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家长准备好了吗?

入学是孩子生活的新起点,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里程。从孩子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告别了无忧无虑的以游戏为主的幼儿时代,开始跨入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时代。这个时期既是孩子知识大幅度增长、开启智慧之门的黄金时期,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入学以后会经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表现各不相同。

第一时期是兴奋期。孩子入学前心情激动,兴奋得睡不着觉,充满自豪感,有想当个好学生的愿望。

第二时期是厌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又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学生感到负担重而不想上学。

第三个时期是适应期。

开学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适应并喜爱学校生活。孩子的这些表现,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他今后的学习、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帮孩子过好人生的这个转折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为孩子做点什么准备呢?大多数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学习跟不上怎么办?而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之间缺一段内容,这段内容指的不是知识的缺乏,而是一些习惯的培养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这比知识更重要。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这包括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而且要养成在家吃早餐的习惯;放学后,回到家里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另外,还要培养孩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学校中午休息时间一般是50分钟,不像幼儿园那样有足够的时候午睡。所以孩子到了下午就很困乏,听课质量可想而知。因此,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利用开学前的一个星期,调整孩子的生物钟―――要求孩子每天最晚9:30睡觉,早上6:30起床,每天保证一定的睡眠,开学后有些学生不适应,可能会上火,请家长注意让孩子多喝些水,以免生病。

上学以后孩子要独立去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业和第二天要带的东西。开学后,家长要给学生专门准备一个记事本,希望家长每天能抽出点时间,对孩子是否完成老师交代的事情进行指导。具体做法:一次提醒,一次检查,一次表扬。例如放学接孩子的时候,问问他:“今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什么呀?”孩子做完了,家长要检查签字,完成得好,别忘了要肯定孩子;完成得不好或没完成,也要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再努力。有过几次经验后,孩子就会明白,记住老师交代的任务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完成,这样他在听老师讲话和记事方面会认真许多。

上学以后,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许多,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缺乏自己的东西由自己保管的意识,这样就造成有些孩子几乎每天都在丢文具,根据这种现象,家长要把每种文具都在纸上写上名字,用胶条粘住贴在文具上,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东西,有些父母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觉得一支铅笔没有多少钱,丢了再买就可以了,但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另一方面,开学初,每个同学准备一个资料夹,让学生将老师下发的课程表、卷子等资料分类整理在文件夹里,交给孩子自己保管,逐步培养他处理好自己东西的意识。

开学以后,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会比较紧张,常常有事情不敢大声说出来,有的学生下课 顾玩,忘记了上厕所,上课后想去厕所又不敢举手,只好憋着,有的甚至尿裤子。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下课要去厕所,上课如果去厕所一定要告诉老师,在这一点上,胆子较小的孩子的父母更要特别注意,多带孩子外出接触新的环境,多和别人交往,鼓励孩子与不太熟悉的成人大声讲话。

教会孩子每天按照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带齐学习用品。最初,让孩子整理书包和文具盒,他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再让他学着做。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而良好的习惯是要有养成过程的,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共同配合。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有害终生。

孩子的表现取决于父母的投入,而父母在对待孩子入学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误区。家长不够尽责,有的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双职工父母,两人都比较忙,没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注意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济南十亩园小学张蕾)

一年级的新生家长你准备好了吗?

开学了,大班宝宝们变成了一年级新生,家长们准备好了吗?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陈默教授建议,家长们要关心的不是考试考了多少分,作业做得好不好,而是孩子的心里有多少恐惧,对于新环境的恐惧,对于学习生活的恐惧。

学习能力是综合因素的体现

“我的孩子很聪明,为什么学习总是跟不上”。家长们常说这样的话。陈默教授说,如果遇到这些问题,父母首先要检视有没有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条件,这里的条件不是物质条件,而是帮助孩子做好心理上和环境上的准备。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综合因素的体现,包括生理上、心理上、环境的影响和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只受智商的影响。

首先是生理上的,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睡眠、饮食,是孩子们学习好的基础。一年级的孩子睡眠时间一定要达到9小时以上,没有良好的睡眠虽然不会影响智商,但是会使孩子没有好的脑力来应对白天的活动。

其次是心理因素,这往往取决于家长。孩子回家后,家长和他交谈些什么很重要。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家长需要让孩子感觉到,今天你去上学了,爸爸妈妈很开心。千万不要问孩子“老师好不好,同学怎么样”这是一种糟糕的心理暗示。

每年新生开学,总会遇到一些新小学生心智成熟度比较差,有时候常常上课时会自说自话地出去兜一圈,甚至还会有孩子在课堂上做出各种异常行为。陈默教授说:“家长千万不能批评孩子太调皮或者不懂事。这其实是孩子无法适应规则的表现。”家长应该做的是回家模拟课堂,模拟孩子不合适的做法,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做法的不恰当。95%以上的孩子会自己指出这些做法的错误。

第三点就是生长环境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和谐的家庭,孩子学习会比较顺利,在一个很不和睦的家庭中,孩子很难有好的学习成绩。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的心理能量都是来自父母,只有父母的关系和谐了,并且重视孩子的成长,孩子才能得到正能量。而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学习常常会受到影响,比如,工作狂父母往往会培养出一个很懒的孩子。其次,很多人常常担心大家庭的孩子受到宠爱太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大家庭的孩子也有好处,那就是孩子常常处在多重三角关系中,今后孩子会比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过前提是老人不要太“重视”孩子。

别太重视孩子的成绩

也许你很着急地想要告诉孩子学习的意义,但其实,任凭你说得再多,一年级的小学生并不太明白学习的意义,对他们来说——学习这件事其实很简单,如果有趣,那么就值得做,如果没趣,那就是被父母逼着做。陈默教授建议,想让孩子爱学习,就别太重视孩子的成绩,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当你很看重孩子的成绩时,请你问一问自己,你是老师还是家长”,陈默说:“老师也许会因为考核压力或者评估压力很看重孩子眼下的成绩,但你是孩子的父母,是要对他的成长负责的人,所以千万别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把成绩看得过重。否则孩子会为成绩而焦虑。”

最糟糕是,也许在小学期间还看不出孩子的焦虑,焦虑的影响很可能到高中时才会显现出来,这就是每年春节过后都有大量优秀孩子放弃高考的原因。家长应该关注的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孩子是不是能够一直爱学习。孩子分数考得很好,不要太稀奇,不需要过分夸奖,更不能物质奖励,因为这会让孩子认为,考出好成绩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就是应该为了孩子考出好成绩而做各种事。而读好 是孩子自己的责任。而且孩子要经历12年的学习,考试是漫长的事情。

对于孩子在家做些什么,父母其实也不必“全控”。因为父母或者老人“全控”的孩子一定缺乏意志力。很多孩子面对困难不愿意解决,一味逃避。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小时候在家中往往很多人围着,2、3岁的时候没有自己移动的自由;幼儿园阶段,妈妈太能干了,使孩子的自主意志缺失。唯一的建议只有,不要把孩子作为家庭中唯一的话题。

别让孩子重复练习

孩子入学后,很多父母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问孩子——“生字默写过了吗”、“数学题目做完了吗”……千万别这样,因为这会给孩子一种不好的暗示——作业是父母很担心很忧虑的事情。

开学之初,请家长能够陪伴孩子做作业,但陪伴不是“监工”。陪伴时,家长做家长自己的事,而孩子则自己做作业。在作业结束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检查一下。

作业也切忌让孩子把写得不好的字擦了一遍又一遍重写。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讨厌做的事情就是重复,可以事先和孩子说好——认真,即便字写得不好也可以原谅。

如果家长不能陪伴孩子做作业,请每天在孩子回家以后,给孩子打个电话,既和孩子沟通一下在学校里的情况,主要关注孩子的心情怎么样,还有就是鼓励孩子赶快把作业完成。

如果孩子完成了自己一天的作业,那么请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另外拿出作业本,让孩子做家长补充的作业。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可能使孩子磨磨蹭蹭,宁可拖到晚上10点钟才完成作业,“防止”家长再给自己的作业加量。

一年级的孩子,作业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只有孩子没有理解的知识点才需要给孩子复习,如果是理解了的,即便做错了,让孩子改正确就可以了,而不要喋喋不休地让孩子重复练习。

本文Hash:c6a36fb44fa376238045a03ae7d556a608cbb2d3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