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分享

【妈妈网特稿】现在的大多数独生子女,通常他们都不太懂得分享,他们觉得分享就是意味着失去或者被侵犯。但是有研究发现,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妈妈想要孩子学会“分享”,不妨从“合作”的方向入手。

对于4岁以下的宝宝来说,分享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任务。父母会发现,孩子经常会因为被要求去分享游戏材料而与别的宝宝发生冲突。未来社会更倾向有团队精神的人,懂得与人合作的孩子在将来肯定能收获更大的成功。如果说早期教育中认知的发展、智力的潜能拓展很重要,那么教会孩子学会合作和分享也和智力发展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有研究表明,如果几个两三岁的孩子是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并因此获得了奖品,那么他们更乐意平分这些奖品,而不是独占奖励。科学家因此认为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

合作的孩子乐于分享

1、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

德国人类进化学研究所的凯瑟琳娜·哈曼教授通过引导两个2岁或3岁的孩子进行了一项实验。她让两个孩子分别到站一块木板的两端,木板的两端都放有两颗小弹珠,然后让他们各自拉动木板上的一条绳子。这样两颗弹珠中的一颗就会滚到木板的另一端,于是一个孩子可以拿到3颗弹珠,而另一个孩子只剩下一颗。

之后,哈曼发现,一半的2岁孩子和四分之三的3岁孩子,都乐意将多出来的那一颗弹珠分给只拿到一颗弹珠的孩子。但如果孩子不用拉动木板就能得到多余的弹珠,他们就不那么乐意分享了。

在没有合作的情况下他们都会将弹珠据为己有,只在合作之后才会分享。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如果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妈妈们不妨从“合作”的方向入手。

2、在游戏中学会分享

搬运大箱子

家长准备一些大纸箱子,两根杆,并用一块薄板架在两根杆中间做成一个架子,然后把大纸箱放在架子上。妈妈和爸爸先示范怎样合作把箱子运送过去。然后把“运输工具”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开始工作。在孩子们的玩耍过程中,不要干涉他们的协作过程,也不要干涉他们怎样邀请小朋友来帮助他。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学着担水。

有话说:这个游戏能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方式邀请其他小朋友,从而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是一个学习协作的很好锻炼哦。

游戏中学会分享

筷子滚兵乓球

准备一双筷子和一个乒乓球,妈妈和宝宝水平端着筷子的两头,然后让爸爸在筷子上放一个乒乓球,要注意筷子两端高度和距离,防止乒乓球掉在地上,然后合作“运输”到指定的位置。把游戏材料交给宝宝们自己去玩。不要太多指导,如果你愿意,就为他们捡球吧!

有话说:这个很考宝宝们的沟通合作能力,同时在游戏中还可以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促进身体协调性发展。

互拉车

准备一辆滑板车或一辆小推车。妈妈先当“车夫”分别拉孩子们玩几次,然后把车交给他们自己玩。在这个游戏中,妈妈让孩子们自己“分工合作”。有时候孩子们会因为争抢先后而发生小吵小闹,这时候家长只需在不远处静静观察,不要轻易插足小朋友间的纠纷,让他们自行处理解决。要知道,你的作用只是示范游戏玩法,创造合作的游戏机会给孩子,但怎样合作是孩子的事。

有话说: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合作,获得互相帮助的满足感。

3、日常生活小贴士

除了快乐的小游戏,家长在日常生活可以引导孩子参与更多合作过程,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培养他的协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教给方法:如果宝宝 也想要玩别人手中的玩具,你要让他学会征询别人意见,“请问我可以和你一起玩这个玩具吗?”同时你也不忘教导孩子去将心比心:如果别的小朋友拒绝给你玩这个玩具你是不是会不开心?孩子学会理解慢慢地便懂得分享的重要。

日常生活的小贴士

充分利用机会:当你带孩子外出散步的时候,看到邻居正在抬一个重物,你可以主动上前帮助邻居,并鼓励孩子和你一起搬运。给孩子更多动手的机会,家长的示范力量不可忽视,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实践合作精神。

爸妈好帮手:为迎接客人的到来你正在准备丰盛的晚餐,不妨让宝宝做你的小帮手,完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樱桃放在果盘上。这样的工作能让宝宝意识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并能为家庭做出“贡献”。

展示合作成果:你可以给孩子们各种小盒子、彩纸、胶水、颜料等等的手工材料,鼓励他们合作动手创造出一座城堡来。通过游戏增强宝宝之间的个性融合,合作成果的展示能够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同时那种合作的乐趣也会得到强化哦。

让宝宝们在游戏中学习分享

对于4岁以下的宝宝来说,分享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任务。父母会发现,孩子经常会因为被要求去分享游戏材料而与别的宝宝发生冲突。未来社会更倾向有团队精神的人,懂得与人合作的孩子在将来肯定能收获更大的成功。如果说早期教育中认知的发展、智力的潜能拓展很重要,那么教会孩子学会合作和分享也和智力发展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有研究表明,如果几个两三岁的孩子是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并因此获得了奖品,那么他们更乐意平分这些奖品,而不是独占奖励。科学家因此认为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

相关视频:六至八个月大的宝宝动作训练游戏

六至八个月大的宝宝动作训练游戏

时长:220

播放:2217

来源:腾讯视频

六至八个月大的宝宝动作训练游戏收起推荐视频:反馈意见自动播放

正在播放

1、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

德国人类进化学研究所的凯瑟琳娜·哈曼教授通过引导两个2岁或3岁的孩子进行了一项实验。她让两个孩子分别到站一块木板的两端,木板的两端都放有两颗小弹珠,然后让他们各自拉动木板上的一条绳子。这样两颗弹珠中的一颗就会滚到木板的另一端,于是一个孩子可以拿到3颗弹珠,而另一个孩子只剩下一颗。

之后,哈曼发现,一半的2岁孩子和四分之三的3岁孩子,都乐意将多出来的那一颗弹珠分给只拿到一颗弹珠的孩子。但如果孩子不用拉动木板就能得到多余的弹珠,他们就不那么乐意分享了。

在没有合作的情况下他们都会将弹珠据为己有,只在合作之后才会分享。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如果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妈妈们不妨从“合作”的方向入手。

2、在游戏中学会分享

搬运大箱子

家长准备一些大纸箱子,两根杆,并用一块薄板架在两根杆中间做成一个架子,然后把大纸箱放在架子上。妈妈和爸爸先示范怎样合作把箱子运送过去。然后把“运输工具”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开始工作。在孩子们的玩耍过程中,不要干涉他们的协作过程,也不要干涉他们怎样邀请小朋友来帮助他。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学着担水。

有话说:这个游戏能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方式邀请其他小朋友,从而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是一个学习协作的很好锻炼哦。

筷子滚兵乓球

准备一双筷子和一个乒乓球,妈妈和宝宝水平端着筷子的两头,然后让爸爸在筷子上放一个乒乓球,要注意筷子两端高度和距离,防止乒乓球掉在地上,然后合作“运输”到指定的位置。把游戏材料交给宝宝们自己去玩。不要太多指导,如果你愿意,就为他们捡球吧!

有话说:这个很考宝宝们的沟通合作能力,同时在游戏中还可以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促进身体协调性发展。

互拉车

准备一辆滑板车或一辆小推车。妈妈先当“车夫”分别拉孩子们玩几次,然后把车交给他们自己玩。在这个游戏中,妈妈让孩子们自己“分工合作”。有时候孩子们会因为争抢先后而发生小吵小闹,这时候家长只需在不远处静静观察,不要轻易插足小朋友间的纠纷,让他们自行处理解决。要知道,你的作用只是示范游戏玩法,创造合作的游戏机会给孩子,但怎样合作是孩子的事。

有话说: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合作,获得互相帮助的满足感。

3、日常生活小贴士

除了快乐的小游戏,家长在日常生活可以引导孩子参与更多合作过程,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培养他的协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教给方法:如果宝宝也想要玩别人手中的玩具,你要让他学会征询别人意见,“请问我可以和你一起 玩这个玩具吗?”同时你也不忘教导孩子去将心比心:如果别的小朋友拒绝给你玩这个玩具你是不是会不开心?孩子学会理解慢慢地便懂得分享的重要。

充分利用机会:当你带孩子外出散步的时候,看到邻居正在抬一个重物,你可以主动上前帮助邻居,并鼓励孩子和你一起搬运。给孩子更多动手的机会,家长的示范力量不可忽视,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实践合作精神。

爸妈好帮手:为迎接客人的到来你正在准备丰盛的晚餐,不妨让宝宝做你的小帮手,完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樱桃放在果盘上。这样的工作能让宝宝意识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并能为家庭做出“贡献”。

展示合作成果:你可以给孩子们各种小盒子、彩纸、胶水、颜料等等的手工材料,鼓励他们合作动手创造出一座城堡来。通过游戏增强宝宝之间的个性融合,合作成果的展示能够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同时那种合作的乐趣也会得到强化哦。

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会分享

4过家家

因为经常看到妈妈做饭,丁丁对做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很多人觉得小男孩不应该玩做饭的游戏,不过,丁丁妈不这么想。男孩和女孩的游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这天玩撕纸游戏的时候,妈妈悄悄地将游戏引导到了做饭这个主题上来:“奶奶最喜欢吃面条了,我要给奶奶撕一碗面条哦!”妈妈撕了一些细细的长条,丁丁也参与进来,两个人很认真地撕了起来。

“这些粗面条给爷爷吃,爷爷喜欢吃粗面条。”妈妈撕了一些宽的纸条。

“奶奶喜欢吃细面条,我们再给奶奶撕一些细的面条吧!”丁丁想起奶奶曾经说过的话,立刻接话。于是,妈妈又撕了几个细细的纸条。

“妈妈,那爸爸呢?”

“你自己问问爸爸要吃什么样的面条吧。”

“爸爸,你喜欢吃什么样的面条?”

“我喜欢吃不粗不细的面条。”

“妈妈,什么是不粗不细的面条?”

“比那些粗的细,比细的粗。你看看,哪些面条粗?哪些面条细?”丁丁看了看粗的面条,又看了看细的面条,似乎明白了。他又撕了一些不太宽也不太细的面条给爸爸吃。

丁丁端着一碗碗的“面条”送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吃,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吃”了丁丁的“面条”,然后交口夸赞:“丁丁,你做的面条太好吃了!“

“呀,我都快饿坏了。我也想吃丁丁做的面条呢!不过我喜欢吃细细的面条,要特别细我才喜欢吃哦。”

丁丁立刻动手,给妈妈做细细的面条。这可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丁丁每撕下一条就问问妈妈:“这么细吗?”

“我还想再细点!”妈妈给丁丁出了个难题。于是,丁丁就尽量把面条再撕细点。

“哦,真不错呃!丁丁撕的面条太好吃了!”

“妈妈,我们不吃面条了,吃水果吧!”

“太好了,我正想吃水果呢!”妈妈立刻响应。

“那我给你们撕水果吧!”丁丁开始撕水果——苹果、香蕉、梨……很快,丁丁就撕了不少,不过很多水果的形状都不像。每次看到丁丁撕了不像这些水果的纸片,妈妈不会说他的不像,只是问他:“丁丁,这是撕的什么呀?”

“是苹果呢!”

“这个苹果怎么不是圆的呀?”

“苹果没削好,变形了!”哈哈,小家伙还挺会编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削变形的苹果也很好吃呢!”妈妈假装咬苹果,每咬一口,就撕下一点点纸,然后说:“你看,我都把苹果咬成什么样子了?”

“妈妈,你看,你都把苹果咬得像一只小鸟了。这是小鸟的翅膀,小鸟飞呀飞呀飞……”小家伙的想象力可真是丰富,别看,还真的有点像小鸟呢?两边多出了一点,那不正是一双小小的翅膀吗?

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游戏,其实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早教的内容。爷爷喜欢粗面条,丁丁就给爷爷做粗面条,奶奶喜欢细面条,丁丁就给奶奶做细面条,爸爸喜欢不粗不细的面条,丁丁就给他做不粗不细的面条,妈妈喜欢特别细的面条,丁丁就不遗余力地仔细去撕更细的面条……于是,这个撕面条的活动就充满了贴心与关爱。宝宝在这样的游戏中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关爱他人,学会了很多的社会交往行为,他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开发,而家人对宝宝的鼓励,则让他的这些好行为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丁丁在撕面条的游戏中,他小手的精细动作当然也得到了锻炼,毕竟,要撕出那么细的面条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呀。

过家家的游戏不仅仅限于吃,还可以拓展到衣食住行的诸多方面,甚至可以将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内容都给带进去。比如出行,我们需要出行的代步工具,需要吃,需要穿,需要住——去不同的地 就会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出行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爷爷需要拐杖,小弟弟需要奶瓶。所有这一切不仅可以拓展宝宝的想象力,还可以将很多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生活尝试等内容带进来,拓宽宝宝的知识面。再比如,卫星上天了,如果宝宝对这个事件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玩一些与此相关的撕纸游戏。撕一个卫星,跟着卫星来一趟旅行,看看月亮,看看星星,看看各种各样的天体……即便父母对天文知识一窍不通,那也没关系,找一本百科全书,和宝宝一起去探究:“你看,卫星飞上天就会看到……”父母不需要教,宝宝就会自己去探索,卫星上天会看到哪些天体。这样一来,宝宝在这个游戏中就很自然地成了主导者,而父母只是帮助他更好地完成这项活动的协助者,于是,撕纸这项活动就演变成了一个承载科普知识的载体,不带施教的痕迹,一切都通过宝宝因为好奇而引发的探索行为悄悄给带了进来。

本文Hash:7c36d4598171f76dd6775020201f46a0bda3ad73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