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艺术

每个人都想做个好父母,但是好父母并不是简单的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就是可以了。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有艺术的。1.0-6把孩子当国王皇后对待教育0-6岁的孩子时,请做到:一、给予丰沛的爱、注意力与关怀;二、试着不要说“不”。在孩子0-6岁的成长期间,你要倾注爱、注意力与关心在孩子在身上。做所有你能做的事,但必须持续爱着孩子,不要在这期间伤害他。还有一点很重要:你要减少对孩子说“不”的次数。这个年纪的孩子非常难以管教,且会持续跟你要这个、要那个,总是跑来跑去、动个不停。但是如果父母一直对他说:“别做这个,别做那个,这个不是给你的。”像这样持续地说不,通常孩子就会渐渐养成暴力倾向,因为孩子的内在没有可以接受拒绝的系统。尽可能减少说“不”的机会,试着去顺从孩子的希望。你当然不可能满足孩子所有的希望,也许是因为财务状况不允许,或者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因此,为人父母者必须好好辨别。如果你无法提供某些事物,尽可能就别让孩子看到它。试着防止孩子产生要它的欲望,因为即便是大人,要对自己的欲望说“不”也很困难。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经验宇宙与生命,所以尽可能陪在他身边。孩子六岁之前所体验的品质,决定了他日后的观点如何发展。如果要孩子未来成为快乐的人,就尽可量给他欢乐;如果要他未来成为有感知能力的人,就尽你所能地给他爱;如果希望他变成懂得感恩的人,就多多赞美他。做所有你能做的事,直到这个孩子满六岁为止。2.6-12把孩子当王子公主对待养育六到十二岁的小孩,则必须:一、在自由与纪律之间取得平衡;二、成为孩子的模范。在六到十二岁的阶段,你必须像对待王子或者公主一样地对待孩子。此时你开始找寻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平衡。不是透过强迫来规范孩子,而是帮助他形成良好的制约,对生命有正确、全面的观点与意见。如果你希望孩子尊重工作的价值、关系与财富,那么请以身作则。找一件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看着孩子模仿你,而在这过程中,你也会有所成长。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要是看到父母互相破口大骂,他很快也会对父母大声顶嘴,不能对孩子说“不要大吼大叫!你还小”这类的话,因为他只是在模仿大人,而且孩子不会听你的话,他只是模仿自己所看到的。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操控的,像是我们无法控制孩子跟哪一种朋友交往,也无法得知生命本身会提供何种教导,但只要父母能接受自己,彼此关怀并相亲相爱,孩子就有可能成为很棒的人。3.12岁以上的孩子当朋友对待对待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建议你:一、成为孩子的朋友,带着尊重来爱他;二、帮助你的孩子思考与做决定、父母必须把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当作朋友,你们是平等的。在生命的任何一个阶段,孩子和你都是平等的,而你必须带着尊重来爱他,因为受到尊重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伟大的个体。满十二岁以后,你和孩子的对话必须有所改变,里面没有指令,只有建议和提问。如果父母能培养问适当问题的艺术,协助孩子思考、做决定等,对孩子会相当有帮助。满十二岁以后,孩子可能会养成拒绝你的习惯,去做那些你不要他做的事。比方说,如果你要他早点回家,他可能很晚才回家;如果你说不要跟某人玩,他会跟你唱反调;如果你建议某个课程可能对他有益,他就会拒绝去上。通常孩子都会度过这个“说不”的时期,这在孩子人格的演化上是非常自然的阶段,因为他需要 立自己的个体性。在这个阶段,孩子试着找出“我是谁?我是什么?”无法再把自己想成某某人的女儿、某某人的儿子,而是试着将自己和父母分开,去寻求并证明自己是谁。所以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的拒绝你,即便你提供的建议可能更合理。但是,无须担心或惊慌,因为孩子满十八岁或二十岁时,自然会度过这个阶段。要知道,为人父母是一门非常有难度的艺术。那就是说,除非你真正够资格做父母了,否则请不要做。这件事,可能是对你这个星球最大的贡献。要不然,把新生命带到这里,不仅是受苦,还增添了这个世界的苦。

教育孩子是最深奥的艺术

教养孩子需要吸收正确的知识,但教养本身却是一门艺术,无法套公式。爸妈唯有对自己有信心,凡事以合理为依循,才能让亲子关系愉悦,孩子顺利长大。我去一个幼儿园演讲时,看到一个小男孩,蹲在角落,背对着大家,低声饮泣,我问老师怎么一回事,老师说他从开学到现在都是这个样子,头一个月是大哭,现已改为低哭,不知哭到什么时候才会不哭,大家都拿他没办法。我看了很不忍心,又不好说什么。

等我讲完,他的母亲正好来接他,我看他立刻停止哭泣,一个箭步冲上去,扑入母亲怀中,紧紧抱着他妈妈的脖子,头埋在母亲肩上不肯放开。我心想是谁这么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哭几个月还继续把他送来,就多看他母亲几眼,想不到越看越面熟,原来是我以前教过的学生,就忍不住上前去多管闲事了。

强迫分离,孩子饱受惊吓

我问她以前教她的儿童神经发展学都忘记了吗?怎么把还没有准备好的孩子送来,让孩子饱受与母亲分离的惊吓与惶恐,难道不知道长期的惊吓对孩子不好吗?这学生满脸无奈地说:“我也舍不得呀,可是没有办法,每一个人都跟我说要训练孩子独立,我的大姑、小姑都说我太宠小孩,已经5岁了,没有让他去外面上学是害了他。以后不能接掌家族事业,她们甚至不准他晚上跟我睡同一层楼,把他一个人放在3楼,我晚上偷偷上去看他,他都在哭,他现在反而会尿床……”讲着讲着,母亲的眼泪就掉下来。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面对新经验的反应也不一样。请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等他准备好了自然会想去尝试或面对。

这时旁边好多妈妈都七嘴八舌提意见,有的说:“我孩子刚来时也是哭,哭了一个月后就好了。”有的说:“我的婆婆也是坚持不可以跟孩子睡,要他独立,后来他听了狼外婆的故事,现在每晚做噩梦。”我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妈妈自己没有主见,听凭别人怎么说,自己跟着做,忘记自己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不同,不能把别人的经验往自己孩子身上套。

孩子有差异,别套公式教

如何教养孩子是个艺术,不是科学,没有公式可套,也没有别人做成功,你如法炮制就一定成功。事实上,你不成功的几率大于成功的,因为你的孩子跟他的孩子不同。孩子还没有准备好就把他推出去面对世界是件很残忍的事。每个孩子成熟的时间不同,有的孩子3岁就会跟母亲挥手再见,高高兴兴地去上幼儿园,有的就像这个孩子一样,5岁了,还希望能在妈妈身边。他心里没有准备好,还不想离开家去上幼儿园时,硬把他送去哭2个月实在是太残忍。

被迫独立,反而受创伤

很多人误会了“独立”的意思,以为对孩子一定好。被迫的独立是童年的创伤,是一辈子的不安全感。现在有好几个研究都发现:童年的不安全感会影响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无法维持长久的男女关系,也无法对性伴侣做出承诺,他们的人际关系疏离。

过去行为主义盛行时,流行把孩子放在房子最远的角落一个人睡,哭了不能抱,抱他会增强他的哭行为,要等他不哭了才能抱。现在钟摆荡回来了,从老鼠实验上知道亲子分离的恐惧会影响大脑荷尔蒙的分泌,现在医生让婴儿的摇篮放在母亲卧房,使婴儿一张开眼就会看到熟悉的面孔,也鼓励母亲把孩子放在胸前,让孩子听到母亲的心跳,增加他的安全感。孩子的哭是他有需求的表现。我不了解我们的母亲怎么这么没有自信心,会随便听从人家的话而赔上孩子的幸福。

教养,一切合理就对了

带孩子没有诀窍,凡事一切要合理,孩子每 哭,不合理,不合理就要去检讨哪里不对,我们每个母亲都会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为什么不会把它应用到生活上,从这里推论出别人的孩子要这样,不代表我的孩子也要这样

我们中国人很喜欢“从众”,别人怎样,自己也要马上跟进,其实是没有自信与分析能力所造成的盲目跟进。为什么我们对自己这么没有信心?我们为什么这么在乎别人的闲言闲语?我想我们的教育从小要孩子反省、检讨自己,会不会检讨得过头了,对自己没信心,别人都是比较对

教养孩子不是科学,无法复制,它是艺术,因人而异,父母对自己的教养方式一定要有信心,只要孩子很快乐,每天迫不及待睁开眼睛开始新的一天,你就做对了,坚持下去,你的孩子会以浓密的亲子关系来回报你。

本文Hash:44bd983f849903abec336fd9e92262792af85a53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