列出来,并录音珍藏;让孩子给自己评分等等。

想方设法维持兴趣

孩子学琴,如果每时每刻都能保持很强烈的兴趣和愿望,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多数乐器的学习过程中,都包含有相当分量机械性的、单纯技术性的内容。这种练习,即使成年人也需要一定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因此我们对孩子们是不能过于苛求的。然而,完全抛开了这种练习,学习乐器差不多就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爸爸妈妈进行正确的引导。

1、每天练习时间严格固定,不要轻易变动。这样,可以借助规律的作用,使孩子逐渐养成习惯:练琴,是每天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这虽然不等同于兴趣,却可能“习惯成自然”,保持练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明确目标有时会带来兴趣。给孩子具体的而不是泛泛的、一两个而不是过多的要求,只要孩子达到一两个要求,就要鼓励、表扬,让孩子觉得学琴并不是高不可攀或费力不讨好的事。

3、所选的教材应有两类:必弹的和选弹的。必弹的应少而精,但不能取消;选弹部分可以鼓励孩子自主选择。

4、让孩子观摩年龄相仿孩子的钢琴课。听到比自己好的,会激发起孩子“争强好胜”的上进心来;听到差的,孩子会产生自信心,这也可能转化为练琴的兴趣。

5、适当讲讲道理。比如,告诉孩子,演员们为了在台上跳出美妙的舞蹈,平时一个简单枯燥的踢腿动作每天要做上几百次,这和练琴是一样的。

6、暂停一下。如果孩子对练琴感到“深恶痛绝”,不妨索性将琴课暂停一段时间。经验告诉我们,暂停一阵后,孩子的学琴效果会更好。

每天听、每天练

让孩子在鼓励之中不断地重复练习,才能达到艺术上、技术上的精益求精。

学习新曲目前做好预习

先让孩子仔细聆听要学习的乐曲,然后试着弹一弹。这样,孩子去老师那里上课时,对新曲目不感陌生,掌握起来较快。

跟着示范曲做练习

回家练习时,将世界音乐大师唱片中的或上课时录下 来的老师弹的示范曲反复播放,让孩子和着示范曲的旋律练习,直到完全合拍为止。这样家长检查起来也可以有所依据。

练习时应有重点

孩子们弹错的部分总是在一个乐曲的某几个地方,比如有升降号的地方、倒指的地方、音较稠密的地方等等,学习新曲的同时要不间断地练习这些基本功。比如,弹奏钢琴曲克列门第的《小奏鸣曲Op.36No.1》,应先练好C大调音阶及乐曲的重点与难点部分。每天练习的时候,都要先练这些相关练习,再开始弹奏整个曲目。这种先练习基本功、重点与难点的办法,可以扫清练琴中的许多障碍,提高弹奏的完整性,还能培养孩子的耐力与韧性。

好习惯是无价之宝

有了好习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学钢琴应特别注意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习惯的好坏对练琴效率有直接影响。在孩子初学钢琴阶段,就要不失时机地从细小环节做起,注意培养孩子主动、专注、严谨、独立的练琴习惯。

比如:弹琴前放好乐谱,在琴凳的1/2处坐好,摆好手型,指法要严格按照规则等;从一开始需要大人陪伴练习,慢慢地就能自己安心练琴。这些好的练琴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会把练琴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学钢琴是一种美育。爸爸妈妈决不能用不美的方式达到美的教育。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与人交往是孩子的重要能力之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具有善于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是孩子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们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品质。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学会交往呢?

首先,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尽可能做孩子的朋友,培养他敢说话,爱说话的性格.家庭大事,尽可能让孩子参与讨论,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应当从孩子的正当权益和今后发展考虑,多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样有利于孩子树立信心,大胆而正确地与人交往,品尝与人交往的各种滋味,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其次,教给孩子交往的方法。交往能力是孩子与他人,尤其是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能力。所以想要让孩子获得交往能力,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门,或者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里玩。当交往的机会到来时,家长要学会藏在孩子的身后,而不是冲在孩子的前头。然后要教孩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请坐”、“您好”“……行吗?(好吗?)”“可以吗?”“你先玩,我后玩”“我们一起玩”“玩具借给你玩”等这些神奇的话,使孩子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

第三,创造机会增加孩子交往能力。安排孩子和不同层次年龄段的小朋友交往。如:和同年龄的孩子玩他们可以学会与同伴相沟通和配合的技能;与比自己大的孩子交往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活动,他们又会变成活动的带头人,锻炼他们怎样说服下级,取得对自己的信任。在日常交往中也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如:在商场,让孩子试着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马路上,让孩子有礼貌地向别人问路;在家里,让孩子帮助奶奶洗菜、扫地;坐客时,让孩子与不同的亲戚朋友交流、玩耍等等。

此外,大声地赞美孩子的积极交往。赞美如同阳光。面对孩子的积极交往行为,我们要充满激情,毫不吝啬地大声赞美。如果能够加上肢体语言就更棒了:亲一亲,摸一摸,拍拍肩膀,拥抱一下,竖起大拇指等等,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对的,并不断加以巩固和延续。

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一定要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为孩子创设与人交流的机会,并向孩子传授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与技能,多鼓励、多激励孩子,逐步消除孩子交往的恐惧心理。这样,孩子的交往能力一定能有更大的提高与发展。

本文Hash:6e40634a011395f117d2d72e3f76aa94a1954791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