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应从小培养

前些时候,我到中国去走了几个城市,看到中国的变化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才几年不见,一些我曾经熟悉的地方,就变得完全陌生了。到处都是正在建设中的高楼大厦,城市绿化也搞得很不错,看上去确实是一派繁荣的景象。

不过,我所参观过的许多地方都给我留下了同样的印象,那就是中国城市建设的硬件虽好,软件却仍然远远地落在后面。我的意思是,在中国,物质的大环境,只要肯投钱,就可以创设的很好。比如那些高楼大厦、比如现代化的机场、比如繁华的购物中心,又比如越来越壮观的大学校园,哪一个都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媲美。但是,保护这个物质环境的人文精神却没有到位,所以人们才可以随处看到大量被丢弃的烟头、废纸、垃圾袋和饮料瓶,从城市到农村、从古迹景点到高山之巅,比比皆是。

记得我曾经在华山上捡拾起一个被人丢弃的烟盒扔到垃圾桶里,但是后来却发现垃圾越捡越多,根本就不是我两只手能够拿得了的。好在至少现在到处都有保洁人员,随时清理被污染的环境。也许这可以给我们带来些安慰,因为国人随地扔垃圾的恶习带来的唯一好处,是增加了许多就业的机会。

像捡拾垃圾这样的小事,我经历了几次以后,在无可奈何之余,不可能不会产生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忧虑。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之多,而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的共有60亿人,至于说与我们共生、共享这个星球的各种动物,那就更是数也数不清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丢一张纸、扔一个空瓶子,这个世界就会被垃圾淹没。这样不但我们自己会成为自己制造的污染的受害者,就连无辜的动物们也会因为我们的不负责任而遭殃。

实际上人类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生存环境的恶化,并开始对此采取措施了,只不过在很多地方,包括在中国,环保措施还大多停留在政府的立法、罚款和亡羊补牢的水平,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当我们每一个地球村的村民都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自愿从我做起时,重新拥有一个清洁的地球,才会成为可能。

为了让我们的后代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我们做家长都有责任也完全可以胜任,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利用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珍惜我们的地球。这一点,美国的家长们已经走在中国的家长们前面了。

我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记述了一群到中国体验生活的美国中小学生的行为表现,比较了他们与中国孩子各方面的异同。文章中特别提到了这些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文章说美国孩子的背包可以称得上是街头的一景,大大的、鼓鼓的、沉沉的,尤其是里面的内容,除了旅游的必备品外,还有一时无法处理的垃圾。

有一次孩子们游天坛,进门不远处有个垃圾箱,几名美国学生呼拉一下就把垃圾箱围住了,开始从兜里、背包里往外掏垃圾袋、塑料瓶等等废弃物品。那些垃圾都是他们上午游天安门和故宫的时候,积攒下来的。一个美国孩子在北京乘地铁回家,还没上车,他就在找垃圾箱,可一路上都没有找到。于是他把手中的空水瓶一直拿到家里才扔掉。像这样的小事很多,令不少和这些美国孩子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中国孩子们,感叹不已。这些美国孩子们的行为正是他们良好的环保意识的体现。

其实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孩子们也不需要懂得许多道理之后才能付诸行动。家长们可以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先从培养他(她)的生活习惯入手,来进行教育。一种习惯的形成需要的只是不断的重复同 种行为,重复多了,习惯成自然,这种行动就会自动化,使孩子不必经过思考或付诸努力,就可以轻易做到;甚至一旦做不到,还会使他(她)产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样的经验积累得多了,用不着大人说教,孩子自然就形成了相应的意识。到了那个时候,即使孩子不小心把一张废纸掉在地下,他(她)也会马上弯腰把它拾起来的。

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在中美洲有一个小国叫危地马拉,是个贫困国家。2009年危地马拉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848美元。美国的和平队经常派自愿者去那里服务。自愿者们与当地居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危地马拉人民提供了医疗、教育、农业生产等很多方面的帮助。可是有的时候自愿者的服务还会超越他们的初衷,为所有的人都带来不同反响的体验。

美国的媒体上曾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危地马拉的格拉纳多斯有个小村庄,村里有一个看似普通的小学校舍。在环绕四周的简易房中间,小学校宽大明亮的玻璃窗和橘黄色的外墙显得格外得醒目。不过这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建筑,而是美国和平队队员劳拉•卡特纳和孩子们亲手搭建起来的。现在它已经成了一个保护环境的样板。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劳拉来到危地马拉以后,发现那里到处都是废弃的塑料瓶和各种不可降解的垃圾,却没有一个回收的办法。劳拉还注意到她服务的那个村庄里小学校舍只有屋顶却没有四壁,不管天气好坏,孩子们都要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上课。于是劳拉就想利用回收的塑料瓶来做点儿什么。她发动了村里的大人和孩子四处收集塑料瓶和塑料袋,再组织他们把塑料袋填充到塑料瓶里去。瓶子收集得多了以后,他们就用铁丝网把瓶子一点一点垒放起来,做成四面墙壁,然后抹上水泥涂上油漆。就这样一个色彩鲜艳、轻巧坚固的校舍便建成了。

这样一间教室一共用掉了6000个塑料瓶,及自愿者和当地居民几千个小时的时间。看着孩子们快乐的笑脸,听他们在新建的校舍里朗朗的读书声,劳拉觉得开心极了。因为她不仅为孩子们建立了一个真正的教室,更重要的是给当地的村民和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体验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机会。

这个故事使我联想起中国的环保现状。中国的人口是危地马拉人口的一百倍,由此推算中国人消耗的能源和制造的环保垃圾至少也是危地马拉这个小国的一百倍。那么,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紧迫性应该也是危地马拉的一百倍。

的确,走遍中国,只要有人口流动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对环境的破坏。就说废弃的瓶瓶罐罐和塑料袋吧,无论是在铁路沿线,还是街道两旁;无论是在江河湖海的岸边,还是水里;无论是在树梢上石缝里,还是居民住宅四周;无论是在行人如窒的公园里,还是荒无人烟的山野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被人丢弃的饮料罐、塑料瓶和塑料袋,捡不胜捡。

有报道说,在中国仅瓶装水消耗量一项,在过去的十年中就翻了一番。现在的中国人每年要消耗210亿升瓶装水,假如按每升水可灌4瓶水来计算,仅瓶装水一项,每年就会产生840亿个塑料水瓶。

更糟糕的是塑料瓶装饮料仅占中国人所消耗的各类饮料的30%,另外的那70%包括了金属罐、玻璃瓶还有纸罐,大多数也都属于非降解性,或者低降解度的材料。

如果我们粗略推算一下,就会发现在中国每年仅因为饮料类产品而产生的环保垃圾总数就不止2520亿了。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相应的回收机制,用不了多久,属于中国的那片地球就可能被这些不可降解的垃圾所埋没。

自从1970年美国发起“地球日”运动,40年了,每年的4月22日这一天,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会做各种各样与环保有关的事,以表达自己为保护地球而努力的心愿。

从1991年开始,中国也开始参与了这个保护地球家园的国际化运动。可是地球这个已经快被人类消耗殆尽;已经异常脆弱的星球,她需要的不是一年一天,而是一年365天不间断的保护。

好在现如今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些中国 人的生活宗旨,尤其是在中国的大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可以说是越来越强了。中国有14亿人口,而在地球上生存的共有60亿人。只有当地球村的每一个村民都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自愿从我做起时,重新拥有一个健康的地球,才会成为可能。

为了让我们的后代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家长们都有责任,也完全可以胜任,从小教育孩子,并利用身边的每一个机会来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珍惜属于他们的地球。

本文Hash:dd49f9c556da19a775d2d6aa3e295f81ada965dd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