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从三岁起教孩子怎样去理财

买股票、炒基金,这些过去只有少数人愿意玩的投资项目,居然在不知不觉间“火”了起来。不过,在家长们对“钱生钱”理论津津乐道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您的孩子也该从小学会最基本的理财之道?近期,美国杂志刊文列举了培养小朋友理财能力的4个重点。

别说“我们买不起”

可不要小瞧了宝宝们的经济头脑,其实从3岁起,他就可以支配金钱了。《钱不是长在树上的》一书的作者尼尔・古德弗雷说,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在金钱问题上说谎。比如,你不想给孩子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可以说“这个月我没为这样东西做预算”,或者直接告诉他“我不准备买这东西”,而不要用“我们买不起”作为搪塞的理由。因为你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你在控制金钱,以帮助他树立起对金钱的健康态度。

建议:孩子3岁时,你可以给些钱供其自由支配,让他明白应该如何用钱。每周给孩子1元零用钱(对于一个4岁大的孩子来说,可以每周给2元),并帮助他作个简单的计划:6角放进储钱罐;3角自由支配;1角捐给慈善机构。

不要担心孩子没有领会如何省钱和花钱。“孩子们开始时通常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但是你得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今后的人生至关重要。”古德弗雷说。

把钱展示给孩子看

当你不断从钱包中取出信用卡付账的时候,你的孩子肯定会对这种东西产生困惑,因为大部分7岁以下的孩子,都不会把信用卡和它里面的钱联系在一起,他们会认为信用卡有魔力,能买无穷无尽的东西。

建议:当孩子和你在一起外出购物时,尽量都用现金消费。当然,你也不一定刻意不用信用卡,只是在你签消费单时,让孩子看清你是如何做的,让他知道,每次购物时,你是如何从原来的钱中减去了已经花掉的钱。毕竟他们早晚要学会如何使用它。这种做法特别适合7-9岁的孩子,因为这时的孩子很擅长做加减法。

告诉孩子买每件东西花了多少钱

杨百翰大学家庭金融学教授伊雷尔森博士提醒父母们,应该让孩子对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有个概念,不管买的是玩具,还是T恤衫。而且,家庭经济状况是一个很好的聊天话题。

建议:你可以在孩子面前算经济账,跟孩子聊聊自己挣了多少,打算做一个怎样的预算。然后告诉孩子,为买日用品和衣服,以及其他必需品一共花了多少钱。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谈论孩子身上所花的钱,比如“在你校服上的花费超过了预算”。

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你可以采用更简单的方法来处理:只计算当天的账目,即将每天中的开销从预算中减去。

告诉他为什么会买不在预算中的东西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本不在你预算的东西,会因为孩子的执意要求而临时列上购物单;或者你自己食言给自己买了双靴子,因为刚好赶上打折?事实上,这是人之常情,但关键在于你要给孩子解释自己消费的决策过程,让孩子看到你能够灵活地使用你所挣到的钱。美国家庭经济学专家吉奥廷博士说,不光要指导孩子如何做预算和省钱,还要知道如何聪明地花钱。

家长应该怎样去爱孩子

许多家长在为孩子新学期所做的准备中,不顾实际需求,购买很多价格不菲的数码装备,踏进了“盲目高端”的消费误区。

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的。虽不中听,但是事实。如果说,爱孩子是目标的话,那么怎样爱孩子,则是手段。手段错了,非但到不了目标,反会南辕北辙。

宋神宗姐姐长公主的女儿病了,遍请名医,用了许多贵重药,仍治不好,最后请来大医家钱乙。钱乙看到孩子身体瘦弱,脸色枯黄,便说,恕我直言,是因为您对孩子太娇惯了,才生这种“富贵病”。今天,我们患“富贵病”的孩子可不少。父母爱孩子,没有一个想让孩子患病的。之所以会患病,是因为他们常常混淆了目标和手段。

在西方一些国家,很多身价亿万的富豪普遍重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刻意让孩子吃苦,去自己挣生活费用,没有家长为孩子添置各种高端高档学习用品的情形。这些孩子成人后,多能独当一面、开创新业。我们往往只看到人家成功的一面,却没思索人家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给孩子提出了两点要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八个字应该作为父母教子的宝训。如果孩子从小就热心于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享受,而父母还在推波助澜,那么很可能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把美好设为目标,其过程(手段)必得经历艰苦。这是辩证法。舒舒服服走向成功的事,从来没有。

家长应该怎样去爱孩子

许多家长在为孩子新学期所做的准备中,不顾实际需求,购买很多价格不菲的数码装备,踏进了“盲目高端”的消费误区。

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的。虽不中听,但是事实。如果说,爱孩子是目标的话,那么怎样爱孩子,则是手段。手段错了,非但到不了目标,反会南辕北辙。

宋神宗姐姐长公主的女儿病了,遍请名医,用了许多贵重药,仍治不好,最后请来大医家钱乙。钱乙看到孩子身体瘦弱,脸色枯黄,便说,恕我直言,是因为您对孩子太娇惯了,才生这种“富贵病”。今天,我们患“富贵病”的孩子可不少。父母爱孩子,没有一个想让孩子患病的。之所以会患病,是因为他们常常混淆了目标和手段。

在西方一些国家,很多身价亿万的富豪普遍重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刻意让孩子吃苦,去自己挣生活费用,没有家长为孩子添置各种高端高档学习用品的情形。这些孩子成人后,多能独当一面、开创新业。我们往往只看到人家成功的一面,却没思索人家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给孩子提出了两点要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八个字应该作为父母教子的宝训。如果孩子从小就热心于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享受,而父母还在推波助澜,那么很可能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把美好设为目标,其过程(手段)必得经历艰苦。这是辩证法。舒舒服服走向成功的事,从来没有。

本文Hash:835a71d470c602165350abdb95cc3b18fe6207d3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