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新概念解读“入园综合症”

  在宝贝入园高峰期,我们又听到了许多来自家长的声音:

  敏敏妈:“入园以来,我家宝贝抵抗力明显减弱,动不动就感冒流鼻涕,接着是咳嗽发烧。病的天数比去幼儿园的天数还多。”

  可可妈:“每天送我家宝贝上幼儿园成了一场大战,他总是抱着我的腿痛哭流涕,不肯放手,搞得我心神不定。”

  牛牛妈:“入园没多久,我家宝贝就瘦了一圈,双下巴变成了单下巴,他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差,这下可受罪了。”

  晴儿妈:“宝贝入园以来性情大变,原本乖巧的她,动不动就发脾气,也不听别人讲道理,有时晚上睡觉还会哭着惊醒,好像受了什么惊吓一般。”

  
  宝贝入园初期的这些不适应,被统称为“入园综合征”。其实,每年的这个时候,幼儿园新生的家长们都会遭遇到同样的困境,但不同的是,在新近的研究和报告中,对于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给出了一些新的说法,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些新的概念吧。

  新概念1

  “入园初期,1O个宝贝9个哭,在早晨送宝贝到幼儿园的过程中,哭闹的场面也让家长大皱眉头,家长们纷纷使出各种解术,那么这些方法中,到底哪种更有效呢?”

  面对哭闹宝贝5种家长做法:

  1、偷偷溜走

  悠悠爸用的办法是先找到一个宝贝有兴趣的点,吸引他的注意力,稳定他的情绪,然后在宝贝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偷偷溜走。

  专家说: 为了避免看到宝贝哭就偷偷溜走.这其实是“掩耳盗铃”的做法。因为,宝贝对新的环境本来就充满了不安全感,如果最亲近的人又突然消失,更会让他感到无所适从,焦虑的情绪也达到了极点。不只如此,这样做还会消减宝贝对家长的信任,所以千万别不打招呼偷偷溜走。

  2、迟迟不走

  皮皮的奶奶总也走不了,因为她在的时候,皮皮没事,她一要走皮皮就哭。她担心皮皮哭多了上火,所以只好多陪一会儿。

  专家说,入园最初几天,如果幼儿园允许.适当的陪伴会对宝贝适应新的环境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在家长的陪伴下,让宝贝熟悉早晨的流程.熟悉洗漱和大小便的场所,熟悉其他小朋友和老师,主要宝贝会在相应放松的心态下去接触和观察新的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宝贝身上,而是要用热情友好的方式与其他小朋友和老师产生互动,这样宝贝会觉得这里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并不可怕。如果只是因为宝贝哭泣而不停陪伴则不可取,那样宝贝会认为,只要自己哭.家长就可以不走了。

  3、跟着抹眼泪

  姥姥走的时候,依婷就会抱住姥姥不放,而老师又建议姥姥赶快走,这样一来,搞得姥姥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急得也抹起眼泪来。

  专家说,自己也忍不住抹眼泪,就需要先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因为,家长悲伤和无奈的情绪会进一步感染到宝贝。

  4、转身就走

  上菲菲妈的做法总是快刀斩乱麻,每次她送菲菲的时候,无论菲菲哭闹与否,她总是放下宝贝转身就走。

  专家说,看上去是一种干净利索的做法。虽然,宝贝的哭声会让家长心里非常难受,而且也有不少的担心,不知走后他还要哭多久,但经验表明,绝大部分宝贝会在家长走后很快停止哭泣。

  不过,也不必做得那么生硬,转身就走像逃跑一样会给宝贝留下不舒服的感觉。可以用一些固定而短暂的步骤作为分别的前奏,让宝贝有一定的离别心理准备。比如,把他送到 室门口,帮他摘下书包,轻轻拥抱他并说再见。

  5、批评宝贝

  童童妈给童童讲了很多道理,同时还许诺早早地来接她,可童童还是哭个没完,这让她非常恼火,于是就对童童大发脾气。

  专家说,哭闹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必压抑宝贝释放自己的情绪。事实上.发脾气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只能使宝贝感到更加委屈。

  精彩下一页,专家解释说不是坏事!

轻松化解入园周一综合症

一到周末,有的妈咪就会感到很头疼,为什么宝贝身体总是会出现些小状况,周一怎么去幼儿园呀?还有的妈咪会在送宝贝去幼儿园时很犯愁,因为宝贝总是在与自己分别时表现得很伤心,让妈咪一天的心情都酸酸的,宝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在做怪呢?

造成“周一综合症”的4大原因

原因1周末活动太多,引起疲劳过度

一般来说,在同样的运动量下,儿童的疲劳感要先于成人出现,因为儿童的肌肉组织中所含的水分多,固体成分少,而且肌肉柔嫩,肌纤维细。所以儿童的肌肉易疲劳易受损。

周末假期时,妈咪很喜欢与朋友一起带宝贝去郊游,一来可以让宝贝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二来可以促进宝贝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可往往在这个时候,宝贝的健康状况就被忽略了,由于过度兴奋,饮食与睡眠打乱了规律,产生疲劳过度,如果不能及时的缓解,这种疲劳就会影响宝贝周一入园的情绪与正常的作息安排,甚至会增加患病的几率。

原因2与幼儿园作息不一致,在家过度自由

有些宝贝在家与在园简直判若两人,有的在家里是“四体不勤”的小懒虫,在幼儿园却是得了小红花的“劳动标兵”;有的在家里是个多嘴的“小八哥”,在幼儿园却是个闷嘴“小葫芦”……

一些宝贝回到家后,行为失去了约束,长时间的看电视,过度的玩耍,消耗了过多的体能,再加上零食冷饮不离口,暴饮暴食,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大大影响了对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取。周一回到幼儿园,不良反应马上暴露,正常的饭菜宝贝不吃,调养肠胃也需要很长时间。

原因3住宿一周与父母分离太久

鲍尔比说过:“最好的托幼机构不如一个最坏的母亲。”母爱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亲子之间的依恋是谁也无法割断的感情,对于学龄前的宝贝来说,亲情是他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5岁以前的宝贝还不能正确把握时间,对于离开家多久,离开父母多久,心里底数不足。故容易产生期盼无望,焦虑和不安全的心理。这正是“整托”宝贝中出现“周一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原因4宝贝心理的负担源于父母威信的降低

威信就是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感,这不是靠说教或者打骂的方式能建立的,父母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

世界著名的教育艺术大师,前苏联的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的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尊严、力量和价值。”父母的威信是父母与宝贝之间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父母对宝贝的尊重与宝贝对父母的爱戴。它排斥训斥与听命、支配与服从,也排斥父母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而人为地树立的那种虚假的信赖。

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其他品质特性得以发挥的基础。如果宝贝对他人没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形成和与他人建立交往关系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体验到很多痛苦。

远离“周一综合症”的4条建议

1合理安排周末的时间

●假日里,妈咪要合理安排周末活动的计划,要切合宝贝的身体来制定。避免活动安排过多,时间过长。

●宝贝参加野外活动,接触新奇的世界,自然会过度兴奋。自由自在的奔跑跳跃,随心所欲的大声喊叫,很容易导致运动量过大,机体过度疲劳。此时,妈咪需要给予适当的调控,在宝贝大运动量活动之后,一定要给宝贝足够的时间恢复体力。情绪亢奋之时,要适当地给予调节。

●宝贝处于极度疲劳时 ,也正是他们抵抗力最差的时候,妈咪一定要注意幼儿的衣着,防止宝贝着凉感冒。

2与幼儿园作息一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妈咪应向老师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并与宝贝一起协商节假日生活制度的安排。

●在制定作息时间时,注意将节假日活动内容的安排尽量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特别是在进餐和睡眠的环节上。

●第三,每餐进食时间都要相对固定。在吃饭前和吃饭中让宝贝保持安静愉快的情绪,妈咪在做饭时应注意要尽可能给宝贝安排可口的、营养合理的食物,引导宝贝定量进餐,不要吃得过多或过少,尽量避免零食的出现,特别是在吃饭前不要让宝贝吃零食。逐渐养成宝贝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

妈咪路路通

“健康的身体源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就是根据宝贝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的,例如: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3.5小时,户外活动时间规定在2—3小时之内,还有盥洗,睡眠,游戏等多个环节时间的规定,因此,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宝贝的健康指数便会呈正向发展,相反,打乱宝贝正常的作息时间,宝贝的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3满足宝贝正常的心理需求

一般的家庭教育,常常是对宝贝身体的保护、关心、照顾、营养及锻炼,而缺少心理过程的发展和培养。如果父母忽略对宝贝心理的关注,就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

●一些宝贝单纯地认为妈咪把自己送入整托就是不要自己了,不喜欢自己了,这种情况说明,妈咪忽略了宝贝心理需要,此时妈咪要给予宝贝适当的拥抱和抚摸,耐心倾听宝贝的谈论,和宝贝一起游戏一起交流,让宝贝体会到妈咪是爱自己的。

●周三尽量接宝贝回家,因为一周五天的住宿时间,宝贝会积压想家的情绪,需要得到释放和满足,如果妈咪周三不能接宝贝,那也要抽时间去看看宝贝,让宝贝体会到妈咪并没有忘记自己,妈咪也在想着宝贝。

●回到家后妈咪应允许宝贝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尊重宝贝的个性特征和个别差异,理解宝贝偶尔或经常的情绪发作,给予其适当发泄的机会,帮助宝贝尽快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而健康地发展。

4在宝贝心中树立威信

父母威信的建立在于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而父母在孩子心中具有崇高的威信又有利于正确的教育方法的实施。

●父母的言行要一致,言而有信。答应宝贝的就一定要做到,不要因为各种原因推托搪塞。

●父母要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高兴要适度,生气要得当,不要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而影响宝贝正常的活动。

●父母要深入了解宝贝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在想什么,关心什么、喜欢什么;了解宝贝爱和谁玩耍,玩些什么,喜欢什么样的游戏活动,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态度如何等等。发现宝贝的“秘密”,是父母树立威信的基础。

●父母要求一定要统一,千万不要爸爸一种态度,妈咪一种态度;或者父母一种态度,祖辈一种态度;一方严厉,一方宽松;一方斥责,一方袒护,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就会荡然无存。(文/BoBo)

入园综合症(1)

一、“入园综合症”的表现1.哭闹哭闹是孩子入园焦虑中最常见的反应,也是父母最容易察觉到的情绪。不同孩子的表现也会不一样。大多数孩子偶尔哭一下,或者不哭:有的孩子从走到幼儿园门口就开始哭,在幼儿园里也哭个不停:有的孩子和父母分离时大哭,父母走后就不哭了等等。2.紧张对于原本生活环境单一的孩子来说,入园后常常会因为紧张出现一些心因性行为反应,如大小便失禁、便频、便秘等;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摔打玩具、打人、自虐等:出现退缩行为,如咬指甲、不说话、拒食等。3.容易生病焦虑紧张的情绪得不到有效舒缓,会伴随引发一些心因性疾病,如发烧、脱发、食欲变化(拒食或食量过大)、睡眠结构紊乱(入睡难、易醒、做噩梦、入睡时间变短或变长)等种种征状。而这些症状却常常被父母所忽略。4.发脾气很多父母会发觉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里,脾气变大了。常常乱发脾气,一不如意就哭闹、扔东西。二、“入园综合症”产生的原因1、分离焦虑孩子在与爸爸妈妈长期密切的共同生活中,会对照顾自己最多的人(通常是妈妈)形成强烈的依恋。在孩子8个月左右时,一旦妈妈从他视线里消失,他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安、恐惧和哭闹。这就是孩子的分离焦虑。只有当孩子经历了多次妈妈离开又回来的过程,他才会逐渐建立起“妈妈只是离开一会儿,但一定会再回到我身边来”的信任感。所以,只要让孩子逐渐相信,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孩子的焦虑就会逐渐减轻。2、人际对象和关系发生变化现代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家中常出现六位成人面对一个孩子的现象。到了幼儿园,每个班级有两位老师,—位保育员,要照顾20至25名孩子,不可能像家中—样六个成人围着孩子一个人转。因此,在集体生活中,孩子需要具备能独自玩耍、会表达需要、会初步自理的能力。3、不习惯新的生活方式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使在入园前进行了一定的培养,孩子也可能会有不适应的表现。并且现在很多孩子在饮食和作息上会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挑食、偏食、作息时间混乱等等。而在幼儿园,提供的食物都是有计划的,作息时间也比较固定,孩子需要慢慢适应。4、不习惯新环境有的孩子对环境很敏感,就像有的成人会恋床,换了张床就睡不好觉一样。当孩子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就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和适应新环境。三、“入园综合症”的对策1.正确对待,跳出怪圈孩子出现分离焦虑,家长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情绪,常常表现为心神不宁,送孩子入园后恋恋不舍,有时为了让孩子在情感上得以安慰,就过分迁就或是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都表现出了家长的焦虑。这个时候,家长若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将会加剧孩子的不良反应。因此家长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入园综合征”,跳出负面情绪怪圈。2.劝症下药,排解困扰不同的孩子在“入园综合征”上会有不同的表现。家长应该积极反省、或请求教师帮助,找出孩子不适的根源,根据不同的症状及心理原因直面孩子的情绪困扰。—般孩子入园表现类型可以分为适应良好型、哭闹型、盯人型、压抑型、攻击型。适应良好型的孩子入园后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哭不闹,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还能安慰哭闹的孩子,偶尔也会向教师寻求身体接触。对于这类孩子,家长也不能因此忽略对他的关注和亲近,要让他感受到你的爱。哭闹型的孩子在与家人分离时,第一 应表现为抱着家人大声哭闹,不肯松手,当老师接过来抱时,有的拒绝、挣扎,有的虽然依从但仍然在哭。这类孩子最容易产生退缩情绪,一定要坚持接送。但是一般哭闹厉害的孩子性格比较开朗,适应起来也快。另外,哭闹会引发咽喉炎等,家长要密切关注。盯人型的孩子对新的环境有不安全感,在幼儿园对某位老位老师有特别的依恋,老师一离开他就焦躁不安,哭闹不停。对于这样的孩子,要逐步引导他扩大依恋范围:从依恋—位教师,到依恋三位教育者,到依恋幼儿园的同伴、玩具等。再逐步鼓励他参加集体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从而融入到集体中。压抑型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来园后抽泣,不说话,拒绝与大家玩。这类孩子常常还会出现生理反应,如脱发、便秘、便频等,家长在家中要观察孩子的日常起居,多和孩子在一起,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交流,有条件的话可以暂时陪读。攻击型的孩子通常运动量大,独占欲望强,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比较大,常常在争抢玩具中发生攻击行为,或在争抢过程中发生哭闹。也有个别儿童会出现自虐情况,如边哭边用头撞地。当然,孩子在2—3岁出现攻击行为属正常现象,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家长要积极和教师沟通,确定孩子的类型,共同分析原因,形成台力,帮助孩子排解情绪困扰。3.把握周期,正确面对孩子的入园焦虑会随时间逐步消退。

本文Hash:8a1ce8214b1003eaea419f0b9ed7ac14c20aee85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