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手过度保护孩子个性越来越脆弱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是怎样一个家庭和校园的环境下导致了如今孩子的不坚强?教育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规律,必要的批评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进器和催化剂。

“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这句古语曾被用来形容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而现在,除了一些家长,不少学校也对学生小心翼翼:不敢说重话批评,甚至连体育课也上得谨小慎微,生怕学生受伤。

听不得批评

12岁的小程智力很正常,但胆子很小,倍受母亲和外婆的溺爱。一次,小程犯了错误,老师轻轻说了句:“你怎么能这么做呢?”小程立刻觉得委屈,不顾同学的异样眼光,双手着地,从教室前排爬到最后面的柜子后躲了起来,任凭老师怎么喊也不出来。

“其实,在学校里这样的孩子不少,心理上特别脆弱。”身为一所小学的德育主任张琼老师说,越是对教育孩子没有方法的家长,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其他人优秀,就越容易过分溺爱孩子。不少老师对现在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心里很敏感,容易受伤,只喜欢表扬,不喜欢听批评的话”。

课外活动打折

与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如出一辙的是,不少学校也因怕承担责任而将学生在校的活动范围、强度等大打折扣。据一位老师介绍,学校一名4年级学生放学后曾在校内玩耍,从学校花坛上跳下造成小腿骨折,虽然学校立刻送学生就医,还安排专门老师上门看望,家长仍在赔偿问题上和学校纠缠了两个多月。

出于同样的考虑,学校在学生体育活动上,也会尽量选择“安全”项目。现在很多小学操场上都没了单双杠这种体育器材,投掷铁饼标枪等项目更是学生的大忌。学生平时的体育课也多只是跑跑步、做做操、打打球等“规定项目”。

有教育专家认为,体育锻炼是对孩子最好的挫折教育,孩子在运动中通过实现不同目标,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但现在不少学校都无法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或达到相应的锻炼强度和内容,就是怕孩子受伤。

赏罚应兼顾

“你最棒!太棒了!”为鼓励孩子自信,不少家长将赏识教育的话语天天挂在嘴边。随着近几年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中小学课改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推崇“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但有时赏识教育被运用过分,让孩子陷入过分的自我欣赏中,对批评和建议反倒不以为然,反而失去效果。

显然,赏识教育并非包治百病,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和老师渐渐发现赏识教育带来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孩子只愿听好话,不愿听任何批评,也经受不起一点儿挫折。

《论语》中就有孔子批评学生的记载,宰予白天睡觉,孔子批评他“朽木不可雕也”,宰予后来却成了孔子的高足。赏识和批评应是教育的双翼,只有赏识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至少是不完整的教育。

教育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规律,必要的批评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进器和催化剂。其实,孩子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批评的准备,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是符合其心理需求的。所以,在实践中,运用赏识教育一定要有度,在对孩子教育的同时,赏罚分明可能更有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檀传宝说,正确的赏识是,要细心观察和了解,把孩子的用心和努力都看在眼里,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表扬要客观具体,发自内心,表扬要能让孩子感受到真诚,并增强孩子做 的动力,使其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其不断进步,而不能泛滥无节制。因为,不恰当的表扬则容易让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对于进入误区的孩子,檀传宝建议,要打破他们封闭的“系统”,让他们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走出停滞不前的状态。

过度教育易导致孩子越来越笨

1.过分强调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这恐怕是现代家庭最常见的教育误区。胎教、幼儿英语、周末学钢琴、假期参加补习班,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恐怕早已是家常便饭了。父母总想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但是要知道,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固然重要,也要因人而异。如果不考虑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个性和气质差异,一味给孩子“恶补”,很可能造成孩子“消化不良”,严重的会因此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甚至使孩子的性格发生扭曲,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

2.过度干涉:这类父母对孩子总是喋喋不休,事无巨细,样样过问,对孩子缺少平等和尊重,忽视孩子的独立性,总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什么事情都不肯放手让孩子去做。或者无论孩子做什么,都要站在身后指指点点:“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样不行,那样才可以”。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天性被束缚,健康的成长被限制。

3.过分保护:这类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像保姆一样,孩子的一切要求都尽可能满足,一切事情都尽可能代替去做,不愿意看到孩子遭受任何委屈和挫折,孩子有任何不满或不顺,他们便会认为,是自己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职责。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心中惟有自我,不会考虑别人,缺乏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自理能力差,难以适应他所生活的社会。

4.过分处罚:与过分保护相反,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和苛刻,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客观现实,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仅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有时仅仅是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攀比,别的孩子能做到,便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做到,过分重视父母的威严,如果孩子违抗命令或犯错,便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冒犯,挖苦、辱骂孩子,甚至对孩子进行体罚。

该如何对孩子适度教育

过度教育是个很庞杂的问题,它的形成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在特定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讲究教育方法和技巧,一定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健康,更快乐。

1.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要从孩子的个性、气质类型、潜能特点出发,注意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快乐感,只有出自兴趣的学习才是主动、快乐、不容易厌倦的,相反,若学习缺少了兴趣和快乐,则是被动、强迫、枯燥和痛苦的,很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

2.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不要过多干涉。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可以引导,但不能干涉和代替,要允许孩子自己探索。犯错误和失败,是成长过程中难免的,不能因为害怕孩子犯错或失败,而对孩子横加干涉。

3.不要对孩子大包大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会用自己的脚走路,用自己的手做事,发展自我责任感,帮助孩子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取各种能力。

4.尊重孩子,不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对孩子的设计和规划,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期望值。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而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入到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不断地超越自己,战胜自己,体验生命的价值和快乐。

在这个追求个性发展的时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应该是在生活中发觉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支持他们。不能用我们多年形成的定向思维教育来教育孩子该怎样怎样,应该给孩子多点空间,让他们自由全面发展才是对孩子的最大爱护

过度教育易导致孩子越来越笨

1.过分强调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这恐怕是现代家庭最常见的教育误区。胎教、幼儿英语、周末学钢琴、假期参加补习班,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恐怕早已是家常便饭了。父母总想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但是要知道,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固然重要,也要因人而异。如果不考虑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个性和气质差异,一味给孩子“恶补”,很可能造成孩子“消化不良”,严重的会因此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甚至使孩子的性格发生扭曲,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

2.过度干涉:这类父母对孩子总是喋喋不休,事无巨细,样样过问,对孩子缺少平等和尊重,忽视孩子的独立性,总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什么事情都不肯放手让孩子去做。或者无论孩子做什么,都要站在身后指指点点:“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样不行,那样才可以”。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天性被束缚,健康的成长被限制。

3.过分保护:这类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像保姆一样,孩子的一切要求都尽可能满足,一切事情都尽可能代替去做,不愿意看到孩子遭受任何委屈和挫折,孩子有任何不满或不顺,他们便会认为,是自己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职责。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心中惟有自我,不会考虑别人,缺乏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自理能力差,难以适应他所生活的社会。

4.过分处罚:与过分保护相反,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和苛刻,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客观现实,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仅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有时仅仅是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攀比,别的孩子能做到,便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做到,过分重视父母的威严,如果孩子违抗命令或犯错,便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冒犯,挖苦、辱骂孩子,甚至对孩子进行体罚。

该如何对孩子适度教育

过度教育是个很庞杂的问题,它的形成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在特定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讲究教育方法和技巧,一定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健康,更快乐。

1.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要从孩子的个性、气质类型、潜能特点出发,注意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快乐感,只有出自兴趣的学习才是主动、快乐、不容易厌倦的,相反,若学习缺少了兴趣和快乐,则是被动、强迫、枯燥和痛苦的,很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

2.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不要过多干涉。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可以引导,但不能干涉和代替,要允许孩子自己探索。犯错误和失败,是成长过程中难免的,不能因为害怕孩子犯错或失败,而对孩子横加干涉。

3.不要对孩子大包大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会用自己的脚走路,用自己的手做事,发展自我责任感,帮助孩子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取各种能力。

4.尊重孩子,不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对孩子的设计和规划,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期望值。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而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入到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不断地超越自己,战胜自己,体验生命的价值和快乐。

在这个追求个性发展的时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应该是在生活中发觉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支持他们。不能用我们多年形成的定向思维教育来教育孩子该怎样怎样,应该给孩子多点空间,让他们自由全面发展才是对孩子的最大爱护

本文Hash:25896978ea64155b1eb913b7d0c9452a1ed869d3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