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孩子说脏话从自己开始

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孩子像只快乐的小八哥,唧唧喳喳地在我们身边绕着舌,心里涌上一阵阵的甜蜜,所有的辛苦都在这天籁的声音消散,突然,一句‘笨蛋’让我们的耳膜有点刺痛,这个小家伙居然会说脏话了,心花怒放云里雾里的我们又掉到了地上。于是我们说:“你这个臭东西,居然敢……”孩子为什么说脏话原因一:好奇心。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原因二:受父母影响。有的父母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响,也学会了说粗话。原因三:受外界环境影响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粗话也是如此。原因四:被迫骂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应对脏话小子四步曲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水平的提高、社会交往的增多,儿童往往不可避免要接触到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语言环境,此时,父母长应及时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保证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既然孩子已经开始说这些话了,你只好面对现实,想法改造她吧,教育本来就是拉锯战、持久战。第一步:保持冷静孩子的脏话往往并不“脏”,也就是他们的脏话只有“脏”的形式,而不包含“脏”的道德。因此父母不必过分大惊小怪,只要在预防和引导方面双管齐下就可以了。所以当孩子口出脏话时,爸妈也无须反应过度,冷静以对才是最为重要的处理原则。不妨先询问他是否真的懂得这些不好听的话有什么意义?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他知道这些语汇其实是不尊重、不成熟的行为吗?如果换个方式,他会怎样表达呢?爸妈要避免用愤怒恶言威吓,得让孩子知道,爸妈很愿意和他讨论“说话的艺术”,包括脏话和好话。第二步:告诉孩子为何是“脏”话?三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跟他说道理了。只要能耐心向孩子说明,他就会信服你。运用解释与说明,是为孩子传达正面、澄清负面社会价值的好方法;并将适当的说法和伤害性的用语并陈,和孩子一起思索。在讨论过程中,尽量让孩子理解,这些粗俗不雅的语言,为何不被大家接受?它们传达着什么样侮辱的意味?也让孩子体会,听者接收到这样的讯息时,是如何的感受不被尊重?第三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说这时,就得见爸妈的功力了。孩子说脏话的动机,不论因为好玩、习惯、或为了表达负面情绪,爸妈都应悉心引导孩子,教孩子换个说法试试看。彼此定下规则、随时提醒孩子,告诉他“你如果能克制自己不说不好听的话,说得有理又合宜,这样才是好孩子喔!”第四步:事后大人检查自身的语言为何孩子会用“说脏话”的方式?是为了表现自己“长大了”、还是“社会化”的影响?在成人的世界里,这些脏话是否隐含了某些势力、形象?是不是不经意中,我们也养成某些不雅的口头禅?或许,这也是大人们应该观察、提醒自己的时候。前辈妈妈经验谈不要穷追猛打女儿小虫在3岁左右的时候老是喜欢说“屁股、屁股”,说完以后还看着我们一阵猛乐,想看看我们的反应。我听了虽然尴尬,但是思忖家里没人这么说话啊,索性大家都不做声,小虫说了一阵子就觉得没意思了。孩子也是这样,越见着有人关注,他们就越来劲,相反如果大家只是冷眼旁观,孩子却会自动偃旗息鼓。用苦肉计儿子前一秒钟保证不说脏话, 一秒就故计重演。于是我就想点新花样来。“宝宝你一说脏话,妈妈就觉得耳朵疼!”儿子听到这样的话,通常就会来安慰我。这样的方法来对付一些小孩子,比较有效。有时候和他们说大道理,他们也不明白,不如表现地弱势一些,可以让孩子就范。用卡通形象当帮手看动画片的时候,可借用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来帮助教育。比如:“天线宝宝多有礼貌啊!”“奥特曼从来不说脏话啊!”给宝宝念故事的时候,可以抓住机会告诉宝宝说:“白雪公主多乖啊,你看坏皇后这么对待她,她没有说脏话!”等等。把教育穿插到休闲时刻,这样的教育更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该出手时就出手我记得儿子快三岁时,不知道从哪里学了一句脏话,几乎成了口头禅。我开始还耐心地跟她说:“好孩子不能说这种话”、“再说我们就都不喜欢你了”……结果她依旧我行我素。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狠狠地往他小屁股上一顿很揍。儿子也怪可怜的,边哭边说:“我再也不说了。”后来倒真没说过。跟小孩子讲太多的道理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只有让她记住做错事是要受到惩罚的,她心里才会树立起行为准则。不予穷就,静观其变孩子说了难听的话,做父母的应该分清具体情况和原因,有时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说的是难听的话,只是觉得新鲜好玩,以为挺逗,故意说出来取乐或表现自己。这种情况,只要在孩子每次说话时表示不逗,不可笑,索然无味即可,几次下来孩子就不再津津乐道了。解释脏话的含义一天我和同事话,身边的女儿突然插嘴说:“我靠!”我生气地训斥她:“一个女孩子说那么难听的话。”女儿分辩:“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在这么说啊!这个词代表晕倒。“我耐心地告诉女儿,这个词绝对不是晕倒的意思,它代表着一句脏话。这两个字单独看很普通,但连在一起词意就变了。变成了一个不健康的词汇。以后你不能乱说。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明白。女儿似懂非懂地对我点头,说她以后再也不说这个词了。

孩子认识自己从照镜子开始

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婴儿熟睡时,往婴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婴儿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有些15个月大的婴儿会看着镜子,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但大部分婴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镜像自我”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库利将之形象地比喻为:将他人看做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照出我们自己的样子,而我们从镜子中看到的那个样子就构成了我们的自我。从3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从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他们开始从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要一致情景一:晚饭后,爸爸兴致勃勃地教小天下围棋,小天老是听不懂爸爸的讲解,爸爸急了,训斥他:“你怎么这么笨呀!”小天抬起头来,一脸困惑:“爸爸,昨天你还夸我聪明,今天又骂我笨,我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啊?”学龄前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最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家长很自然地成为“第一面镜子”,映照出孩子的很多个第一次。作为重要的“第一面镜子”,家长不仅要注意积极正面评价孩子,还要注意评价的一致性。如果家长的评价前后差异很大、或者家长之间对孩子的评价分歧很大,孩子便很难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在众多自相矛盾的“镜像”面前,孩子会茫然,不知道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镜子——教会孩子学着正视自己情景二:丁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老师夸他最能干,手工做得又快又好。一天吃过晚饭后,妈妈说:“手工做得好,收拾碗筷可不一定能做好。”丁丁一听急了,非要收拾,笨手笨脚地弄了半天后,妈妈问他:“你觉得你做得好吗?”丁丁摇了摇头。妈妈又说:“所以,你还有很多不懂不会的,需要学习。”丁丁认真地点了点头。有时候,孩子的不足就像“鼻子上的红点”一样,别人看得很清楚,孩子自己不知道。家长要在合适的时候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帮他及时地擦掉它。孩子能够逐渐正视自己,就会拥有积极的成长动力。因为他已经成为了自己的镜子,他知道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带孩子去玩哈哈镜——教会孩子认清自己情景三:可可上小学后,爸爸妈妈发现她变了,不管她干什么事情,如果不及时表扬她,或者表扬得不到位,她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原来,学校搞所谓的“成功教育”,老师害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时候会夸大其词地表扬学生。情景四:球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幼儿园总是沉默寡言,回到家里也很少说话。原来,因为他说话比较慢,有时还结巴,而且长得胖乎乎的,小朋友常常笑话他,说他是“笨球”。球球觉得自己又笨又难看,所以非常自卑。周围人对孩子言过其实的表扬或过分的指责,就仿佛照“哈哈镜”,会使孩子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意识。带孩子去玩哈哈镜,观察镜中自己各种变形扭曲的形象,借机向孩子解释,别人对他的评价,有时就像哈哈镜一样,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平时,要鼓励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多跟小朋友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也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让不同角度的镜子见证 子的成长,这将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来自:搜狐母婴)

本文Hash:be4c8418e94e8c0ff9e7adf8a3b62b349a6160b8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