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玩电脑吗

孩子能玩电脑吗?事实上,只要家长引导的好,孩子肯定可以玩电脑的,电脑是现代化的产物,越早接触对孩子以后越好,但是前提是孩子不能用电脑去玩游戏、看一些不好的内容,否则宁可让孩子晚点接触电脑。1孩子能玩电脑吗答:能玩!但一定要有良好的上网习惯,否则宁可不玩!网络是个窗口,多玩玩也能开拓思路。玩电脑要有控制力,否则十分容易沉迷,造成不好的效果,这方面家长要十分注意引导孩子。两三岁的宝宝很容易被声音和画面所吸引,尤其像电脑,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会出现各种美轮美奂的画面,实在容易让宝宝产生欲试的冲动。此外,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能够进行手指的配合行动,当他们觉得移动鼠标和敲击键盘都是用手完成,他们当然想把自己已有的这些技能付诸实践。一项研究显示:学龄前的儿童使用电脑会使他们更能适应学校生活,而且智商值也会得到提高。从这一点来看,电脑在互动性方面确实要优于电视。但是,孩子接触电脑的关键在于要适度。如果过犹不及,仍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美国儿科研究员建议,两岁以上的宝宝,每天看屏幕的时间不要超过两小时,包括电视、电脑、录像等。2孩子什么时候可以玩电脑0—2岁,不接触。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约有90%的儿童在2岁前就经常在电脑或电视上看各种智力开发的节目。父母对此的解释是:为了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其实,孩子的大脑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下,才能健康地发育。比如学爬行、走障碍等活动不仅能锻炼宝宝的身体,更多的是让他在立体环境中感知真实的三维空间。孩子需要触碰、感觉、观察和移动真实事物,用对真实世界的基本了解,训练他们的神经和认知系统。因而,在这个阶段,些开发智力的光盘,不如多和孩子交流,多做游戏来得更实际。2岁至学龄前,少接触。在这个孩子能力迅速增长的时期,如果父母想让他更多地学习知识,购买专业出版社出版的认知小读本是最好的选择,经济实惠,且这样的认知,比通过电脑进行更快,更不易伤害眼睛。此时的孩子已经可以开始接触电脑了,比如家人自己摄录的各种照片、短片,大人孩子一起欣赏,就会觉得其乐融融,只是上网冲浪、游戏等内容,还是应该杜绝。上学后,控制使用时间。随着现代教学课程的多媒体化,孩子有了越来越多接触电脑的机会,此时,父母可以允许孩子用电脑完成作业;游戏则要先经过父母的筛选,提早帮孩子树立是非观念,提高对不良事物的免疫能力”。此外,要对孩子的游戏时间进行强制性限定,以保证他们的休息和户外活动时间。不妨每天限定几个可以玩的时间段,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同时让他养成用电脑10—20分钟,就休息一下,望望远处的习惯。3孩子玩电脑的几个注意事项1、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不能长时间玩电脑,小的孩子玩半小时左右,大些的孩子不超过一个小时,否则会伤害宝宝的视力。可以和孩子讲一讲道理,和孩子商量一个规定,玩电脑时提醒孩子看时间,按规定实行。提醒孩子不要离电脑太近,保持适当的距离。2、多动用感知:孩子的思维具有直觉性、具体性,孩子认识世界主要通过直接感知,所以,软件再好,也不能代替感知,要让孩子把软件的内容与感知结合起来,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想一想,让动目、动手、动口、动脑有机结合,互补互益。3、注意保护眼睛:(1)桌椅的高度应符合幼儿的身高。(2)与电脑屏幕(最好是液晶或纯平屏幕)的距离最好 持在45厘米左右。(3)在屏幕前加装护目镜,以防止眼睛过度疲劳。(4)需注意辐射的问题。4预防孩子沉迷电脑的几项措施家长要知道1、不要让孩子过早的接触电脑。太小的孩子没有理解和操纵电脑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孩子在两岁或者两岁半就开始对电脑感兴趣,要么是被光电鼠标闪动的颜色所吸引,要么是对电脑中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兴趣。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接触电脑,比如让孩子触摸键盘,鼠标等。或者和孩子一起欣赏电脑中的画面。2、给孩子选择一些有益的幼教软件。应该选那种专门为儿童制作的教育软件,画面图案生动可爱、色彩鲜艳、音响悦耳,可以利用电脑多媒体及电脑交流的互动性,教孩子看图识字、学英语、玩智力游戏、进行品德教育。3、不要让孩子单独和电脑一起。有些家长为了省事,把孩子往电脑旁边一放,就去忙别的事情。这样最容易让孩子掉进游戏成瘾”、网络依赖”的深渊。4、特别注意,不要让电脑游戏代替孩子正常的游戏。孩子需要接触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人,他们需要身体的锻炼、与人的交往、情感的交流、语言的训练等等。多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做游戏。有时间的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戏,这样不仅可以益智健脑,同时也加强亲子沟通。5、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应以上网为契机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要杜绝迷恋网络对孩子的影响,主要依靠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育,要明确地告诉孩子,相信他是一个意志力强的孩子,不会成为网络的奴隶,对孩子能够按计划执行的举动要及时赞扬,切忌因孩子一时的迷恋而全面否定孩子的自觉性。6、家长可以制定奖惩规则。例如,做完作业后才能玩游戏,每次半小时或一小时。当孩子遵守规则时,给予表扬;当孩子违反规则时,则给予批评,甚至取消他玩游戏的权利。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让孩子在生活中多一些成就感和自信,孩子自然会从沉迷电子游戏的泥沼”中走出来。因此,多和孩子一起玩一玩,多给孩子一些温暖的怀抱,多对孩子说一声你真棒”,就是治疗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的良药,会让我们看到孩子最纯真、最快乐的微笑!7、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

为了戒除”孩子对电脑的依赖,世界上很多国家其实都在探索自己的方法。比如,在日本,很多父母就会趁着暑假,带孩子离开喧嚣的城市,体验一段没有电脑、电视的生活,让他们体会到原来没有电视和游戏,也可以过得很愉快。”

小孩子能玩电子产品吗?

我们的电子产品很丰富,从电视、家庭dvd、电脑,发展到ipad、手机?信息资讯无处不在,这些电子产品的身影也无处不在,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早已步入了S时代:荧幕时代“ScreenGeneration”。我们对这个时代是有矛盾的。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新奇丰富的电子荧幕对学龄前孩子的莫大吸引力,一方面我们担忧于其对孩子成长、发育的大隐患。我们一方面觉得在数码时代怎么可能完全逃避电子产品,一方面又觉得是不是应该让年幼的孩子绝对隔离这些产品才更有益呢?在这里,萌芽君想说的是,大家都本末倒置了。我们要担忧的,不是电子产品这个“死物”,而是家庭教育这个“活人”。何为教育的目的?大家众说纷纭,角度不同,对教育的理解也不同。萌芽君私觉得,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知道如何寻求资讯,如何评估资讯的品质,如何有创意和有效地运用资讯来达到目的。所以在电子媒体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的时候,它充其量只不过是我们教育中获取“资讯”的工具,我们躲不开,也无需躲,我们避免不了孩子一辈子都接触不了电子产品,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如何去正视这些产品。让这些电子产品变成教育的工具,而不是变成孩子的保姆;让这些电子产品成为孩子多姿多彩生活的一小部分,而不是变成孩子生活的全部,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界限”。即我们需要评估自己的家庭是否适合引入电子产品(包括早教类节目),何时和如何引入,会有哪些隐患,以及如何致宜。第一个需要评估的是电子产品的时间管理试想想,一个在家里人人都捧着手机上网,可以避免孩子不把玩手机吗?一个电视机24小时都在播放的“电视保姆”家庭,孩子即便不看电视,其活动也备受电视干扰,又谈何培养专注力,启迪智慧和身体健康?那要是处在合理管理电子产品时间的家庭里,孩子的视力、专注力和大脑发育是否一定会被电子产品所干扰?以近视为例,借用台湾儿科联盟的调查分析,孩子的近视并非绝对是电子产品惹的祸,长时间、过度地使用才是对孩子视网膜最大的伤害。长时间不良姿势的阅读,缺少适当的、充分的户外运动,乃至遗传对近视同样都具有影响。所以将电子产品绝对的归因,是不是也不够友好?萌芽君要说的是,在运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有一个“弹性”的时间管理空间。美国学者的研究指出,只要儿童不过度沉湎于电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就不会受到显着的影响,与同伴玩耍的时间也没有显着减少(Huston等,1999;Liebert&Sprafkin,1988)。实际上,有研究发现,儿童从电视中获得许多有益信息,尤其在看教育节目时(Anderson等,2001)。这个“度”如何把握呢?有个可以追溯的依据是,从60年代第一部早教节目《芝麻街》的问世开始,专家对于婴幼儿亲社会节目的时长设置基本都是在每集15-20分钟里。而日本最大的早教系列产品,巧虎,是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最多观看巧虎20分钟的节目两次。同时,2012年日本的儿童与媒体研究会对240名1.5岁的幼儿进行了语言学习能力和看电视时间的调查,显示如果宝宝看电视的时间低于一小时,则与不让他看电视没有太大的差别,不过若让宝宝看3小时以上,会说20个词汇的宝宝则大幅减少,看4小时以上的宝宝,会说10个词汇的也明显减少。以上都只是一个参考。但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无论是否有电子产品,共识是,合理并妥当地评估自己的家庭对于电子产品的时间管理,才是更为关 键。短时间接触,和分散时间接触,并不造成“过度”的恶果。第二个需要评估的条件是家庭环境台湾儿童联盟在2012年指出,在观看电子产品的时候,家长有效的陪伴、高质量的亲子沟通和妥善的时间管理是可以避免孩子陷入电子产品成瘾的危机中。成瘾是一种怎么样的表现?多数人说,成瘾是孩子时时刻刻都捧着电子产品,要求玩电子产品的所求和欲望越来越多,父母在这方面和孩子的拉锯和对峙,随着年龄增加只会越来越头疼。这真的是电子产品带来的迢迢不归路?回归到我们对于电子产品本身,我们是否要思考一下,我们从一开始,有从一而终地做到了以下的事情吗?我们是否教会了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时间管理;我们是否有有效、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并挑选了优质的内容,比如适合孩子的节目,益智录影带和亲社会课程;我们是否有订好全家人都必须要遵守的家规。以上三件事情反映的核心思考是:我们是否在家庭教育中有意无意地推动了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成瘾?我们是否自己的潜意识里也忽视了自己作为孩子首要教育者的关键角色?在禁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家庭里,我们是否能做到绝对禁止?如果自己都根本离不开电子产品,却不让孩子去接触他们,这难道不会导致报复性反弹?在决定引入电子产品的家庭里,又是否有意识地去引导和监控,让孩子的习惯和认知能力也能健康地发展?我们对电子产品是必须得持有谨慎的态度,因此,我们作为家长是绝对不能“置身事外”。有什么就用什么,和认识了“什么是对我们有用”之后才用,绝对是两码事。唯有监控它的内容,帮助缺乏电视素养的年幼孩子去理解和分析有用的信息,再配合有质的亲子活动,那么电子产品才能为我们所有,成为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方式。结语任何东西,它有没有意义,乃至于多大的意义都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在教育领域里,我们从来都是在不停地在进行革新,我们刷新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观,刷新一代又一代的教育方法。适应这个时代,不代表这个时代出现什么新产品、新概念,我们就不需鉴别地采用什么,或者是一味的拒绝。我们不能让电子产品带着走,电子产品也不会一横空出世就剥夺了我们所有的教育努力,抢走了孩子的注意力,变成了孩子的保姆。很是赞同新加坡亲子教育专家@陈禾的一个教育理念,让孩子有路可走。是的,萌芽君是这么想的:在面对电子产品、乃至于其他教育工具,最好的办法是,让其成为丰富多彩的一小部分,让其在安全的界限范围内有创意、有质量的发挥功效,并引导孩子去合理,妥善地看待电子产品,这才是王道。而这些,才是我们要思考的初衷,否则,不管是何时“开放”电子产品的禁令,我们还是会不可避免地陷入“苦苦挣扎”的境地。

本文Hash:19d19df4b6fcf557929bdca764015a3fd1e0c951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