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孩子养成好习惯更重要

  而我个人以为,有一个好的学校,不如遇到一个好的老师;再好的老师,最后还要依赖于家长的认真配合。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家长与其把宝押在为孩子寻找一个好的学校,还不如自己多费心想一想在这关键的小学六年时光里如何高质量的来陪伴孩子。

  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期,有计划的帮助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更有助于孩子轻松地走入小学生活。

  首先,孩子要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对比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生涯的不同。幼儿园里的老师在孩子的生活上会有很细心的照顾,而小学里的老师则会侧重于知识的培养。所以,孩子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小学的适应很重要。

  儿子的幼儿园里是负责一日三餐的,每天都不用考虑孩子的餐饮与接送。但是小学中通常是一日三餐都有家长负责的,有一些实在腾不开时间的家长可能会把孩子的午餐放到“小饭桌”或者“午托部”这类的机构。那么孩子首先面临的就是每天早上时间分配的问题。

  儿子早上的起床一般都是被音乐唤醒的,然后自己解决提前准备好的衣服。同时起床后一杯水的习惯已经养成,再就是跟随音乐做一些运动,目前是50个俯卧撑和6组哑铃动作。晨起喝水是从小就开始的,上幼儿园后基本上都是他自己给自己准备,顺带给我也倒上一杯水。一年365天从不间断。而运动的习惯是从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开始的,俯卧撑从最开始的10个变成现在的50个,虽然动作不是那么标准,但是活动活动筋骨的意识已经形成。

  如此一来到小学的时候,只需要把每天的起床时间做一个适当的调整,喝水、运动、早餐、上学一系列的行为贯穿,对于他和我来讲都不会有太多的变化。

  有时候儿子会因为头天晚上睡得太晚而影响第二天早上的起床,虽然我知道他一定会迟到,但是我也从不帮他去做一些他自己要做的事情,比如穿衣服。因为迟到是他自己磨蹭的后果,所以他需要自己来承担。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把他送到教室门口侧边,然后就溜走,从不让老师看见我。儿子总是被我的行为搞得心慌慌,看见老师也自觉有些愧疚,渐渐的他对于迟到也很敏感,知道晚了就会自觉加快速度。

  我知道有一些幼儿园的家长担心孩子迟到,习惯于早上帮孩子穿衣服,然后急匆匆就拉着孩子去上学。这样虽然避免了迟到,但是孩子也不会因此产生自我认知。

  其次,孩子要养成一定的时间观念。

  既然是时间观念,那么孩子对于时间的认知是必须的。从儿子进入幼儿园开始,我就会把最准确的时间告诉他,精确到几点几分。我从不告诉他“快8点了”“马上10点钟”这类的模糊时间。而是说“现在7点55分,即将迟到了”或者“已经是10点零8分了,要抓紧时间刷牙洗脸睡觉啦”。所以,儿子差不多在中班的时候,已经可以准确的认读钟表。而时间的刻度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他脑子里。

  现在他也总是会用准确的时间和我计划一些事情,比如听英语要在30分钟内完成,比如今天画画居然用了45分钟才搞定等等。

  明确的时间,会让孩子的思路也很清晰,在什么时间需要做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等等。等到他入小学有了功课的概念,对于时间的把控自然可以自己运筹帷幄。

  第三,孩子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与时间,而前期家长的不懈坚持尤为重要。

  儿子是在入大班后每周老师都会有适当的作业布置下来,所以从第一次开始,我就鼓励他回到家中先把作业完成,同时要求他要自己非常清晰的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我以为这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习惯。

  现在的通讯工具非常发达,老师一般也都会把作业通过校信通之类的工具直接告知家长,所以很多孩子就不在乎自己去记作业,而是习惯性的问家长作业有什么。其实老师布置作业一般都会在一节课的结束,而布置作业的前后时间一定会有对今天所讲知识的总结与概括。这个时间段对于孩子来讲非常重要,所以要求孩子自己认真听讲,牢记作业,看似一件小事情,其实长此以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

  从儿子开始写家庭作业坚持到现在,但凡老师有作业,他总是会回到家中第一时间搞定。不需要我来告诉他要写作业,更不需要我告诉他需要写什么作业。

  预习与复习功课的习惯也非常重要。现在儿子在幼儿园有自己的专业课——电子琴,几乎一个学期会有2个左右的新曲子,老师会建议他们在家里找到原曲听一听。我以为这也是预习的一种,所以总是非常认真的帮助他在网上寻找、下载,并且鼓励他坚持去听。复习同样如此,在儿子英语的学习路上复习做的非常的到位。

  最近我们开始学习数学,我是用手脑算的方法和他一起玩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每每学完一个新的知识点,都会有大量的联系题。这个时候给他导入自我检查的观点,做完题后要学会自己认真检查。其中也发生了许多关于检查与不检查的趣事,我想这样循序渐进的因势利导,他也会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这些学习上的习惯,有些幼儿园的家长会认为等到上小学再培养也不迟。其实所有的习惯都不是说我们想要培养就可以培养的,“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方法,随时随地来引导孩子,没有早晚之分。

  第四,孩子要养成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习惯。

  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绝对的信任,也是一种变相的考验。功课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问题,而相对于功课,比如是否知道自己整理文具,收拾书包,清洁学具等更算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很多家长本末倒置了,孩子在功课上出现问题家长不想办法帮忙找原因,却总是跟着孩子身后帮助他们整理房间、整理书包、整理文具盒……

  在微信、微博、QQ上总会有许多关于国外孩子和国内孩子的对比,家长也总是会感慨于国外孩子的独立与自理能力。其实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天使,而出现区别除了一些基本国情外,大部分就在于家长的意识与对其的培养。不用羡慕国外孩子,我们的孩子也一样可以做到应该做的事情,而能不能做到多数取决于家长会不会放手。

  就让他自己去整理书包文具吧,万一丢三落四了是他自己的事情。儿子在某个周一上学的时候因为要迟到而匆忙,导致忘记背书包了。他要我回家帮他拿,我坚决不做。那天他自己和小朋友共看一本书,上课借的纸和笔,而回到家之后,他告诉我他以后再也不会忘记背书包了。也许那天上课时他的确不方便,但是用一次的不方便换取以后的经验,没有什么不值得的。

  就让他自己去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吧。吃过饭后他不刷碗总可以擦桌子吧;洗过澡不洗衣服总可以随手洗袜子吧;家中的宠物他总可以去喂喂吧……把孩子当作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而不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他就会有无限的潜能释放,无限的惊喜展现!

孩子幼升小要培养好习惯

9月份是孩子们幼升小到来的时候,在这里,家长们要培养好孩子的好习惯,才能更好的面对全新的学生生涯。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底有什么不同?连日来,全市幼儿园已经陆续开展幼小衔接的培训活动,在幼小衔接的采访过程中,多位专家同时强调“家长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小学阶段要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日前,中山市机关第三幼儿园大班先后举行了孩子和家长的幼小衔接专题培训班,该幼儿园专门请了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及老师分别为孩子和家长举行讲座。培养良好习惯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老师黄爱珍一直从事小学低学段的教学工作。她告诉记者,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差别,除了体现在校园环境、学习方式、教学目标、人际关系等的差别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阶段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黄爱珍表示,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别来自家长:“在幼儿园阶段,家长问孩子最多的是玩得开心吗,吃得好吗,身体是否健康。而到小学阶段,家长多数会关心孩子的作业有没有完成,测试拿了多少分,有没有练琴画画?”老师建议:对于孩子即将踏入小学阶段的父母,老师有何建议?记者在采访中多次提问此问题,得到的答案惊人的一致:当好孩子的榜样。黄爱珍说,根据中山市幼小衔接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她提出如下建议: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之间对待孩子的教育要一致,与学校的教育也要保持一致;2.做学习型的父母,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加油站;3.坚持给孩子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4.改善亲子关系。正如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成功的学校教育一样,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起始阶段学习压力较大黄爱珍介绍,进入小学后,学生都会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进行学习,孩子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拼音,认识400个汉字,其中100个要会写。“很多家长都会问,我应不应该提早教孩子认识拼音、写字,以免孩子在起步阶段落后?”黄爱珍认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家长们要明确一个观点,作为家长,你所关心的应该是孩子是否开心,有没交到新朋友,对同学、老师的感觉如何?至于学习,有老师呢,应该把学习交给老师。”黄爱珍告诫说,家长们特别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要在老师或者朋友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这样容易导致孩子自暴自弃。培养好习惯是第一要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小学老师不约而同地强调,幼儿园大班阶段的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好习惯”。黄爱珍介绍,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学之初”的阶段,以下几点需要家长重视:一、养成孩子自己收拾学习用具的习惯。二、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的习惯。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四、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习惯。培养良好习惯最后,黄爱珍呼吁所有的父母:“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没有改错的机会。希望家长无论多么繁忙,一定挤出一点时间陪陪孩子,每周最好有和孩子一起吃饭的时间,一起读书的时间,一起聊天的时间,一起看电视的时间,尽管我们大家都很忙。”小编总结:对于幼升小孩子的衔接,家长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幼升小新学期来临之际,要做好培养良好习惯的各项准备,以便孩子能以最快速度进入状态。(兼职编辑:sue)

本文Hash:fdb268f7c9ec6a3348b071facc5182825ff491a8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