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一位初三的学生给“知心姐姐”写来一封信,信中说:

妈妈,您为了让我一心一意地学习,平时什么活都不让我干。每到节假日,我总想帮您做点家务活儿,但您却说:“不用你干,你只要努力认真学习,就算帮了妈妈的忙了。”一个星期天,您从街上买菜回来,我高兴地想帮您择菜,您却说:“你放下吧!下星期测验多考几分就行了。”我心里明白,您这是责怪我单元考试名次没有排在前面。我扔下菜,跑回

自己的房里伤心地哭了。

妈妈,您对女儿学习生活的关心照顾是“无微不至”的,然而,您知道吗?您的女儿多么想求得您对女儿的理解,多么希望您不再像保姆似的“关照”我,“代替”我,而是像航手一样用您那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我指引航向,让我在大千世界的海洋里搏击、奋斗、成长。

这位女孩的肺腑之言,说出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心里话。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正困扰着孩子们。河北某县一所小学举行“奔向新世纪”象征性长跑,跟着跑的、在路边围观的家长比学生还多。他们不时冲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别跑,慢慢走好!”“吃得消吗?吃不消趁早退出来!”“别逞强了,走不动爸爸开车捎你!”

从小学生队伍中,传出这样的回答:“谁让你送,快回去!”“烦不烦!都被人家笑死了!”下来他们对记者说:“这样的爱我们真受不了!”

“受不了”的爱天天在发生。

一次,我们带城市孩子去河南信阳鸡公山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营地参加“我爱大自然”夏令营。一位记者妈妈担心四年级的儿子自己洗澡洗不干净,竟冲到男生洗澡的帐篷想为儿子搓澡。正在洗澡的男生个个像惊弓之鸟,吓得躲了起来。记者儿子大声喊着:“你给我出去,你讨厌!”记者妈妈很纳闷,在家不都是我给你洗澡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令儿子在小男子汉面前多没面子。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女儿也参加了夏令营,但她住在营区里,没和妈妈在一起。一天,敬一丹去营区看女儿。她回来对我说:“我遭到了严厉的拒绝!我女儿说,你怎么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我们的驻地!”

不管我们作父母的多么想保护孩子,他们一旦融入集体生活,就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会把这种“过份的关心”看成是很没面子的事。正像小学生们所说的:大人的爱真让我们小孩受不了!

现在我们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父母恨不得天天呆在孩子身边,可是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在发生!

这给我们敲响警钟: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易受到伤害。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不要把孩子“锁”在身边。

女孩的安全最令父母操心,要教她“自护”的知识和本事。

对儿童期的女孩,要告诉她“八个不要”:1、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2、不要跟陌生人走,自己的下身和乳房是不准异性触摸的;3、不要把家里的钥匙挂在脖子上,要把钥匙藏好,不让别人看到;4、放学回家不要走偏僻的地方,最好结伴而行;5、路上发生任何事情(如受到威胁、侵害……)都要告诉父母,不要瞒着;6、独自一人在家里要锁好门,有陌生人叫门不要开;7、遇到坏人拦截要大声喊“救命”,不要怕;8、有人在半路追你,你要往人多的地方跑,不要慌。

对青春期的女孩,要教她“四个学会”:1、学会防卫。防备他人对你身体的侵害;2、学会拒绝。对不良的性诱惑,你需要理智的拒绝;3、 会辨别。对不良的性误导,你需要懂得辨别;4、学会抑制。对自我的性冲动,你需要抑制。人对自己的性行为是要负责任的,要受道德与法律约束的。网上的甜言蜜语不可信,不要浪费自己的感情。

女儿如果真的受到性侵害,父母不要因为顾及面子忍气吞声,而要借助法律的力量保护孩子。据媒体披露,某乡村小学一个禽兽不如的男教师公然在课堂上猥亵了几十名女孩,而受害女孩和家长,因怕遭报复,都不敢声张,结果这个男教师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当众在讲台桌后强奸了几名女学生。最后,终于有家长大胆站出来揭发、上诉,才把罪犯绳之以法。

那么,父母该如何关心男孩呢?

父母最担心的是,自家的孩子放学路上被大男孩抢劫财物。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男孩穿着妈妈从美国买的价值一千多元的名牌运动鞋上学,一出门,就被人截住了。

“把鞋脱下来让我穿两天!凭什么你就穿这么好的鞋?”大男孩狠狠地说着,一边把旧鞋脱掉踢给小男孩。

小男孩吭也不敢吭一声,把新鞋脱了下来。

在这里,我想提醒爸爸妈妈们,尤其是那些经济状况比较宽裕家庭的父母,不要让孩子在经济方面产生比别人优越的心理,更不要让孩子在金钱方面有优越感,因为这对孩子并不是好事。让你的孩子“变”得普通一点儿、平凡一点儿,并不是虐待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

孩子成长不能过度的保护

当下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孩子显得特别珍贵,而家长们更是把这些孩子视若珍宝,任何一点损伤也不敢让他们承受。尤其是老人们往往会认为,一定要做到“毫发无伤”的保护才是爱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殊不知,这种过度保护却很容易导致孩子能力发展的迟滞、对外界伤害缺乏抵抗力等问题。

父母生儿育女,自然就有了爱的责任。但是过度保护就是一种不健康的爱孩子的方式。

孩子成长不能过度的保护

过度保护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包办代替。很多父母过于小心,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对孩子百般侍候;父母双方的长辈也不甘落后,更是捧星星、捧月亮,围着孩子团团转。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也不用做。往往是孩子刚说口渴,大人已经拿出水杯,拧开盖子,小心翼翼地把温度适宜的水送到孩子嘴边;发现鞋子的粘扣散开了,还没等孩子弯腰,大人已经蹲下去帮孩子扣好了鞋子……

过度保护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过度干涉。怕地上不卫生,总是将孩子抱在怀中;怕孩子弄脏衣服而拒绝让孩子游戏;怕孩子摔倒受伤而不让他骑自行车;担心有碎玻璃会伤到脚而禁止孩子在沙滩脱鞋;教孩子绝对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实质上就是对孩子的过度限制。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驱使儿童去认识世界的动力,也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步。但是儿童好动,难免会有一点危险,很多家长怕孩子受到伤害而采取过分的限制和保护措施,为了孩子的安全,处处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动。某校野炊时,一个13岁的男孩什么也不会做。这个孩子说:“我姥姥有三不准,刀不准动,电不准动,火不准动。我长到13岁,火柴也不会划。我连家炊都不会,哪还会野炊啊?不是我们不想干而是不会干。”

如今不少父母很少去思考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在处处限制的环境中,我们的孩子将失去什么。“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可怜,家长们过度的关注和保护已经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无能。”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副总编、“知心姐姐”卢勤在参加一次少儿教育专家论坛时语出惊人。过度保护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很大,会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上都比一般的孩子要缓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过度保护阻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导致自己所取得的经验不足,从而感到自卑并害怕挑战。受过度保护的孩子到了该长大的年龄却总是让人觉得他长不大,到了而立之年,凡事仍不能自立,没有长辈陪在身边就惶惶不可终日。有人把这样的人叫做“30岁儿童”。

过度保护在压制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不利于个性的发展。研究证明,过度保护会使孩子依赖性太强,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自信心,自理能力差,胆小,肢体灵活度差等等。看似小事的“不会自己吃饭”、“不参与小朋友的各种活动”,都会使孩子产生心理负担,觉得自己处处比别人差,不能融入同龄人中,渐渐失去自信心,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过度保护,使孩子缺少了成长过程中的磨砺,容易造成孩子的软弱闭塞、胆怯无能并逐渐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同时使孩子和社会之间竖起了一道墙,孩子在无形中远离了社会,长大以后就会难以适应社会。所以,受过度保护成长的孩子,在社会上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

不能否认,当今社会,各种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各种危险因素在增加,但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磨难,不经历风雨怎能见 虹。“酸甜苦辣都是营养,生活百味都要体验。”我们应当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主动学习健康地爱孩子,用头脑去爱孩子。

首先要理智地分析自己的行为,学习放手让孩子逐步学会独立。实际上,在许多时候,许多过度保护自己孩子的父母是很难认识到自己正在过度保护自己孩子,认为“别人也都这样做”,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健康地成长。但是,偶尔,在某一个瞬间,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过度保护,于是产生了“从现在开始你自己看着办”的想法,突然什么也不帮了,这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处理方法。孩子的独立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要通过渐进式的成长才能形成。因此,父母要适当制造机会让孩子学习,多给孩子适度的探索空间,逐步学会独立地面对事情。

其次,既要有适当的奖励,又要有必要的批评。在孩子的探索中,家长的欣赏与鼓励永远是孩子有力的支持。及时而明确地告诉孩子,他做得很好,会让孩子继续在挫折中努力前行。但是这个过程中也要有必要的批评。比如当孩子总是依赖父母不愿意自己动手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地批评教育孩子,告诉他:“为什么你不自己试试呢?”

另外,要帮助孩子建立危机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方法。当今社会,各种危险因素在增加,不该发生的悲剧时有发生。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建立危机意识,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在面临危险时知道该如何应对。我们家长老是对孩子说“你得小心”,这等于是废话,仅仅告诉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遇到火情时不要直冲也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切实向孩子说明遇到危险时该怎么做和不该怎做。但是必须要心平气和地讲得很清楚、很具体。比如,“你到了一个商场,由于人多,你走丢了,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一定要告诉可靠的人,不能看着这个人可靠就可靠,而是要找在这个地方工作的人员”;“假如你的小朋友落水了,要是你不会游泳那怎么办呢?那就不能去救他,因为那样无异于自杀行为,而是应该赶紧喊周围的人,找能救的人把他救上来,我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再去救人……”

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将孩子培养成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那就请你们将爱心变成诚心与耐心,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用心去爱,用脑去爱,陪伴孩子在坎坷的成长道路上一路前行。

小编总结:家长在生活中恰当地和孩子互动,把民主的家庭氛围营造好,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成长,千万不要给予孩子过多的照顾和保护,因为你不可能把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所有障碍全部清除,你要让孩子自己明白,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做。如果家长代孩子做了,就是剥夺了孩子自己锻炼的机会,不能把孩子当做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去“养”,这样反而只能把孩子毁了。

本文Hash:8be832323b152a2aa0f6105e5f12ef4645183723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