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哭就要喂母乳?

母奶卫教常会提到,亲餵母奶时,要「依据宝宝需求给予哺餵」。也就是说,宝宝想吃的时候就要餵。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来了,宝宝什么时候想吃?

哭不一定是饿饿不一定会哭

大家常有一个迷思,婴儿「饿」的时候会哭,所以「哭」的时候,就要餵奶的时候。这裡你可以很明显看到一个被大家误解、或是说简化的婴儿公式:哭=饿。

但实际上,婴儿哭不一定是饿,饿了也不一定会哭。婴儿行为的细节很多,不过因为这裡是要先告诉大家「何时要餵母奶」,所以我们先把重点放在婴儿「饿」的时候,会有什么行为。

婴儿有各种「饿的讯号」

婴儿饿了最初的讯号,是伸舌头、舔嘴唇、或不停开关自己的嘴巴。对,不要怀疑,婴儿这样就是他饿了,赶快抱起来亲餵!在饿的最初期,婴儿的身体通常不会有太大的动作,所以这样微小的脸部讯息通常会被忽略,有些婴儿可能又睡回去,造成婴儿很乖、一直睡不爱吃的错觉,或下次醒来就是突然地嚎啕大哭。

如果此时还没餵婴儿,接下来他会稍稍地蠕动,然后开始舔他自己的手。这是婴儿的口慾吗?不,并不是。口慾期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如果是在一个月内的新生儿,婴儿「主动的舔手」,通常是饿而不是口慾。

我曾遇到妈妈跟我说,月子中心婴儿室的护士说她宝宝口慾很强,很爱吃奶嘴,吃了才会安静。这就是我前面提到「哭不一定是饿」最好的例子;宝宝离开妈妈待在婴儿室,可能是需要安抚而哭,而吸吮可以安抚宝宝。这个宝宝是很需要安抚,而不是口慾很强。

如果此时还没餵婴儿,接下来他会开始躁动不安。可能开始挥手踢脚、抱起他时拼命在你怀裡磨蹭、头在你胸口左摇右摆,身体可以见到大量的移动。然后,当婴儿开始「哭」时,已经是「饿」的最后一个讯号了。

另外一个常有的迷思是,如果宝宝有乳头混淆,不肯吸妈妈的奶,那最好让他饿久一点,饿到后来就不得不吸了?拜託,请千万不要这么做!

「哭」是「饿」的最后一个讯号

我最常用的比方是,今天如果你去一个餐厅吃饭,如果已经饿到受不了了,还会有耐心等主厨慢慢烹煮你的大餐吗?先来份鲁肉饭吧!同样的,「哭」是「饿」的最后一个讯号,宝宝都已经饿到哭爹喊娘了,他还愿意去尝试跟练习亲餵吗?更不要说亲餵时奶阵是间歇性的来,宝宝此时怎么会有耐心去等奶阵呢?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我真的很认真观察我的宝宝了,他真的一点饿的讯号都没有,一动也不动的一直睡,我到底要不要把他挖起来餵?

以后我会写有关婴儿睡眠的文章,在此先简单的回答:如果是一个月内的新生儿,而妈妈是依宝宝的需求亲餵的话,尽量要白天二到叁个小时、半夜可拉长到四小时,把宝宝叫起来亲餵。

除非你的宝宝体重增加良好,每天尿量都有重重的尿片超过六片,此时你可放心按照宝宝的作息走。不然正在衝奶量的妈妈,最好还是频繁的餵奶。而且说真的,满月前的亲餵母奶宝宝,一下子就饿了,有时甚至不到一小时就要吃,这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事。

或许听到这裡有点沮丧,难道做月子都不能好好做,必须不停的餵奶吗?相信我,只要方法对,还是有办法一边餵奶一边好好坐月子的。我会努力写出亲餵母奶好好做月子完全手册,敬请期待!

母乳喂养并非宝宝一哭就喂

按需哺乳并非宝宝一哭就喂

传统的新生儿喂养是定时喂奶。新生儿每隔2-3小时喂一次奶次,每次喂奶15分钟左右。但现代研究表明,按照宝宝的需要进行哺乳更加符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因为宝宝胃小,每次吸入的奶量并不多,按需哺乳能够使宝宝吃饱喝足,更快地生长。同时,勤吸吮也能刺激妈妈催乳素的分泌,让乳汁分泌更加旺盛,同时还有助于消除妈妈的奶胀,防止发生乳腺炎。

但是,按需哺乳并不是只要宝宝一哭就要喂奶。宝宝啼哭的原因很多,尿湿了会哭,想人抱了会哭,受到惊吓了也会哭。妈妈应该细心观察并准确判断,不要一哭就喂奶。喂奶太频繁了并不好,一方面会影响妈妈休息,另一方面还会使奶水来不及充分分泌,造成宝宝每次吃不饱。这样宝宝过不了多久就又要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频繁的吸吮还会使妈妈的乳头负担过重,容易破皮,影响哺乳。

相关阅读:

·怎样让新生宝宝睡得更安稳

·宝宝聪不聪明?出生的时候就知道

·让新生宝宝酣睡的秘诀

谨防!喂养过度不要宝宝一哭就喂

  一、一哭就喂易致喂养过度

  宝宝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稚嫩的阶段,它们的活动能力很有限,如消化系统器官所分泌的消化酶的活动比较低,量也比较小。在这种生理条件下,如果过度喂养,就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父母一定要有计划的供给食品,使宝宝能始终保持一个正常的食欲。

  过度喂养易脑疲劳。为消化过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扩张,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脑细胞会因而暂时缺血,所以吃得越多,胃肠需要血液越多,脑供血越少,对大脑危害越大。

  过度喂养还会促进宝宝大脑早衰。研究发现,早衰物质会因饮食过饱于饭后增加数万倍,易致肥胖症,甚至影响大脑的发育,智力偏低。

  二、我哭我有“理”

  宝宝的哭泣主要分为三种情况,分别表达三类不同的含义:生理上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以及生病的信号。不同情况宝宝的哭声是不一样的,仔细观察就能读懂宝宝的哭泣。

  生理需要是小宝宝最常见的哭泣原因:

  我饿了:这时的哭声很洪亮,而且哭的时候头来回转动,小嘴一碰到东西就会有吸吮的动作。

  我热了or冷了:宝宝感觉热的时候,往往会哭得满脸通红,头上身上都湿乎乎的;宝宝感觉冷的时候,哭声会相对低弱些,手脚冰凉、身体蜷缩,甚至脸色苍白。

  我睡得不好:这种哭闹可能是睡姿不舒服、做梦、睡眠习惯不好或睡眠环境不佳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及时给宝宝安慰,比如让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或者轻轻拍一拍宝宝。

  在排除生理因素后,如果小宝宝还哭,可能就属于心理方面的需要了:

  我要撒娇:当宝宝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时,就会发出声调比较高的哭声,但一般不会流眼泪。

  我生气了:如果撒娇没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有什么事情让宝宝感到愤怒,此时的哭声与撒娇时相比,声音更高,甚至有些尖厉刺耳。

  我很难过:宝宝感到难过的时候,哭泣的声音听起来也是比较低沉的,有点像呜咽声。

  如果小宝宝生病了,因为感觉很不舒适,哭声会比平时尖锐,往往还哭个不停或者是一阵阵地哭闹。同时,宝宝还可能表现出烦躁不安、脸色不好,有时还会带肢体动作,比如握拳、蹬腿、抓挠某个部位等等:

  我肚子不舒服:常见的疾病中,急腹症和肠叠套的哭闹比较典型,是一阵阵的大声嚎哭,宝宝表现得十分不安、脸色苍白、出汗。

  我发烧了:如果是因为发烧引起的哭闹,宝宝也会显得烦躁不安、面红耳赤,用手摸宝宝的额头或身上会感觉发烫。

  我耳朵不舒服:如果宝宝一边哭一边用手去抓某一部位,很可能是那个部位存在病症。比如用手抓耳朵,可能是中耳炎、外耳道异物等;用手抓鼻子,可能是鼻子不通气或者鼻子里有异物。

  小编tips:如果宝宝的哭泣和往常不同,而且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宝宝安静下来,父母一定要提高警惕,仔细观察宝宝的症状,并及时带他去医院就诊。

  三、五招教你判断宝宝吃得饱不饱

  有些妈妈不知道宝宝的食量,总怕宝宝吃不饱。但只要你能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要宝宝吃得饱不饱是有迹可循的。

  看宝宝体重&身高增长速度。0-3个月的宝宝,每月体重增长达到1千克,身高增长达到4厘米左右,就说明宝宝基本吃饱了。如42天宝宝检查时体重增长小于1.5千克,那就说明可能母乳不够,需添加奶粉,也可能是喂养方法不对,需医生指导。

  看宝宝吃奶后的反应。如宝宝吃奶后能安静睡觉3小时以上,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闹,这表示他已吃够了。如宝宝长时间不肯放开妈妈乳头,或猛吸一阵又把乳头吐出来哭闹,且体重增长慢,则表明没有吃饱。

  看宝宝的大小便。一般而言,宝宝每天尿湿(湿透)6块以上尿布,说明母乳的量6足够,宝宝吃饱了。

  看宝宝的肤色:看宝宝的肤色是否健康、皮肤和肌肉是否有弹性,如果一切正常,那就说明宝宝吃的很饱且很好!

  久久健康网母婴频道的小编温馨提示:从宝宝下咽的声音判断。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就可以说明宝宝吃饱了。

  (编辑:荀满满)

本文Hash:6eccb2115ba2ebfc8715aa97ffade595054879d8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