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自己解决冲突的机会

在《父与子》上有一幅漫画:两个孩子不知道因为什么扭打在一起,两个爸爸闻声赶来,把孩子拉开。当爸爸又争得面红耳赤,大打出手时,两个孩子却跟没事人一样又在一起高高兴兴地玩上了。

孩子间的冲突在所难免,爸爸妈妈,就请给孩子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吧!

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发生冲突是很平常的事情。“××抢我的小汽车”、“××把我搭的房子推到了”、“××打我”、“××不跟我玩”,许多诸如此类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让爸爸妈妈头疼不已,一不小心,小家伙儿们就像小公鸡一样斗起来了,弄得大人们紧张兮兮的。

(tips)冲突,一般指的是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相互反对或一方阻止另一方企图的行为,它是教育活动中一种基本的互动形态。

为什么孩子在一起就不能好好玩,为什么冲突不断呢?心理学认为,这是由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的。3~6岁的孩子还比较自我中心,他们只考虑自己的意愿,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不能采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另外,幼儿的社交经验少,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明明出于好心却办了坏事,遭到误解也不知道怎样辩白。幼儿间冲突大多数都是对事不对人的,并且他们也不会为此而记仇。爸爸妈妈们,如果你的宝宝开始跟小伙伴发生冲突了,不必紧张,这是每个孩子都必然经历的阶段,是他们成长的方式。

孩子在同伴冲突中学会交往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吵吵闹闹是上帝赐予孩子的礼物,孩子们在吵闹中长身体,长智力……”冲突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对其融入社会生活有着独特的价值。孩子独立地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是言语教育和行为指导无法取代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名言:“我听过了,我忘了;我看过了,我知道了;我做过了,我记住了。”即使孩子没有很好地解决冲突、亲历失败的经验,也是一种积累。当面临孩子之间的冲突时,父母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能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获得哪些经验,而不是考虑尽快地结束冲突。分享、等待、轮流等价值观,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在吵吵闹闹中学习来的。

同伴冲突将帮助幼儿去除自我中心

明明和亮亮各自用积木搭房子,可是积木有限,他们谁也搭不成一个完整的房子。为了抢积木,俩人吵了起来,搭好一半的房子也倒了。老师去了解情况,两人争相告状。明明说:“亮亮抢我的房顶,还把我的房子碰倒了。”亮亮很委屈说:“你还抢了我的树呢。”老师看看他俩谁也没有让步的意思说:“亮亮缺房顶,明明缺少树,你们俩的房子谁都搭不好,这些东西只能搭好一座漂亮的房子,怎么办好呢?”两个小伙伴想了想抢着说:“我们把所有的东西放到一起搭房子。”老师非常高兴说:“嗯,等你们搭好了,展示给小朋友们看好不好?”两人赶紧去行动了。

分析: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幼儿在共同活动中会争吵、互不相让。就像案例中的明明和亮亮,他们还不明白谦让和合作能让他们的目标实现的更好的道理。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幼儿学会,只有尊重别人的观点或需要,对人宽容,才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合作能让他们得到更大的收获。在探索、尝试、磨合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谦让、协商、互助、合作,增长了社会经验和规则意识,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同伴冲突有助于幼儿交往技巧的获得

旺旺五 了,在幼儿园上中班。班里转来一个小女孩,旺旺非常喜欢她,想和她玩,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小女孩不愿意和旺旺玩,连话也不愿和旺旺说。旺旺想了各种办法讨好这位小美女,把自己心爱的玩具送给她玩,可是男孩的玩具小女孩不喜欢,吃水果的时候,旺旺又把自己最爱吃的香蕉送给小女孩,小女孩接受了旺旺的香蕉但是没接受旺旺,旺旺很难过,回家跟妈妈诉苦:“她吃了我的香蕉还是不和我说话。”

分析:虽然可爱的旺旺想尽了各种办法也没得到小女孩的认可,但是我们看到了旺旺的努力,他为了和小女孩成为朋友尝试了多种方法,不惜拿自己喜欢的玩具和爱吃的水果“贿赂”她。孩童的想法和做法常常充满天真与稚趣,其中也不乏小小年纪就具有的智慧。他们也很懂得变通的,“一种办法不行咱就换一种嘛”。社会交往技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在冲突情境下,对幼儿的社会交往技巧既是一种考验又是一次有效的练习。在每一次的冲突中,幼儿得知同伴的反馈和结果后,无形中会比较,逐渐学会用不同的技巧去应对不同的情境。

123下一页

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孩子需要有机会自己做决定,来尝试自己的决策能力、体会自主决策的感觉。但是孩子的知识和能力都有限,放手让他们决策,我们不免会担心。所以,我们需要为他们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事情。让孩子试一试下面这些机会吧。

机会1,用画笔自主表达

这几乎是孩子天然就具备的能力。只要我们不去指责和限制他们,他们都能自主决定:画线还是画点、画圈,是涂、抹,还是点、戳,爱画什么,就画什么。画面上,可以满是他们自由想象的世界。可以给孩子丰富的、富于变化的工具和材料,比如水粉颜料、墨汁,各种笔和纸,让孩子自由尝试和探索。也可以让他用泥巴、废旧物品做手工。只要我们不干涉他,他的小创意会让我们惊喜。

妈妈的担心孩子画得高兴,会弄得满地、满身颜料,有些斑渍洗也洗不掉,这怎么办?

避免麻烦的小技巧给他穿上容易清洗的套衫,在地上或者桌上铺一块大塑料布,就让他随便玩去吧。

必须忍受的事情孩子画得高兴,可能会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所以要给他充裕的时间。在这半天里,别再安排别的事情,否则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取消后面的安排。

机会2,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

只要孩子有了基本的冷概念,就可以让他每天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

妈妈的担心孩子毕竟还小,怎么会那么知冷知暖?穿多了脱掉也就是了,如果穿少了得病怎么办?

避免麻烦的小技巧如果他哪天穿得太少,你可以跟他商量带一些厚衣服备用,一旦他感觉冷,会自己跟你要来穿。

必须忍受的事情他也许会模仿电视中人物的穿着,把自己打扮得不伦不类,甚至滑稽可笑。只要不是正式的场合,你或许不必过于认真,随他去吧。这样,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他的进步:他会逐步有基本的搭配概念,甚至知道什么场合可以穿什么,比如,他也许知道这件衣服可以穿去动物园,而穿去幼儿园不合适。

机会3,买衣服的时候,自己挑选

我们给孩子买衣服,除了考虑质量、价格、质地以外,也会考虑样式和颜色。孩子也许就不会考虑那么多。他们通常喜欢什么就要买什么。其实给他一定的自主权,他能逐渐学会做精明买家。

妈妈的担心孩子对钱没有概念,如果他挑中的衣服太贵,或者想给他买毛衣,他挑了一件外套,怎么办?

避免麻烦的小技巧我们可以事先告诉他打算花多少钱给他买衣服、要给他买一件什么样的衣服,但是样式和颜色他可以自己决定。

妈妈的担心如果他挑中的衣服质地或者做工不好,我们无法说服他,怎么办?

避免麻烦的小技巧如果担心他选择化学纤维的衣料,你可以带他到没有这类衣料的店去买。带孩子到正规的、信誉好的商店买衣服,可以避免孩子挑中做工不好的衣服。再有,平时随意与他聊聊这些事情,耳濡目染,孩子会接受我们的观点。

必须忍受的事情

如果实在不巧,孩子坚持要买你不认可的衣服,也许你退一步让他自己决定,结果会比你强行替他决定要好一些。这样他以后改变主意会更容易,因为没有你的坚持在先,他改变主意就不意味着“服输”。如果衣服的质地或做工不好,你正好让他自己体会一下,这样的衣服穿起来是什么感觉,这会影响到他以后对衣料和做工的选择和重视。在颜色和样式的问题上,我们也许不见得比孩子懂得更多。我们可以这样安慰自己:就让事实来说话吧。

机会4,自己安排时间

给孩子自己吃饭的机会

以前幼儿教育杂志妈妈和宝宝》曾经刊登过著名演员严樱兰教育孩子的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关于不爱吃饭的孩子的典型事例:

我精心为孩子做了各种食物都无济于事,孩子越来越瘦,越来越虚弱。当时他除了喝饮料、吃零食外基本上不吃饭。每到吃饭时间我都要端着碗到处追着孩子喂。有几次实在是没有办法,我把勺子扔到院子里就哭了起来。当时真是伤心透了。

有一次,我在广播里的幼儿教育节目中听到“不要总是强迫孩子吃饭”。当时我觉得要是不强迫孩子吃饭的话,孩子可能会饿死,但我还是下决心听从专家的建议。之后的两天里,我痛苦地看着孩子,生怕他出事。到第三天,孩子终于主动要求吃饭,我就顺其自然地给他盛了饭。从那时开始,孩子爱吃饭了,身体也越来越结实了。

如上所述,在吃饭问题上最重要的是不要强迫孩子吃饭。孩子什么都想自己尝试,这是本能,但是请一定不要错过孩子自己想吃饭的那一段时期。

刚过周岁的宝宝喜欢用双手扶着饭桌站起来,然后用手抓东西吃。这时候可以做小小的肉丸或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到孩子面前。一开始,宝宝只会用手抓,而且很多食物都会掉到地上,可以在宝宝坐着的地方铺上报纸或塑料布,这样吃完后也比较容易收拾,慢慢地他就能学会用勺子或叉子了。有的妈妈嫌宝宝自己吃饭太费事,收拾起来也麻烦,就直接给宝宝喂,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吃饭的主动性。

不管是谁,一开始做事时都不会太熟练。没有练习的机会怎么能熟练地应用呢?给宝宝一个笨手笨脚的机会吧。宝宝自己吃完后,妈妈不应该说:“怎么搞的?掉的比吃的还多?”而应该说:“哎呀,宝宝太了不起了,都能自己吃饭了!”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他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这样父母就不会因为吃饭的事每次都要跟孩子进行一场战争了。

对于不爱吃饭的孩子,妈妈要狠下心来,把饭菜摆好后先叫孩子来吃饭,如果孩子不过来,也不要理他。一开始孩子可能还以为妈妈会像过去那样到处追着喂,即使不吃,也会给别的零食。但只要家里人都不理睬孩子,孩子总有感到肚子饿的时候,到时他们自然会主动要求吃饭。

这看上去虽然有些残忍,但父母必须意志坚定。一般情况下,孩子肚子饿时就会主动想吃饭了。这点父母倒可以放心。

本文Hash:91dd9ae53b28daf63209047c225bbe0848f97a5b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