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中的胃肠痛

孩子有时会发生莫名其妙的阵发性腹痛,服用了驱虫药或其他药物后症状仍不见缓解;去医院检查,孩子又往往一切正常,找不出孩子发病的原因。其实孩子的这种腹痛并非是得了什么病,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小儿胃肠生长痛。

小儿胃肠生长痛多见于4-12岁的儿童,尤以学龄期儿童较多。这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生长发育较快,机体的血液供给显得相对不足,胃肠道在暂时缺血状态下出现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疼痛。

另外,由于供血不足,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导致肠壁神经兴奋与抑制作用不相协调,以致肠道平滑肌发生强烈收缩,这也会引起胃肠疼痛。

小儿胃肠生长痛的主要表现特征是,疼痛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间不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有的儿童一周可发生数次。疼痛部位无固定性,主要以腹周为主,其次是上腹部。疼痛程度也轻重不同,轻微时仅感到腹部不适,严重时则表现为肠绞样疼痛,面色显得苍白,并常伴有恶心呕吐,有时还可听到咕噜咕噜的肠鸣音。但这种剧痛发作时间较短,很快就会缓解,缓解后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及其他活动表现即均为正常。

对于孩子的这种胃肠生长痛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若是疼痛较严重时可采用热敷或按摩腹部及足三里穴位,对缓解疼痛有很好作用。

但专家们提醒,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很多,切不可将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误认为胃肠生长痛,应经医生明确诊断,排除其他疼痛后方可作为胃肠生长痛对待,这是应该注意的。过了这个年龄段,孩子这种胃肠痛现象即不会再发生。

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痛苦

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痛苦

哭闹、发脾气、在地上打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痛苦。因为成长包含着痛苦,但是并非所有的痛苦都能带出成长。这需要父母做出理智的评估。

一.不要让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动

7岁的小文哭闹着坐在了地上,想要看一个动画连续剧。妈妈不同意,因为他的作业还没有做完。“就20分钟,我看完了再做不就成了吗?!”小文苦苦哀求道。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一定要为孩子立一些规则,设立界限。很多时候,父母会发现,立规则其实并不难,而持守规则却是难上加难。上述的小文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当孩子哭闹着要看电视,而不按规则做作业时怎么办?当孩子发脾气要出去玩,而不按规则练钢琴时怎么办?当孩子伤心欲绝地要吃冰淇淋,而不按时间吃饭怎么办?

这个时候,特别需要父母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你的价值观和行动原则是否是由一个不成熟孩子的情绪反应来决定的?

第二,你是否在教导他,他有权利永远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只能按照他的意思来做事?

第三,你是否意识到孩子忍受痛苦(挫折)对孩子成长是有益的?

管教常常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于是他想反抗,他想试探父母的底限。而孩子的难受痛苦并不代表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相反,这样的痛苦反而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对错,什么是规则。父母可以同情孩子的痛苦,但必须持守你的界限,即坚持原则。在经过几次较量后,孩子会从痛苦中学会遵守规则,最终正确的原则得到内化。案例中的妈妈可以同情地抱抱小文:“妈妈知道你很想看电视,但是你知道我们家的规矩是做完了作业才能看电视……”

二.把你的痛苦和孩子的痛苦分开

妈妈要出门拜访远方来的老朋友,小丽晚上得和奶奶在家。小丽非要和妈妈一起去,哭得很伤心,妈妈心里难受,实在不忍心离家。最后,只有非常遗憾地打电话推掉老朋友约会。每次小丽一哭,妈妈就会受不了……

不少父母太认同孩子的情绪,孩子一哭,就觉得孩子很可怜,不忍心看到孩子痛苦的样子。其实,往往这样的父母是把孩子的哭闹和自己以前痛苦的经历联系起来,以为孩子痛苦和自己一样深。小丽的妈妈小时候常常被父母晚上扔在家照顾弟弟,特别是有几次雷电交加的晚上特别无助的经历给她带来深深的伤害。所以,当小丽难过的时候,她都假设小丽和自己感受一样,以致到了一种不真实的地步。小丽妈妈需要将自己的痛苦和孩子的痛苦分开。

当小丽妈妈认识到这一点后,她试着去改变自己。当小丽哭泣时,如果妈妈无法处理,就采取回避的方式,让小丽爸爸去处理。妈妈发现,一旦爸爸坚持原则,很多时候刚刚还伤心得悲痛的小丽,很快又像没有什么事儿一样――小丽果然不是妈妈想像得那么痛苦。

三.帮助孩子看到,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而是要接受痛苦,并战胜它。

9岁的小辉哭哭啼啼地哀求:“妈妈,求求你了,我不去游泳,除非换个老师。这个老师只会骂人,不会笑!”看着孩子痛苦的样子,妈妈发愁了……

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作业太难不会做,当众发言被同学讥笑,和同学争吵而影响友谊等,这些都是让人感到难受的事情。如果现在容许或者教导孩子去逃避挫折痛苦,那么孩子今后的人生会面临更大更多的痛苦。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而是要好好学习如何面对痛苦。

教导孩子,受苦是一件好事。就如前面案例中的小辉,妈妈可以这样告诉他:“宝贝,生活很 时候是很难的,我知道老师是很严厉,但我相信你足够勇敢地去面对……”

四.要确认这种痛苦是让人成熟的痛苦,而不是有所需求的或受伤的痛苦

4岁的佳佳早上临出门,突然说不想上幼儿园,妈妈一急,大声吼一声:“不行!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的!”于是,佳佳大哭起来:“我不要,我不要!”

佳佳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当妈妈冷静下来,抱着佳佳,轻轻地询问,才知道原因。原来,昨天佳佳的裤子不小心尿湿了,老师无意大声说了她一句,她感到很委屈,很受伤。父母需要解读孩子行为的信息,分析这种痛苦是受挫折的痛苦,还是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受了伤的痛苦。佳佳的哭闹,和受了伤的痛苦有关。当妈妈找到原因,及时地安慰佳佳,并答应到幼儿园一定要和老师聊一聊后,佳佳终于高兴地上幼儿园了。

对小一些婴孩来讲,往往主要是出于吃喝拉撒和睡觉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痛苦。在父母要求幼儿处理自己的挫折感之前,要确认他们的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对大一些孩子来讲,他们的痛苦还和下面一些原因有关:从父母和他人而来的受伤的感觉;人际关系中的无力无助;家庭结构和生活形态的变化;医学及生理上的原因等。这些伤害、创伤的痛苦往往是不能推给孩子的,而是需要跑过去帮助他们的共渡难关。

本文Hash:8105f0fab00719ceda37c0a25b70e34659703af4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