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转化的方式解决亲子冲突

有一天,我和妈妈在客厅边看电视边聊天,小言言在一边玩。我平时并不经常回家,内心就对妈妈有些歉疚,每次回家都是谢绝各种应酬,只想多陪陪她,妈妈自然是也很想和我多聊聊。可是我们两个聊天,就没有人陪小言言玩了(兄嫂因工作原因也不常在家)。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常常是“不甘落寞”的,何况小言言本就属于那种天生好动的孩子,只见她一会儿把电视的声音看的很大,一会儿又在我们周围的沙发上跳来跳去,并不时大声叫。显然,她很想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到她身上,最好是能跟她一起玩。

妈妈就说:言言,别吵!大人们说话呢。言言听完,安静了一下,可没一会儿又依然故我。我想,这大概是大多数家庭都遇到过的小“烦恼”,妈妈这种方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怎么办呢?

后来,当言言又叫喊的时候,我就把食指放在嘴边,看着言言,轻轻的说:“嘘――。”大概是言言从来没有看到过别人对她做这样的动作,一下子楞在哪里,随后也把食指放在嘴边,对我们轻轻的说:“嘘――。”样子可爱至极,我和妈妈相视而笑。

接下来,我和妈妈继续聊天,小言言呢,就在房间里不停的转换位置,把小手放在嘴边对我们“嘘――”,我也自然回之以“嘘”。好长一段时间内,小家伙乐此不疲,再也没有故意的跳闹、喊叫或者开大电视的声音。

事后,我问自己,当时的做法是最好的吗?这很难说,但至少把当时大人需要聊天和孩子渴望人陪的矛盾解决了。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一方面,大人不应该因为孩子就全然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陪伴孩子玩耍对孩子身心发展十分必要,生硬的拒绝或者直接的要求孩子安静,不仅孩子难以接受,也是大人对孩子的不尊重。固然,两者不能偏废,但是却又经常发生冲突,很多家长因此恨自己“分身乏术”。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够想到一种方法,解决这个冲突,即便是权宜之计,也无可厚非。而事实上,随着孩子的降生,家庭的结构随之而变,尤其是当两人世界向三人世界的转变,这样的冲突就是一个日常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和孩子的成长,我们的确需要很多的“灵机一动”。

其实呢,孩子说难带也难带,说好带也好带。因为,对于孩子来讲,游戏就是他的工作和生活,有时候,我们只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游戏或者改变一下游戏规则。在上面的事例中,虽然我们大人有一种寻求安静以便聊天的“私心”,但客观上却是在和孩子玩一种“安静提示”的游戏。

“父母”这个角色,对于我们有着诸多的要求,实在不是一件轻松、随意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诸多要求中,最要紧的是观念的清晰、合理以及心态的恰当。所谓观念,就是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想和孩子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亲子关系。这与父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息息相关,比如有的父母首先感到生存的压力,自然最希望孩子在一轮轮求学、就业的竞争中争先,最担心的是落伍;有的父母不存在生存的压力或者不敏感于物质生活的超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善意。显然两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诸多引导行为大相径庭。所谓心态,就是你在亲子共处中的情绪与感受,比如是否能兴致勃勃、顺其自然、稳定耐心的应对各种亲子生活事件,还是容易焦虑、惶恐、沉不住气。心态与个人性格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根本上还是由观念决定。

再有,就是教育的技术。即遇到具体的问题能否有效处理的能力。固然 很好的观念和心态,教育的技术也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需要说明的是,教育和生活一样都是以草稿的试误形式进行的,即便我们不能总是想到妥帖的应对方法,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也就不用埋怨自己不够称职。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的“完美父母”,孩子也经得起我们犯些小错。

前面讲的事情发生在中秋前后,到我春节回家探亲再见到小言言的时候,谁知,她对我们做的第一个动作居然就是把手放在嘴边,轻轻的说:“嘘――”。文/孟迁

尊重孩子是化解亲子冲突的根本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们越来越多地感到孩子“不听话”“逆反心理太强”成了众多父母的心理定势。在父母们运用旧策、寻找新招试图“制伏”孩子的同时,孩子们的抱怨和应对“招数”并不比大人少,“妖魔化妈妈”“父母皆祸害”“斗妈大全”此起彼伏。

记得“斗妈大全”的两位作者是四年级小女孩,她们在“书”中用尽稚嫩的笔触和配图使其诙谐十足,二十余招“斗妈”招式令人忍俊不禁:“第一招:你的老妈骂你的时候,你可以:看着其他的地方,想别的事情。不管,不听。性质:硬。注:不能经常用;第二招:你的老妈骂你,不让你看其他地方的时候,你可以:找妈咪身上的闲事。性质:硬。注:不能经常用。……”在前言中孩子们写道:“这是一本书,专为6~12岁天天被家长骂的小孩编的。”孩子为什么要创作“斗妈大全”?一女孩妈妈表示,有一次,女儿考试成绩不理想,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回家写作业。看完分数,忍不住说了她一句:“跟××同学相比,拿着这张卷子回家,你难道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吗?”一听老妈拿自己跟同学做比较,女儿有点生气,两个小女生一合计,当即决定“给挨骂的孩子画本书!”于是,她们便开始在房里策划起来。“斗妈”,其实是由被骂而生,根子不在孩子而在妈。

孩子们的宣泄尽管对父母负面评价有片面或极端之处,他们的“对策”并非都有积极作用,但他们的真实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父母自身的问题,以及亲子冲突的积重难返。

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亲子冲突从根本上说是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在许多父母心目中,孩子就是孩子,年幼无知,不明事理,他们的一切都应当是成年人操持和把握,父母有支配孩子的权力,你必须听我的。同时,自觉自愿地包揽了本应孩子自己做而父母可能为孩子做的一切,把自身的付出作为孩子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为孩子自身的成长创造条件,使得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智能和社会性参与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需求和对各种事物的见解,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观念和行为,对父母所说、所做的一切有积极或消极应对的能力。他们对父母不符合自己意愿或自身特点的要求、批评进行辩解、抵触是在极力争取行使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力。

当处理某一个问题时双方都不肯妥协,冲突便不可避免。

亲子冲突根源之一是处于强势地位的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孩子权利和独立人格的尊重。在教育内容上,一些父母不顾忌孩子的感受、需求、能力和他们的长远利益,习惯于把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强行灌输给孩子,按照成年人的意志为孩子安排生活方式和内容,确定生活目标和行为选择;在教育方式上,热衷于对孩子单向度的、教条的说教,不屑于听取孩子的意见、取得孩子的认同;在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上,以成人为中心的“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循规蹈矩被奉为楷模……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当孩子们以其童心和对新事物的敏感接受新思想、模仿新事物的时候,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常常被父母们视为“不轨”而横加限制;当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生变化的时候,父母们却无视这种变化或察觉不到这种变化,依然按照主观印象去认识现实中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与其说是当今的孩子与父母对立、不好管,倒不如说是父母把自己放在了与孩子对立的位置上,“管”孩子的方式并不适合孩子的特点。当孩子对父母的 言行表示不满或反抗的时候,父母们又会以自己的长者权威甚至施以暴力对付孩子。比如“虎妈”“狼爸”之类的凶狠式教子“经典”,从根本上说是以成人为中心、家长专制的典型代表,无论结果如何值得追捧,其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伤害则在孩子身上留下不可磨灭印记,并对其一生产生影响。

如何化解亲子冲突?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关注的问题。无论如何,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不可忽视孩子的主体作用,尊重孩子的参与权是根本。

尊重孩子是化解亲子冲突的根本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们越来越多地感到孩子“不听话”“逆反心理太强”成了众多父母的心理定势。在父母们运用旧策、寻找新招试图“制伏”孩子的同时,孩子们的抱怨和应对“招数”并不比大人少,“妖魔化妈妈”“父母皆祸害”“斗妈大全”此起彼伏。

记得“斗妈大全”的两位作者是四年级小女孩,她们在“书”中用尽稚嫩的笔触和配图使其诙谐十足,二十余招“斗妈”招式令人忍俊不禁:“第一招:你的老妈骂你的时候,你可以:看着其他的地方,想别的事情。不管,不听。性质:硬。注:不能经常用;第二招:你的老妈骂你,不让你看其他地方的时候,你可以:找妈咪身上的闲事。性质:硬。注:不能经常用。……”在前言中孩子们写道:“这是一本书,专为6~12岁天天被家长骂的小孩编的。”孩子为什么要创作“斗妈大全”?一女孩妈妈表示,有一次,女儿考试成绩不理想,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回家写作业。看完分数,忍不住说了她一句:“跟××同学相比,拿着这张卷子回家,你难道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吗?”一听老妈拿自己跟同学做比较,女儿有点生气,两个小女生一合计,当即决定“给挨骂的孩子画本书!”于是,她们便开始在房里策划起来。“斗妈”,其实是由被骂而生,根子不在孩子而在妈。

孩子们的宣泄尽管对父母负面评价有片面或极端之处,他们的“对策”并非都有积极作用,但他们的真实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父母自身的问题,以及亲子冲突的积重难返。

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亲子冲突从根本上说是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在许多父母心目中,孩子就是孩子,年幼无知,不明事理,他们的一切都应当是成年人操持和把握,父母有支配孩子的权力,你必须听我的。同时,自觉自愿地包揽了本应孩子自己做而父母可能为孩子做的一切,把自身的付出作为孩子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为孩子自身的成长创造条件,使得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智能和社会性参与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需求和对各种事物的见解,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观念和行为,对父母所说、所做的一切有积极或消极应对的能力。他们对父母不符合自己意愿或自身特点的要求、批评进行辩解、抵触是在极力争取行使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力。

当处理某一个问题时双方都不肯妥协,冲突便不可避免。

亲子冲突根源之一是处于强势地位的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孩子权利和独立人格的尊重。在教育内容上,一些父母不顾忌孩子的感受、需求、能力和他们的长远利益,习惯于把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强行灌输给孩子,按照成年人的意志为孩子安排生活方式和内容,确定生活目标和行为选择;在教育方式上,热衷于对孩子单向度的、教条的说教,不屑于听取孩子的意见、取得孩子的认同;在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上,以成人为中心的“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循规蹈矩被奉为楷模……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当孩子们以其童心和对新事物的敏感接受新思想、模仿新事物的时候,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常常被父母们视为“不轨”而横加限制;当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生变化的时候,父母们却无视这种变化或察觉不到这种变化,依然按照主观印象去认识现实中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与其说是当今的孩子与父母对立、不好管,倒不如说是父母把自己放在了与孩子对立的位置上,“管”孩子的方式并不适合孩子的特点。当孩子对父母的 言行表示不满或反抗的时候,父母们又会以自己的长者权威甚至施以暴力对付孩子。比如“虎妈”“狼爸”之类的凶狠式教子“经典”,从根本上说是以成人为中心、家长专制的典型代表,无论结果如何值得追捧,其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伤害则在孩子身上留下不可磨灭印记,并对其一生产生影响。

如何化解亲子冲突?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关注的问题。无论如何,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不可忽视孩子的主体作用,尊重孩子的参与权是根本。

本文Hash:a55b15ef9eaa84bdd95d59b1a2cabc0713f5b9e9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