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吹牛”如何巧应对

“上星期叔叔带我捉蚯蚓,在地上挖呀挖呀,挖出好多条,我还把它们放在脚上、手心儿里,可好玩了……”4岁的冬冬眉飞色舞地跟小伙伴讲他的“壮举”。站在一旁的妈妈禁不住皱了皱眉头,因为冬冬的讲述的确夸大其词。其实,不少幼儿都有过“吹牛”的经历,而且他们通常都说得理直气壮。

孩子为什么会有“吹牛”行为?

1、听话“断章取义”

三四岁孩子的专注时间有限,“听话”也有所侧重。其注意力全在自己关注的事情上面,忽略了妈妈提的条件。同时,要求孩子听一遍,就能把妈妈说过的话全部、清楚地记下来,的确比较困难。由于这个记忆上的“失误”,孩子在回忆妈妈说过的话时,便会用自己希望的样子代替记忆中不确切的部分,说出来的话自然就难免有“吹牛”的成分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听话”的丢三落四状况会有所改变,理解力也会提高。

2、谁都不如我

如果孩子听到的都是表扬和赞美的声音,久而久之他就确信自己是最优秀的。为了表示自己的“强大”,往往以炫耀和吹嘘使自己表面占上风,以获得心理平衡。也有的幼儿,自尊心强,好胜心切,把话说得大大的,以压倒对方来维护自尊。另外,当三四岁的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让别人了解他的“壮举”时,也会夸大其词。

3、想象惹的“祸”

孩子富于幻想,天马行空。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认知能力不强,经常将现实、想象和愿望混淆起来,说出一些“大话”,比如想象着自己在海洋馆里穿上潜水员的衣服,和大鲨鱼比赛游泳。这与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听到“吹牛”怎么办?

当说大话变成一种习惯,孩子的夸夸其谈、盲目自大就会成为不自觉的行为,而孩子的虚荣心也会越来越强。下面这些方法能帮助孩子少说大话。

1、还孩子一个真相

一旦孩子的话与妈妈的“原版”相比走了样儿,妈妈一定要还事情一个本来面目。否则,孩子很容易将自己曲解的内容和想当然的成分信以为真。

2、强化自己的说法

妈妈讲话时母子一定要对视,语速要慢,确认孩子听明白了。另外,不妨多说两遍,指望这么小的孩子听一遍就能记住是不可能的。

3、争强好胜与实事求是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夸奖要恰如其分,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父母不妨对孩子的争强好胜给予肯定,但也要策略地告诉他们:争强好胜不能夸大其词。使之明白:实事求是不丢面子,言过其实才是不受欢迎的。同时,恰当引导孩子的好胜心,多鼓励。

4、孩子也要换位思考

当听到孩子夸耀自己、贬低同伴时,父母应悄悄提醒他:“如果小朋友这么对待你,你心里怎么想,是不是很不舒服?”启发他将心比心、设想一下他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的感受。让他意识到,处处占上风的孩子,会受到同伴的嫌弃,最后就没有朋友了。然后,再给他们一些建议,比如,当他下一次想吹嘘自己有多棒时,就先来告诉爸爸和妈妈吧,“我们愿意做你的听众。”这不但能抑制孩子吹牛,还能帮他学会尊重别人、为他人着想。

5、利用“大话”激励孩子

孩子的“大话”,有助于父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趁机引导他们分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自己想象和期望的。告诉孩子,有愿望是好事,我们要从零开始,好好学本领,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比如,要想在海洋馆潜水, 得先学会游泳,且要坚持不懈。学潜水是第二步。

6、多带孩子去“开眼”

经常带孩子实地学习,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有了这个基础,即便孩子的思维信马由缰,其想象也能远离不切实际的“吹牛”。

家长应该如何去应对孩子的“吹牛”?

你家是不是有个小小“吹牛大王”?这到底是天真童趣,还是说谎的苗头?是该放任,还是该打压?你知道不知道,宝宝的吹牛,其实是有他的"硬道理“的?

说到“吹牛”的本领小孩子常常比大人还有“天分”,他们轻飘飘吹出来的“牛皮”,每每让大人听得脸红。在很多幼儿教育的论坛上,妈妈们说起孩子的“大言不惭”’观点也不—样,有人认为吹牛就是在说谎,必须要遏制在萌芽状态;有人则认为这是孩子的天真童趣,无需理会;更多的人认为应当顺其自然,但心里却又没有底,不知是否需要去干预,怎样干预。那么,我们到应当如何对待孩子“吹牛”呢?

1.情景嫁接

由于自身认识能力的限制,3~4岁的孩子还不能准确区分真实世界和虚幻世界的区别。对他们而言,只要看到的就是真实客观的。另外,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所以,当看到动画片里的离奇场景时,孩子不自觉地将它“嫁接”到现实中。

平时应多带孩子外出游玩,开阔眼界,尽可能给孩子多创造认识和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

在孩子看动画片、漫画书或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适当提示,让孩子学会区分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构的,避免孩子将真实的世界与虚幻的世界混为一谈。

对孩子的大胆想象进行鼓励,并且进行引导,切莫因为强调客观真实而下这样的断言:“动画片都是骗人的,谁信它谁是小傻瓜。”毕竟,在这个年龄,缺少神奇想象比偶尔吹牛更可怕。父母应该理解和满足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孩子自编故事,画奇思妙想的图画,充分释放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要一味地批评、制止孩子的行为,扼杀孩子的想象与创造意识。

2.好胜心理

3-5岁的孩子一般都有较强的好胜心理,总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此刻他们正处在自我意识形成发展阶段,需要在同伴面前显示、夸耀自己,以引起他人的关注,达到内心的满足。为了在和他人的比较中获胜,孩子们往往会搬出全部“家底”。如果还不能达到目的,一些孩子就会通过夸大其辞、编造离奇的情节来出奇制胜,这就表现为“吹牛”。心理学家认为,可爱逗人的吹牛是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可以充分表达快乐,建立自信心。当然,要是吹牛吹豁了边,孩子就会面临失去小伙伴信任的危险。

妈妈网育儿专家建议,平时多为孩子创造各种各样的比赛机会,让孩子有机会在比赛中获胜,满足孩子的好胜心理,进而取得同伴的认同。

让孩子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不必也不可能事事都争第一。同时,适当对孩子进行一些抗挫教育,如由爸爸妈妈与孩子下棋,比赛爬楼梯,比赛跳绳,从一开始的让棋让子、让时间,到后来减少给孩子的各种优惠条件,让孩子逐步增强抗挫能力,学会坦然接受失败。

3.炫耀心理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夸大其辞地表扬自己,那么他肯定是平常从父母那里得不到足够的承认和赞赏,就会通过吹牛的方式体现自己的价值。也有情况是因为孩子得到的物质满足太多了,俨然一副“我才是这个世界的王子(或公主)“的姿态。—个孩子如果突然开始过分夸耀自己,也可能是来了条件超好的新同伴,情急之下做出的应激反应。

孩子总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获得别人的羡慕,以满足他们小小的自尊心。这当然没有错,但是,3、4岁的孩子还不能认识到,炫耀自家的条件,炫耀自己的能耐,会使其他一些小朋友感觉很糟。孩子大都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因此很容易给别人带成压力和不快,进而令自己陷入孤立。

平时 孩子创造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比如带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有客人来访时让孩子适当表现等,满足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别人看到他们的价值。

想法教孩子学会理解别人的感受,学会去换位思考,避免因为自己的过度表现而伤害别人。如果你总听你的孩子对他的同伴炫耀说“你做不到,但是我能;你没有,但是我就有”,那么,等他的朋友离开以后,你应该引导他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告诉他:“如果我一直都对你说,我比你强,你会不会高兴呢?”然后,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些建议,比如,当他下一次想炫耀自己有能耐的时候,让他先来告诉爸爸和妈妈,因为爸爸和妈妈非常愿意听到这些好消息。

也可以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让孩子巧妙地去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通过帮助别人来表现自己超常的能力等。

4.过度表扬

妈妈网育儿专家认为,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自我夸耀不仅是一种正常现象,还是健康心态的表现。在一个充满爱的安全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他总是不乏自我肯定。当3、4岁的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让别人了解他所学会的东西时,他会将自己吹嘘为“世界上最天才的宝贝”,直到上了小学,孩子们才会开始对自己的弱点有一个较为真实的认识。不过,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的过度膨胀,也可能导致经不起任何挫折和打击。

对孩子的表扬—定要恰当,当其他小朋友还在费劲儿学习,而你的孩子已经完成的时候,夸奖他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要着重赞赏他所作出的努力,而不是对他说:“你是拍球大王”,或者“你最聪明了,你最漂亮了”。恰当的表扬方式是,告诉他:“你确实非常努力,所以你很快就学会了。”

表扬和鼓励不能过多过滥,那样只会让表扬流于形式。尤其是孩子无需通过任何努力就能获得的优势,如聪明、漂亮,一定要做淡化处理。

如果孩子的吹牛是因为不能正确认识和评判自己时,家长要适当进行引导。让孩子明白,有些事需要通过几十年努力才能达到,比如当钢琴家、当世界冠军,而他们目前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从而让孩子客观地认识自己。

本文Hash:5f4107db893a44e8fc35d2171ab5d19798ac2354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