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中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大量研究材料表明:学前期是儿童接受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和培养个性的重要时期,从幼儿期开始,就培养他们具有良好品德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他们以后的成长。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在儿童的早年,不能合理的教育儿童,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那将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部分,道德认识是智力因素,其余三个是非智力因素。

1、游戏与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

当前儿童心理素质上存在突出问题:他们情绪不稳定,消极情绪表现较多,比如:为“小事”哭闹、发脾气等。如果积极引导,这些消极情绪都可以在游戏中消退。幼儿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随着幼儿对事物、对社会的逐渐接触,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伴随道德观念的形成而丰富起来的。比如:通过民间游戏“石头、剪子、布”可以培养幼儿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通过在角色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幼儿获得有关人际交往的知识经验,体验不同的人物的不同的情绪、情感。玩“狐狸偷鸡”的游戏会产生对邪恶憎恨的感情;玩“过家家”学会“家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的感情等。总之,幼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可以体验到喜、怒、哀、乐等情绪,进而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

2、游戏与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们能自觉克服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的困难时所必须的决心和毅力。

幼儿的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表现为怕苦怕累、害怕困难,遇到困难退缩、束手无策和依赖成人,接受不了委屈、责备、批评等挫折打击。通过游戏活动可以逐步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学会忍耐。比如:在交通安全游戏中,扮演警察的幼儿必须遵守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不能随意离岗,扮演行人的幼儿必须等绿灯亮时才能行走,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等待;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形成了勇敢、坚毅、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

为了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可以在孩子进行游戏和活动时帮助他确定一个具体可见的目标,并督促孩子为实现这个目标采取行动。这种目标最好是你希望孩子改进的某种特定行为。例如,某幼儿做事虎头蛇尾,知难而退,他搭积木时,搭几下不行就跑开玩别的了,这时,你可以对他说:“用积木搭的小房子很漂亮,看你马上就完成了。”这孩子就会继续搭下去。引导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有始有终,培养坚持性。

另外,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组装一个玩具失败了,这时要鼓励他从头再来,培养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专注精神和坚持性。在游戏中,也可以故意设置障碍,让幼儿去做,以磨炼他们的意志。近年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易的获得成功或者奖赏,并不能激发强烈的进取力量。挫折后的成功,失败后的胜利,才能激起巨大的内在动力。孩子在游戏中尝到失败的滋味,知道成功的艰辛,对锻炼他们的意志大有裨益。

3、游戏与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道德动机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幼儿的行为控制能力较低,特别是社会性行为自控能力,如遵守纪律、上课集中注意力、自觉完成任务能力、主动承认错误和向人道歉的能力较弱。

在游戏组织好的情况下,幼儿 道德行为发展也是很迅速的。通过游戏活动,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守纪律,越来越有组织性,越来越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和伙伴的行为。比如在交通安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会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他们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不会乱冲乱撞,还会帮助扮演老爷爷的幼儿或比自己小的幼儿过马路。偶尔有小朋友违反交通规则,其他小朋友还会批评他,有一个小朋友张文开汽车过十字路口时,看见另一个小朋友周铭开车撞红灯,张文便冲他叫道:“周铭快停车,红灯亮时不能往前开,这是很危险的,”周铭连忙停车说:“对不起,我忘了看指示灯,违反了交通规则。”

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在游戏中,幼儿逐渐形成了社会性行为自控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幼儿也会把这些行为表现出来,比如幼儿能自觉的完成父母或老师交给的任务,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错误等。

总之,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道德意志可以使人在履行道德行为时克服各种内外障碍,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准。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共同构成德育,发展幼儿良好的品德是至关重要的,曾有一句话这么说:“有才有德是优质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所有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就是道德。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

玩泥游戏中发展幼儿智力

土生土长的孩子们在土里滚打跌爬,泥巴是陪伴他们的最好游戏材料。但如何将不花分文、随处可取的泥应用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来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呢?

1、看一看、摸一摸

首先是引起幼儿的兴趣。事先用泥巴制作许多泥塑作品,晾干后涂上漆,引导幼儿欣赏分析这些泥塑作品的特征和制作方法。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来认识这些不同的泥塑作品的名称和形状,通过摸一摸来感知泥塑作品的质地、软硬,了解这些泥塑作品的性能,通过猜一猜让幼儿知道这些作品都是由随处可见的泥涂上漆制作而成的,从而引起幼儿玩泥的兴趣。

2、做一做、玩一玩

孩子们对泥巴产生了高度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教师可指导幼儿做一做。幼儿用泥巴做成了自己喜欢的物体。如用泥球串成糖葫芦、葡萄、太阳花、心形项链,用泥条做成桌子、凳子,用泥球和泥条组成螃蟹、小鸟、蝴蝶、花朵,娃娃家里的幼儿用泥巴制作糕点、糖果、面条、水饺、小锅、小碗、捏个磨来磨“粮食”、捏群鸡、鸭、鹅来做客……生活中的物品,幼儿用泥很好把他们表现了出来。幼儿通过操作学会了捏、团、压、搓等基本技能。此外组织幼儿用做好的泥塑作品来玩过家家的游戏,还可以把“黄鼠狼赶鸡”、“谁来补我的锅”等一些民间传统玩泥游戏加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这些既适应了幼儿好玩的天性,又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让幼儿在玩中做、做中玩,通过老师的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自由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拓展思路,使创作的内容既新颖又丰富多彩。

3、想一想、创一创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探索下,把传统的泥巴玩法进行创新。如用泥通过团、搓、压等技能把底面压平,上面团成手柄,在底面用小棒刻上各种图案,晾干后形状各异的印章做成了。幼儿利用这些印章通过蘸相应的颜色进行印添画,为大树印树叶、印各色小花、印蝴蝶等。在操作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眼、脑、手等多种感官的协调发展,培养了幼儿的记忆力和再造想象的能力。元宵节用泥制作元宵,植树节用泥制作大树,清明节用泥制作鸡蛋,仲秋节用泥制作各种形状的月饼,端午节用泥制作粽子、包饺子……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4、评一评、说一说

通过组织幼儿自评自己的作品,相互评评同伴的作品来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交给孩子,真正体现幼儿的自主意识,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孩子们把自己动手制做得的泥制品,放在窗台、廊沿上,每日可见,会使孩子感到劳动的愉快,精神振奋。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同伴看,拿给爸爸妈妈看,跟他们说一说自己的制作方法与心得,这样不仅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可以得到家长、阿姨们的指点,从而来提高艺术表达和欣赏能力。

通过让幼儿玩泥巴,真正体会到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内涵。农村幼儿园与城市相比,在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等方面有着天壤之别,但农村也具有不可低估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环境资源。作为农村教师,应多挖掘些农村的自然物,让这些农村的“瑰宝”能充分地得到运用,以不枉大自然赐于我们这些优厚的条件,也更好地体现陈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大自然是农村幼儿的欢乐之源农村自然资源与民间教育素材还有许许多多,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 的眼睛,就会弥补农村幼儿的不足,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给农村孩子带来无限快乐、情趣。

本文Hash:e9b8f88a437aab2cc317412f165ade07f8079588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