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依赖期只能助长依赖性

“真有出息!”

1、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当孩子独自完成某件有点儿难度的事后,家长应及时夸奖:真有出息!

2、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新学年的第一个早上,七岁的孩子李强要独自去报名,他的心里还真有点儿发憷。

最后,他走到爸爸的身边,希望得到爸爸的一些指点。爸爸从电脑前扭过头问:“想好问什么了吗?”

“嗯。”

“那就去吧,还有不懂的,下次爸爸帮你问。”

“还见校长吗?”

“你想见谁就见呗!”爸爸随便地说。

李强还在犹豫。“要我去吗?”爸爸问了一句,可身子并不动。

李强沉默片刻,抬眼看了看爸爸,坚决地摇了摇头。

爸爸笑了:“那就快去吧,儿子!”

“行!”李强使劲伸了个懒腰,好像下了天大的决心似的。

老师们见到这么小的孩子自己来报名,很是惊讶:“几岁了?你爸妈放心你一个人出来?”

“我是自己来的。”李强自豪地回答。

旁边一位老师忍不住夸他:“小小年纪就能自己来报名了,真有出息!”

李强自己报完名后,兴奋地跑回家向爸爸汇报。爸爸赞赏地说:“我们的孩子就是了不起!”可能有许多父母会认为,李强的爸爸对这么小的孩子就放手,是不是太狠心了?但是,父母到底对孩子应当关注到什么程度才是正确的呢?我们见的更多的是这样的孩子:什么事都处理不了,缺乏各种能力。其实,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才会成长。

有一个叫赵晓云的孩子,要上幼儿园了。爸爸说,别给孩子穿系带鞋,孩子不会系鞋带。可他的妈妈却想,不会就学嘛!一次,赵晓云要下楼玩,妈妈给他系上鞋带。赵晓云刚要跑,妈妈“啪”的一下又把鞋带解开了,问晓云:“儿子,你想不想学系鞋带?”

“想,可是我太小了。”

“看好了,这样,再这样,就系上了,自己练吧!”

赵晓云撇撇嘴要哭,妈妈拍拍晓云的头说:“我相信你能学会。给你半小时,好好练吧!你肯定行!”

妈妈想,给晓云半小时,如果他这么长时间还做不来,说明对他来说太难了,就不难为他……大约四十分钟后,晓云兴奋地跑过来告诉妈妈:“妈妈,我系上了!”妈妈高兴极了,夸奖道:“宝贝儿子,真有出息!”

这个例子说明:延长儿童的依赖期,只能助长儿童的依赖性。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独立性”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因为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儿童逐渐要从依赖父母到离开父母,最终走向社会。一个“精神世界”苍白的儿童,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儿童,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独立性”发展却常常受到阻碍。令人遗憾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人却充当了阻碍儿童“独立性”发展的不光彩的角色。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成人忽视儿童“精神世界”的存在。他们不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而只看到儿童发展初期的软弱状态,错误地认为成人的责任主要是提供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即使有些人注意到了儿童的“精神世界”的存在,也把自己看成是儿童“精神世界”的建立者,致使儿童的“精神世界”缺乏真实的内容。二是由于成人把自己活动的特点强加到儿童的身上。成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因而,他们往往从这个特点出发来理解儿童的活动。他们看不惯儿童活动的非目的性和非时效性,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儿童做各种事情,甚至有的以“怕浪费时间”、“怕儿童 着”为由,来代替儿童做每一件事情。结果,儿童的发展实际上成为成人的价值观念的延续。从儿童的成长来看,儿童必须依靠自己才能发展,没有人能代替他们长大。

宝宝长期吃益生菌好不好?有依赖性吗?

感觉我家宝宝消化不是太好,如果长期吃益生菌的话好不好,会不会对身体造成有依赖性?注意哪些?

张小凤回复:你好,你说的益生菌,是用于改善肠道菌群的,如果宝宝消化不良,那么是可以吃的,等恢复以后就不用吃了,一般不会造成什么依赖性,但是没有必要吃。而且孩子长期吃益生菌,可能会造成菌群太大、产生菌群失调的问题,如果肠胃不好,平时最好还是在饮食起居上多多注意,孩子现在主要是吃奶制品以及辅食,可以适当地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家长如何拒绝孩子的依赖性

不少父母“心太软”,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做好,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结果让孩子患了“软骨症”和“依赖心理”,给以后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拒绝孩子的依赖心理,应成为父母最重要的一堂必修课。

有的父母抱怨说:“每次我离开孩子,他都要不停地哭闹。”这种情感上的不舍,其实是孩子依赖心理的开端。情感依恋是典型的心理依恋,即某人(或某人的反应)成为他人做事的动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离不开父母,对外界的一切感到不适。有报道说,很多孩子上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还需要母亲一路陪读。这样的例子被很多父母引以为戒。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这种可怕的依赖性可能在孩子刚出生时,就被父母不知不觉中宠出来了。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不但对父母的生活造成不便,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也极端不利。父母拒绝留在孩子身边,其实也是必须的举措,孩子正是在伤心中意识到,自己应该独立,应该自己去应对很多事情。这样,孩子就会战胜依赖心理,主动积极地去发现新天地,去和更多陌生人交往。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只要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得当,在保证孩子安全感的同时,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孩子会越来越独立。此时孩子通常会自得其乐,并不需要父母。只有当孩子需要有人作伴,或者是需要父母的安全感,孩子才会重新需要他的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他致力于建立自己的独立性,不会过多地待在父母的身边。反而是父母出于奇怪的心理(比如说占有欲),总是出现在孩子周围,干涉孩子的尝试,让孩子被动地依赖他们。慢慢地他们只习惯于同父母(往往只同父或母)相处,慢慢地他们会离不开父母,怕见陌生人,形成很强的依赖性。

要杜绝孩子的依赖性,父母就应该致力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父母要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应该在孩子遇到困难要求帮助的时候就代劳,而是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比如说“妈妈相信你能做好”“这点小事难不倒我们家的男子汉”等,让孩子受到刺激和鼓励,积极地去独立完成。

如果孩子想自己尝试,父母没必要总是事无巨细地关心。放手让孩子去做,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在自己动手尝试中获得经验教训,以便将来更好地解决问题。这种经验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它们都会在孩子今后的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专家支招

父母不要太迁就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是为了父母的奖赏,或者是为了逃避父母的责备而去做某件事。更不应该帮助孩子去完成他应该独立完成的事情,有的爷爷奶奶宠溺孩子,甚至帮助孩子做作业;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到学校去闹。这样做不是爱孩子,而是害了孩子。如果想锻炼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应该多让孩子自己动手,杜绝他们形成依赖心理。

推荐:

善待宝宝的每一个为什么如何培养宝宝阅读的兴趣

本文Hash:71c15b9789b293a616ccff847b4c1adc07a289d7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