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五种技巧把能帮宝宝表达生活的爱

  案例

  子豪今年3岁,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做生意,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才回济南与子豪团聚,子豪是被奶奶爷爷一手带大的。爸爸妈妈因为不能每天陪伴孩子,感到非常内疚,只要他们回到孩子身边,就给孩子买来玩具和爱吃的食品,可是孩子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好像有心事似的,整天闷闷不乐。细心的奶奶发现,平时带子豪逛街时,若看到同龄小朋友被妈妈拥抱着、亲吻着,子豪总是露出羡慕的神情,并下意识地向奶奶身边依偎。由于奶奶的提醒,在后来亲子团聚的日子里,子豪的父母除了给孩子带各种玩具和食物外,尽量陪孩子玩耍、拥抱亲吻儿子、哼着催眠曲抚摸着儿子的小手小脚哄子豪入睡,子豪从此显得满足而快乐。

  专家说法

  子豪的表现是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抚与触摸,而产生“皮肤饥饿”现象。这种饥饿就是孩子对抚摸的需求。皮肤表面对接受刺激有一定的需求,如不能被满足,就会出现“饥饿感”。出生以前,胎儿在母体子宫内被羊水浸着皮肤,那是一个温暖而安全的环境,而脱离母体后,这种被羊水包围的安全感就消失了,所以婴幼儿的皮肤饥饿尤为明显。因此,提倡孩子出生后马上由母亲拥抱哺乳,以便构成良好母婴联结。母婴间的触觉交流,是母子感情信息的传递,在躯体的接触、轻柔的抚慰、温暖地拥抱中,伴随着父母充满爱的表情,婴幼儿才会感觉到安全、温暖、舒服和快乐。在孩子生长发育中被母亲经常拥抱抚摸,长大后往往显得性格开朗、自信心强和富有爱心。

  多年以前,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把两只假母猴放在铁笼内,其中一只是用柔软的皮毛围箍的没有奶瓶的假母猴,另一只则是用铁丝围箍的怀中有奶瓶的假母猴。然后把一只出生不久的猕猴放在笼里。结果,幼猴长时间依偎在用皮毛裹着的假母猴身上,只有饥饿难耐时才爬到有奶瓶的假母猴身上吃奶,吃饱后马上又回到皮毛假母猴怀里。可见,试验中饥饿的小猕猴宁要可以抚摸的母猴替身物品(一个架子蒙上毛圈织物);而不要食物(裸露的钢丝架上的奶头和牛奶),人类和动物幼时都存在皮肤的感觉需求,这种需求甚至比对食物需求更强烈。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作为父母不能仅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不要忽视对孩子的亲密抚摸温柔拥抱,也要注意给孩子精神需求。

  (编辑:苗皓)

专家教你宝宝用药安全的五个技巧技巧

  改善“小孩吃大人药”的陋习

  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国内市场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剂型。于是,在很多药物的包装或说明书上,都写有“儿童情减半或遵医嘱”的字样。

  而“儿童酌减”又着实让家长犯难。因为按照年龄段或者体重来减量,有的药孩子只能服用半片或1/4片。无奈之下,家长只能把大人药片掰小喂给孩子吃。麻烦不说,剂量掌握不准,还可能让孩子吃出问题。这实在不是小事。

  爸妈主动关心宝宝用药才能安心

  依据世卫组织(WHO)儿童用药安全报告:由于小儿剂量不易计算,导致儿童用药错误发生率为成人三倍;加上历年来国内儿童用药安全事件频传,传统将大人药减量、磨粉、分包的给药模式,不仅影响儿童用药安全与质量,小孩必须忍受药粉的苦味、怪味,在“哭闹呛吐”中吃药,却不能享受健保原本就有给付“好吞服、免吃苦、药量刚刚好”的咀嚼锭、糖浆、颗粒剂等专用药品,其实是对儿童健康人权的伤害。

  采用大桶药水分装、无原厂包装与标示的药水给药,都不算是合格的儿童专用药。

  为孩子选择儿童专用药的5技巧

  1.平常时,先上专业网站或电话咨询,找家提供专用药的院所。

  2.就医前,记录宝宝病征(如食欲、活动力,大便颜色等)在儿童手册或健康笔记本。并上网了解有哪些适合的儿童专用药。

  3.就诊时,勇敢开口请医生开给儿童专用药。

  4.领药时,向配药医生确认给的是否是儿童专用药。

  5.回家后,如果拿的是磨粉药,可上健保网站查有哪些可替代的儿童专用药,并于下次建议医生更换,或建议医院采购使用。

  儿童用药安全3要诀

  1、药量不多也不少

  给小朋友的药量,是依据年龄、体重(身高)来计算的哟!

  主动提醒医生、配药医生,仔细确认小朋友的年龄、体重、身高。

  小朋友的肝肾发育未完全,一次给药的剂量错误,就可能产生毒性或治疗失效,每次服用药量应力求精确。磨粉分包误差大,应避免采用。

  精确好用的量具、喂药器,先确认药量刻度,并正确量取,小朋友才能吃进适当的药量。

  2、好吞服、免吃苦

  避免孩子哭闹呛吐,您应选择适合小朋友吃的药剂。

  主动向医生、配药医生说明孩子吃药的需求,希望优先提供优先选用液剂、糖浆、悬浮剂等喝的药品。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另有专门为小朋友设计的固体药品。例如原厂包装的颗粒状的粉剂、容易咬碎的咀嚼锭等。

  (编辑:苗皓)

本文Hash:b8d30b951299e30323094a75109589b64ec55486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