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我们说的那些谎言

生活中我们家长总是自以为是,觉得这样做对孩子好,便不顾孩子的想法,甚至说些谎话来让孩子做一些事情。看看我们都说过哪些谎。出镜率最高的谎言:“宝贝,你先自己玩会,妈妈(爸爸)正谈工作。”谎言之所以能成谎言正因为它听起来像真话。在这个寸时寸金的年代,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长显然不够,很多人需要把工作带到家里来,但是多数家长这么说时手里一定捧个手机,屏幕上大多数都是微信朋友圈和各种交际群。职场上的人脉固然重要,但你却忽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血脉联结,孩子真的很快就要长大了,他们再也不会缠着你说抱抱,说爸爸妈妈你陪我玩会。所以,当你以“忙”为接口搪塞孩子时,你真的那么“忙”吗?最不公平的谎言:“宝贝,这个咱家里有,这个不好,咱不要!”当孩子对着商场里喜欢的玩具发呆时,家长会想起“孩子不能宠”这条育儿黄金定律,不惜一切代价(比如孩子大哭)培养孩子对货架上的玩具“断舍离”,其实“这个不好”的潜台词是“这个太贵”,家里有好多倒是真的,不过都是淘宝上仿品或地摊货。这时候谈不上孩子恃宠而骄,因为他一件正品玩具也没有。而这些不惯孩子见啥要啥臭毛病的家长却时不时给自己添个LV、Gucci(好吧,最算是海淘的省了几百块吧!)狠狠宠爱自己。他们有钱给自己换车换手机却没钱给孩子买套乐高玩具。他们说,乐高和超市里那种拼插的玩具是一样的。那您怎么不说华为和苹果六是一样的呢!所以,别说自己已经成为孩奴了,也许你的欲望比孩子还难养!最冠冕堂皇的谎言:“走!爸爸妈妈带你去看世界”为了孩子有更宽广的眼界和见识,带娃旅游成了年轻父母的朋友圈里一大秀点。行万里路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比读万卷书更有价值,但是在幼童阶段,孩子们更需要规律的饮食,必须的睡眠时长,充足的营养,建立受用一生的安全感,这都是颠沛流离的旅途所不能给予的,且不论两岁以下儿童乘飞机对耳膜和心脏有没有伤害,单是漫长旅途需要久坐就够熊孩子们受的。在飞机上,大街上,饭店里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因为困、因为饿、因为无聊而大声哭泣,他们真的这么想出来看世界吗?其实在他们的眼里,家门口的小游乐场和香港的迪士尼乐园没什么区别,楼下的沙地比三亚的海滩凉快多了!而且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岁之前,大脑的记忆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当他们长大后,除了照片能说明他们曾经到各大旅游景点到此一游,基本什么所谓见识也长不了。所以当你带话都说不清楚的孩子出去看世界时,你是真的想带孩子长见识还是自己耐不住寂寞呢?最高大上的谎言:“为了你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必须和你爸爸(妈妈)离婚”自从女人顶起半边天以后,女人再也不用看男人的脸色过日子了,夫妻关系里的“谁怕谁”主义随时可以把婚姻变成一场说走就走而且一去不返的旅行。有人说,“为了孩子”留在婚姻里是以孩子为借口来掩饰自己懦弱,又有人说在婚姻里都活不出自己怎能让孩子活得身心健康。还有人说,总让孩子看到父母吵架比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还大。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任何一段婚姻里都有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没有夫妻不吵架,相比那些见到矛盾就离婚的人,敢于留在婚姻里不停磨合的人怎能叫懦弱,他们明明才是真的勇士。在婚姻里想活出自己不知道您想干嘛,结婚本来就是两个人和两个家庭的联结,结婚前就该做好迁就包容的准备,你想要婚姻里的绝对自由,想让所有人都围着你转,至少得先让自己散发出太阳一般的光和热 。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对孩子伤害之大不容置疑,但你们有时间背着孩子嘿咻怎么没时间背着孩子吵架?当着孩子面吵架只能证明你们控制不住情绪,难道离婚可以提高情商吗?父母作为一阴一阳的两部分,在孩子生命中缺一不可,一旦缺失绝不是优厚的物质条件和“更好”的后爸后妈可以补偿的,只要配偶不是赌徒、黑帮、家暴狂,就不需要你必须切断婚姻来保持孩子成长环境的纯净,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选择离婚并非配偶真的那么不可救药,而是他们懒于修复,甘愿逃避。所以,有了孩子后,离婚必须是万不得已的选择,离婚前你真的做过一万次的努力了吗?如果不是,那么,请承认你选择了自私,而不是要给孩子更好的未来!历史最悠久的谎言:“我都是为了你好”周董为了感谢妈妈在他年少时“逼”他学钢琴而成就了他,特意创作一首歌叫“听妈妈的话”,但是世界上有太多的鹰爸虎妈,“周杰伦”却屈指可数,现在的孩子除了平日上学放学可以在外面透口气,周末全都不见踪影。学校里大谈减负,孩子们却在课外班里安营扎寨。本该恣意玩耍的童年被英语角,牛顿实验课,各种艺体课取代。孩子流着泪在钢琴边一遍一遍的练指法时,他真的能够用快乐的童年换取一个艺术人生吗?孩子成绩出色真的是他必须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吗?所以,当你拼命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的时候,你真的是为他好吗?还是你在自己已经很惨淡的人生中害怕再输了“拼娃”这一战?承认了吧!我们经常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委屈孩子,所以不要怪他们各种淘气贪玩而给我们找麻烦。不要怪孩子说谎,因为我们也经常说谎,不要苛责孩子,因为我们也不那么完美!

为何我们的孩子盼父母说“你长大了”

你长大了

1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当孩子懂事了或对自己的言行可以负责时就说:你长大了!

2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有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儿贝贝,当他和妈妈、姐姐一同去超市时,贝贝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了。妈妈在车门口蹲下,两只手握住儿子的双手,脸对脸地、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贝贝,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贝贝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

第二天上午,父母和孩子们去公园玩。贝贝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妈妈又很自然地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是个大男孩儿,绊一下没关系的,对吗?”这时,爸爸也在一旁蹲下来,面对着贝贝说:“是的,你长大了,对吗?”贝贝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泪,高兴地玩去了。

“你长大了。”这是盼望自己快快长大的孩子最愿意听到的心里话。只要从父母的嘴里说出来,孩子便顿时觉得自己果真长大成人了,好像再不会被别人小瞧了似的。有一个刚满六岁的小女孩儿琳琳,从她能听懂话时起,妈妈便注意对琳琳进行“平等教育”,对琳琳说话很少用儿童化的语言,尽量用对大人的口气对她说话。每当妈妈和琳琳用商量的口气谈话时,妈妈感觉得出来,琳琳很自豪,尤其是在别的小朋友面前。

在琳琳面前,妈妈一直以“你长大了,你什么都可以干”来鼓励她,让她总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在琳琳两岁时,妈妈便锻炼琳琳独自待在家里,并教给她怎样拨打妈妈和爸爸的手机,一旦有什么急事可以打电话找他们。有一次,琳琳病了,妈妈在家看着她打完吊针后便去上班了。临走时妈妈告诉她,一个人在家可以看卡通片,但只准看两个碟片,然后自己到床上睡觉。同事们都很惊奇,这么小的孩子竟能有这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现在,琳琳可以自己吃饭、穿衣、睡觉以及整理自己的玩具、书籍等,从来不用妈妈去劳心费神。妈妈对琳琳从来是言而有信,决不食言。有时,妈妈答应琳琳星期天带她到儿童乐园玩,如果碰巧妈妈在这个星期天有事脱不开身,她一定告诉琳琳不能带她去玩的原因,并会在下一个星期天带她去玩个痛快。只要是妈妈答应给琳琳买的东西,如果本地买不到,妈妈就想方设法托朋友到外地去买。久而久之,琳琳便坚信:“妈妈从来不会骗人。”琳琳对妈妈的话总是百分之百地相信。她做错事的时候,妈妈总是心平气和地给她指出来,并讲道理给她听,让她知道错在哪里。所以,妈妈用“道理”教育出来的琳琳也非常讲道理。当她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问妈妈为什么。只要妈妈讲出充足的理由,她一定会很安静地走开。当然,妈妈也不会剥夺女儿作为一个孩子的权力和天性。只要有时间,妈妈会陪女儿一起打闹,像一对小疯子;一起看动画片,并对其中的故事情节评头论足;母女俩有时还会一起画画。妈妈偶尔也会和琳琳换换位置,让她也做一回“妈妈”……妈妈的“平等教育”的结果很有成效,琳琳在幼儿园里以“小大人”著称,说话一板一眼,和老师很容易沟通。虽然琳琳在班里年龄最小,自立能力却是最强的,能经常帮助老师做―些简单的事情。当然,妈妈也在女儿的“潜移默化”下,变得越来越年轻、活泼,越来越像个“孩子王”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不把他当成“大人”,当孩子长大了之后,他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人。家 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做父母是非常复杂的工程。还没拥有教育知识的时候,最好不要去做父母。因为,没有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没有成功的学校教育。当孩子进入学校的时候,他们的身上已经留下了父母的烙印,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培养孩子,要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留心不要在无意中谩骂孩子,孩子的潜能是否得到发展,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谩骂,经常得到鼓励的孩子会对未来充满信心;不要替孩子做太多的决定,父母是孩子学习的辅导者,而不是替代者,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本文Hash:5ad858b836fd80756e092b3485cbd4e468285177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