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过度保护可导致孩子胆小

近日,6岁男孩乐乐的妈妈杨女士向本报“家长热线”反映,别看乐乐是个男孩,可他特别胆儿小,看到小猫、小狗、毛毛虫、蜘蛛都会害怕;而且他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睡觉前还一定要开着灯。

怎样才能让胆儿小的孩子变得勇敢起来呢?家庭教育指导师赵春红说,胆儿小不是天生的,婴儿是不知道害怕的。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孩子渐渐知道了危险,而孩子对待危险的态度,却是周围环境作用的结果。过度保护是当前家长育儿的主要误区之一,由于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所以家长们处处格外小心,生怕孩子出问题。家长的这种心态会不由自主地溢于言表,我们常会听到家长警告孩子“不要动那个,有危险”之类的话,孩子只要有一点冒险行为,家长就会很紧张,不断地提醒孩子要小心。在这样的过度保护之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胆儿小。

要想让孩子勇敢起来,赵春红建议:首先,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有过度保护的心理和言行,就要进行自我调节、走出误区,因为家长的勇气最能感染孩子,只有家长适当放手才能培养出勇敢的孩子;其次,当孩子胆怯时,家长不要急于勉强孩子,而应以自己的平静态度先稳住孩子,再鼓励孩子要自信、不要怕,这样做才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勇敢;第三,家长要注意锻炼孩子的勇气,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勇敢者的游戏、鼓励孩子进行小小的冒险,并帮助孩子取得成功,让孩子感受到作为勇敢者的快乐。

家长的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胆小

导读:青少年在面对陌生人或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时,胆小害羞的人往往显得局促不安,不能与人坦率自然地交往,同时也让旁边的人感到不舒服;当遇到不熟悉但认识的同学,胆小害羞的人常常因为不好意思而没有与人打招呼。

晓晓是千金宝贝,从小家长看得特别小心,生怕出一点意外。爬高了怕摔,拿东西怕砸,玩滑梯都小心翼翼的,更不用说和小朋友打打闹闹了。可是,上小学后,晓晓什么都害怕,不敢主动和同学们玩,也不敢回答问题。

晓晓这样的孩子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家长提高安全意识无可厚非。但是,家长应该为孩子处理所有的问题吗?过度保护,不仅否定了孩子的能力,而且剥夺了他们学习、适应、处理问题和培养责任心的机会,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习惯了家长的保护,孩子容易变得柔弱、害羞、恐惧,不敢面对新的事物,不敢主动与人交往,失去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此外,自信心不够,会导致孩子产生“无能”的自我评价,滋生自卑心理。

因此,家长的关爱要掌握尺度,要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生活技能的训练。比如,当孩子小心翼翼踩着凳子、拿到高处的东西后,不要因为担心摔着而批评他。此时,不妨表扬他“真棒!知道小心保护自己,还想办法解决了问题。”这样的管教,就像送给孩子一份“信任”的礼物,促使他成长为一个快乐的、有责任感的人。

本文Hash:7ef19f9df120c617257dc88b722de2de7892d186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